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立教,立美育人*
——幼高专院校"声乐+思政"教学探索

2022-10-19 08:18张瑞
大众文艺 2022年19期
关键词:声乐思政政治

张瑞

(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东江门 529000)

党的十八大至今,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同志为重要核心的中共中央十分重视教育工作,特别是将普通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了突出位置,并做出了许多重要决策部署。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育的重大理论和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国高等教育思想理论工作大会、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会、学校思考政治理论课师资座谈会等会议精神,为深入贯彻实施《有关推进新世纪高等学校思考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几个建议》和《有关增强和改善新趋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建议》,教育部于二〇二〇年五月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部署了在我国全部高等教育领域和教学专门全部推进课堂思政教育建设,形成了整体完整全方位教育的大布局。

强化对大学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发掘大学各个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特点,把“立德树人”融入高等教育整个过程,推进“课堂思政”渗透到大学各教材、专业课程,以培养大学毕业生的综合意识、素养,提升大学人才品质,已成为当今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和焦点。为党育才,为国家育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课堂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好地方,而不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对我校声乐专业来说,要以课堂为高效教学平台,把音乐学科与思政课程有机结合,“构建‘课堂思政’的课堂教学体系”,以便在专业知识掌握的进程中潜移默化达到“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

一、深入认识学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性

课程思政不仅意味着一种课程观念的转变,更意味着一种教育理念的革新。就教学观而言,学科思政意味着单纯的专业课程转变成融合知识教学与思想政治教学于一身的综合教学;从教学宗旨出发,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旨在改变传统“知识至上”和“价值中立”的教学理念,冲破了以往将学校思想政治教学仅看作思政教育课堂和对思政课程老师的个人负责的局限与片面性,并明确了学校任何课程以及老师均必须担当起思想教育责任,每个学科老师都必须根据学校各类专业课程中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学员开展润物无声的思想政治教学,从而实现知识传递、能力训练和价值培养的一体化,从而实现学科教学和思想政治教学的一体化,使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教学同向并进,从而产生协同教育效果,形成了整员全程全方位教育的教学体系。这种全新的课程观念和教育理念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多有呈现。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会上强调:“思考政治学理论课要始终在改善中深化,进一步提高教学亲与力和有效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望,其余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种学科与思考政治学理论课同向共行,产生协调效果。”二〇二〇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提出“我们办国家发展特点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就是说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同样,要发掘任何课堂和教学方法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学资源,实行全员全程个性化教育。”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思政建设工程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高等教育的重大论断,特别是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讲话精神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大战略行动,是对我国整个高等教育、全部学科、全体师资所作出的人才培养新要求,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站位水平,从培育肩负中华民族振兴大任的世纪新人的战略高度,深入理解其意义。

二、开展幼高专声乐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

声乐学科是幼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学科,其教师在“课程思政”的教育中,负有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展宣传的光荣责任与义务。而以往中国各地学校的在幼高专音乐学科教育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过分强调对声音技术、气质、共鸣、咬字发声、情感等方面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的教育阐释,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声乐学习的各种组成因素,并能够对技术技巧方面活学活用,展现出良好的驾驭能力与未来职业领域的适用性能力。但是,显然在当前的声乐教学组织过程中,更多地着眼于学生技术技巧领域的教学组织,而并未对教育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进行观照。所以,幼高专音乐专业课程中思想政治教学素材的开发,及其对思想政治教学作用内涵的发展,均体现了幼高专音乐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并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亟待快速融入。

首先,声乐教学与“课程思政”之间的结合,可以促使声乐教学从教材元素到教学方式呈现出更为宽阔的空间。以往的幼高专声乐专业教学往往在既定的教学大纲限制下进行教学,所提供的声乐教材往往缺乏独立性,会出现与其他层级专业教学之间的混用现象,而歌曲内容也往往着眼于声乐教学本身的难度递增,会忽略思政教育的内容。这显然会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营养汲取的单一性。在新时代的今天,专业教育在谋求着与思政教育功能之间的紧密结合,从歌曲选择、元素融入和教学方法改进方面的齐头并进,会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使学生将民族自豪感、综合文化修养、爱国主义精神等融入具体的声乐学习进程中,通过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其形成积极的思想影响,这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从当前的社会文化发展潮流来看,在总体向好的趋势下也存在着一些音乐文化在内容和影响方面的负面效应,声乐专业适时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可以在幼高专教学领域形成及时有效的学校教育屏障,避免学生在特定的年龄阶层误入歧途。如何分辨一些音乐在形态背后所附带的文化质感优劣,这对于学生而言往往存在着主观的意识偏差问题。学校展开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在于促进学生的正确分辨能力提升。尤其在与声乐教学专业结合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形成有效的良性影响,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化解学生思想方面的一些困扰。

此外,声乐专业与思政教育的结合也可以使学生更加坚定未来职业领域的目标,拥有更为崇高的社会使命感与责任感。幼高专培养出的学生,未来将在职业领域承担培养祖国下一代的重任。他们对于音乐文化的认知,对于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在未来的职业岗位中,他们也将会将这些所学所感传递给下一代少年儿童。因此,从长远来看,当前通过声乐教育的窗口形成其与思政教育之间的有机结合,显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幼高专声乐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定位

幼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及幼高专音乐专业课程,一般包含了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戏曲文化和各种曲艺文化在内的综合性音乐技能及知识储备,学习者通过理论技术技巧方面的学习,可以掌握音乐学科的多元化知识,并能够自主演唱歌曲,着眼于未来的职业岗位设计自身的知识体系。作为教育者,也需要针对幼高专学生本身的生源特点、知识掌握能力和未来就业前景来配置教学科目,使之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技术技巧学习的过程中会提供给学生丰富的思政知识,足以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教育影响,而且完全可以通过对学习者进行音乐知识技能传授和思想政治道德教学的有机结合,对培养学习者正确的世界观、道德伦理观、社会价值观、文化世界观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起到了积极效果;同时还有对我国传承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在数千年积淀发展中的真挚情意表现的歌曲以及民族民间载歌载舞作品等,也都是以恪守“仁、信、智、义、礼”的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精神而传唱,并继承发扬至今。思政教育的功能在于促进幼高专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进程中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充分展现出专业教育、技能教育和道德教育之间的紧密结合,并以此为契机,形成对于学生职业领域和世界观、文化观、价值观的深远影响。尤其在新时代的新社会环境中,思政教育与声乐教育的融合可以形成更为深入的教育效果,使思政教育不流于口号和形式,使之成为重要的教育元素组成部分,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与综合素质提高。

四、实施学前声乐教育“课程思政”的最有效途径

(一)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

培育德才兼备人才的关键就在于老师。作为新生时期的老师,并不是空有专业技能,还需要有大量的政治学理论储备。而目前专业技能授课老师中大多没有政治敏锐度,且普遍注重于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品德方面的训练。因此如何在声乐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首先需要老师自觉强化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学习,必须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水平。唯有老师政治学自觉性高,才可以提升学生的法政思维水平和思想道德品质,才可以将政治教育理念内化于心。其次,老师要具有精湛的教育能力,才可以把教育渗透到课堂实际的每一环节,努力做到润物细无声,但又不能生硬的相互捆绑。最后,把音乐课堂视为思想政治教学的主阵地,善于利用音乐学科的思想政治教学资源,发掘音乐创作中所蕴含的政治思政内容,从而实现音乐创作处理与政治思想教育的融会贯通,并真正起到其政治学思维导向功能。

(二)构建与思政融合的教学体系

完善课程管理制度是确保声乐教师技术课程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编制一套富有课程思政特点的音乐课程,形成内容完整特色明显的配套课程文件,编写相应的教学大纲、教材进程、教学计划等,并在校园音乐课程资源库中开设了相应的网络课程,开辟更多的音乐经典传唱曲目与视频等影视库辅助课程,给学校音乐课程的教学带来了更大的生机和活力,为完成学校课程思政目标提供了重要保证。

当前,学校可采取将系部、教研组领导和任课教师责任制有机地结合的教学管理体制,教研组领导集中备课,制定课程标准,自制教材课程,由任课教师集体承担课堂教学督导工作和成果考核,以提升教师协作效能。同时,还要求讲教学的老师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加以思政教学的丰富和充实,并精心设计思想教学和思政教育的融合方案,潜移默化地以业带思、以思促业,切实地将教师授业教育与学生自身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等方法,为新课程思政教学的成功开展打好了基础。

完善的教学体系是保障“课程思政”融入的重要依托。当然,作为声乐专业的教学而言,这绝非是当当唱几首红歌那么简单。比如:在教材方面构建古典作品、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当代新创作品,才能形成线性的教育链条;在课程组织方面,应当形成综合文化素养课程于声乐课程之间的联动,以弥补声乐教学重技轻艺的实际问题;在考核标准方面,也应当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自身所学收获之间的平衡问题,将思政教育成果作为专业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只有形成良好的教学体系,才可以确保课程思政的融入形成可持续性发展。

(三)创新文化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课程思政”要求学校各学科的教师集思广益,共享课程思政研究成果,为培育新时代需要的艺术人才而奉献自己的能力。同时学校还要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采取创建实践教育基地等方法培育学生的艺术创造力。例如,通过由社会实践协议单位招聘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社会责任感高、具有较强职业道德和良好教育管理水平的艺术专业人员到校现场辅导,并完成部分实践性教育任务等方法,特别在幼儿音乐演奏、排演等教育环节中,通过邀请业内的资深艺术人士给学校教师开展专题讲座、参与剧目排演等,提高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从而增加艺术实践动力。同时学校还要充分运用学科观摩、专业技能比赛、教师汇报表演、学生寒暑假实践活动等机会,进一步增强学生艺术实践能力。尤其是该校通过安排学生定期与合作幼儿园开展教育成果汇报活动,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准,加强专业技能建设和工作上的交流和联系,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社会就业空间。以音乐合唱教学、学生社团活动表演为引领,通过举办多姿多彩的校园文艺活动,探索校园音乐特色教学,激发学校人文自觉,培育学校的人文自信。

在音乐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结合中国重大传统节日,如“七一”“八一”“十一”等,对富有标志性的中国红色题材音乐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了解与继承,使其形成"教学思政"音乐教育的常规教学内容。在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既弘扬了中国红色经典歌曲精神,也实现了德育目标。同时,还可针对学校音乐发展的地域性特征,把地域音乐、民俗歌谣等纳入学校歌唱课程内容,更进一步充实音乐课堂教学内涵,“让教师和学生走出课堂与校园,与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音乐直接对话交流”,从而使学校音乐教学课程更富有文化特征。

学前音乐教育“课堂思政”化目前还处在探讨发展阶段,要在完善学科规范、确立品德发展目标的基石上,使学生在掌握音乐知识加强歌唱技艺的时候,进一步提高道德修养水准。进行音乐教育与“课堂思政”化融合互促是一个漫长的步骤,而音乐艺术教育对进一步提高学生文化艺术修养水平和审美能力,又是一个必须长久坚持的任务。因此音乐老师要进一步掌握党的教育创新理论,培养学生自身思想政治品质和以音乐德育人的领导才能,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发现思政教育因素,通过潜移默化引导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内外兼修、以传统文化人、以美德教育人,使“课堂思政”变成新征程教育的新常态,使学校音乐教育变成“有本之木,有源之水”。

猜你喜欢
声乐思政政治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政治呵护只为“挑刺”?——县镇干部眼中的政治呵护:护长不护短
政治呵护只盯“短处”?——乾 县“政治呵护”重在政治激励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办公室政治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浅析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政治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