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复发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2022-10-19 11:52薛慧敏朱校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2年18期
关键词:根治性包膜直径

薛慧敏, 陈 涛, 朱校均

(1.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普通外科, 江苏 南通, 226000; 2.南通大学医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00)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病情发展快、恶性程度高及预后差的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1-2]。目前,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其中肝癌根治性切除术为首选治疗方式,具有手术切除率高、手术死亡率低的优势,但由于肝癌本身进展、肿瘤细胞微转移以及术中搬动、挤压等的影响,患者术后具有较高的复发风险[3]。既往研究[4-5]认为,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复发与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肝切除方式等有关,但尚无统一定论。本研究回顾性分析304例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旨在为临床制订有效的治疗与干预措施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医学研究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04例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 ① 符合《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6]中的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且均经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确诊者; ② 符合肝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指征者; ③ 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齐全者。排除标准: ① 肿瘤浸润周围组织、大血管以及出现破裂出血、感染者; ② 术前经射频消融、介入手术等治疗者; ③ 伴有其他严重恶性肿瘤者; ④ 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其他影响肝癌根治性切除术效果的疾病者; ⑤ 妊娠期、哺乳期妇女。以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大于400 ng/mL或影像学检查发现肝内重复出现肝癌特点的结节判定复发,根据随访1年内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61例、未复发组243例。

1.2 方法

1.2.1 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的复发情况及单因素分析: 收集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复发情况。比较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肝切除方式、肝功能Child分级[7]、肿瘤直径、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数目、有无肿瘤包膜浸润、有无血管侵犯、肿瘤包膜情况和术前血清AF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术前1 d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于3 000转/min、离心半径8 cm条件下离心处理15 min, 收集血清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AFP、Alb、Hb水平,试剂盒购自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等。

1.2.2 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的复发情况及单因素分析

304例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随访1年内复发61例,复发率为20.0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在肿瘤直径、肿瘤数目、有无肿瘤包膜浸润、有无血管侵犯、肿瘤包膜情况、术前血清AFP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复发的单因素分析[n(%)]

2.2 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肿瘤直径≥5 cm=1, <5 cm=0; 肿瘤数目≥2个=1, 1个=0; 有肿瘤包膜浸润=1, 无=0; 有血管侵犯=1, 无=0; 肿瘤包膜不完整=1, 肿瘤包膜完整=0; 术前血清AFP水平≥400 ng/mL=1, <400 ng/mL=0), 将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复发情况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5 cm、肿瘤数目≥2个、有肿瘤包膜浸润、有血管侵犯、肿瘤包膜不完整、术前血清AFP水平≥400 ng/mL均为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3.411、3.313、3.834、4.092、3.235、3.408,P<0.05), 见表2。

表2 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复发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率低,临床发病率高,高居中国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第2位,且近年来发病呈明显递增趋势[8-10]。现阶段,临床医师主要采用肝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虽可控制患者病情进展,但部分患者术后复发风险较高[11]。既往研究[12]发现,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肝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后的复发率为19%左右,本研究304例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复发61例,复发率为20.07%, 与既往研究[12]结果相似,进一步说明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复发风险较高。因此,有效分析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发现,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在肿瘤直径、肿瘤数目、有无肿瘤包膜浸润、有无血管侵犯、肿瘤包膜情况、术前血清AFP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复发可能与肿瘤直径、肿瘤数目、肿瘤包膜浸润、血管侵犯、肿瘤包膜情况、术前血清AFP水平有关,与既往研究[13-15]结论相符。本研究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肿瘤直径≥5 cm、肿瘤数目≥2个、有肿瘤包膜浸润、有血管侵犯、肿瘤包膜不完整、术前血清AFP水平≥400 ng/mL均为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分析可能原因: 肿瘤直径≥5 cm的患者肿瘤局部增生处于活跃状态,手术治疗时会延长手术时间,降低机体免疫能力,增加术后复发风险[16]; 肿瘤数目≥2个的患者肿瘤病变程度越高,病情越严重,患者经肝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后免疫能力进一步降低,使得肿瘤细胞的迁移性、侵袭性及黏附性进一步增强,进而增加术后复发风险[17]; 有肿瘤包膜浸润的患者病情已处于扩展期,导致肝癌根治性切除术难度增加,实现完整切除的难度较高,患者术后复发风险升高[18]; 肿瘤包膜不完整的患者多会出现血管侵犯现象,可导致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隐匿性转移灶在肝内播散,进一步增加术后复发风险[19]; AFP为临床诊断肝癌的重要评估指标,肝细胞癌变后,患者病情加重,机体内AFP水平呈明显高表达状态,而术前血清AFP水平≥400 ng/mL说明机体处于对肿瘤细胞的高应答状态,可加重患者病情,增加术后复发风险[20]。因此,对于肿瘤直径≥5 cm、肿瘤数目≥2个、有肿瘤包膜浸润、有血管侵犯、肿瘤包膜不完整、术前血清AFP水平≥400 ng/mL的患者而言,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接受针对性的辅助治疗(如联合放化疗等)非常必要,可进一步改善预后效果,预防术后复发。

综上所述,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的复发率较高,危险因素包括肿瘤直径≥5 cm、肿瘤数目≥2个、有肿瘤包膜浸润、有血管侵犯、肿瘤包膜不完整、术前血清AFP水平≥400 ng/mL等。临床人员需对具有复发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及干预,以预防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病情复发。

猜你喜欢
根治性包膜直径
乳房假体包膜挛缩发生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垂体腺瘤假包膜的研究进展
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评价
根治性肝切除与外囊摘除治疗肝包虫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对比
张露作品
各显神通测直径
膀胱癌患者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对患者并发症发生与术后肠道恢复时间的影响
爱虚张声势的水
直径不超过2的无爪图的2—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