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霞(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教务处 湖南 常德 410200)
书 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主 编:陈建成,朱晓艳
出版单位: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05月
定 价:68.00元
ISBN:9787519456993
我国高校新课改事业的不断推进与深化,对高校思政教学的体系建设、课程设计、学科管理、模式创新及实践成效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思政教学从业者而言,我们惯有的教学观点与传授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新局势下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意义的需求,因此立足当下,紧密结合当前高校办学各项资源与动态发展,本着让思政教育成为高校教育之本的观点,对新教育格局和人才竞争中的思政教育管理的新思路、新模式、新理论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思政教育在高校实施的过程中通常以课本为基础,按章节内容逐一讲述,教育者照本宣科,学习者全盘接受,无论从形式上或内容实质上都较为生硬而枯燥,实际效果也是差强人意的。传统的教学内容往往由于内容较为死板、理论多、案例少、现实意义弱而对思政学科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要想改变这一现象,首先要改变的是思政教育管理的教学理念,教育者要树立“知行合一”、由知转行的教学观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与吸收如果不能转化为行动,则失去了教育的本质。知其源、明其理、行为实、思其本,方能达到思政教育对于我国高校学生在思想建设、信念树立和发展方向上的重要目的。
从近几年多所高校在思政教学管理上的创新与探索的实际案例中,我们也不难得出,教学管理的成效与管理模式密不可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中分析的多个案例,代表了不同高校在思政教育管理上的真抓实干,既有成功经验的总结与归纳,也有对案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值得其他思政教育管理者学习借鉴。
在教育管理模式上,突破传统的“书本+课堂”,逐渐转变为“理论+史学+实践+课题研究”的“四要素教学法”是在广泛学习吸取众多专家与研究者后提出的新的思政教育管理创新模式。
在思政教学管理中,角色定位与责任明确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传道与授业过程中,师者地位是常态化的,但参与者、探讨者、倾听者的新属性越来越重,尤其是在课题研讨与社会实践中,教师的角色转变能力,将成为实践效果与学习收获的关键所在。
于学习者而言,由学习者向参与者、实践者、研究者与思考者多重身份的转化,更需要在学习之初就重新定义自我学习的目标与方向,角色的多重变化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考、研究能力。结合思政教育的重要核心意义,将对学生未来的信仰树立以及政治思考、辨别能力发挥重要意义。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中,多个案例都融合了以学校、企业、文化、社会所归属的公共资源和社会资源。如何发挥公共及社会资源的力量,为师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和研学的机会是高校思政教育管理的主线。思政教育管理者,应建立对外联络部门,与外部教育基地、代表性行业及企业、公共事业部门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结合思政课堂的内容与进程,将实践活动与课程内容融合为一,将思政课程引出课堂,其现实意义与社会意义更加深远。同时也为有意愿未来从事政治、社会、国防、历史等社会类,以及政治类、人文类学科研究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外部学习平台。整合资源的能力是考验一个学校思政学科、或学院管理者能力的标尺。我们要将此为契机,为推动思政教学的整体水平提升做更多的假设与尝试。
今天我们探讨高校思政教育的新模式、新格局,赋予其新的发展方向和意义,其根本是围绕着我国高校如何培育出适应当前我国所处的新世界格局及竞争态势的人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从现实入手,剖析当下思政教育的弊病和缺失,并以务实的态度,从发展的眼光,借力学校、社会资源和体系建设对于新发展时期的思政教育提出新的观点和可借鉴的模式,全书理论清晰、案例丰富、论证有力、务实详细,为我们后续研学提供了较为真实的模板。
思想教育决定未来方向、政治信仰决定发展高度与深度,相信在对高校思政教育管理上的深入研究与总结后,思想与信仰之光将成为更多学子发展之路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