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早稻品种“中组18”的产量影响及其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2022-10-19 07:40毛光锋王军伟唐佳珣王加杰温先礼
上海农业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萧山区播种期结实率

毛光锋 王军伟 唐佳珣 王加杰 温先礼

(1杭州市萧山区农(林)业技术推广中心,杭州 311200;2杭州萧山党湾沙地家庭农场,杭州 311200;3杭州富惠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杭州 311228;4杭州市萧山区种子管理站,杭州 311200;5杭州萧山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杭州 311200)

近两年,受水稻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双季稻种植面积逐年增长。据统计,2020年萧山区双季稻种植面积达266.67 hm2以上,种植面积较2019年增长1倍以上。然而目前适宜萧山区双季稻种植模式的早稻品种较少,仅有“中早39”[1]、“中组143”[2]两个品种,且这两个品种在萧山区种植均表现为熟期相对偏迟,再加上萧山区目前无早熟早籼稻品种。因此,笔者特于2021年引进早籼稻新品种“中组18”[“中组18”是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水稻研究所联合育成的早熟常规早籼稻品种,2020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编号:浙审稻2020005)],对其在萧山区的种植表现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该品种在萧山区种植,表现出株高适中、株型紧凑、长相清秀、分蘖力强、茎秆偏细、叶窄、叶色淡绿、穗层整齐、穗型偏小、结实率高、稃尖秆黄色、无芒的特点。在此背景下,笔者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中组18”的产量影响,以期配套其高产栽培技术,从而促进该品种在萧山区的进一步推广种植。现将相关试验结果及总结出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供试水稻品种为“中组18”。试验于2021年设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党湾镇梅东村进行,供试田块土壤为沙壤土,土壤肥力中等。

1.2 试验设计

1.2.1 播种期试验

试验依据“中组18”的播种期不同,共设4个处理:(1)2021年3月10日播种,(2)2021年3月20日播种,(3)2021年3月30日播种,(4)2021年4月10日播种。对应的移栽期分别为4月6日、4月10日、4月20日、4月30日。

各处理均采用穴盘育秧、人工小苗移栽的种植方式,移栽行株距为25 cm×14 cm,每穴栽插3株苗,每处理区面积为22.5 m2(长5 m、宽4.5 m)。秧苗返青后进行查漏补缺。各处理田间管理、施肥方法和施肥量均保持一致。

1.2.2 种植密度试验

“中组18”在移栽时的行距固定在25 cm,试验依据移栽时的株距不同,共设4个处理:①12 cm,②14 cm,③16 cm,④18 cm。

各处理均采用穴盘育秧、人工小苗移栽的种植方式,统一于3月18日播种、4月14日移栽,每穴栽插3株苗,每处理区面积为72 m2(长15 m、宽4.8 m)。秧苗返青后进行查漏补缺。各处理田间管理、施肥方法和施肥量均保持一致。

1.3 调查项目

在试验期间,调查记录各处理水稻的播种期、移栽期、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等主要生育进程;在分蘖期,调查记录各处理水稻的茎蘖动态;在成熟期,调查记录各处理水稻的株高、穗长、一次枝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有效穗数等经济性状,并进行实割测产,经称重、测定含水量后,计算标准水分含量的稻谷实产。

试验数据均采用Excel进行统计、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播种期试验

2.1.1 生育进程及苗情

由表1可知,随着播种期、移栽期的推迟,“中组18”的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均表现出相应推迟的趋势,全生育期均表现出相应缩短的趋势。以上结果表明,“中组18”的感温性较强,随着播种期的推迟、日平均温度的升高,其生育进程逐渐加快,全生育期逐渐缩短。

表1 不同播种期对“中组18”生育进程的影响

由表2可知,处理(3)的高峰苗数最多,每667 m2为26.10万苗,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以3月30日播种、4月20日移栽最有利于“中组18”的分蘖发生。究其原因,可能是4月20日以后萧山区日平均气温较为稳定,且达到了“中组18”分蘖发生的最适温度。处理(4)的成穗率最高、有效穗数最多,处理(3)的成穗率最低,处理(2)的有效穗数最少,表明在相同施肥条件下,分蘖过多,会导致营养供给不均衡,从而影响成穗。这也是处理(3)虽然高峰苗数最多,但是有效穗数较少的原因。

表2 不同播种期对“中组18”苗蘖动态的影响

2.1.2 经济性状

由表3可知,处理(3)的植株最高,处理(4)的植株最矮。处理(1)的穗最长,处理(4)的穗最短。处理(1)的一次枝梗数最多,处理(4)的一次枝梗数最少。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均表现出随着播种期的推迟而逐渐减少的趋势,处理(1)的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均为最多,处理(4)的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均为最少。处理(4)的结实率最高,处理(3)的结实率最低。处理(2)的千粒重最重,处理(3)的千粒重最轻。产量表现出随着播种期的推迟而逐渐减少的趋势,处理(1)的产量最高,每667 m2产量为591.6 kg,处理(4)的产量最低,每667 m2产量为479.8 kg,处理(4)较处理(1)每667 m2减产111.8 kg,减幅为18.90%。以上结果表明,随着播栽期的推迟,“中组18”的穗型表现出逐渐变小的趋势、产量表现出逐渐减产的趋势,说明早播早栽有利于“中组18”获得大穗、高产。

表3 不同播种期对“中组18”经济性状的影响

2.2 种植密度试验

2.2.1 生育进程及苗情

由表4可知,“中组18”不同种植密度处理的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全生育期差距均较小,最大仅相差2 d,表明种植密度对“中组18”生育进程的影响不大。

表4 不同种植密度对“中组18”生育进程的影响

由表5可知,随着株距的增加,“中组18”的基本苗数、高峰苗数、有效穗数均表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处理①与处理②的高峰苗数和有效穗数较为接近,处理③与处理④的高峰苗数和有效穗数较为接近,表明在移栽取秧量相同的情况下,缩短株距,提高基本苗数,有利于获得更多的有效穗数。随着株距的增加,“中组18”的成穗率表现出逐渐提高的趋势,表明一定程度的稀植有利于促进“中组18”成穗。经综合考虑,在本试验条件下,“中组18”移栽时行距固定为25 cm的情况下,移栽时的株距以14 cm较为适宜。

表5 不同种植密度对“中组18”苗蘖动态的影响

2.2.2 经济性状

由表6可知,处理②的植株最高,处理④的植株最矮,且处理④与其他处理间株高差异较大。处理②的穗最长,处理④的穗最短,且处理④与其他处理间穗长差异较大。处理③的一次枝梗数最多,处理①的一次枝梗数最少,但4个处理间一次枝梗数差异不大。每穗总粒数表现出随着株距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的趋势,处理①的每穗总粒数最多,处理④的每穗总粒数最少。处理③的结实率最高,处理①的结实率最低,但4个处理间结实率差异不大。处理③和处理④的千粒重同为最重,处理①的千粒重最轻。处理①的产量最高,处理②的产量其次,两处理间每667 m2产量仅相差0.1 kg;处理③的产量排名第三,比处理①每667 m2减产33.3 kg,减幅为5.95%;处理④的产量最低,比处理①每667 m2减产47.2kg,减幅为8.44%。经综合分析,“中组18”的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表现与其基本苗数、成穗率表现有一定的关联,株距小,基本苗数多,分蘖多,低叶位分蘖比例高,大穗分蘖多,主茎穗与分蘖穗之间的差异较小;株距大,基本苗数少,高叶位分蘖多,小分蘖比例较高,拉低了株高和穗型。经综合考虑,在本试验条件下,在“中组18”移栽时行距固定为25 cm的情况下,移栽时的株距以12~14 cm较为适宜。

表6 不同种植密度对“中组18”经济性状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中组18”属于早熟常规早籼稻,适合在萧山区作为双季稻种植模式中的早稻品种进行种植,在早播早栽的前提下,可在7月20日之前进行收割,从而为连作晚稻种植提供更为充足的时间。该品种分蘖力强、抗倒性好、千粒重重,但穗型偏小,宜遵循“施足基肥、重施分蘖肥、适施穗肥”的施肥原则进行施肥,建议在抽穗灌浆期结合病虫防治喷施叶面肥,以提高千粒重。该品种中感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需注意及时防治。

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中组18”以在3月10日播种、4月6日移栽的产量最高,但是考虑到萧山区在4月10日前后较易发生倒春寒天气(会影响秧苗返青存活),故“中组18”在萧山区种植的适宜播种期为3月20日—30日,移栽期在4月中下旬。值得注意的是,“中组18”的移栽期最晚要在4月底之前,若在5月1日之后进行移栽,会因主茎总叶龄减少而造成大幅减产。在移栽行距固定为25 cm的情况下,“中组18”移栽时适宜的株距为12~14 cm,但在早插的情况下,可适当放宽株距到16 cm。

4 “中组18”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4.1 种子处理

精选籽粒饱满的“中组18”种子,并在播种前晒种2 h左右,以提高发芽率[3]。同时,做好种子处理,以预防恶苗病,一般可用4.23%甲霜·种菌唑微乳剂500倍液进行浸种,要求药液能够浸没全部种子,采用恒温增氧浸种,浸种48 h后取出。“中组18”采用直播种植时,浸种后种子捞出进行催芽,催至种子露白后(弥雾机喷播、无人机飞播)或芽根5 mm长时(人工撒播)进行播种;采用机插种植时,浸种后种子捞出,用丝网袋凉干后,直接进行播种。

4.2 适时稀播

根据萧山区的气象条件,“中组18”采用直播种植的,一般在4月15日之后进行播种,要求避免盲目早播;一般每667 m2播种量以3~5 kg为宜,早播宜多、田平宜少。

“中组18”采用机插种植的,一般在3月20日—30日进行播种,采用叠盘暗出苗育秧方式,移栽时秧龄以20~25 d为宜,防止秧苗超龄;一般30 cm宽秧盘每盘播种芽谷130~150 g(25 cm宽秧盘的播种量需降低15%~18%),且移栽秧龄长的宜进行稀播,防止密播弱秧,进而避免秧苗移栽后出现败苗死秧。

4.3 及时耕耙平整大田

冬闲田在机插前7~10 d、蔬菜田在采收后,均应及早进行灭茬旋耕。同时,黏性土的大田在播栽前2~3 d、沙性土的大田在播栽前1 d,均应进行带水旋耕耙平,且要求达到“田面平整无浮渣,插秧不陷机、不壅泥”的标准。

4.4 合理机插

机插时早插宜稀、迟插宜密,要求根据秧苗的成苗密度和均匀度,调节机械取秧量(以每丛3~5苗为宜,防止每丛苗数过多,导致病害、倒伏等的发生)和插秧深度(在不浮苗的前提下,尽量浅插)。

4.5 合理施肥

依据每667 m2目标产量为550~600 kg,冬闲田“中组18”一生每667 m2施纯氮12~14 kg(蔬菜田视土壤肥力情况酌情减施;直播种植也可酌情减施),防止氮肥施用过多造成倒伏减产。具体施肥措施为:每667 m2施高浓度复合肥15 kg(蔬菜田)~30 kg(冬闲田)作基肥(机插种植提倡采用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分蘖肥每667 m2施尿素7.5~10.0 kg、氯化钾5.0~7.5 kg(机插种植在移栽后5~7 d施用;直播种植在植株2叶1心至3叶1心时施用);在倒三叶露尖时,若叶色退淡,需每667 m2施高浓度复合肥10~15 kg作穗肥;在破口始穗期,结合病虫防治,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作粒肥。

4.6 科学管水

“中组18”采用机插种植的,在移栽时保持大田“薄皮水”,移栽后应及时灌浅水护苗,防止失水死苗;采用直播种植的,在水稻齐苗前应保持大田湿润,齐苗后保持大田浅水,做到以水压草。当水稻每667 m2在田苗数达到计划穗数的80%左右时,排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在水稻倒三叶露尖时,大田及时复水。在水稻幼穗分化期,大田灌水保持“浅湿”。在水稻抽穗扬花期,大田灌满水调节温湿度。在水稻灌浆乳熟期,大田保持干干湿湿,以养老稻[4]。在水稻成熟前7 d左右,大田及时断水,但要防止断水过早造成早衰减产[5]。

4.7 综合防治病虫害

根据植保部门的病虫情报,及时做好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灰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病虫害的防治。

4.8 及时收获

在水稻成熟后(一般在稻谷85%以上黄熟时),根据天气情况和烘干能力,合理安排收割期,确保颗粒归仓。

猜你喜欢
萧山区播种期结实率
镇平县依据冬前气温变化对小麦播种期及播种量的调整探索
江西省双季早稻直播适宜播种期的区域划分*
鸟岛游
辐照育种杂交水稻Ⅱ优838的耐热性鉴定
豫南地区适当推迟播种期有利于提升稻米品质
不同栽培措施对两种枣结实的影响
杭州市萧山区美术教师新作选
萧山区“五老”关爱团践行新一轮帮教活动
七个水稻粳型不育系的柱头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