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链式”教学模式搭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质增效的桥梁

2022-10-18 02:10马宝娟郭雯苑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22年10期
关键词:链式话语思政

马宝娟,郭雯苑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9)

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对于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养以及成长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的重要论述,是我们建设好思政课的重要遵循。任何教学改革,首先都要从课堂开始,思政课“链式”教学模式是适应新形势下思政课新任务、新要求而形成的教学改革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始终秉持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是促进思政课提质增效的桥梁。

一、“链式”教学模式: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

“链式”教学模式倡导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相统一的“双主”理念,在知识探究、能力提升、价值观引导三个维度一体推进,激活教与学的动力,秉承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理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基于学生视角,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学目标出发,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要,“以问题为纽带,以知识形成、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线,师生合作互动为基本形式”[2],构建知识专题,推动师生互动协作、多元实践。“链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构成是问题导向—合作学习—专题引领—小组探究—资源共享—活动延展。在这一链条上的“问题导向”“专题讲授”“活动延展”是三个关键核心托起整个链条,也就是围绕问题和专题开展一系列循序渐进的课堂和课外活动。“链式”教学流程如图1 所示。以“链”的形式建构课堂教学,旨在“通过激发学生思维活力推动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3],力求通过构建聚焦深度思维的问题链,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专题链,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活动链,并注重通过发挥信息化的作用延伸思政课“链式”教学的网络空间,实施多元化的“链式”考核方式,达成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一体推进。

图1 “链式”教学流程图

对“链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源于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即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单向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知、入情、明理、践行相疏离,教学话语亲和力不足;没有凸显问题意识,教学深度不够,实践性不足等。这些因素使得当前部分高校思政课缺乏实效性。

“链式”教学模式能够较为有效地解决当前思政课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在保证学理性的同时,重点关注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意识形态,形成现实关照和学理阐释的双驱动。突出问题意识,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启迪学生思维,触及学生心灵;活用话语体系,串通知识体系,构建理论体系,紧密联系实践体系。一个完整的“链式”教学过程让思政课充满活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到学理的魅力,领悟指导个人人生发展的强大力量。

第一,改变传统思政课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教学模式,通过“链式”教学,突出问题意识,整合知识理论,完善实践体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在链条的每个环节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领的教学相长的教学样态。

第二,使得以往思政课教学体系中话语内容及话语方式与学生的疏离状况得到改变,使思政课更好地由教材主导转化为教学主导,由知识体系主导转化为价值和信仰体系主导。使思政课更具有亲和力,让思政课的内容活起来,使学生在学会理论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思政课的价值与魅力。

第三,改变传统思政课课堂中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被动现象,实现师生深度互动。通过设计问题链、讲授主题链和实施活动链,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互动、线上与线下互动,学生全员、全方位参与其中,使思政课真正动起来,学生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提高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加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第四,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内容的协同创新。要精心设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通过组织教学活动,采用新颖活泼的教学内容,充分启迪学生主动思考。同时,只有把教学内容重组和教学方法改革结合起来,通过“链式”教学建立内容和形式的贯通,实现两者的协同,才能使思政课提质增效。

二、实践探索:源自对理论与现实的深入把握

围绕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实践。

(一)创设环环相扣的“问题链”

“问题链”的创设聚焦于学生的深度思维,构建课前导入问题、课中探究问题、课后反思问题,使问题具有连续性、层次性和整体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堂教学以问题开始,又以问题结束,使学生在问题探索中逐步具备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具体方法为:围绕一个核心——深度思维;三个环节——课前导入问题、课中探讨问题、课后反思问题;三个层次——解决原生问题、合作研讨问题、反思延伸问题;三个注重——注重设置贴近学生实际问题,注重问题之间内在逻辑,注重教师与学生深度互动。

(二)构建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专题链”

中宣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要研究分析社会热点,要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4]”通过研究,凝炼专题,开展专题讲授,完成“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转化”[5],让学生接受、认同所授理论,并能将所学理论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通过“专题链”的构建,彰显学理力量,“重在价值引领与意识形态建构,做到学理阐释与现实关照双驱动”[6]。

“专题链”的具体形式为教师按照教材逻辑设置16个教学专题,按照教学专题安排学生话语主题,即围绕专题和话语主题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这一教学包含以下几个环节:第一,设置话语主题。在教学中,以教材为蓝本,结合课程教学重点、难点和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和疑点将教材内容整合成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话语主题,由师生共同设置,列出话语主题清单,供学生选择。第二,表达话语主题。根据话语主题,学生自主选择课堂活动中参与表达的主题,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找资料等对话语主题进行表达和解读,并自主选择表达方式,如主题演讲、情景剧表演、热点评说、新闻追综、讨论辩论等,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第三,研讨话语主题。师生在课堂上开展互动式研讨,采用“学生主体参与、师生点评互动、专家微课解析三维递进式”教学形式,在参与主题、研讨主题、破解主题过程中实现对课程重点、难点和热点内容的突破。第四,延续话语主题。通过开设相关的思政课微信公众号,继续教学内容的探讨,为学生提供课下学习的场域,进行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

(三)推动主课堂与拓展课堂对接的“活动链”

思政课“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7]。主课堂采用问题链和专题链实现师生深度互动。拓展课堂即课下和课外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推动教学向课外延伸拓展。主要形式是组织校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校外组织爱国主义基地考查等实践,在假期开展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使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实践模式得到创新。如开展“家乡的红色之旅”“喜迎十九大、我看中国新变化”“理想呼唤行动”等丰富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全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竞赛、“马克思主义与青年成长”高端论坛等活动。

(四)利用网络媒介延伸思政课“链式”教学空间

以互联网为依托创建微信公众平台,如“辽师思政课”“政治课微视频四次元口袋”公众号,将优质的思政课教学资源上传至平台,给学生学习提供参考,实现了思政课教学在网络空间的延展。此外,逐步推动思政课教学信息化,鼓励思政课教师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教学,如引进雨课堂、超星“学习通”APP,通过与学生的实时互动,在网络空间对学生进行信仰培育和价值引领。

(五)实施多元化的“链式”考核方式

注重过程考核,主要通过实行量化考核的方法,对“链式”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有考核评价,实行多元化“链式”考评方式,使“链式”教学的每个环节实效性增强。对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主题分享情况、实践活动情况等每一环节都进行考核,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思政课真正活起来。

三、教学并进:教学模式创新推动学生素养形成

“链式”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与创新,促进了思政课提质增效,具有较强的可行性。“链式”教学模式的创新之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认识重构,达到教学理念的创新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重构了对思政课课堂教学的认知,将课堂教学理解成一个前置热身—深度探究—反思总结的连续性课堂,通过问题链、专题链、活动链把课堂建构起来。重构了对学生角色的认识,将学生角色定位为问题发现者—协作探究者—自我反思者。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立足学生需要,回应学生关切,将教材内容转化为问题—专题—主题—活动开展教学活动,较好地满足了学生的实际需要,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体现了深度教学的理念,问题链的构建,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持续思考、深刻思考,教学内容注重价值引领,触及学生心灵和学科本质,师生深度互动,使课堂既有趣,又有意义。

(二)通过支架搭建,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

“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7]。“链式”教学模式通过教学中深入浅出的学理分析和事实支撑,在把握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兼顾思政课学科的学理逻辑,通过政治内容的学术框架分析与说理,通过平实明白的话语体系,让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性与真理性深植于学生内心,使学生领悟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真理的强大魅力。为此,在思政课“链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中,构建了16 个专题、56 个教学案例和100个预设问题。通过构建专题和话语主题,实现两种教学话语体系的转换,在保证学理性的同时,使学生真正能够在生动鲜活的思政课学习中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亲近思政课,爱上思政课,并能够有所收获。

(三)通过路径优化,达成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

任何教学改革,首先都是从课堂教学改革开始,教育教学活动的理想状态是“教学相长”。思政课课堂教学要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的基础上,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开展教学活动。采用“链式”课堂教学方法,通过问题链调动学生思维,通过话语主题形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通过多种实践形式达到知行合一。同时创新师生互动模式,在设置话语主题、表达话语主题、解析话语主题、延伸话语主题环节中,采用课前教师指导、课中学生表达、教师系统解读、课后师生交流等形式,使师生互动更有深度,拓展了师生互动的渠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意识,在“链式”教学的每一个链上都营造出“我要学”“我要做”的良好环境。

“链式”教学这一教学改革模式形成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一体推进的教学样态,形成了“问题链”“专题链”“活动链”的课堂“链式”教学模式,创建了案例库与微视频库,应用效果显著,极大地推动了思政课入脑入心,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能动思考,促进了他们素养的养成。

首先,促进了学生自我总结、思考的意识养成。基于学生视角,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剖析、探索问题,构建层层相扣的问题链,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的深度思维能力作为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将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学理阐释、情感互动四者相结合,尤其要重视从正反两方面对问题进行逻辑梳理,“在批判与建设的‘破’与‘立’中完成对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做到‘批判’有靶向,‘建设’有依据,使相关理论观点切实内化于心,让学生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8]。其次,使学生能够更好融入课堂,有更多收获。问题导向—专题讲授—活动延展的“链式”教学模式有更好的教学效果,能够更好地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主导作用得到更好发挥,为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激发创造了必要条件,学生便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课堂,收获知识、锻炼能力。从实施效果看,这一教学改革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程度明显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时效性得到有效保障。最后,达到了塑造价值、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一体推进。构建了多元长效的学习实践机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政课课程教学模式,凸显实践性,使得思政课的理论讲授能够回应并关照现实问题,让现实问题的代入感更强、解释力更强,通过再造实践教学模式,使得思政课的理论能够更好地联系实际,让理论的科学魅力深植于大学生心中,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猜你喜欢
链式话语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链式STATCOM内部H桥直流侧电压均衡控制策略
链式D-STATCOM直流电压分层协调控制策略
10kV链式STATCOM的研究与设计
链式咨询看浙江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