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紫云格凸河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类型及评价

2022-10-18 13:32星,吕
地下水 2022年5期
关键词:灰岩遗迹公园

王 星,吕 东

(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贵州 贵阳 550000)

1 地质公园简介

贵州紫云格凸河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图1),安顺市东部,行政区划隶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包括格凸河景区、金山景区、银山景区、蒙江峡谷景区四个景区,总面积80.84 km2。公园主要是一个以多层溶洞、天坑群和岩溶漏斗群为主的地质公园,其中苗厅为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容积最大、面积第二的地下喀斯特洞厅,同时公园范围内多层溶洞、漏斗群等对研究新构造运动对地貌演化作用及地下河发育等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图1 紫云格凸河国家地质公园位置

2 地质遗迹资源类型

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地貌景观类型多样,按照《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国土资发〔2016〕83 号)》,公园内的地质遗迹类型共分为六大类9类10亚类63个主要景点。详见表1。

2.1 典型地质遗迹资源评价

芭正石炭系台盆相变剖面-发育于石炭纪-早二叠世不同沉积环境形成的沉积相变地质遗迹景观。东侧为威宁组属台地边缘相带生物碎屑滩及边缘礁沉积,朝盆地方向有台缘斜面坡沉积,主要岩性为浅灰色块状泥、亮晶生物屑灰岩、砂砾屑灰岩、砾屑灰岩、泥晶灰岩、生物屑藻粘结灰岩;西侧南丹组为斜坡—盆地相沉积,主要岩性为深灰色中厚层泥晶灰岩,偶夹深灰色厚层块状生物屑、砂屑、砾屑灰岩及似层状或椭圆状燧石该处景观岩石露头宽约60 m,高约20 m,不同岩石横向“指状”穿插特征明显,为区内少有的石炭系-下二叠统台盆相变纵剖面。详见图2和图3。

图2 威宁屑灰岩(左)与南丹组燧石结核灰岩(右)

图3 芭正南丹组与威宁组相变特征

2.2 地质构造

银山村二叠系-三叠系地层倒转-出露于园区北西部金山村-克混一带,以两条近平行的北北东向断层为边界,其间地层呈北北东向展布,倾向南东。由东向西地层时代依次变新,顺序出露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地层,且各组地层均为正常接触。其违反了地层层序律,为燕山期构造改造,地层发生倒转。详见图4。

表1 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类型

图4 银山村二叠系-三叠系地层倒转特征

2.3 古生物

图5 交陆茅口组燧石结核特征 图6 交陆茅口组类化石

2.4 地貌景观

“苗厅”是法国科学院地理学博士理查德迈耶、欧贝和贝昂一行人于1989年发现并命名的,采用传统测量手段测量,洞长700 m,宽215 m,平均高度70 m,面积11.6万 m2,确认苗厅为世界上已知第二大喀斯特洞厅。2013年英国科学家、2016中国、法国等国家科考专家先后进行了多次科考工作,并通过三维激光测量技术对苗厅进行了测量工作,他们测出苗厅洞长852 m,最大高度191 m,面积为11.8万 m2,体积达到1 978万 m2,可容纳波音747飞机在当中飞行,是世界上已知容积最大的喀斯特洞厅。洞内石笋、石柱、石幔等琳琅满目(图7),规模巨大,在大厅的西北部有高达45 m的巨大石笋,实属罕见,属于世界上最大石笋(图7)。

多层溶洞-由上穿洞、中洞、下穿洞和小穿洞组成的多层溶洞。小穿洞洞口高50 m,宽40 m,海拔790 m,洞中发育有大量的石柱、石笋、石钟乳,在小穿洞出口的山顶上方,有上、中、下三个溶洞[1],上穿洞海拔约1 400 m,上穿洞右侧300 m处是中洞,洞口高50 m,宽100 m,深200 m,居住着21 户苗族人家[2],中洞下面是下穿洞,洞高约50 m,长近300 m,目前这几个溶洞均尚未探明,内部是否存在联系尚未可知,但从这几个洞口的分布位置和高程分析,应为同一地下水系统在不同稳定期形成的,几个洞穴应存在地下水的联通管道。

3 地质遗迹景观资源评价

3.1 定性评价

3.1.1 科学价值

公园以喀斯特地貌景观为主体,兼有典型的峡谷地貌、流水地貌、重力地貌以及地质构造形迹、古生物化石、水体景观、环境地质遗迹等。自然状态完好,组合形态复杂多样,科学系统完整,尤其是庞大而复杂的地下暗河溶洞还有待探索和发现,在中国地区乃至世界都是极为少有的。

3.1.2 美学价值

公园在长期的地质和环境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构造运动过程和各种类型的侵蚀、切割、夷平和岩溶作用,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地遗迹和地貌景观,它们雄伟、壮观、奇特、秀丽,极具观赏性和美学价值,是优良的旅游资源。

3.1.3 科普价值

公园的岩溶地貌景观的地质背景、形成机制及演化发展,丰富多彩的化石资源、相变带地层剖面等都是向大众宣传喀斯特地貌景观成景机制、古环境、大地运动以及地球构造的极好素材。

3.1.4 地学旅游价值

公园中的个体形态具有典型、齐全的特点,岩溶景观的奇峰、岩洞、巨石、竖井、石牙、峰丛、天坑群、落水洞等[3],在这里充分发育,姿态万千,造型奇特逼真;又因地下水资源丰富使得这里发育了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形成了多样性的生物群,其形态和植被演替具有典型的湿润型峡谷特征,赋予了风景极强的美学意义。可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也可满足多种旅游活动的需要。

表2 主要地质遗迹评价表

3.2 定量评价

对紫云格凸河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景观从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稀有性、自然完整性、环境优美性、及观赏的可达性和安全性进行综合价值评价[4],结合传统旅游资源评价指标和《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中的地质景观评价指标,特制定出地质景观评价细则。

根据这一细则,每一景区(点)的评价总分为100分,包括景观价值评价要素与景观条件评价要素两大评价项目,七项评价因子。其中取景观价值为70分,景观条件价值30分。各评价因子分五个档次进行评分,而在等级评定时,对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由评定组成分别计分,最后进行效果平均求得总分。

根据评价细则和地质公园内各地质遗迹景观的实际状况,经过专家打分及统计后[5-6],得出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7],在地质遗迹景观质量评价中,对公园的主要地质遗迹进行定量评价,其具体分级标准为:

世界级——综合评分≥90分;

国家级——综合评分75~89分;

省级——综合评分60~74分;

市、县级——综合评分45~59分;

市、县级以下——综合评分≤44分。

评价结果为世界级地质遗迹1 处,国家级地质遗迹4 处,省级地质遗迹16 处,地方级地质遗迹14 处,其它重要地质遗迹8 处。

4 结语

(1)贵州紫云格凸河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划分为分六大类9类10亚类63个主要景点。包括地质剖面大类、地质构造大类、古生物大类、地貌景观大类、水体景观大类、环境地质遗迹景观大类。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种类丰富,类型齐全,特色鲜明,尤其是高峰丛深洼地极具有典型稀缺性。

(2)公园内喀斯特地貌景观丰富多样,天生桥、峰林、峡谷、溶洞、天坑、地下暗河等;在岩溶地貌发育阶段上,公园突出体现了高原-峡谷型岩溶地貌的典型特征,是地貌旋回完整性重要的一部分,并展示了典型地貌过程的主要自然演化序列。

(3)通过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稀有性、自然完整性、环境优美性、及观赏的可达性和安全性7个评价因子对公园内景观进行综合评价得出世界级地质遗迹1处,国家级地质遗迹4处,省级地质遗迹16处,地方级地质遗迹14处,其它重要地质遗迹8处。

猜你喜欢
灰岩遗迹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灵渠历史文化遗迹探踪
韩信在淮安的遗迹
湖南省天然饰面用灰岩(大理石)资源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
在公园里玩
煤矿地面水害区域治理工程钻进层位控制
高密度电法在灰岩地区探测岩溶中的应用研究
大型房建岩溶场地勘察研究
沉船遗迹(外一首)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