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期与密度对洛豆1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022-10-18 04:02亢江飞方社法陈颖民郭建秋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10期
关键词:播期粒重株高

晏 云 李 林 亢江飞 方社法 陈颖民 郭建秋

(洛阳农林科学院 河南 洛阳 471023)

大豆是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属于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物资[1]。大豆产量受品种类型、气候条件、栽培措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3],其中栽培因子中的播期和密度都能对大豆产量产生较大影响。大豆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受地理环境、气象、基因型等因素的影响[4-6],不同的大豆品种栽培技术措施不同,良种配套良法,才能更好地发挥优良大豆品种的优势。

洛豆1号是由洛阳农林科学院培育的大豆品种[7-8],2017年通过河南省审定,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耐“症青”、抗病等特点[9-10]。为充分发挥洛豆1号的高产优势,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播期与密度对洛豆1号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确定洛豆1号的最佳播期和种植密度,为该品种的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与试验地概况

供试材料为洛豆1号。试验于2020年在洛阳农林科学院试验地进行,试验地前茬休闲,土壤为中壤土,肥力中等,地力均匀。

1.2 试验设计

试验播期(B)设3个水平,每个水平相差15 d:第1个播期(B1)为5月28日,第2个播期(B2)为6月12日,第3个播期(B3)为6月27日;种植密度(M)设4个水平:M1为13.5万株/hm2,M2为16.5万株/hm2,M3为19.5万株/hm2,M4为22.5万株/hm2。共设12个处 理 组 合:B1M1、B1M2、B1M3、B1M4、B2M1、B2M2、B2M3、B2M4、B3M1、B3M2、B3M3、B3M4。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5行区种植,行距40 cm,小区面积12 m2,四周设保护区。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成熟期取每个小区中间行连续10株进行室内考种,考种项目包括株高、底荚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总荚数、无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全区收获脱粒,风干称量,折合成公顷产量。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利用Excel和SPS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播期及种植密度对洛豆1号农艺性状的影响

2.1.1 株高 随着播期的推迟,株高呈逐渐减少的趋势。B1播期平均株高达到72.7 cm,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B1与B2、B3播期下的平均株高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B2和B3播期下的平均株高差异不显著。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不同密度的平均株高之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表1~表3)。

2.1.2 底荚高 随播期的推迟,底荚高呈逐渐增加的趋势。3种播期水平下,平均底荚高差异不显著。随着密度的增加,底荚高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不同密度的平均底荚高之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表1~表3)。

2.1.3 主茎节数和有效分枝数 不管是播期变化还是密度变化,主茎节数均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加,有效分枝数逐渐减少,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随着播期推迟,有效分枝数没有明显变化趋势(表1~表3)。

2.1.4 总荚数和无效荚数 随着播期的推迟,总荚数、无效荚数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总荚数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其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而无效荚数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表1~表3)。

2.1.5 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 随着播期的推迟,单株粒数、百粒重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而单株粒重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其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呈逐渐减少的趋势,除百粒重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差异均不显著(表1~表3)。

表1 不同播期及种植密度处理组合下洛豆1号的农艺性状

表2 不同播期下洛豆1号的农艺性状

表3 不同种植密度下洛豆1号的农艺性状

2.2 播期及种植密度对洛豆1号产量的影响

2.2.1 播期对洛豆1号产量的影响 由表4可知,随着播期的延迟,洛豆1号4个密度水平下的平均产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B1(播期5月28日)平均产量最低,只有2 770.8 kg/hm2,B3(播期6月27日)平均产量最高,达到3 062.5 kg/hm2。经多重比较,3个播期水平下洛豆1号4个密度平均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说明洛豆1号能适应范围较宽的播期。

表4 不同播期下洛豆1号4个密度平均产量多重比较

2.2.2 种植密度对洛豆1号产量的影响 由表5可知,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洛豆1号3个播期平均产量呈现先增加再减少的趋势,M3(密度19.5万株/hm2)平均产量最高,达到3 055.6 kg/hm2。经多重比较,4个密度水平下洛豆1号3个播期平均产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由表6可知,不同播期水平下平均产量变异系数为5.4%,不同密度水平下平均产量变异系数为3.6%,说明播期对产量的影响要比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大。

表5 不同密度下洛豆1号3个播期平均产量多重比较

2.2.3 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由表6可知,B1M1(播期5月28日、密度13.5万株/hm2)处理产量最低,只有2 500.0 kg/hm2;B3M2(播期6月27日、密度16.5万株/hm2)处理产量最高,达到3 250.0 kg/hm2。多重比较结果显示(表7),B1M1分别与B3M2、B2M3、B3M3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B3M2、B2M3、B3M3这3个处理产量均较高,且3个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在试验播期和密度范围内,洛豆1号的最佳播期为6月中下旬,最佳种植密度为16.5万~19.5万株/hm2。在较早播期下,洛豆1号要想取得较高的产量,需要保证种植密度最少达到16.5万株/hm2。

表6 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洛豆1号产量的影响(单位:kg/hm2)

表7 不同处理组合下洛豆1号产量多重比较

3 讨论与结论

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下,洛豆1号的农艺性状表现有差异。单从播期因素看,不同的播期对主茎节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影响不大。随着播期的推迟,株高、有效分枝数、总荚数、无效荚数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底荚高、单株粒重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从种植密度因素看,种植密度的变化对洛豆1号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无效荚数影响不大。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底荚高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总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呈逐渐减少的趋势。

在本试验中的播期和密度范围内,随着播期的延迟,洛豆1号产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呈现先增加再减少的趋势。同时,播期对洛豆1号产量的影响要比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大,这与张素梅[1]、王文斌[11]、赵璇[12]等的研究结果一致。洛豆1号高产栽培适宜播期为6月中下旬,适宜种植密度为16.5万~19.5万株/hm2,其中播期6月27日、密度16.5万株/hm2处理组合产量最高。在较早播期下,洛豆1号要想取得较高的产量,需要保证种植密度最少达到16.5万株/hm2。

本研究结果是在1年、单点试验中得到的,由于受地区地理因素、年间气候条件的影响,试验结果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可能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探究。

猜你喜欢
播期粒重株高
外源激素与蔗糖对冬小麦穗粒数和粒重的调控效应
黄淮海北部地区夏玉米稳产高产的播期优选
干热风对冬小麦不同穗粒位粒重的影响效应*
离体穗培养条件下C、N供给对小麦穗粒数、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2018年大豆粒重低于常年的原因分析
不同栽培密度对柴胡生长的影响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
略阳县冬播马铃薯适宜播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