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主城区浅层地温能赋存特征及地下水源热泵适宜性分析

2022-10-18 13:31马天华廖禄云陈国辉
地下水 2022年5期
关键词:浅层源热泵含水层

马天华,廖禄云,陈国辉

(1.四川省天晟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37;2.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集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72)

0 引言

浅层地温能是指蕴藏在地表水或地表以下约200 m深度范围内的岩土体和地下水中,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地温能[1-4]。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具有绿色环保、运行成本低等特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5-9]。

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有助于广安市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而查明浅层地温能的赋存条件、特征及其适宜性,是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的前提,可为广安发展提供地质基础支撑[10-11]。因此,深入研究广安市主城区地下水源热泵浅层地温能的赋存条件及特征,评价其适宜性,对于研究区的地下水源热泵开发利用决策,改善环境质量,助力“美丽四川”,创建宜居宜业的生活和投资环境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区地质环境背景

1.1 自然地理概况

广安市位于四川省东部,东经105°56′~107°19′,北纬30°01′~30°52′,北西与南充市相邻、西与遂宁市相接,东南和重庆市相连;辖广安区、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华蓥市,幅员面积6 344 km2,总人口450万。研究区位于广安市城市规划区,行政区划包括广安区和前锋区,研究区面积608.35 km2。

1. 工作区范围;2. 行政区名;3. 行政界线;4. 铁路;5. 高速公路;6. 工作区界线

研究区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春早雨少光照宜、夏热偏长多伏旱、秋短阴晦多霪雨、冬季温和少霜雪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7.2℃,近10 a平均降雨量1 082.2 mm,年最大降雨量1 441.7 mm,最小降雨量854.9 mm。研究区属嘉陵江水系,干流自岳池县石鼓入境,向南东蜿蜒流经市域西部后,于武胜县南侧真静乡的河家溪出境,支流主要有吉安河、长滩寺河、清溪河、兴隆河、复兴河等。地势沿渠江河谷向东西两则逐渐升高,最高点位于西北侧龙安乡大云盘,海拔462 m,最低点位于南侧龙安乡沙溪口,海拔208 m,相对高差254 m。地貌类型以缓丘、深丘地貌为主,局部为浅丘、中丘、河谷地貌。

1.2 地质环境条件

研究区位于新华夏系四川盆地沉降带川中坳陷构造区,龙女寺半环状构造东端,少部分属川东华蓥山方斗山褶皱带;地质构造简单,形态单一,褶皱宽缓,断裂不发育,地层倾角一般1°~5°,局部受大石桥背斜影响,背斜两翼地层倾角为4°~8°。研究区地层岩性主要以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砂岩、泥岩为主,沿渠江及其支流两岸分布有少量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砂砾卵石,丘坡及沟谷地段分布有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黏性土。上部松散岩类局部赋存孔隙水,富水性贫乏,不具备大规模供水意义,不能满足地下水地源热泵的水量需求;下部赋存碎屑岩孔隙裂隙水,泉流量小于0.3 m3/h,地下水径流模数0.1~0.5 L/s·km2,地下水静水位多为3~15 m,单井出水量一般为0.3~20 m3/d。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a与HCO3-Na两种类型。

2 浅层地温能赋存特征

2.1 水文地质特征

研究区主要为侏罗系地层砂岩、泥岩及砂泥岩互层,含水层具有一定的厚度变化特征,含水层厚度一般在3~7 m。根据含水层分布特征,研究区存在多层含水层,HCO3-Na型水且呈条带状近东西向分布,此现象可能与研究区内地形地貌和地层岩性有关。研究区内地下水质量分级主要为Ⅲ、Ⅳ类水,少数为Ⅴ类水,个别为Ⅱ类水;Ⅳ类水分布在研究区大部分区域;III类水分布于南西部。

2.2 岩土体热物性

2.2.1 岩土体物理性质

根据分析测试结果,各岩样基本物理指标平均值如表1。

表1 岩样物理性质表

2.2.2 岩土体热物性参数

表征岩土体热物理性质的主要参数是热导率、热扩散系数、比热容等[12-13]。

根据岩石热物性试验表明(表2),导热系数最大的为砂岩,导热系数为2.24 W/m·K,最小的是泥岩,导热系数为1.44 W/m·K。

表2 岩样热物性特征表

根据统计显示,同一地区岩石地层热导率随着岩石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岩石密度和热导系数具正相关关系,而两者与地温梯度则成负相关关系。一般情况下,岩石随深度增加而热导系数增大,岩土体孔隙度增大而热导率降低,随着含水量的增加颗粒接触面积增大,使得热导率增大[14-15]。土样热物性特征参数测试表明(表3),土样中导热系数最大的是砂土,为1.712 W/m·K,其次是杂填土,导热系数为1.516 W/m·K,再次为粉质粘土,导热系数为1.454 W/m·K,最小的是含碎石粉质粘土,导热系数为1.435 W/m·K。粉质粘土与含碎石粉质粘土的导热系数较为接近,含碎石粉质粘土导热系数较小的原因应是组分中含有较大颗粒,使得孔隙率增大,气体的存在导致导热系数的减小。

表3 土样热物性特征表

2.3 岩土体热响应特征

根据热响应试验结果分析,热响应试验延米换热值为33.98 W/m,属于弱变异。热响应试验导热系数为2.20 W/(m·℃)。

依据热响应及钻孔揭露岩性统计表明,钻孔围岩平均热导率与钻孔砂岩比例趋势线起伏正相关,即砂岩占比多,导热率越高,相反则低,与岩矿测试结果吻合。

2.4 浅层地温场特征

根据热响应试验的垂向温度测量,恒温层分布深度多在20~60 m之间,地域差异不明显。研究区年均气温16℃~18℃,恒温层温度一般在17℃~21℃。

钻孔温度测试结果表明(表4),研究区恒温层主要分布在25~55 m深度范围内,个别孔有异常。研究发现, DW-07地温能钻孔揭示的地层岩性表明,该点处基岩上覆粉质粘土厚度较大,约为17 m,粉质粘土的导热系数较砂泥岩小,引起了该点处恒温层深度的异常。恒温层温度19.6℃~20.3℃之间,温度波动较小。

表4 地层垂向测温统计表

3 地下水源热泵适宜性分析

3.1 评价方法和步骤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地下水源热泵适宜性进行评价。AHP法是一种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是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16-18]。主要有4个步骤: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将指标聚合成目标层、属性层和要素指标层 3 级层次;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19-23]。

3.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为了正确评价地下水源热泵的适宜性,需要合理确定其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研究区地下水源热泵影响因子的特点,构建研究区地下水源热泵适宜性评价体系(图2),目标层(X)为地下水地源热泵适宜性分区,属性层由地质、水文地质条件(X1)、地下水动力条件(X2)、水化学条件(X3)三部分构成,要素指标层由有效含水层厚度(X11)、含水层结构(X12)、含水层出水能力(X13)、地下水位埋深(X21)、含水层渗透系数(X22)、地下水水质(X31)、地下水硬度(X32)等7个指标构成。

图2 地下水源热泵适宜性评价体系

3.3 各层次判断矩阵确定

根据层次分析法,构造属性层相对于目标层的判断矩阵(表5),确定要素指标对于目标层的判断矩阵(表6~表8)。

表5 属性层判断矩阵

表6 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指标要素层判断矩阵

表7 水文地质条件指标要素层判断矩阵

表8 热物性特征指标要素层判断矩阵

3.4 权重的确定及一致性检验

研究区地下水源热泵适宜性评价各层次的权重取值见表9,并采用式1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

RC=IC/IR

(1)

式中:RC表示一致性比例;IC表示一致性指标;IR表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当RC<0.1 时,说明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满足要求,当RC>0.1 时,则需对判断矩阵进行修正;RC值越小,则判断矩阵一致性越高,表明所建立的评价模型越合理。

经计算,研究区地下水源热泵适宜性评价要素指标层权重的RC值为0.012 2,说明所建立的地下水源热泵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符合实际情况,构建的判断矩阵和各层次权重值可信程度较高。

表9 地下水源热泵各层次所占权重及一致性检验结果

表10 地下水源热泵评价指标要素赋值表

3.5 评价模型建立

3.5.1 地下水源热泵适宜性评价模型

按照综合指数法,根据前述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要素指标因子和子权重,采用的地下水源热泵适宜性评价模型见式(2)。

(2)

式中:F为地下水源热泵适宜性评价综合指数;Wj为要素指标评价因子的响权重(Wj=Xij/X);Yj为指标层评价影响要素的赋值;n为评价指标要素的数量。

3.5.2 评价要素指标赋值

根据研究区浅层地温能赋存条件,结合已有地下水地源热泵工程和国内研究文献资料,对工作区地下水地源热泵适宜性评价因子进行赋值(表10)。

3.5.3 适宜性分区标准

根据公式(2)适宜性评价指数(F)计算结果,参考四川、北京、天津等地区地下水源热泵适宜性分区标准和本文要素指标赋值标准,将研究区地下水源热泵系统适宜性划分为适宜(F>5)、较适宜(F=3~5)和不适宜(F<3)共 3 个区。

3.6 计算结果及评价

根据选取的指标,通过使用层次分析法,对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动力条件、地下水化学条件、地形地貌因素和施工便宜性、经济性等综合计算,对研究区内开展了地下水地源热泵适宜性分区评价计算(表11)

表11 各控制性钻孔计算及评价表

计算结果显示,研究区控制性钻孔所得计算综合指数值均小于3,为地下水源热泵适宜性差区,不适宜于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

4 结语

(1)砂岩的导热系数大于泥岩,砂岩占比多,导热率越高,研究区恒温层主要分布在25~55 m深度范围内,恒温层温度19.6℃~20.3℃之间,温度波动较小。

(2)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适宜性评价模型,共划分为3个属性准则和7个要素指标,构建了各层次的判断矩阵,并通过一致性检验,构建的评价模型符合实际。

(3)受到含水层富水性弱、水质差、含水层渗透系数小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区地下水源热泵适宜性差,不适宜于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

(4)评价结果对研究地下水源热泵的开发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浅层源热泵含水层
晋西黄土区极端降雨后浅层滑坡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暖通空调设计中地源热泵实践
空气源热泵用于天然气加热的经济环保性
煤层顶板承压含水层涌水模式与疏放水钻孔优化设计
空气源热泵供暖期耗电量计算
浅层换填技术在深厚软土路基中的应用
完整井抽降水引起的侧向有界越流承压含水层变形解析研究
基于地层及水化学特征分析采煤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空气源热泵机组设计与维护方法
近30年陈巴尔虎旗地区40厘米浅层地温场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