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第118届理事会及战略政策常委会会议于2022年6月7日至9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作为ISO中国国家成员体主席和常任理事国代表,以线上形式参加会议,并代表中国提出建议意见。
ISO成立于1947年,现有167个成员,是全球最大最权威的综合性国际标准组织。中国是ISO正式成员和常任理事国,ISO理事会是ISO重要议事决策机构。本次会议听取了ISO秘书长工作进展报告,选举任命了下一届ISO发展中国家事务委员会主席,审议通过了2023年ISO成员会费,并就《ISO战略2030》滚动实施计划、区域参与政策、ISO/IEC 标准机器应用、可读和可交换(SMART)项目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田世宏代表中国就ISO战略实施衡量框架、区域参与政策、可持续发展项目、标准化教育计划等重要议题提出建议意见,得到ISO采纳并受到ISO秘书长和理事会成员的高度认可。
(摘编自市场监管总局网站)
2022年6月15日,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应邀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副秘书长西尔维奥·杜林斯基举行了线上会谈。
田世宏应邀介绍了国家标准委的职能和中国标准化工作情况,对《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进行了解读。双方就中国标准化工作重点领域、标准制度型开放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并就进一步加强ISO和国家标准委的合作达成共识。
田世宏强调,中国将积极履行ISO常任理事国义务,进一步提升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和水平,为推动国际标准化的可持续发展和《ISO战略2030》的有效实施作出积极贡献。
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谈。
(摘编自市场监管总局网站)
6月19日,2022年中国国际标准化青年英才暨IEC青年专家选培活动圆满落幕。来自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秘书处成员国管理和能力建设部主任凯瑟琳·弗拉加女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中央秘书处协调官员瑞秋·米勒女士和安蒂娅·珀萨德女士,以及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管理司、广东省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深圳技术大学等单位相关人员出席了闭幕式。
本次选培活动以线上形式开展,历时5周,邀请了ISO、IEC、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美国保险商实验室(UL)、美国材料实验室协会(ASTM)、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等国内外标准化机构的50余名专家进行授课和评审,内容涵盖标准化理论基础、中国标准国际化发展、全球主要标准化机构及其技术工作流程、国际标准化实践分享等方面。
经过两轮全英文流程选拔,15名优秀学员从200余名标准化青年才俊中脱颖而出。其中,前3名将作为2022年中国IEC青年专家代表,赴IEC大会参加全球青年专家研讨会和IEC全球青年专家领袖选拔。
(摘编自市场监管总局网站)
为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加强贸易便利化标准支撑,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于6月21日至22日以线上方式组织召开中国标准外文版需求调研工作会议。来自石油、冶金、建筑、电力、铁路、通信等领域的39家大型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提出,通过成体系制定发布中国标准外文版,能有效支撑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满足企业需求,促进贸易便利化和海外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参会企业表示此次会议具有很强针对性,有助于充分反馈企业在海外工程和贸易往来中对标准外文版的迫切需求,今后将在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的组织领导下共同推进机制完善,提升工作成效。
(摘编自市场监管总局网站)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标准物质管理,切实提升标准物质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其实施细则、《标准物质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开展国家一级标准物质专项检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国家一级标准物质专项检查。
此次专项检查内容为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参照《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目录》,对辖区内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研制生产机构基本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在现场检查的基础上,市场监管总局委托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牵头组织有关技术机构开展国家一级标准物质量值核查,检查标准物质量值与不确定度是否与标准物质定级证书相一致。
《通知》要求,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要重视此次专项检查工作,将其作为加强标准物质管理,完善量值传递和溯源体系重要抓手,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推动标准物质研制生产机构能力和水平提升。
(摘编自市场监管总局网站)
近日,金砖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专家研讨会以视频会议方式召开。来自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五国共计20余名专家和部分国家标准化机构代表参会。
会议期间,各国专家围绕终端产品能效、区域能源系统、碳汇、碳中和、碳足迹、气候金融、环境社会治理(ESG)评价等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标准,分享各自标准化工作经验,深入探讨在国际标准组织框架下进一步加强合作,并就持续推动金砖国家在碳达峰碳中和领域的标准交流达成广泛共识。
本次会议是2022年金砖国家标准化交流合作系列活动之一,也是金砖国家标准化合作部长级会议的配套会议,旨在以中国担任金砖轮值主席国为契机,通过在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国际标准化交流,谋求更广泛合作共识,推动金砖国家标准合作取得更多务实合作成果,为金砖国家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标准支撑。
(摘编自市场监管总局网站)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2022年第22号公告,批准《超声功率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等16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发布实施。
在几何量计量领域,制定发布JJF 1978—2022《球杆仪校准规范》。球杆仪是一种高精度测量设备,可快速、便捷地检测数控机床两轴联动性能和动态轮廓精度,广泛应用于高端机床、飞机制造、智能制造等先进制造产业。该规范的发布与实施将有效解决球杆仪的量值溯源问题,为提高我国制造业的计量能力,促进计量支撑制造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在流量计量领域,制定发布JJF 1971—2022《叶轮式风速计校准规范》。叶轮式风速计是风速测量仪器,广泛应用于国防、疾控、消防、厂矿、医药卫生等行业领域。该规范的发布填补国内空白,改变了叶轮式风速计长期以来缺乏相应计量技术规范的状况,确保叶轮式风速计校准工作有据可依,该规范的实施将有助于叶轮式风速计产品质量提升,最终保证应用于各行业领域叶轮式风速计的量值准确可靠。
在声学计量领域,修订发布JJG 2050—2022 《超声功率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代替JJG 2050—1990)。超声功率是诊断、理疗与治疗超声设备中的重要参数,直接关系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是医用超声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关键参数,也是声学领域国际关键比对的基本物理量之一。该检定系统表的修订发布将更好规范医用超声设备的计量性能,为声功率的准确测量和服务医用超声产业提供基础支撑。
在光学计量领域,修订发布JJG 1035—2022《通信用光谱分析仪检定规程》(代替JJG 1035—2008),制定发布JJF 1975—2022《光谱辐射计校准规范》和JJF 1976—2022《平均颜色温度标准灯校准规范》。此次制修订的光学计量领域技术规范,将更精准有效地保障光通信、光谱辐射及相关领域中的光谱特性量值的统一与准确。尤其是《平均颜色温度标准灯校准规范》,为电光源产品颜色参数的检验检测及照明舒适度评价提供支撑,有助于健康照明产品的评价、推广和应用。
在电离辐射计量领域,制定发布JJF 1979—2022《放射性惰性气体监测仪校准规范》。该规范的发布与实施,为放射性惰性气体监测仪的计量特性校准提供统一、规范、科学的技术依据。为保障放射性惰性气体活度监测结果的准确可靠、提升核设施气态流出物排放量监管、推动放射性惰性气体监测仪技术国产化提供计量支撑。
在环境化学计量领域,制定发布JJF 1977—2022《水中挥发酚在线监测仪校准规范》。该规范的发布与实施为仪器厂家和使用者提供了详细的校准方法和量值溯源依据,对保障仪器品质,进一步完善水质自动监测质量体系,提升环境预警监测能力建设有重要意义。
在电磁计量领域,修订发布JJG 1148—2022《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检定规程》(试行)和JJG 1149—2022《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检定规程》(试行),本次修订提高了规程的适用性和现场检定效率,明确电动汽车充电桩(充电机)的计量要求,推进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在时间频率计量领域,制定发布JJF 1980—2022《道路交通技术监控系统时间参数校准规范》。该规范为道路交通技术监控系统中时间参数的校准提供技术依据,下一步的实施将有效解决道路交通技术监控系统时间量值溯源难题,保障其系统时间的准确可靠,为公平、公正执法提供取证依据,助力智慧交通标准化、规范化。
在生物计量领域,制定发布JJF 1972—2022《负压救护车医疗舱性能参数校准规范》、JJF 1973—2022 《移动生物检测实验舱性能参数校准规范》和JJF 1974—2022《生物降解试验中接种物活性定量测量方法》。该规范为负压救护车医疗舱和移动生物检测实验舱计量性能的日常校准提供了方法指导,也为质量控制和日常维护提供了技术支撑。该规范的发布和实施将有效支撑新冠肺炎等重大危害公共生物安全疫情的防控,保证化学品生物降解性数据质量符合全球化学品管理要求。
在医学计量领域,修订发布JJG 892—2022《验光仪检定规程》(代替JJG 892—2011)。此次修订将为验光仪的强制检定工作提供更加完善的技术手段和法规依据,确保验光仪各项功能参数测量准确,有效支撑教育部、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切实发挥计量在防控近视、保护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方面的基础保障性作用。
在新材料与纳米计量领域,制定发布JJF 1981—2022《纳米压入仪校准规范》。该规范的发布与实施,为微纳米薄膜材料和器件在研发和产业应用中使用纳米压入仪,对被测对象的力学性能测量的准确性和结果等效可比提供法制依据和规范指导,为促进微纳米薄膜材料和器件在相关产业的应用提供计量支撑。
(摘编自市场监管总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