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新组合对白粉病的抗性鉴定

2022-10-19 07:40黄铭奇花秀凤陈铣王艳娜朱朝辉
上海农业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白粉菌斑白粉病

黄铭奇 花秀凤 陈铣 王艳娜 朱朝辉

(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福州 350111)

冬瓜(Benincasa hispidaCogn.)为葫芦科冬瓜属一年蔓生或架生草本植物,是国内广泛种植的瓜类蔬菜。白粉病属于一种气传病害,在我国,瓜类白粉病的病原菌主要为白粉菌属二孢白粉菌和单囊壳属单囊壳菌[1-2]。白粉病为冬瓜的常发病、多发病,冬瓜在发生白粉病时,其茎蔓、叶片、叶柄均会出现白色粉斑,且随着病情的加重,白色粉斑越来越多,并逐渐布满叶片和瓜蔓。冬瓜白粉病以在冬瓜生长中后期,田间不通风、湿度大的情况下发生重,若不及时防治,会造成冬瓜产量和品质显著下降,进而给冬瓜生产造成重大影响。目前,冬瓜白粉病防治主要依靠化学农药,但是,在冬瓜结果期频繁使用化学农药,不仅会污染环境,而且会影响冬瓜的食用安全。因此,培育抗病冬瓜品种并进行种植,是防治冬瓜白粉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而其中对冬瓜品种进行白粉病抗性鉴定是选育抗病冬瓜新品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目前,前人对于冬瓜白粉病已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例如,赵志祥[3]等采用形态观察、致病性测定、分子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黑皮冬瓜白粉病的病原鉴定为苍耳叉丝单囊壳。肖敏[4-5]等对琼海市冬瓜白粉病的发生情况和发病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结合冬瓜白粉病的发病规律,提出了对应的防治对策;同时,对黑皮冬瓜白粉病发生与气候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结合黑皮冬瓜白粉病的发病规律,提出了对应的防治方法。潘礼增[6]等研究了生物制剂依天得对冬瓜白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依天得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在第1次施药后8 d对冬瓜白粉病的防效达73.16%~83.41%,在第2次施药后8 d对冬瓜白粉病的防效达82.30%~83.45%,该药剂是目前防治冬瓜白粉病效果较好的生物制剂。与此同时,前人还对甜瓜、黄瓜、苦瓜、南瓜、西瓜、西葫芦等瓜类作物对白粉病的抗性及其鉴定方法等进行了研究[7-16]。例如,张若纬[7]等以薄皮甜瓜自交系“KR-89”为试验材料,研究出一种高效的甜瓜白粉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齐振宇[8]等采用人工气候箱活体接种、离体叶片圆盘接种两种方法,对6个甜瓜白粉病病原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进行了白粉病接种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够准确测定甜瓜白粉病病原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对白粉病2F生理小种的感抗性。杜玉宁[10]等采用盆栽接种试验和田间自然发病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10个黄瓜新品种和2个黄瓜主栽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鉴定,明确了不同黄瓜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水平。屈淑平[13]等采用孢子悬浮液喷雾法,将南瓜白粉病病菌接种于13个通用寄主的叶片上,通过寄主的抗感反应来区分白粉病病原菌生理小种。孙瑞杰[16]等借助室内西葫芦苗期人工喷雾接种法,系统鉴定了58个西葫芦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然而,目前关于冬瓜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鉴定的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笔者采用冬瓜苗期实验室人工接种鉴定与采瓜期田间自然抗性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2020年配制的12个小果型冬瓜组合的白粉病抗性进行了鉴定,以期从中筛选出抗白粉病能力强的冬瓜组合。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于2020年配制的12个小果型冬瓜组合(引进小果型冬瓜种质资源,以经6代自交纯化的稳定自交系为亲本,于2020年配制而成),编号为2020-1~2020-12。

1.2 冬瓜苗期实验室人工接种鉴定

1.2.1 鉴定材料准备

各冬瓜组合的种子均用5%次氯酸钠溶液消毒10 min,用清水冲洗干净后,置于30 ℃恒温培养室中催芽,待其长出胚根后,播种于已消毒过的营养袋育苗基质中。出苗后,进行室内培养(12 h光照、30 ℃,12 h黑暗、20 ℃)。

1.2.2 接种液制备

田间采集自然发病的早期冬瓜病叶,掸掉叶面上的老孢子,然后置于底部铺有湿滤纸的白瓷器盘内,于室温25 ℃左右保湿16 h。用毛笔刷取叶片上长出的新鲜孢子置于盛有无菌水的烧杯中,再滴加Tween-20(滴至浓度为0.05%),即配制成约105个孢子/mL的孢子悬浮液。

1.2.3 接种方法

在各冬瓜组合幼苗1片真叶期,采用喷雾接种法进行接种,即使用小型手持喷雾器,将制备好的接种液均匀地喷于幼苗第1片真叶的正面,每个冬瓜组合重复3次,每重复10株幼苗。接种后,幼苗进行室内培养(先12 h黑暗保湿、25 ℃,然后调整为12 h光照、28 ℃,12 h黑暗、20 ℃)。

1.2.4 病害调查

在接种后8 d,各冬瓜组合进行白粉病发病情况调查,记录病株数和病级,并计算病情指数。白粉病分级标准及病情指数计算方法均参照《冬瓜和节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各冬瓜组合对白粉病的抗性依照病情指数分为5级:高抗(HR),病情指数≤15;抗病(R),15<病情指数≤35;中抗(MR),35<病情指数≤55;感病(S),55<病情指数≤75;高感(HS),病情指数>75。

1.3 冬瓜采瓜期田间自然抗性鉴定

1.3.1 冬瓜种植

12个小果型冬瓜组合均于2021年3月18日在大棚内进行播种育苗,于3月30日进行定植,每个冬瓜组合定植20株。定植田块为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的试验地,前茬作物为小白菜,畦面覆盖银灰色地膜。在各冬瓜组合的生长期间防虫害不防病害,其他栽培管理措施均按常规露地栽培进行操作。

1.3.2 病害调查

在各冬瓜组合的第一茬瓜采收后(6月25日),每组合随机调查5株,挑选植株上白粉菌斑最多的5张叶片进行统计,通过叶片的病情指数进行抗性鉴定。

白粉病分级标准为:0级,全叶无白粉菌斑;1级,白粉菌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含5%,下同);2级,白粉菌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15%;3级,白粉菌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5%~30%;4级,白粉菌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30%~60%;5级,白粉菌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0%以上。

病情指数计算方法:病情指数=[∑(各病级叶片数×该病级值)÷(调查总叶片数×最高级值)]×100%。

各冬瓜组合对白粉病的抗性级别统计标准同1.2.4。

2 结果与分析

2.1 冬瓜组合苗期实验室人工接种鉴定

由表1可知,各冬瓜组合的白粉病病情指数在13.3~76.4之间。其中,组合2020-3对白粉病表现为高抗,组合2020-2、2020-4、2020-5、2020-7、2020-9、2020-11、2020-12对白粉病均表现为抗病,组合2020-6、2020-10对白粉病均表现为中抗,组合2020-8对白粉病表现为感病,组合2020-1对白粉病表现为高感。

表1 冬瓜组合对白粉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苗期实验室人工接种鉴定)

2.2 冬瓜组合采瓜期田间自然抗性鉴定

由表2可知,各冬瓜组合均有不同程度的白粉病发生,病情指数在9.4~68.2之间。其中,组合2020-3对白粉病表现为高抗,组合2020-2、2020-4、2020-5、2020-7、2020-9、2020-11、2020-12对白粉病均表现为抗病,组合2020-6、2020-10对白粉病均表现为中抗,组合2020-1、2020-8对白粉病均表现为感病,没有组合对白粉病表现为高感。

表2 冬瓜组合对白粉病的抗性鉴定结果(采瓜期田间自然抗性鉴定)

2.3 两种方法的鉴定结果比较

比较两种方法的鉴定结果,仅组合2020-1的抗性鉴定结果有所差异(在苗期实验室人工接种鉴定中,该组合的白粉病病情指数为76.4,抗性鉴定表明该组合对白粉病表现为高感;在采瓜期田间自然抗性鉴定中,该组合的白粉病病情指数为68.2,抗性鉴定表明该组合对白粉病表现为感病),但在所有组合中,该组合的白粉病病情指数均为最大;其他组合的抗性鉴定结果表现均保持一致,仅是白粉病病情指数稍有变化。考虑到这两种方法在接种条件上差别较大,且白粉病分级标准也不一致,计算出的病情指数必然有所差异。因此,经综合考虑,可以初步认为本试验采用的两种鉴定方法对冬瓜组合的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基本一致。值得注意的是,冬瓜抗白粉病品种选育的目的是品种在生产上表现出抗病,故在冬瓜新品种的育种实践中,可综合应用两种方法进行抗性鉴定,以进行鉴定结果的互相验证。

3 结论与讨论

白粉病是冬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冬瓜白粉病病菌在温度和湿度适宜时会产生子囊孢子,并主要通过气流传播侵染。培育抗病冬瓜品种并进行种植,是防治冬瓜白粉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而其中对冬瓜品种进行白粉病抗性鉴定是选育抗病品种的重要环节。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冬瓜组合对白粉病的抗性存在巨大差异。在本试验中,冬瓜苗期实验室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12个小果型冬瓜组合的白粉病病情指数在13.3~76.4之间,鉴定出高抗组合1个、抗病组合7个、中抗组合2个、感病和高感组合各1个;冬瓜采瓜期田间自然抗性鉴定结果表明,12个小果型冬瓜组合的白粉病病情指数在9.4~68.2之间,鉴定出高抗组合1个、抗病组合7个、中抗组合2个、感病组合2个。经综合考虑,可以初步认为这两种鉴定方法对冬瓜组合的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基本一致。因此,采用冬瓜苗期实验室人工接种鉴定与采瓜期田间自然抗性鉴定相结合,能为冬瓜抗白粉病育种提供技术支持。

在本试验中,冬瓜苗期实验室人工接种鉴定是将白粉病病菌孢子直接接种在冬瓜幼苗叶片上,且各冬瓜组合的幼苗生长环境条件一致,故鉴定结果能较好地体现各冬瓜组合的抗白粉病能力。而冬瓜采瓜期田间自然抗性鉴定的结果与田间栽培管理好坏、周围环境有无白粉病病菌息息相关。在苗期,田间通风透光条件较好,各冬瓜组合的白粉病发生较少,随着瓜蔓的生长,田间通风透光性变差,且湿度增大,在周围环境有白粉病病菌的现实下(试验地里的其他瓜类有白粉病发生),大部分冬瓜组合开始发生白粉病。鉴于白粉病通常先从老叶发生,随后逐渐向新叶和茎蔓扩展,故本试验中各冬瓜组合及时剪除了植株下部不见光的老叶,并保证了良好一致的栽培管理条件(如充足的肥水)。从调查结果来看,不同冬瓜组合对白粉病的抗性仍存在巨大差异。其中,高抗白粉病的冬瓜组合的老叶上零星分布1~5个白色模糊的小菌斑,新叶抽生正常,新叶和茎蔓没有发现菌斑,植株生长良好,产量未受影响;高感白粉病的冬瓜组合的老叶和茎蔓上均布满白粉菌斑(甚至连接成片),新叶长出少,叶片枯黄,结瓜少,瓜生长缓慢,瓜皮上有白粉菌斑,瓜的商品品质变差。

猜你喜欢
白粉菌斑白粉病
一品红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方法简析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蔬菜白粉虱 秋防正当时
枯草芽孢杆菌对宜良大棚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避雨栽培模式下气象因子对一年两收冬季葡萄白粉病发生的影响
一到春季就流行 蔬菜白粉病该咋防
大蒜素能较好防治刺梨白粉病
蔬菜白粉虱防治困难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涂白
龈下菌斑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