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杨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主要是社交沟通发生缺陷,也有部分患儿表现为行为或兴趣具有局限性,属于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此类疾病中包括了儿童孤独症、Asperger 征、未特定分类的广泛发育障碍[1]。而在临床上将智商>70 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归为高功能孤独症(HFA)。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发生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症的几率比较高,根据最新社区研究显示,确诊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患儿中有13%~50%都存在注意力缺陷与多动冲动症状,在临床样本的调查中显示也达到了20%~85%[2]。因为很大一部分高功能孤独症患儿都进入到特殊教育机构或者正常学校进行就读,此时患儿的临床症状不但会影响正常学习,对其人际交往也有非常大的影响,还会加重孤独症的症状,会因为冲动行为引起同学之间歧视,对疾病的恢复十分不利。因此,针对共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高功能孤独症患儿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尤为重要,可帮助患儿更好的融入社会[3]。本文重点研究单独应用药物治疗与联合感统训练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本院收治的50 例高功能孤独症谱系障碍共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依据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 例。其中,实验组男20 例、女5 例,平均年龄(8.24±1.98)岁,平均智商(83.4±17.2)。对照组男18 例、女7 例,平均年龄(8.09±1.25)岁,平均智商(83.2±17.3)。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4]①患儿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加入本次研究;②经院伦理委员会同意;③符合儿童孤独症的临床诊断;④年龄在7~10 岁之间,且智商均>70。
1.2.2 排除标准[5]①某些特殊原因不能规律休息的患儿;②存在感染性疾病或结缔组织病的患儿;③合并其他肝、肺、肾等疾病的患儿。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单纯药物治疗,予以患儿盐酸哌甲酯控释片(美国ALZACORPORATION,注册证号H20060240,规格:18 mg×15 片),1 次/d,18 mg/次,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调整用量,最高用量<54 mg/d。
1.3.2 实验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感觉统合训练,具体方法如下:对患儿的感觉运动能力、听语能力、视觉能力进行指导训练。①视觉能力训练:指导患儿对几何图形进行观察,要求其按照图形的样子重新画出来;指导患儿从一个起点在交错的线段中找到终点;指导患儿将所指图形或数字找到并划掉等,训练患儿的视觉分辨、视觉平顺、视觉追踪、视觉记忆以及手眼协调能力。②听觉能力训练:指导患儿对各种拼音字母进行辨认、进行听写训练、听到某物品拍手等提高患儿的听觉辨别、听觉理解、听觉记忆能力。③感觉统合训练:主要包括对触觉、前庭、本体、多感官的训练,提高患儿对触觉、平衡、协调性等感知觉统合能力。根据患儿的不同情况进行详细的课程制定,训练时需要使用的主要设备为花生球、旋转浴盆、圆筒、大龙球、羊角球、跳跳床、独角椅、平衡台、平衡木、滑板等,指导患儿训练,1 h/次,1 次/d,训练的时候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逐渐增加和调整训练项目。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两组患儿均接受临床6 个月的治疗,在治疗前后由家长与老师共同评估IVA-CPT 结果、ADHD-RS-Ⅳ评分,并统计两组治疗后ABC 评分。①应用IVA-CPT 评估患儿的执行控制能力。给予受试者进行反复的听觉与视觉刺激,观察患儿的遗漏、错选、稳定时与反应时认知变量情况,并且生成FRCQ 与FAQ 相关商数指标[6]。②ADHD-RS-Ⅳ量表共18 个条目,其中包括了注意缺陷症状与多动冲动症状,每个项目为9 个条目。由家长和老师根据患儿临床症状出现的频率进行计分,每个条目评分0~3 分,0 分为无症状,3 分为经常发生症状,评分越低,症状越轻[7]。③应用ABC 量表评估患儿的临床症状,分为感觉、交往、运动、语言、自理5 个因子,分数分别为26、38、38、31、25 分,分数越高,患儿的症状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的IVA-CPT 结果比较 治疗前,两组IVA-CPT 中的FRCQ、FAQ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IVA-CPT 中的FRCQ、FAQ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IVA-CPT 结果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IVA-CPT 结果比较(±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ADHD-RS-Ⅳ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ADHD-RS-Ⅳ中的注意缺陷症状、多动冲动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ADHD-RS-Ⅳ中的注意缺陷症状、多动冲动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ADHD-RS-Ⅳ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ADHD-RS-Ⅳ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3 两组治疗后ABC 评分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ABC 中的感觉、交往、运动、语言、自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ABC 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治疗后ABC 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目前,在临床上针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通常采用的是药物联合认知行为等综合治疗方式。但是针对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核心症状仍然是以各种康复训练[应用行为分析法(ABA)、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疗法(RDI)、特殊教育等]为主。盐酸哌甲酯控释片属于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一线药物,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就是阻断单胺类的神经传递,还能有效促进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释放。盐酸哌甲酯控释片属于哌甲酯的一种控释剂,并且药效长达12 h,可以维持血药浓度的稳定性。有临床研究显示,哌甲酯对于改善患儿的执行功能与工作记忆有较好的效果,继而改善患儿注意力不集中与多动冲动症状[8,9]。而感觉统合训练主要是通过对患儿的感觉运动、听力、视觉等多方面进行刺激,患儿的大脑接收到信号以后做出认知加工,针对多动症患儿进行该训练,可以有效的改善患儿的注意力障碍,使患儿的多动以及冲动行为减少,达到治疗的目的,将感觉统合训练与心理行为干预和药物治疗联合使用,可在消除患儿的紧张、焦虑的心理的同时,提高患儿参加训练和集体活动的兴趣,更好的提升患儿身体和大脑之间的协调性,提高患儿的自控能力、执行能力和社会性,减轻患儿的感知觉异常,改善其行为和心理的状态[10-12]。
本文研究显示,治疗后,实验组IVA-CPT 中的FRCQ、FAQ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ADHD-RS-Ⅳ中的注意缺陷症状、多动冲动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实验组ABC量表中的感觉、交往、运动、语言、自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过临床6 个月的治疗后,患儿的注意力、多动冲动症状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并且患儿的孤独症症状中存在的交往缺陷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原因可能是药物缓解了患儿的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冲动等症状,感觉统合训练可以刺激患儿的感觉、听力等神经,患儿的自控、执行和社会能力有所提高,感知觉异常有所减轻,促使治疗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患儿的学习成绩提高之后,挫败感就会减少,随之成就感就会增加,继而缓解患儿的负面情绪;再加上冲动行为的减少,就会改善患儿与同伴及家人的关系,对改善患儿的交往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本文中选取的样本有限,并且干预治疗时间也比较短,所以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盐酸哌甲酯控释片联合感觉统合训练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高功能孤独症谱系障碍共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