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中药材种植产业分析及对策建议

2022-10-18 04:02田花丽刘太进渠元春赵红业范长有汪世静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10期
关键词:南阳市南阳中药材

田花丽 刘太进 渠元春 张 珂 赵红业 范长有 汪世静 袁 璋

(1.南阳市科学院 河南 南阳 473000;2.南阳市农业科学院 河南 南阳 473000)

南阳是我国中医药文明发祥地之一,是医圣张仲景故里、中医圣地。因地形的立体性和气候的过渡性,使南阳成为南北动植物兼有的天然药库[1]。随着我国中药材产业的复兴,南阳市中药材种植管理不规范、品种退化、产销脱节、产业体系人才匮乏等问题日益突出。笔者通过开展座谈、实地调研等方式,对南阳市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建议。

1 南阳市中药材种植发展现状

据记载,南阳地区种植的中药材品种有79个[2]。南阳地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85万亩。以艾草、山茱萸、辛夷、桔梗、丹参、栀子、金银花、夏枯草“八大宛药”为代表的名优中药材产量占全国的20%以上,艾产业市场份额占全国的70%以上。南阳各县区因地制宜、立足当下,适应当地条件和具体企业,形成各种具体化生产和操作方式,如“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农业+家庭”,相对的避免了市场风险且保护了农户的利益。淅川县成立了金银花加工的仓储基地。福森药业有限公司在宛西地区同时提供免费的技术指导和播种指导,农民从选址、移植、田间管理和采摘等方面获得全面的技术服务支持。

按照国家道地药材生态种植及质量保障项目要求,自2021年起在南阳开展“道地药材生态种植基地”认定工作。依据“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理念,示范推广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通过打造“道地药材生态种植基地”,推广生态种植模式,提升道地中药材品质,促进“八大宛药”等道地中药材产业生态化、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生态化发展等目标。2021年南阳地区共认定8家道地药材生态种植基地(表1)。

表1 南阳地区道地中药材生态种植基地

2 南阳市中药材种植产业的优势

2.1 历史文化优势

河南南阳作为医圣张仲景的故里、仲景文化的发源地,道地中药材滋养了世世代代的中原人民。1 800多年前,张仲景“博采众方,勤求古训”,开启了中医辨证论治和经方施治的先河,哺育了世代名医,被中医学界奉为“医圣”,其高尚的职业道德、科学的辨证论治思想、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已成为中医学的灵魂。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国最早的理论结合临床诊疗专著,集中医“理、法、方、药”之大成,恩泽于世,至今依然是“道经千载更光辉”,一直是中医诊疗疾病所遵循的基本法则。仲景所载方药,皆来自南阳道地中药材,被尊称为“经方”“祖剂”,至今仍为广大医药工作者所喜用,在日韩等国家,仲景医方的配方成分无需检验,可以直接作为处方使用。

2.2 自然资源和地理环境优势

南阳市具有南北居中、东西居中的特殊地位,为中国的核心腹地,享有“绵三山而带群湖,枕伏牛而登汉江”之称;地处淮河与秦岭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属南北气候过渡带,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四季分明、物产植被茂盛,具有良好的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丰富。南阳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适宜栽培药用植物,素有“华药之乡”的美誉。据《南阳中草药名典》记载,南阳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主产区之一。

2.3 中医政策和社会认同度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委、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中药材产业规划和方案等政策性文件。2020年以来,中医药在防治新型冠状肺炎中发挥了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成为“中国方案”的亮点。中药在防病治病和康复保健中的功能作用,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在国内外的需求与日俱增。中医药发挥治未病、辨证施治、多靶点干预的独特优势,探索形成了预防、治疗和康复全过程的诊疗方案,有效率在90%以上。2021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考察调研时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给南阳中医药事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3]。随着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认同度日渐提高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中医药康养产业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刺激了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快速发展。

3 南阳市中药材种植存在的问题

3.1 种植水平低,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不到位

从种植情况来看,南阳中药材种植大多以散户种植为主,“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种植户”种植模式少,呈现“小、散、弱”的状况,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水平低。从管理情况看,南阳中药材种植缺乏统一的种植标准和技术指导,生产环节主要依靠以往经验和人工完成,标准化种植率低,标准化、绿色化、科学化种植水平低。从种苗培育来看,南阳尚未形成中药材种苗培育基地,部分中药材种植户(企业)对野生中药材种苗进行人工驯化培育,实验设备简陋,自主培育能力低[4]。

3.2 规模种植企业或合作社示范带动作用不强

规模种植产业缺乏合理规划和整体布局,产业链不健全,企业带动乏力,宛药特色不突出,产业整体发展滞后。专业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少,组织化程度低。成立的合作社大多数是小型合作社,组织水平和管理层次低,缺乏专业人员,合作社内部管理机构涣散,组织水平和示范带动效果差。产业化合作社基本没有,种前规划、种植过程监管、采收后市场销售等环节没有形成产业化[5]。

3.3 专业人才少,创新和技术力量薄弱

“药材好,药才好”,中药材质量决定了中医的疗效。南阳地区中药材高层次专业人才和科研团队不足,缺乏从事新产品开发研究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制约了中药材产业高端化、高附加值发展。中药材产业的“高、精、专”人才缺乏,造成与国内知名中药企业、中药材市场、中药材大客户及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较少,院士或专家工作站很少。从事中药材种植方面研究的专业人员较少,导致南阳地区各类中药材种植的标准化规范化技术规程少;种植时使用大量的农药化肥,使中药材面临着产量越来越高,质量越来越低,药效越来越差的现象。同时种植与指导脱节,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订单时,相关种植技术的指导并未跟上,缺乏同频共振。

4 南阳市中药材种植的发展对策

4.1 合理规划,科学布局,推动多渠道种植,稳步扩大种植规模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主体,以中药生态农业为目标,合理规划南阳市13个县区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模式。以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以专业种植技术为支撑,形成南阳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新模式,逐步形成“药—药、药—林、药—粮”复合种植的新模式。复合种植模式探索要坚持“不与农田争地、不与虫草为敌、不惧山高林密、不负绿水青山”的中药生态农业发展理念,既保证粮食和中药材产量,又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效率,在保证不触碰耕地红线的前提下,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4.2 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提高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水平,增强品牌效应

从事中药材领域研究的高校、科研院所要发挥优势,瞄定南阳“八大宛药”及大面积种植的中药材品种如夏枯草、杜仲、半夏等,从种苗繁育、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等一系列生产环节入手,建立标准化种植规程,完善宛药标准体系,形成南阳市中药材标准制定、修订、实施、评价等长效机制。制定出良种繁育、种植、采收加工、产地加工、炮制、包装、贮藏、运输等全过程操作规程,并构建优质道地药材全产业链生产规范及质量标准体系。启动道地药材认证服务,推动符合条件的机构取得相应的认证许可,开展中药材“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申报认证,鼓励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倾力打造宛药品牌。

4.3 加强对野生资源的保护,建立优质种质、种苗基地

南阳市要以伏牛山、桐柏山、宝天曼等自然保护区为基础,构建中药材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及时了解和掌握中药材资源动态变化,为行业提供预警信息。划分野生中药资源濒危等级,制定药用野生动植物保护名录和保护制度,实施野生中药材物种分级保护,建立濒危野生中药材保护区(基地)和种质资源苗圃,开展人工抚育和仿生栽培,抢救南阳市特有的或适生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确保野生资源可持续利用[6]。

4.4 加大扶持力度,助力弘扬南阳宛药品牌影响力

南阳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大在中药材种植方面的人才、资金投入,增强对南阳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宣传力度,依托农旅产业、康养产业发展,借助于一些前景好、有条件的中药材种植户(企业)开展中药材采收、养生、科普等体验活动,打造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中药材观光园,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河南省副中心城市建设过程中打出“宛药品牌”,进一步弘扬南阳中药材品牌影响力。

猜你喜欢
南阳市南阳中药材
还要做回自己
时间藏在哪儿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读迷作品
南阳:高质量开展人大工作评议
南阳市第一中学校简介
南阳人大“四有”监督的实践与探索
《南阳解放纪念碑》失误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