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秀科普实验剧创作助力科普工作高质量开展

2022-10-27 06:55顾澄皓陈佳祎张皓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洗手液科普活动科学知识

顾澄皓 陈佳祎 张皓

(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0 引言

2021年,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上海市质检院)科普项目组围绕疫情防控的时事热点,推出科普实验剧《抑菌洗手液本领大》,成功面向公众科普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广受公众好评。本文将结合该科普实验剧的应用实例,就如何借助优秀科普作品提升科普工作质量进行思考和分析,希望能为其他科普活动高质量开展提供借鉴与启迪。

1 我国科普工作发展现状

1.1 总体现状

近年来,我国正逐步加强专业科普人才培养,加大科普工作开展力度,围绕“科普日”“科技节”等重要节点推出了包括科普讲座、科技竞赛、科研展览、科学实验、科普展演、线上云科普等在内的一系列形式丰富的科普活动。在2020年调查统计中显示,全国平均每万人口中已有12.79人服务于科普工作,这些工作已累计吸引了27.36亿人次参与,为广泛传播科学知识、有效提升公众科学素养作出了积极贡献。

1.2 短板与不足

在科普工作如火如荼开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短板和不足。目前各类科普活动多以“撒网式”“主动式”开展为主,在广泛面向全体公众的同时,忽视了对不同群体科普活动需求的识别和考虑,导致公众对科普活动的参与度和兴趣度降低。现有的科普作品内容偏重于科学理论的阐述,科普知识信息复杂、内容较为枯燥,导致公众对科普活动内容和方式的接纳程度随之降低,科普活动无法满足公众对科普知识的需求,影响了科普工作开展质量。

2 我国科普作品创作现状与质量

2.1 总体现状

优秀的科普作品是科普工作开展的载体,对科普工作质量提升起着关键作用。随着社会对精神文化和审美的需求不断提升,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传统科普图书、报纸、讲座等科普作品的基础上,微信公众号图文、短视频、微电影、动画、实验剧、互动游戏等科普作品,成为公众获取科学信息的主要媒介。而在科普作品的创作和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瓶颈问题被反复提及,其中一个便是,科普作品的整体质量良莠不齐,部分科普作品未能很好地兼顾科普内容的科学性和可读性,部分科普作品出现了泛娱乐化的现象,如何更进一步创作优秀作品,提升科普工作质量,传播科学知识,成为了越来越多科普工作者不断尝试和突破的热点问题。

2.2 科普作品质量影响因素

科学性与艺术性是科普作品中最鲜明的特征,也是影响科普作品质量的两大重要因素,前者决定了科普工作能不能向公众传达更多科学知识,后者决定了科普工作能不能受到更多公众的喜爱。

科学以自然为主要研究对象,揭示的是自然界的发展变化规律。古往今来,科学认知的发展引领科学技术的进步,影响着物质经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科学理论是科普作品创作的基础,也是作品传播的应用价值所在。科普作品的内容创作,其核心即是对科学知识的获取、梳理、转换与应用,以明确的科学依据作为支撑,赋予作品教育意义,其最终呈现的内容应是精准客观、真实可信、有条理、有启发性的。

艺术是以形象来反映现实、寄托情感的一种特殊表达,源自于创作主体对于客体对象的审美创造。在科普作品中,艺术服务于科学知识的输出,决定了科学知识接受的方式。科学内容的完整呈现和传达,离不开合理巧妙的艺术设计。科普作品的艺术性,和作品多元化的呈现形式息息相关。

在科普作品中,科普工作者需要从科学逻辑和艺术审视的双重角度出发,设计知识概念有效输出的、表意内容生动有趣的科普作品,运用艺术的呈现方式使科学知识得以展开、落地和呈现,通过引导观众同步实现理性的知识吸收和感性的情感认同,实现科普工作高效开展。

3 科普作品质量提升的探索与实践

当前,科普实验剧作为一种新兴的科普作品形式,已逐渐受到公众和科普工作从业人员越来越多的关注。上海市质检院科普实验剧《抑菌洗手液本领大》结合了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时代背景,聚焦儿童和中小学生群体,以呼吁更多公众关注健康卫生知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为出发点创作而成。作品讲述了生活中不太关注卫生细节的篮球少年华仔,在球场上结识了微生物专家张博士和他的助手,经过张博士的科普讲解,了解到生活中那些看不见的病原微生物可能带来的潜在危害以及洗手液对病原微生物的防护作用,意识到日常洗手的重要性。作品借助直观的实验结果、生动的表现形式和明确的科普结论,引发学生和家长对于卫生健康知识的兴趣和关注,帮助学生和家长理解接受科学和质量知识,实现科普工作高质量开展。

3.1 对接公众需求,突出科学逻辑

科普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让观众从中获取科学知识,因此需要以科学知识作为开展科普的落脚点。在创作科普作品时,项目组从公众关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为什么要洗手、普通洗手液和抑菌洗手液的区别是什么、抑菌效果究竟如何证明等三个疑问,以科学问题为主线,串联故事情节,阐述科学原理,讲解科学方法,得到科学结论,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在作品展演过程中,观众能够直接从首尾呼应的剧情中得到完整的科普逻辑,理解科普作品的中心思想,大大提高了观众对科普作品和科普内容的接受程度。

3.2 艺术创作加工,提升作品表现力

在科普过程中,过多的专业术语和文字描述会造成理解障碍,并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借助可视化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有助于科学知识更好地展开、落地和呈现,让抽象的概念得到更直观的体现。

在创作科普作品时,项目组设计了一个直白又略带夸张的动态情节。男主角在运动后没有洗手就直接吃起了苹果,最终引起肠胃不适,在地上捂着肚子爬不起来,并以图片的形式介绍了会引发身体不适的病原微生物,点明现象背后所蕴含的科学理论。通过生活场景直接进入主题,成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好奇心。通过直观生动的图片,便于观众对病原微生物有更清晰的认识。

在介绍普通洗手液和抑菌洗手液的功效时,项目组以拟人化的手段设计了“普通洗手液”和“抑菌洗手液”的卡通形象。根据两者不同的作用方式,在服装和道具呈现上,为“普通洗手液”选择了相扑斗士服,配备了儿童泡泡枪,表达普通洗手液能通过搓洗产生的泡泡,带走皮肤上的病原微生物;为“抑菌洗手液”选择了超人服装,配备一副巨大而有力的手套,形象展现抑菌洗手液可以凭借自身的杀抑菌成分,杀灭皮肤上的微生物,具有更强的抑菌效果。通过差异化的服装和道具,将原本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生活化,观众更能对普通洗手液和抑菌洗手液间的区别和不同的作用机制留下深刻印象。

在科普实验操作设计方面,项目组更侧重于实验过程的有效展现,采用特制的大尺寸道具展板替代了常规的实验器具,以意向性的操作配合实验流程的说明,简要概括整个实验过程,着重展示分析实验对比结果,引导公众观察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通过作品展演,观众清晰地意识到洗手前后的手上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对于洗手能够保护人体免受病原微生物侵害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和认识,也进一步激发了儿童和中小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探索求知欲。

3.3 明确科学结论,提升应用成效

在科普作品中,项目组通过实验论证了抑菌洗手液的杀抑菌能力明显优于普通洗手液,但这并不意味着公众就要舍弃普通洗手液,一味追求使用效果更显著的抑菌洗手液。因为抑菌洗手液对手部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长期使用抑菌洗手液将对手部皮肤造成伤害,而在日常生活中,普通洗手液已能够满足消费者大部分的洗手需求。在科普剧的结尾,项目组设计了直白的台词,“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普通洗手液,但如果前往了火车站、医院等人流复杂密集的公共场所,记得用抑菌洗手液洗手哟!”帮助消费者结合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更适合的洗手液,达到预期科普工作开展目的。

3.4 工作成效

通过精心创作,《抑菌洗手液本领大》科普实验剧精准贴合了中小学学生和家长的科普需求,以生动活泼的表演舞台吸引观众的兴趣和注意力,有效传播科学知识和理念,提升了观众对于科学知识的认可度和接受度,切实提高了科普工作质量。目前,科普实验剧也已在上海市商圈、中小学、社区开展巡演10余场,相关科普短视频在线上平台同步播出,累计观看数万余人次,深受观众喜爱,实验剧荣获徐汇区首届“汇健康”科普大赛舞台剧一等奖。

4 展望

科普工作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如何促进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拓宽科普工作的受众范围,激发公众探索科学的兴趣,达到普适性的教育目的,是值得科普工作者不断探索思考的命题。谨以《抑菌洗手液本领大》的创作和实践经历抛砖引玉,希望在今后能够涌现出更多高质量的科普作品,让公众能够感受科学魅力,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学素养,让科学的观念与方法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进一步推动科技强国建设。

猜你喜欢
洗手液科普活动科学知识
你会选洗手液吗
蜗牛看牙医
我是天文演说家——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二小星云社科普活动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暑期户外科普活动
科普活动展少年风采
全国各地开展无线电科普活动
饮料瓶中的云
当心公共场所洗手液越洗越脏
梦想中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