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创新策略
——评《文化强国视域下中国文化的国际化传播》

2022-10-18 01:46陈丽
传媒 2022年18期
关键词:强国国际化文化

文/陈丽

书名:文化强国视域下中国文化的国际化传播

作者:杨世生 张育贤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1年11月

定价:68.00元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对内,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基本、深沉、持久的力量;对外,文化之间的传播、交流、竞争是国际合作和博弈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文化强国”战略,对内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对外则旨在提高国际传播力、影响力、话语权。由杨世生和张育贤合著的《文化强国视域下中国文化的国际化传播》一书,从文化强国战略入手,剖析文化强国的内涵与要素,继而沿时间线索梳理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历史与现状,并根据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特征与态势,提出中国文化传播的国际化策略,明确在当前以新媒体为主渠道的信息传播态势和发展不平衡的国际局势下如何向世界传达中国故事与声音。

本书直接从“文化强国”切入,接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根本准则来阐释“何为文化”和“文化何以强国”。具体而言,本书以历史辩证法、人类社会两大生产力、矛盾对立统一等基本原理规定并阐释“文化强国”战略的五大核心要素,尤其是文化凝聚力、文化生产力和文化扬弃力,以此明确文化的历史性、民族性、生产性等特点。这不仅从理论上清晰阐释了为何要在当前社会中重视和发展中国文化,更是以理论指导实践,勾勒出“文化强国”战略在经济领域、社会意识领域、外交领域等多方面、全方位地落实与发展路径,给出增强文化凝聚力、提高文化生产力、培育文化扬弃力、提高文化传播力的具体方案,体现出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国特色”——不仅在于以文化本身的历史性与民族性为发展着力点,更在于强调当前文化建设与发展路径的社会主义性质。

本书以“中国文化”为研究对象,以纵向时间发展与横向空间交流两条线索勾勒出中国文化的形成过程和传播路径。其一,只有在历史中才能把握中国文化内在的全球性、多样性。要理解何为中国文化,回答“什么是要复兴的中国文化”这一文化强国战略指向的根本问题,就必须还原所谓“中国文化”的形成与变化过程,以此廓清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与精神。就此,本书一方面回溯了汉唐至近现代中外文化往来情况,以明确中国文化自身扎根本土的同时兼容并蓄的特点,另一方面则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领域顶层设计的三次演进,明晰了我国文化发展与国家发展相辅相成、以文化软实力支撑经济建设等硬实力的文化建设与发展思路。其二,今天的全球化现实也要求我们从历史中寻找不同文化之间内在的联系,以促成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沟通和交流。如今,某一文化不论理解自身还是理解他者,都需要顺应文化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多样化与全球化相统一的发展态势,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互动中谋求自身发展。就此,本书分析了中国周边的东亚地区、东南亚地区、中亚地区各自的文化特征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异同及传播交流情况,以此明晰了当下中国文化国际化传播可以借力的文化资源和需要面对的文化环境。

着眼当下,中国文化的国际化传播尚面临两大问题。其一,延续从时间与空间两条线索讨论文化传播的思路,当下基于即时通信技术的“微传播”重组时空为“网”,由此塑造了传播主体平民化、传播内容碎片化、文化形态多样化的“微文化”时代,中国文化的国际化传播也需与时俱进,适应当前时代的信息环境与传播结构,才能提高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其二,文化交流传播之关系反映出一个时代政治、经济等构成的权力关系,传播也绝不可能孤立于社会各领域自行运转。本书指出,在现代化条件下,国际竞争愈发表现为以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而文化软实力可以转化为科技力,不仅能对人类的经济形态、政治结构、国际关系产生革命性影响,更可能改变人类的价值观念乃至文化形态与结构。从这个角度来说,当下全球文化传播“西强东弱”的局面就不仅是传播问题,而且是发展问题。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对外传播的自信力略有不足,科技、教育、文化政策和法律等支撑力较为薄弱,就对象国文化环境和信息传播格局之变所表现出来的适应力不够,甚至出现因商业化运作导致内容低俗的情况。

猜你喜欢
强国国际化文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铭记五四精神 争做强国少年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70年强国梦圆 70面行业旗帜
活动预告
谁远谁近?
秦晋争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