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路径研究*

2022-10-19 08:18赵恒孙志远
大众文艺 2022年19期
关键词:思政院校高职

赵恒 孙志远

[陕西开放大学(陕西工商职业学院),陕西西安 710100]

高职扩招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对高职院校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疑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高职扩招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也迎来新的挑战,结合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思政教育模式要顺应时代发展进程及高职扩招后的具体需求,拓展网络思政教育新模式。

一、高职扩招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挑战

1.扩招生源特征多元

高职扩招后,生源构成趋于多元化,生源需求呈现多样化,生源思想表现参差不齐。高职院校传统生源以高考生及中职毕业生为主,扩招则极大扩充并丰富了高职教育生源,形成了以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在职职工、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社会人员为代表的扩招生源。各群体年龄结构、学历水平、从业情况等各异,表现为扩招生源群体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方式及价值观念有较大差异。基于生源结构的多元化,衍生生源的多样化需求。扩招生源大多难以脱产学习,更加追求弹性学习时间与方式,以及所学的实用性。同时,扩招生源已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及从业经验,其思想状况相对稳定,但基于自身固有思维及知识积淀,以及网络文化的冲击,其对事物认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生源现实世界的价值取向等也有一定的影响。

2.教学内容与形式较为单一

随着扩招工作的推进,高职院校原有思政教育教学模式也凸显出一些新的问题。传统思政教育多以标准化课堂模式、固定考核评价标准为主。而新时代网络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与信息传输途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在多样信息的影响下更加多元化。若简单地将传统思政教育模式照搬到网络上,过分强调内容的理论体系性,而不将扩招学生现实生活状态与诉求纳入考量,那么就不可避免存在着体验不足,不能全面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当前高职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主流渠道还是思政课堂、讲座等显性教育方式,而诸如融入校园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等隐性教育却显不足。较为传统单一的教学内容及形式容易导致针对性不够,实效性不强,难以适配年龄跨度大、社会经验丰富且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扩招学生多元复杂的现实需求。

3.思政教育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当前扩招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很大程度沿用较为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即以教师等作为评价主体,以课程考核作为主要评价方式,缺乏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反馈。对于扩招学生而言,其学习基础、学习目标、学习特点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传统单一的考核评价方法与扩招生多元化构成、多样性需求存在矛盾。作为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抓手,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应立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回应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过程性、实践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应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高效且富有针对性的教育评价反馈也应纳入体系。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当前学界还未对此形成高度共识。一是基于网络的载体性及工具性,认为网络之于思政教育更多是作为一种工作载体的存在,人们通过一定的传播学知识利用这一工具进行思政教育教学。二是基于两者的融合性,认为网络及思政教育应该有更深入的融合,要充分认识到网络虚拟世界的特性,从而更好地以此为基点进行信息化思政教育教学。三是基于思政教育范围的扩充,认为相较于传统思政教育,网络思政教育已经不仅仅囊括思政教育内容,而是需要具备更多相关学科知识,是内容、方法等方面的极大扩展。四是基于新模式新学科角度,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理念的转换升级,是完完全全一套全新的范式。

总体而言,互联网之于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工具或内容形式上的变化,更是回应时代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现实需求,依据互联网特质,以互联网思维,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全面提升的数字化教育实践活动。

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其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隐匿性。当今社会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竞争的重要市场,无论是网络思政教育还是传统思政教育都有着同样的目的性。但在传统思政教育中,教育活动双方主要通过面对面直接进行交流,其目的性是十分明晰且公开的,鉴于这种教育方式当中,教育主客体间的关系,受教育者往往对于直接接受的知识观点有所保留,缺乏思考及共鸣,导致教育实效性有所削弱。而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活动双方并不进行直接接触。在这种情境之中,思政教育的目的性往往以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隐匿方式实现,教育者呈现教育内容,引发学生思考,形成内心积淀,与受教育者的工作、学习、生活及休闲紧密地结合起来,促成受教育者潜移默化地认同并接纳思政教育目的。

其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虚拟现实性。互联网的独特之处在于数字化、虚拟化,随着信息虚拟技术应用于人类的日常活动,各类实践形式空前丰富,而思政教育本质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互联网实践的虚拟化并未与现实性割裂,许多现实实践当中限制性较强的活动得以在网络实践中付诸实际,可以说是现实实践的投影,人们也可以在网络虚拟环境中不断获得新的实践体验。因此,网络思政教育实践性相较于与传统思政教育实践性并未衰减。且突破了现实条件对实践的限制后,通过进行虚拟实践,受众对于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深度、广度均有所拓展。表现出实践受众多、传播快、覆盖面广的特性,可以使思想政治教学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形式平等、自然、轻松,没有强制性,能动性、自由度较之以前大幅度提升,利于思想政治教学适时、有效地传播。

其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针对性。开放性作为互联网的本质属性之一,所谓开放性就意味着互联网参与者均能够快捷高效地发布并获取信息资源。网络思政教育也一定程度上具有了这一特性,因此相较于传统思政教育信息传导的主渠道,网络思政教育并不受此限制,传播途径、传播时间空间等都得到了极大拓展,各种网络思政教育信息得以即时共享。同时,融合互联网的开放性等特征,受教育者的针对性学习得以充分展现。传统思政教育受限于固有教育模式,并未能充分诠释因材施教这一诉求。而网络思政教育能够更好地兼顾到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

其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平等交互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改写了教育活动中双方地位及权威存在明显分割线的这一局面,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往往以引导者的角色出现,强调教育活动双方的平等与交互对话。在此过程中,教育主客体的身份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人都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以受教育者身份进行知识信息的获取,也以教育者身份进行观点思想的宣传分享。基于互联网的平等交互性,教育活动的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以及有效的互动过程中。这样的教育以对话为方式、以情感为桥梁,推动教育活动双方交流互动的深化,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平等民主,更具亲和力。

三、高职扩招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路径

1.落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

作为一项复杂的教育工程,网络思政教育是高职院校以网络信息技术手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网络思政教育阵地建设不可忽视。其一,落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保障体系。树立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这并非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照搬及复制,而是随着新时代发展及扩招背景下学生的现实需求,以互联网思维及技术同思政教育工作各方面紧密结合,需要各部门各要素形成协调联动,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统筹开展工作,形成育人合力。其二,打造风清气正网络思政教育空间。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在进行网络思政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如同在现实社会当中一样,教育活动双方同样需要受到现实法律条例的制约。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教育活动双方都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或发布人。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要注重以法治为引领,强化网络思政教育信息管理举措,打造健康积极网络教育空间,既是国家治理法治化的根本要求,也是提升网络思政教育有效性、权威性,为大学生网络素养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途径。其三,提升网络思政教育载体专业化水平。网络思政教育载体作为重要纽带,承载并传导教育信息,载体的专业化水平关系着网络思政教育能否顺利开展。一方面整合高职院校在线教育平台为载体,提升其在网络世界中的权威性,注重其中承载信息的全面性、层次性和系统性,切实满足教育活动需求,另一方面注重多载体平台融合,各平台承载并传导信息有其优缺点,厘清这些特质有助于多平台实现互动,协调联动。

2.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设

网络思政教育在互联网中的表达及呈现有其独特之处,优化其内容建设必不可少。其一,以内容实质为出发点。当今社会互联网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海量信息无所不在。相较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及科学性,互联网信息呈现碎片化特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入了解扩招学生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诉求和期待,以贴近现实生活、实现交互对话、紧扣时代脉搏的准则为核心,将互联网上的海量碎片化信息以互联网思维,经由思政教育的科学系统性进行重构表达,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实际效能,塑造正确网络三观,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坚定政治理想信念。其二,以内容供给为落脚点,结合扩招学生多元诉求,借助于各类其喜闻乐见的载体,如智慧课堂、情景剧教学等已有经验的方式,一方面充分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呈现形式的丰富多样性,对于信息受众来讲,仅仅灌输式地输出信息,并不能够达到教育目标,而是需要对信息的呈现进行精心烹制,以增强受教育者的获得感,提升网络思政教育的力度、广度与深度;另一方面结合网络信息技术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发展,依托信息技术对教育对象分门别类、因材施教,从而实现网络思政教育内容的精准有效供给,提升其在全面育人过程中的引导力与渗透力。

3.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教育教师队伍肩负着重要使命,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历程中的重要保障。扩招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建成一支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的教师团队。其一,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配置。采用多种方式整合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现有教师队伍,充分挖掘当前思政教育教学团队潜力,配合发掘多学科背景的优秀教育者,调动发扬社会资源,很多相关专业的精英前辈,各行业的优秀代表等也能够对于扩招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较大影响,可以积极引导并吸纳相关人员,拓展并丰富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力量,发挥团队优势,实现教育团队构成的配置优化,建立骨干队伍,助力提升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师资力量。其二,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网络素养。相较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并未过多强调教育者的网络素养,而这一要素对于网络思政教育的开展则十分重要。进行网络思政教育,教育者既需要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功底,也需要较高的网络素养,这就要求对于教育者的网络教育理念进行强化,对其网络知识结构进行合理化。其三,重视品质建设,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整体水平,加大培训力度,开展技能大赛,凝练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打造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特色品牌,切实提升教师团队综合素养,能够适配扩招学生多元化、多样性的诉求,为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4.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反馈模式

人类任何有目的的活动都需要相应的评价,评价为目的活动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及反馈,同时科学合理的评价反馈机制有助于达成目的活动的预期和目标。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反馈机制是针对网络思政教育活动,以思政教育活动目标作为评价的依据,运用科学的测评逻辑展开的全面、系统、具有明确目的性的评价反馈。其一,明确评价主体构成。在网络思政教育过程当中,评价主体多元化,作为教育者及受教育者在评价过程中应该拥有相当的话语权,同时有效的监督评价也是评价主体的重要构成,能够对教学过程中有关原则性问题展开评价,多维度评价反馈有助于保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专业性及客观真实性。其二,明确评价对象构成。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评价主要针对教育全过程及教育效果。对于网络思政教育所取得的虚拟价值与现实价值进行综合性的判断。其三,梳理评价反馈主渠道。相较于传统思政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反馈更加依托于网络进行。互联网快捷而互动性强,依托于此由网络思政团队进行大量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分析与评价、反馈与更迭,以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其四,强化鼓励激发功能。评价机制具有引导、激励等功能,网络思政教育要深化反馈激励制度,建立良性循环反馈机制,对于成果进行评估总结及激励反馈,实现评估反馈的有效循环,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序发展。

猜你喜欢
思政院校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