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教材,选好素材 运用“四式”,著成精彩
——考场作文“素材选用”技法探微

2022-10-17 09:44新疆祝振全赵彦秋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2年6期
关键词:教材文章作文

新疆 祝振全 赵彦秋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材就是最好的范例。不仅如此,教材更是蕴藏写作素材的丰富宝库。只要善于挖掘和提炼,教材可谓篇篇有素材,处处是素材。在近几年的考场作文中,许多学生巧妙运用教材里的素材,使文章妙趣横生,近而亲人,远而富文,赢得阅卷者的青睐,从而获取高分。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写作和教学经验,谈一谈“教材”之“材”为我所用的具体方法。

一、直接引用式

《文心雕龙》说:“明理引乎成辞,征义举乎人事,乃圣贤之鸿谟,经籍之通矩也。《大畜》之象,‘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亦有包于文矣。”引用,尤其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语,不仅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真实感,还能增添文采,使文章展现一定的文化底蕴。

如,高分作文《实现理想,砥砺前行》一文,开篇这样写道: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展现了年轻人的青春活力与豪情壮志。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文章开篇直接引用高中统编教材必修上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的语句,小作者的青春之笔与词中毛泽东的青春之志不谋而合,让人读后不由为之叫好:词情与文采齐飞,词意共文旨一色!

又如,高分作文《弱而非弱,我必自强》一文中这样写道: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蚓为何物?细小如绳子,无骨羸弱。蟹为何物?大如手掌,外壳坚硬。谁弱谁强,清晰可见。然而结果却出人意料,荀子将其归纳为用心不同的缘故。这也正如毛泽东所言——“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即使我们生为蚯蚓,也要立志成为强者,以自强之态负重前行,变弱为强。

高中统编教材必修上册中荀子的《劝学》一文,堪称古今议论文的典范。小作者直接引用原文中的句子为其中心论点——“弱而非弱,我必自强”服务,“蚯蚓的专一”和“螃蟹的浮躁”,一正一反,一强一弱。这种在直接引用中自带“对比论证”的形式,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文采,也使论证更有吸引力,进一步说明文章论点。

二、间接化用式

“化用”,也叫“借用”或者“套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化用”就是将他人作品中的句、段或者篇化解开来,并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进行重新组合,灵活运用,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有人说,化用就是作者对素材积累的浓缩与升华,是作者情感酝酿的奔突与发展。在实际运用中,“化用”虽不受时空的限制,不受古今的界定,貌似信手拈来,但其实却是经过深思熟虑。在写作时,以教材为抓手,外化教材于内心,内化手法于笔端,这不仅是语言的创新,更是思想的净化,理论的提升。

如,高分作文《我心无悔》一文中这样写道:

邯郸古都,街衢纵横,商贾如云,游人如织。我端坐车中,将赴同僚府中商讨国策。边患未止,我忧心如焚,无暇欣赏如画的风景。驭手长鞭挥扬,马蹄奏起疾风骤雨般的旋律,车行似离弦之箭。忽然有人飞马来报:廉将军率人守候在十字路口,扬言要当众辱您。我急命驭手勒马,举目眺望,果见一队人马簇拥着廉颇威风八面地当街而立。一场剧烈的冲突在所难免。进,将流血五步;退,则贻笑世人!廉将军,你比秦王如何?对于秦王,我相如尚且能入其虎穴,厉声怒斥,辱其群臣,难道还怕你吗?如今秦兵不敢蹂躏赵国疆土,只因你我勠力同心。倘若两虎相斗,必有一死……我不敢再想,毅然决断:“回车!”在廉大将军如猛虎一样凶狠地注视中,在市井百姓鄙夷讥刺的笑声里,我的车转向了归途。我深深明白,虽然我失去了庙堂上卿的赫赫威严,但是赵国却得到了御敌的万里长城。我心无悔。得失当前,应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啊!

“将相和”的典故学生耳熟能详,在这里这个典故被小作者演绎得通俗易懂、出神入化。这种化繁为简、化典为俗、化典为“我”的方法,怎一个“妙”字了得?“廉蔺交欢”素材的运用不必完全遵照古文典籍,大可以灵活化用而妙手著文。本段文字就是最好的例证。

三、“变脸”组合式

所谓“变脸”组合式,也叫变相组合式。即在撰写作文时,所选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素材表面形式有所变化,但其实质和内容不变,并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达到阐述或者论证相关话题或论点的目的。比如,为了论证“小人物”生活素材选用之多这一分论点,笔者就举例运用了鲁迅先生很多经典篇目中的“小人物”:《药》一文中愚昧无知、为儿治病却购买沾染革命者鲜血的馒头的华老栓,《孔乙己》一文中迂腐潦倒、死要面子活受罪且满口“之乎者也”的孔乙己,《阿Q正传》一文中狭隘保守、愚昧无赖而又独具“精神胜利法”的阿Q,《祝福》一文中勤劳善良终被封建礼教吞噬的祥林嫂,《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始终微笑徒手请命而惨遭反动派毒手的刘和珍……这样“变脸”组合式的运用,能给人留下材料丰富、论证有力、内容充实的印象。需要注意的是,组合时要多动脑、勤思考,多提炼、勤加工,才能笔下生花。

如,高分作文《人生不可患得患失》一文中这样写道:

鄙夫不知一时的得失代表的只是过去,是为目光短浅。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时得势又如何?虽然人生得意须尽欢,但如果“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你的人生又能走多远?秦始皇自以为天下已定,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已成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结果呢?身死而为天下笑,而秦之帝业,也不过区区十数年。太在乎自己得到的东西,便以为人人都想抢夺,时时担心失去,即使得到了,又有什么幸福可言?

得到后不懂得珍惜,哪怕是祖宗留下的家业,也难以守得住。比如,六国的那些子孙,其先辈“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然“子孙视之不甚惜”,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因此,最该担忧的不是得到什么或者为什么没有得到,而是得到之后该如何固守,乃至拓展。而那些失去之后就开启“破罐子破摔”模式的人,“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这样的人连只知道撞钟的和尚都不如,只能用“苟且偷生”来形容。

熟悉川剧的人都知道: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通过不停地变脸,以此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而在此文里,小作者把高中教材里西汉贾谊的《过秦论》和北宋苏洵的《六国论》中的相关文句,通过“变脸”的形式,恰如其分地论证了“得到后不懂得珍惜,哪怕是祖宗留下的家业,也难以守得住”的观点。这种策略的选择不失为考场写作中的上上策。

四、巧制万能式

顾名思义,“万能”即无所不能,就如同数学三角函数里的万能公式一样。高中语文教材里的文章所蕴含的素材亦能如此,一篇经典文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出千变万化的写作素材。仍以荀子《劝学》为例,可以挖掘出以下写作素材:

1.“学习”的话题

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可以博学多识,才可以做到“知明而行无过”……

2.“善借外物”的话题

凭借外物之力,可以登高远眺,可以渡江过海,可以傲世苍穹,可以抵近至远,可以阅古览今,可以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可以实现双赢共赴未来……

3.“积累”的话题

积土可以成山,积水可以成渊,积善可以成德,积累一小步就是一大步,积累一粒沙就是一座塔……无数量的积累可以引起质的变化、质的超越……

除此之外,还可以挖掘的话题有“专心和浮躁”“实践与思考”“磨炼自我”“强与弱”“优与劣”“坚持不懈”“舍与不舍”“主观与客观”“永不放弃”等话题,不一而足。

教材里还有很多这样的万能篇目。“挖”而源源不断,“掘”而细水长流,“用”而日日出新,“写”而次次出彩!

如,高分作文《读经典,汲营养》一文中这样写道:

读革命文学经典作品,诉说着党泣血的历史,给予我们有为的激情。《沁园春·雪》中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带我们领略了党的领导人的雄心壮志和万丈豪情;《记念刘和珍君》中的“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教会我们坚强勇敢地面对困难与挫折;《就义诗》中的“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为我们展现了中国人民前仆后继、为国献身的热血……这些文学作品,以文字的力量传递革命精神的深刻内涵,激励我们胸怀大志、积极有为,以满腔热情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那些舍生取义的烈士,用一腔赤诚孤勇,给予我们有为的力量,我们必须以此丰盈自己,建功新时代。

又如,高分作文《新英雄,耀中华》一文中这样写道:

伟大的时代,造就新的英雄;新的英雄,创造盛世中华。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希望英雄辈出,定不负所望。所以我们不仅要有鲁迅《记念刘和珍君》里“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的猛士之气,还要有“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猛士之胆;不仅要有夏明翰《就义诗》中“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大义凛然,还要有“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满腹新生;不仅要有“鹰击长空”的斗志,还要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壮,更要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主沉浮的霸气!

同学们,英雄亦先辈,我们亦英雄!要铁肩担宇宙,妙手著乾坤。有我,有你,有他,这样的英雄,必能创造盛世中华!

同样的篇目,同样的立足点,不同的立意,同样的精彩!正所谓:不畏词句遮望眼,挖掘素材最里层,自然收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七色虹。以上文章片段,足见小作者写作功底深厚。“巧制万能”的写作范式,在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猜你喜欢
教材文章作文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