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忆,林文静,谢思思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1)
校服是每个人学生时代的必需品,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校服对特定的校园文化具有直观的诠释作用,是一所学校甚至是一个地区的文化名片。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意见》中指出,校服是培育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和审美功能。由此可见,校服除了在质量、功能上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对于美感及文化的培育也尤为重要。笔者在针对湖南地区中小学生校服调研中发现,目前湖南地区校服设计存在美感不足、文化传承较为薄弱等现状。因此,如何将校服与地域文化相融合,是湖南地区校服设计亟待解决的问题。
湖湘文化作为中华文化基因的重要一支,其中“女书”是湖湘地区独有的文化形态,女书所容纳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意蕴一直以来是不可或缺的艺术宝库。20世纪末开始,以宫哲兵、赵丽明为代表的学者们,向世界各地传播女书文化,这种独特且罕见的女性文字逐渐被世界所了解,研究领域涉及社会学、人文学、民族学等诸多学科,并逐渐转向设计领域。目前,女书设计衍生出众多特色的文创产品。但在服装领域的设计研究还较少,由于传承渠道较少,与现代生活连接度不高,女书难以被大众所认知,而女书背后所蕴含的坚韧、勇敢的精神内核能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因此,笔者以女书文化作为切入点,对湖南地区中小学生校服进行融合设计研究,尝试将两者建立共性连接,使校服在体现校园风貌的同时,传承湖湘地区特色与传统文化精神内涵,更好地发挥校服的德育教化功能。
女书是世界上唯一存在的性别文字,起源于湖南省的江永县,所以又被称作“江永女书”。江永女书是一种记录永明土话的文字,中国过去的封建思想剥夺了女性读书识字的机会,江永流域的女性聚在一起通过织布绣花传达交流情感,在织布绣花图案的基础上,共同创造了这种文字。2005年10月,女书以“全世界最具性别特征文字”被收入《世界吉尼斯记录大全》,2006年5月20日,女书习俗被国务院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女书”在其文字学、语言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文化史和民间文学等多学科领域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被国内外学者叹为“中国文字史上的奇迹”。
2.2.1 江永女书文化基因挖掘
江永女书主要运用的基因挖掘法有感知挖掘法、谱系挖掘法、地域挖掘法、含义挖掘法和跟踪挖掘法。感知挖掘法主要是对女书的字体笔顺、书写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整理。谱系挖掘法则着重于分析江永女书的传承方式和传承者之间的交互关系。地域挖掘法主要是挖掘江永地区一带的地域文化特征,分析其与女书文化基因内涵之间的关系,结合地域文化特征更好地对女书文化基因进行提取。含义挖掘法主要分析江永女书中不具有明显性传承的文化要素。跟踪挖掘法主要分析江永女书产生的背景和历史发展的过程,根据时间线来对江永女书的脉络进行梳理。
2.2.2 江永女书文化基因提取
依据江永女书的文化特征分析,从视觉识别和文化识别两个方面,分别对其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进行因子提取。
显性基因主要从女书字体的构图形式、工艺特征两方面进行提取。在构图形式上,女书笔画纤细均匀,字型弯曲细小,似蚊似蚁,称为“长脚纹”或“蚊形字”。从文字形体上来看,女书的字体呈现出一种长菱形的形体,斜线交织,右上高,左下低,书写较为简便,其笔画分为点、竖、斜、弧4种。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女书进行研究,女书书法家发展出“楷体”“直头”“刀笔”“重头”“回头”“减笔”等多种女书艺术形式;工艺特征方面,女书是通过女性聚集在一起手工艺劳动产生的,传统手工艺是承载女书文化的物质载体,以刺绣为例,往往没有进行草图的绘制,凭借经验进行创作,将女书文字与民族图腾相结合,用黑线或白线绣出有规律的方格,形成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纹样,常用于民族服饰的边缘及图案装饰,整体呈现出传统图案的对称、规律美。
隐性基因主要从字体涵义与文化精神层面进行提取。深入探究江永女书笔顺特征的内在创作意图,结合产生时期女性社会地位进行思考。了解女书字体的基本涵义,包括女书的特色和功能。长久以来,女书仅在女性之间传播,是女性所独有的一种交流方式,在女书的发源地江永,由于传女不传男,因此男性对女书书写及内涵不甚了解。女书采用的是家传式的传承模式,由母亲或者其他女性长辈传承下一代的女孩。与传统汉字相比,女书虽然没有表意功能,但可通过表音功能传播。因此,它不仅能够用书面形式记载,还能够编写为唱本进行传唱,将书面文学与口头文学进行结合,充满当地文化气息。文化精神层面,女性通过女书进行交流来排解心中的郁结,获得精神上的宽慰。因此,女书是当地女性精神世界的重要载体。女书的产生象征着女性对封建压迫的反抗,女性的自我意识崛起,女性希望通过女书表现自我,体现的是江永妇女追求平等、自由和解放的精神。
2.2.3 江永女书文化基因框架构建
将归类好的女书文化基因进行三级谱系级别构建,对江永女书文化基因分层级进行细化形成江永女书文化基因谱系图(图1)。江永女书文化基因图谱可从意识形态、生产生活方式、视觉形态三模块搭建,其中,意识形态包括人文地理、风俗习惯、使用功能、审美意蕴、精神文化;生产生活方式划分为女红与文学;外表构成可分为女书字体形态、艺术特征、笔画结构、组合方式4个部分。在女书文化基因框架的第三级构建中,细分每个基因的要素,进行符号提取,构建具有设计功能的元素库,并思考女书文化的创新性,为传统文化与校服设计的关联性构建提供方案。
图1 江永女书文化基因谱系图
通过对谱系中的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提炼,以外表构成中的字体形态、组合方式等视觉形态进行造型、图案、色彩的转化设计,女书文字素材选取“阳光”“朝气”等词语,涵义契合新生代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直接应用和间接应用等设计方法构成女书新的视觉形态并与校服进行融合设计。
直接应用是指将图案与产品在设计过程中直接结合,或将图形、色彩、材料等创意元素经过简单的变换后直接转移到设计产品的外观上。它属于一种客观的、可视性强且易于理解的表达形式。通过对女书的文化字符进行形态提炼,再加以简单的设计创作,将其直接运用在设计中。以女书文字“阳光”为例,直接提取字体原本造型,结合女书字体圆弧特征对其进行镂空设计,再填充色彩,如藏青色、蓝色、白色等,见表1。颜色的多种组合将女书传统字体赋予了新形式的设计感,在校服的融合设计中,直接应用也可直观地输出字体的动感及字体涵义,女书的纤巧形态结合新生代的阳光、活力,使校服更加灵动具有生气。
表1 女书直接应用法设计步骤
3.2.1 化繁为简
化繁为简是指减少不必要的装饰元素,去除繁琐的设计。将具有设计价值的图案加以简化提炼融入到设计作品之中,简约传神又不失意蕴。女书文字多且复杂,简单象征性概括其图形元素,进行以点、线、面元素为主的多样化平面化处理,可以增强其现代感与流行感。例如表2中将女书文字“飞扬”原本的点、弧、斜特点用几何圆形与长方形等形式进行简化改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四方连续变化,以实现现代平面设计的简化视觉效果。在与校服的融合设计中,整齐排列的几何图形给人一种平稳、安定的视觉感受,避免大面积的重叠感,可使用在校服的门襟、袖口、袋盖等局部设计中,从而为校服细节增添形式美感。
表2 女书化繁为简法设计步骤
3.2.2 抽象变形
抽象变形是设计中常用的创意方法,是基于图形原生态的韵意和结构造型的特点,以直觉与想象力为创作的出发点,对原先传统构成形式进行抽象的解构、变形与重组,使其图形更具有广泛、灵动的寓意性。表3将女书文字进行抽象化简之后,重新打乱其文字原始的组合秩序,不受束缚地来进行全新的排列创作,最后变换颜色,使整个设计画面更具有抽象感与联想魅力。在与校服的融合设计中,其抽象的字体设计可以图案形式应用于袖子、裤子等局部印花装饰中,为校服原本单一的色彩注入趣味特征,增强服装整体的灵动性。
表3 女书抽象变形法设计步骤
3.2.3 重复构成
重复是设计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重复是指同一设计中的骨骼、形象、大小、色彩、方向等,在一定的安排下,有规律、有秩序地反复出现,进而创造出新的图案形象,重复构成使设计元素更具有安定、整齐和规律之感,从而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节奏韵律感,表4中,以女书文字“阳光”素材为例,将其作为独立纹样,运用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多种排列方法,构以繁复造型。但重复构成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因此,与校服融合时,考虑其复杂程度,可巧妙运用于校服女装的裙摆褶裥,也可将纹样的明度降低,使校服设计既具有节奏韵律又可遵循校服设计的简约大方原则。在设计中结合民族服饰中的百褶裙结构,使其更具有民族底蕴。
表4 女书重复构成法设计步骤
校服在版型设计上,主要选取运动服款式,追求穿着的舒适感。为改善湖南地区中小学原有校服的性别模糊问题,女生校服采用衬衫和裙子,男生采用衬衫和裤子,强调增加性别差异。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期,体型身高差异较大,增加尺码分类,可以更好地符合人体工程学。纹样方面,将展现青少年良好精神面貌的词汇“朝气”“阳光”“飞扬”转化为女书的文字表现形式,再经过直接运用、化繁为简、抽象变形等方式,在保留文字框架的基础上,提炼加工将女书文字进行几何化,使其字体变得更具装饰性,增加了结构的艺术性。在单位字体图案设计变化之后,将图案运用于校服的合适位置上。例如将其直接运用于上衣胸前位置,或将其运用在袖子、裤脚边缘,亦或将其运用于裙子底纹等,小面积地运用字体图案,使其既具有校服标准的简洁特点,又能够较好地融合江永女书的文化特色。配色方面,以瑶族服饰色彩为参考,选取蓝、橙两色为主色,以蓝色为主基调,点缀具有活力朝气的橙色文字图案,大面积蓝色使校服颜色整体呈现简单大方的特点,而小面积橙色又增添了青少年独有的青春活力与朝气特点,蓝橙两色为互补色,将其搭配起来,会使校服设计具有醒目的效果,也加强了校服设计的视觉冲击力,从而使得校服设计更具标识性。同时在设计过程之中融入隐性基因,将女书文化中的社会元素与思想情感,如价值信仰、社会观念等,通过图案传递情感价值,将校服设计进一步个性化、情感化。
校服设计分为春秋款、夏款、冬款3种类别。在校服号型、性能、面料上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中小学生校服标准,强调安全、环保、柔软、舒适、耐洗、透气等功能性。依据设计构思绘制出设计效果图(图2)。
图2 女书与校服的融合设计效果图
女书与校服的结合,让校服设计变得更加多元化,款式的增加及改变,打破人们对于校服的固有印象,校服的文化融合,让校服增加时尚魅力的同时,展现传统性与艺术性的结合,这极大提高了校服的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
校服的受众群体较为广泛,分布密集,女书与校服的融合设计方法,可提炼成设计范式,应用于多个地区校服样本参考,形成湖南地区独特的校服产业链,能够提高学生或消费者的消费热情,让他们不再是被动地去接受校服,这会更加有利于校服行业的发展,推动校服品牌的构建。
将女书的艺术特征运用到中小学校服上,塑造出带有湖湘风味的特色校服,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女书文化,有利于推广与传播地域文化,更好地将女书文化在艺术领域得到延伸。服装是自身民族文化的体现,校服更是如此,将女书元素与校服相结合,能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归属感,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针对当下校服文化彰显薄弱等问题,提出文化融合设计的思路。江永女书是湖湘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通过分类视觉形态的显性基因与精神内核的隐性基因,可以更系统地归纳设计元素及深层内涵。对江永女书这一元素进行研究和实践,推动女书元素在服装领域的应用,也加强中小学校服的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本文所提出的融合设计方法可提炼成设计范式,为后续地域文化融入服装等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