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慧
(广西工业技师学院,广西南宁 530031)
“汉服饰文化”即汉民族传统服饰文化,历经千年,不仅蕴含丰富的服饰文化、庄重的古代礼仪文化、深刻的中华哲学思想,还包括大量非遗服饰制作技艺,因此,继承与弘扬汉服文化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随着汉服文化复兴运动的发展,穿汉服出行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将汉服文化融入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既能在现代服装设计中有效继承汉服文化元素,又能在继承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汉服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服饰,不仅承载着深厚的中华文化,也凭借其背后蕴含的礼仪制度,在封建社会统治中发挥着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汉服设计中的布料、工艺、款式等也蕴含极高的艺术价值。
汉服作为传统服饰,无论是外在的色彩、形制、纹饰方面,还是内在的神韵方面,都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首先是色彩美。不同的色彩在汉服中象征不同,其中青色、赤色、白色、黑色及黄色为正色,除了正色,由青、赤、白、黑、黄两两搭配衍生出间色,但受古代尊卑思想影响,人们认为正色更尊贵,间色卑微,但汉朝服饰搭配遵守“和谐之道”,因此贵族多以正色为主色,以间色为辅助色彩来装饰服饰,色彩搭配丰富和谐。其次是形制美。汉服总体设计宽松,不束缚,身体的各个部位均能自由伸展,体现人与人,与自然、社会之间和谐相处的理念。再次是纹饰方面,汉服纹饰多以“绩”“绣”二法展示,而纹饰样式则源于动植物、自然现象以及几何类图案等,如龙凤纹、莲花纹、云纹等,也体现了汉代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个人修养的追求。最后,除了外在美,受传统礼仪文化的影响,汉服也呈现出含蓄的审美意蕴,人应时刻保持君子之姿,自行约束自身言行举止,进而使服饰能够更好地呈现出个人气质。
随着各朝各代对于服饰礼仪的重视,汉服已不仅仅是一件服饰,更是中华文化的承载。孔子一生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倡导服饰须合乎礼的规范,后被统治者纳入国家统治礼制,而后服饰也成为不同时期文化思想、礼仪制度的集中体现,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汉服袖口宽大,象征着天道圆通;而领口呈现直角相交形状,则象征地道方正。在传统礼治文化影响下,服饰成为“礼仪”载体,统治者充分发挥服饰“治天下”的传统思想,例如唐代以服饰颜色来区别不同等级官员的身份。除此之外,汉服从布匹制作到染色到裁衣到刺绣等各个环节,都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体现我国古代纺织行业的高超技艺,展示着丰富的文化意蕴。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精神生活需求日益增加,国家文化建设亟待升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待加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汉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物质文化之一,是不同时代发展的印记,也展示一代人的行为规则,且汉服发展历经千年,更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体现,在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壮大之中发挥文化传播载体的重要作用。学生群体思维较为活跃,更易接受汉服文化的传播。在中职学校服装专业教学中融入汉服文化,传授汉服制作技艺,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汉服文化背后所蕴含的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推动学生在实践中传承并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审美能力”即审美品位、审美情趣、审美倾向等,指人们对于艺术品、服饰等不同物品的鉴赏能力。服饰审美是人们对不同风格和不同类型的服饰的欣赏与鉴别能力。随着世界各国交流更加密切,受多元化文化影响,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参差不齐,尤其是对于民族特色文化的审美能力下降。基于此,我们更需要深入挖掘民族特色文化,并将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到不同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汉服作为极具艺术审美价值的传统文化载体,也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中华民族传统审美偏好。将汉服中的中国传统特色元素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之中,有助于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汉服美学特点,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民族特色元素的艺术审美能力,提升服装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汉服华丽典雅的背后,承载着千年染、织、绣等多种非遗技艺,从原料到成品处处彰显匠人匠心。如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棉纺织技艺,保留发展了中国传统和纺织技术,承载了同时期的科技、民俗、艺术等传统文化信息,对研究中国纺织技术的发展脉络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在中职院校服装专业传授汉服制作技艺,使学生既懂得专业知识又懂制作,也为学生以后从事服装制作、汉服活动推广策划等工作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进而推动传统服饰产业发展。
当前广西中职学校中关于汉服的教学与研究数量较少,中职服装专业教育与传统汉服文化融合也存在观念、受众群体、服装设计内容等方面的困境。具体分析如下。
随着西方服饰文化在世界影响的扩大,人们对于服装要求更趋于实用、简约及美观,实用主义之风盛行之下,服装设计趋于极简风格,主张在形式上去掉不需要的、多余的东西,成衣高雅大方、简洁利索。而汉服设计与实用主义之风不相融合,造成汉服设计教学难以融入现代服装设计教学之中。其次,汉服制作工艺繁琐复杂,对技艺要求较高,而中职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服装技艺水平有限,汉服技艺传承人才不足,难以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继承与发扬汉服文化。
随着汉服运动的发展,部分汉服爱好者积极推广汉服文化,吸引更多人关注汉服文化,喜欢汉服文化,但当前汉服文化仍属于小众文化,推广人数有限,难以突破目标群体限制。其次,虽然从古至今我国服饰文化发展历史悠久,但清朝统治者为维持满洲统治,实行“剃发易服”,使汉族服饰文化逐渐失去话语权,出现汉服文化断裂现象,无论是汉服制式,还是礼制方面,都缺乏完整的历史考据,为汉服文化研究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对于中职院校服装专业学生而言,受众有限与缺乏理论依据都为汉服文化融入现代服装设计之中带来一定困难。
“汉服热”的兴起带动了服装产业的发展,汉服消费人群增加,市场扩大的同时,汉服审美设计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当前市场常见的汉服在形制设计、风格类型方面雷同,内容设计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性。此外,中职学校学生入学年龄尚小,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只知道盲目追求时尚、盲目崇拜、盲目模仿,过多注重个人外在包装,而忽视内在修养,个人审美能力严重不足。在此情况下,缺乏设计特色的汉服盛行更难以提升中职院校学生审美能力,导致汉服艺术审美价值下降,进而影响汉服的文化传播功能,阻碍我国传统文化传播。
尽管随着实用主义理念的盛行,传统汉服服饰不适于现代生活出行,但随着民族风元素的发展,汉服服饰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仍为现代服饰设计带来了诸多设计灵感,一些现代设计师也尝试将传统汉服元素与现代服饰设计理念以及西方服饰设计理念相融合,从汉服设计中汲取经验,创新现代服饰,提升现代服饰审美。例如,2019年春夏巴黎时装周高定秀场中,中国设计师郭培以“东宫”为设计灵感,通过西方面料传递东方文化,通过融合东方的典雅与西方的华丽,向世界再现东方古典美。
为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在中职服装中应注重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服饰理念的融合,加强汉服基本理论方面的介绍,包括面料、配色、纹饰等,其次是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实践操作中可以从两大方面切入,一方面将一些典型的汉服元素应用于现代服饰设计中,例如汉服中的刺绣、镂空等装饰工艺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传统刺绣针线光滑平整、立体感强,多出现在袖口、领口、裙摆以及门襟等摩擦率较高的位置,但现代服饰设计中,随着人们审美变化,为突出刺绣的现代美,可将刺绣团设置与腰部,更凸显身材,提升服饰整体效果。另一方面,可对传统汉服进行改造,将传统服饰与现代生活理念结合,通过混合、拼接、创意搭配等方式,对传统汉服进行改良设计,倡导在汉服形制正确的基础上,融入现在设计元素,多元化创新设计,使其趋于日常化,既保留汉服韵味,又便于人们日常出行。
汉服文化传播离不开媒介交流平台,中职服装教育专业可以通过搭建汉服文化展示交流平台,打造汉服文化传统基地来加强汉服爱好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扩大汉服文化影响力,以此来强化汉服文化审美对服装教育专业学生审美、服装设计的影响,提升设计品位。
1.开设汉服社,举办汉服活动
首先,汉服文化在中职院校的传播可以以汉服社为媒介,吸引汉服爱好者共同参与汉服活动。而汉服社在开展汉服活动时,一方面需重视对社团内社员汉文化的系统教育,组织社团社员共同学习汉服饰相关知识,并不定期举办汉服饰文化讲座、服饰技艺培训、发饰编制培训、汉服服装走秀等活动,让社员在丰富的活动之中感受汉服饰背后的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另一方面重视汉服活动与传统节日的融合宣传,指导社团成员在传统节日开展汉服文化交流活动、民俗文化活动等,借此向大家介绍传统节日中的礼仪文化、历史发展等。例如清明节可以组织成员穿汉服踏青,在踏青中开设放风筝、蹴鞠等传统踏青活动。通过社团活动,以点带面,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院校学生群体中传承与发展,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
2.开设短视频平台公众号,传播汉服文化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发展及其用户规模的扩大,也为汉服文化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汉服文化传播可以积极探索依托短视频平台进行宣传的新模式。例如抖音平台中对于汉服传播内容丰富,包括教程类、科普安利类、影视类、歌舞类、变装类、盘点类、街拍类、开箱类等。基于此,中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可以依托服装设计优势,在短视频平台开设公众号,由服装专业学生进行管理运营,定期展示服装设计专业师生优秀作品及服饰鉴赏视频,记录服装制作过程等,通过短视频平台加大对汉服文化的传播,加强汉服文化影响。
3.加强与博物馆合作,开展汉服文化进校园
博物馆作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精神文明主阵地,依托馆内丰富的物质文化载体,也应积极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开展。近年来,一些博物馆也积极举办了一些汉服活动,为汉服活动进校园提供了参考借鉴,例如2019年由曲靖市文旅局主办,曲靖市博物馆承办的“嘉礼服章”汉服主题活动在曲靖市博物馆举行。活动包括传统成人礼(女子笄礼展示)、免费汉服试穿、趣味古韵小游戏、雅韵汉服秀(传统妆容、服饰展示)四个部分组成,吸引了大量传统服饰爱好者与热心市民的参与。中职院校服装专业可以加强与博物馆的合作,构建汉服文化传承基地,由博物馆管理人员与服装专业师生共同合作,定期开展汉服文化讲座活动、汉服制作活动、汉服秀活动等,扩大汉服文化在校园的影响力,进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服装的设计与制作与服装师个人审美能力密切相关,汉服文化审美视角下,中职服装专业传承与融入汉服文化必然离不开对学生汉服审美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汉服背后的文化内涵基础上,学习汉服制作技艺,进而创新服饰设计。首先,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论指导。只有在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汉服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想、礼仪制度等。其次,加强对服装专业学生艺术审美情趣的培养,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更好地彰显学生的服装设计与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服饰面料、纹饰以及配色等方面去鉴赏汉服艺术价值。例如对“日、月、星、龙”等配饰的文化解读,服饰颜色背后的哲学思考等,以此提高学生对汉服的鉴赏水平。最后,在理论基础之上,鼓励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习汉服制作技艺,如刺绣、服饰剪裁等,并与现代服饰设计技巧相结合,依托服装艺术审美价值,动手设计汉服,创新服饰设计。
汉服做工精良,款式多样,极具文化与艺术审美价值,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在中职学校服装专业教学中传授汉服的制作及汉服的文化,让学生感受汉服的博大精深,体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性,更能提升学生对本民族传统服饰的认同,加深民族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凝聚力和爱国心,从而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