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有温度的教育

2022-10-16 16:31策划执行采编中心融媒体中心
山东画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书院教师

2022 年8 月14 日,一则新闻引发了我们的关注。在第34 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2022)上,代表中国参加比赛的唐绍轩以满分600 分夺得世界冠军,实现了山东省在此项目上国际金牌零的突破!

这则新闻之所以引发我们的关注,一是因为这个比赛的级别——国际大赛,共有来自全球的91 个代表队、300 多名选手参赛,可谓集结了全球最顶尖的高手;二是因为“主角”唐绍轩年仅17 岁;三是因为培养唐绍轩的是一所县级中学——山东省平邑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平邑一中”)。

县级中学能培养出一名信息学奥林匹克冠军的确让人佩服。毕竟,近几年县级中学面临的“塌陷”困境已经引起社会广泛重视——“尖子生”流失、优秀教师外流,都让基础本就相对薄弱的县级中学“雪上加霜”。2021 年12 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为县级中学发展“定调”。近日,山东省教育厅等十部门更是联合印发了《“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及分工方案》。《方案》中提到:“提升县中办学质量,让县中‘强筋壮骨’、增强‘内生动力’,加快缩小市域内普通高中办学差距,是县中发展提升工作的目标所在和中心任务。”

那么,平邑一中是如何先行一步增强“内生动力”的?在破解“县中塌陷”困境方面,又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走进了平邑一中。从2022 年8月26 日至9 月2 日,我们一行人在平邑一中持续采访了8 天。

8 天,时间不长,但足以让我们对这所中学有足够深入的了解和理解。在这里,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被“看见”。教师被看见,是因为有平台——教育年会、自发式的“民间组织”(正雅书院、正雅管理学院、教师发展中心等);学生被看见,是因为学校因材施教,充分挖掘每一名学生特长。 在这里,只要你有光,就有舞台。

下面,就请跟随我们的镜头,来到这所位于蒙山脚下、有着70 年历史的学校——平邑一中。

引子 一场教育年会引发的本领恐慌

图杨超 文崔秀娜

世间的舞台有大有小,但必须要有,因为任何人都想有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舞台搭建得好,机构就活力迸发;舞台搭建得不好,机构就死气沉沉。

在平邑一中,自2020 年起,诞生了一个“盛大”的舞台——教育年会。别看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教育年会,但它撬动了整个教师团队,引发了他们的本领恐慌。原因何在?

从“求”教师上台到教师争先恐后想上台

2022 年8 月27 日,平邑一中2022 年教育年会隆重举行。来自学校三个校区(西校区、东校区、新校区)的1000 多名教师悉数参加。年会共举办了两天,分为6 大版块,正雅书院、正雅管理学院、林清圣名班主任工作室、教师发展中心、马自玲名师工作室、青年名师赵旋工作室等成员纷纷登场,轮番上台展示自己的所学所得、所思所想。

谈及2020 年平邑一中举办的第1 届教育年会,校长王继峰依然印象深刻,他笑道:“因为是刚开始举办教育年会,大家都还不理解要做什么,我们还要去‘求’教师登台演讲,‘求’教师讲讲自己对于一本书的读后感、对于课堂教育的心得。”

这已是平邑一中的第3 届教育年会。在经济发达省市,中学举办教育年会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一所县级中学办教育年会,还是很特别。3 届教育年会,从无到有,从不知如何办,到如今拥有6 大板块近50 个节目,其发展的历程可圈可点。

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现在年会的情景可谓“翻天覆地”。有的教师,为了在教育年会上分享读后感,整个暑假都在研究名家作品;有的教师,为了有一个好的形象,会提前减肥。之所以如此,一来当然是教育年会越办越好,舞台越来越大;二来则是年会引发了大家的本领恐慌。

“教育年会举办的地点是蒙山会堂。蒙山会堂是平邑一中最大的舞台,任何在台下就座的教师看到自己熟悉的同事上台演讲,都会在心中引发‘激荡’:他为何能上台演讲,我为何不能?他对于课堂的研究都如此深入了,我还在原地踏步!如此一来,就在教师心中引发了一种本领恐慌。我们以此促进教师更爱读书、更爱去研究课堂教学。”王继峰认为,平邑一中教育年会最大的作用就是“通过给教师以舞台,去激发教师的内在动能”。

“任何人都想有展现自我的机会,教师亦然。我们所做的只是给教师一个舞台,让他们更好地展示自己。如果他们不愿意上台,那就是舞台不够大。”教育年会就是这样一次机会。闪亮的灯光、绚丽的舞台,让每位教师的外在气质与内在修为,得以悉数展现。由此,也就不难解释,为何教师们会出现“不愿意参加-羡慕-争先恐后”的思想转变了。

舞台展现形式从单一到互动、多元

邱欣欣是正雅书院的院长。在每年的年会上,正雅书院的节目都会占据半天时间。“刚开始我们的形式也比较单一,只是单纯的教师读书分享,后来就发展到情景剧、不同年龄段师生共同分享等表演形式。”

在这次年会上,正雅书院有几个节目关注度颇高。掀起第一个高潮的是来自西校区高61 级实验1 班、2 班的10 个学生依次分享《红楼梦》读后感。“他们每个人所讲述的人物都不一样,共讲述了《红楼梦》中的10 个人物。”正雅书院副院长陈德秋是这些学生的语文老师,指导他们完成了这个节目。

分享《红楼梦》很简单,10 个学生在一起共同分享《红楼梦》也不难,但站在蒙山会堂上,在1000多名教师面前分享《红楼梦》,很难!他们不怯场,侃侃而谈,从容自信地将自己对于《红楼梦》中某个人物的见解讲述下来,赢得了满堂彩。

脑胶质瘤是恶性肿瘤疾病,因为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不健康,导致了临床中越来越多的人患有该疾病。脑胶质瘤的生长部位是脑内中枢神经系统,没有特意的地点,不及时的进行治疗或者治疗不当,患者的术后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会让患者死亡。

年会上,还有一个节目格外吸引人,那就是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分享《小王子》的故事。当副校长李中阁手牵年仅5 岁的祖乙之上台时,大家拼命地鼓掌。祖乙之是平邑一中教师曾祥群的儿子,这次与李中阁组成了“最萌身高差组合”。祖乙之奶声奶气的声音,与李中阁中气十足的男声“相映成趣”,节目效果一流。

“我们大家在一起的工作内容有三:学术共读、课题研究、磨课研课。”马自玲向我们娓娓道来。

不仅是这十几名学生,连场下的1000 多名教师,都在屏息静气地看王军胜的演示。1 个、2 个、3 个……99 个、100 个。100 个曲别针都被他放在了倒满的水杯里,但水没有溢出来。“这说明什么呢,同学们?说明潜力是无限的。看似满的水杯里依然可以放进100个曲别针。”

随后,王军胜又开始了另一个演示——将100 个曲别针一下子都倒进了水杯里,水顿时从杯子里溢出来。“这又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在学习中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两天的时间,精彩满满,收获与喜悦并存。这次年会的主题是“做一个精神上气象万千的教师”。其实,当教师们纷纷上台展示自己的所学所得时,在精神上,就已经气象万千。

有一个你必须了解的关键词:“民间组织”

第一次参加平邑一中教育年会,你肯定会好奇,正雅书院、正雅管理学院、林清圣名班主任工作室、教师发展中心、马自玲名师工作室、青年名师赵旋工作室等6 大组织,它们的职责到底是什么呢?这些上台演出的教师又到底是如何选出来的呢?

其实,这6 个组织都是学校的“民间组织”,并不具备行政级别。在王继峰看来,“只有在一个去中心化的组织中,创新才有生长的土壤,个体的智慧才有施展的空间。正雅书院、正雅管理学院、教师发展中心等组织,通过充分赋能、授权,让各团队中的骨干力量在学校发展中充分施展才干,让优秀基因在团队中快速复制。当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领导者,掌控自己的成长时,组织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就能持续突破自我,走向卓越。”

这也就不难理解平邑一中的教育年会为何越办越大,参与者越来越多,正因为有这几个“民间组织”的共同推动。他们的职能各不相同,有的探讨读书,有的探讨班级建设,有的探讨课堂建设……这意味着每位教师都可以在不同的组织中找到自己最擅长、最喜欢的领域,并展示出最好的自己。也正因为组织立足“民间”,所以每位上台展示的教师都是自发的,而不是“被命令的”,因此,他们自我展示的渴望更强。一带十,十带百,最终形成了整个学校教师群体纷纷主动上台的可喜局面。

[α′(z+h),[x+f,y+g]] =[α(z),[x,y]]+ω(α(z),[x,y])-ω(x,y)∘ρA(α(z))

上篇·教师 看见教育的守望者

教育年会让我们看到了平邑一中教师蓬勃昂扬的精神状态。那么,这些在精神上气象万千的教师到底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把镜头对准学校里的教师吧。

教师,是教育的守望者,守望着一个个茁壮成长的少年,也守望自己的精神家园。

苹果树是落叶乔木,属蔷薇科,原产欧洲及亚洲中部,栽培历史已久,在全世界温带地区广泛种植,在我国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地常见栽培,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相较于其他果树,苹果树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即使是较为贫瘠的土地也可以生长,苹果树的生长需要寒冷干燥的环境,并保持充足的日照量。但是,苹果树的高产仅仅依靠天然土壤和光照是远远不够的,本文将从苹果园的建园选址,果树栽培以及科学管理三方面探析苹果树高产栽培技术。

平邑一中,是如何做到让每位教师都能“手持教鞭、眼里有光”?让每位教师都能够被看见的呢?

我们深入采访了两个学校的“民间组织”——正雅书院和马自玲名师工作室,看这两个组织如何让阅读与学术建设成为教师群体中的“潮流”。

学校量化评估方案的出台让教师摆脱了吃大锅饭的思维,营造出干事创业的积极氛围,为此,我们采访了一个因为积分制脱颖而出的教师——李京德。

本篇的最后,是一个图片故事——《一名高三班主任的24 小时》。班主任张遥与高60 级20 班一起拼搏、奋斗,温暖与支持就在那不经意的一点一滴!

一场改变,从阅读开始

图杨超 文崔秀娜

文化是软实力。

此次设计的射频模块从天线获得射频信号,通过变频产生模拟中频信号,并带有独立供电电路的射频模块[9-13]。

宏观上,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微观上,文化是一个机构的“名片”,代表了这个机构的发展势能。

“文化引领”是平邑一中发展四轮驱动的首要环节。如何让“文化引领”更贴近师生们的心?如何让他们更明白“文化引领”的意义?“民间组织”正雅书院出现了。自2018 年起,他们向全校教师推荐书目,并向教师们免费赠书,他们组织一场场读书会、一场场交流会,阅读的力量由此展现,改变的时刻由此开始。

让读书与分享成为一中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进入正雅书院院长邱欣欣的办公室,顿觉眼前一亮,房间里清雅明亮,果绿色的沙发温馨怡人。“我是语文老师,平时在别的办公室办公。但是书院有活动,我就来这里办公。”邱欣欣道。

房间里摆放的一排书籍引起了我们的好奇。这就是正雅书院从成立以来,推荐给全校老师的书:《教育,向美而生》《我们仨》《教育未来简史》《被忽视的孩子》《给教师的40 堂培训课》……散文、教育心理学等应有尽有。翻开书,竟然还有额外惊喜:校长王继峰在每本书上都有赠言。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包含港澳在内的珠三角城市群融合发展的升级版,是从前店后厂模式转变为教育、科技、人文、产业全方位合作最重要的示范区,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支撑节点,是国家实现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必然选择。创新理应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第一品牌,协同创新则是大湾区引领全球新一轮创新发展的核心命题。

正雅书院自2018 年4 月成立以来,举办了众多分享会、交流会。本以为让邱欣欣回忆令她印象最深刻的瞬间会很难,但她脱口而出——在学校的第1 届教育年会上,教师程广的那篇《我们俩》,让年会上所有人都湿了眼眶。

“因为是第一次参加教育年会,我们正雅书院的人都很紧张,不知道效果如何。但当程广的这篇文章一朗诵出来,我们知道成了!这就是我们正雅书院所要的效果,让教师爱上读书,爱上分享!”时至今日,邱欣欣都认为那是正雅书院最闪耀的瞬间。之所以闪耀,是因为通过教育年会这个盛大舞台,大家终于切身明白了正雅书院的初心和责任——让教师爱上读书、爱上分享。

程广的那篇《我们俩》,是杨绛散文集《我们仨》的读后感。《我们仨》是正雅书院在2020 年疫情期间推荐教师读的书。程广的读书报告,自书院收到的几百份读书报告中脱颖而出,最终得到了在教育年会上分享的机会。

“免费赠书—交读书报告—评选出优秀作品”是正雅书院成立以来一直执行的方针。书都是免费赠送的,只要你想读,报个名就能来领取。读书报告可以写也可以不写,但写了读书报告,在量化积分时就可以获得1 分,不写就是0 分,被评为优秀的得2 分。所以几乎每个领书的教师都会交一份读书报告。

推荐书目由王继峰校长遴选,他喜欢阅读,相信读书的力量,更相信多读书可以让教师内化于心。“让阅读与分享成为一中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正是他为正雅书院确定的口号。

繁琐?收获!

正雅书院有十几位副院长,胡超群是其中的一位。在这次教育年会上,他分享的题目就是“我与书院共成长”。“没进入正雅书院之前,每日上班、下班,很少读书,日子过得千篇一律。但自从进入了正雅书院,在为书院服务的过程中,我明白了阅读的意义,也爱上了阅读。”

但在正雅书院副院长陈德秋看来,邱欣欣是一个谦虚、内敛、热心的人。多年的一线语文教学经验,让她更有书香气质。更关键的是,她身上的亲和力让她更符合书院院长这个职务的要求。因为正雅书院是学校的一个“民间组织”,书院院长虽叫“院长”,但并无“官衔”,主要的职责就是服务,为全校的师生赠书、送书、组织读书活动、收读书报告。

“没担任这个院长之前,根本不知道这个工作有这么繁琐。”邱欣欣笑道。她以评选优秀读书报告为例讲工作的繁琐。“读书报告都要发到我的邮箱。最多的时候,我的邮箱一次能收到600 多封读书报告。”这600 多封邮件,需要她一一下载下来细细品读。

1.3观察指标 根据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标尺对患者舒适程度进行评估[3],分为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不舒适,分别为0分、1~4分、5~7分、8~10分。自行设计调查表,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率调查。

怎样做到评选结果公平、公正呢?邱欣欣与几个副院长商量后,制定了一个流程。第一步,邱欣欣先把读书报告下载下来,为每份读书报告标上序号、教师所在校区、姓名,作为原件。随后备份。第二步,她把备份的读书报告去掉教师所在校区、姓名,只保留序号。第三步,她再把这些有序号没有署名的读书报告发给正雅书院的几位副院长。两人为一组,两人都需要读完所有经过初选的读书报告,两人都认为是优秀时,该报告才有资格进入下一轮评选。第四步,每组被评为优秀的读书报告被结集在一起,由正雅书院所有成员共评,大家都认为是优秀的,最终被认定为优秀。

经过一次次排练,最终这个情景剧在2021 年平邑一中教育年会上亮相,获得大家的一致认可。

“我们有时候开玩笑,说这个流程,除了公平,还是公平。”陈德秋笑道。

除了评选读书报告,给教师送书也是一件繁琐的工作。在疫情期间,为了保证教师都能顺利领到书,邱欣欣开着载有图书的车挨个小区“送货上门”。“幸亏我们是个县城,教师住的地方都挨得比较近。”邱欣欣笑道。

“总裁对话”分两轮展开,在第一轮“制造新生态变革”对话环节,由MM《现代制造》杂志总编冯建平先生主持,参与对话嘉宾有:德马吉森精机中国总裁/首席运营官Dr.Frank Beermann先生、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孙吉泽先生和达索系统大中华区创新技术中心首席技术官赵文功先生、菲尼克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彭晓伟先生和北京伍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军琪先生。

越忙,为正雅书院工作的时间越多,邱欣欣越体会到了在正雅书院工作的乐趣,用她自己的话说,“收获感是巨大的”。

在2022 年8 月27 日上午的教育年会上,当正雅书院所有节目结束,邱欣欣作了总结。“和书院相伴的日子,我也怀疑我对书院的意义何在,当把一本本书送到书友手中,组织完一场场分享会,拜读完每一篇读书报告,我心释然;我也曾不停地寻找书院对于我的意义,但当看到每位登台演出的书友们如此努力,我知道,在书院我收获的感动、温暖、美好,是没有任何事情可以替代的。”这段话可以说是她内心对书院最诚挚的告白。

在没担任正雅书院院长之前,邱欣欣是个不喜欢参与学校事务的人,她的目标就是踏踏实实做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甚至担任正雅书院院长以后她还经常会想:“为何大家选择了我?我能为正雅书院带来什么?”因为她总认为自己很普通。

可以说,正雅书院的成立,先是改变了正雅书院组织里的每个人,让他们从不喜欢参与学校公众事物,到去组织各种读书活动,为教师服务。在组织一场场活动时,他们自己收获良多,他们也被改变。而通过他们的改变,最终影响了整个学校教师队伍的改变——有这么多为你读书服务的人,更应该爱上阅读,爱上分享!

原来读书这么有趣

正雅书院是为了让学校教师读书而诞生的,那么书院的活动形式就只有发书、办读书分享会吗?能否组织一些更形象生动的?这是全体正雅书院人都在考虑的问题。

“路都是一步步走出来的,路也只有越走才会越宽。”邱欣欣道。刚开始,正雅书院也的确是只是发发书、组织个分享会,但很快情景剧诞生了……

2021 年4 月,正雅书院成立三周年。正雅书院向全校教师推荐了《被忽视的孩子》一书。这是一本教育家长如何在家庭教育中不忽视孩子的书。

“有被忽视的孩子,就有被忽视的学生。”正雅书院就想组织一个《被忽视的孩子》班主任专场分享会。后来大家就有了创意,要不编一个情景剧吧,这比单纯分享效果更好。

3.强化资金保障。一是加大金融服务支持。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体制,支持国有平台公司和各类社会资本投资“传统行业+电子商务”。二是建立金融担保机制。探索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和动产抵押、质押融资方式,扩大“传统行业+电子商务”贷款抵押、质押品范围。充分发挥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等市级引导基金作用,加大“传统行业+电子商务”企业支持力度。三是设立专项发展资金。设立重庆市商贸流通业线上线下互动创新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线上线下互动创新项目建设、企业培育、培训推广等事宜。

整个流程有个最大的前提:只有邱欣欣知道每份读书报告是哪位教师的,其他人看到的只有序号。但就算邱欣欣知道这份读书报告的作者,最终的优秀认定也并非由她决定。

“情景剧中还借用了电影《地球上的星星》一个片段,表演结束后,就有很多老师过来问我电影的名字。那一刻我就意识到我们这个节目的效果达到了。”邱欣欣表示,因为很多教师都喜欢,所以在正雅书院组织的观影会上,还专门播放了一次这部电影。

的确,你没看错,除了带领大家看书,正雅书院还不定期组织教师观影。有适合孩子一起看的,教师就领着孩子一起。

而为了让读书分享会更贴近目标教师,正雅书院会根据书籍的内容组织专场分享会。比如,推荐杨绛的《我们仨》时,就组织母子专场;推荐郑英的《教育,向美而生》时,就组织班主任专场等等。

2021 年,正雅书院将学校教师写的关于《我们仨》的读后感结集成册,并由山东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书的标题是《幸福的守望——书香伴,爱相随》。

其实,在平邑一中,正雅书院也是通过书籍在默默地守望着这个美丽的校园,守望着学校师生的成长。书相伴,爱相随,谁说平邑一中人不是在“诗意地栖居”?

这个名师工作室,以她的名字命名

图/杨超 文/崔秀娜

“学术带头人”对一个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毋庸置疑。如何去激发这些“学术带头人”的创新活力,如何让他们“传帮带”,考验的是管理者的智慧。

采用模拟降雨实验,选用两种护坡形式研究了植生混凝土截留表层土、反滤特性及吸附除杂能力,主要的得出以下结论:

平邑一中创新性地在学校里成立“名师工作室”,以名师的名字命名,工作室成员互相交流学习,极大地提升了学校教师进行学术研究的热忱。目前,平邑一中已有好几个名师工作室,我们采访的是马自玲名师工作室。

“我与平邑一中的缘分已持续了40 年”

旁边有人醒悟过来,猜出牛黄丸是一个聋哑人。于是赶紧告诉记者说他可能是聋哑人,你就把你要说的话写在纸上让他看吧。

平邑一中有1000 多名教师,能获得正高级职称并被授予荣誉称号的实属凤毛麟角,马自玲就是其中的一位。1982 年,马自玲在当时的平邑一中初中部就读;1988年,她自平邑一中毕业后考入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1992 年大学毕业后,她回到平邑一中任教至今。

纳入标准:①经病理学、细胞学及影像学等检查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者;②未接受过化疗等其他抗肿瘤治疗;③活动状态评分KPS≥60分;④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功能异常者;②不适合接受化疗者;③预计生存期<3个月;④中性粒细胞数绝对值≤1 500/μL。

“从1982 年初识平邑一中,至今已40 年。这40 年,我从一个懵懂的求学少年变成了给少年教书的教师,变化是巨大的,但是我对平邑一中的热爱从未改变。”

作为临床心内科常见的一种多发疾病,冠心病心绞痛主要是因为患者心肌急性缺血所造成的,以胸闷、气促和气短等为为临床表现,会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甚至会危及他们的生命。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西医疗法的短期治疗疗效比较理想,但是长期治疗效果却不是非常理想。如果在临床西医治疗期间可以配合中医治疗,那么会大大提升疾病治疗疗效。本次研究结合我院所收治的8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详细地探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法的应用疗效,现报告如下。

回首自己30 年的教学生涯,马自玲曾撰写了一篇回忆文章。文中深情地写道:“忘不了在钢板上手刻蜡纸、油印学业练习资料的年代,当油墨蹭脸时同事们的打趣;忘不了同事们问题研讨时的思维碰撞和对我的启迪;忘不了无数个早操时蒙蒙晨曦中的那一钩弯月,以及晚归时伴随疲惫身躯的漫天星辰……”

可以说,平邑一中见证了马自玲的成长。而她对于职业的追求与热爱,也得到了认可——2020 年1 月,平邑一中成立了以马自玲名字命名的“马自玲名师工作室”。

在那份名为《平邑一中关于建立马自玲名师工作室的决定》的文件中写道:希望马自玲名师工作室融研究性、实践性于一体,有效促进本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成长,形成一支具备先进教学理念和高超实践能力、具有引领和辐射作用的专家型教师团队,从而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学术至上、教育自觉”的工作氛围。“引领”作用是平邑一中希望马自玲名师工作室做到的,也是这个工作室成员孜孜以求的目标。

胡萝卜素主要存在于深绿色或红黄色的蔬菜和水果中,如:胡萝卜、西兰花、菠菜、空心菜、甘薯、芒果、哈密瓜、杏及甜瓜等,大体上,越是颜色强烈的水果或蔬菜,含β-胡萝卜素越丰富。

“学理的深度 学术的高度”

马自玲名师工作室有十几名成员,都是平邑一中各学科教学的“精兵强将”。并不是因为马自玲是教历史的,这个工作室的成员就都是教历史的,实际上,这个工作室的成员中各个科目的老师都有。

这就牵扯到一个问题:这个工作室成立后,大家在一起工作的内容是什么?

8 月27 日下午,一堂别开生面的“微班会”被搬上舞台。班主任王军胜在十几名学生面前进行了一场演示——在一杯倒满的水杯里,放置100 个曲别针,看水会不会溢出来。

“我一直赞同这个观点:优秀的教学不能被降格为技术,优秀教学源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我完善。专业成长,是教学走向专业的保证。”8 月28 日下午,在平邑一中2022 年教育年会上,在马自玲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分享结束后,马自玲本人做了点评。她身着一袭中国风的旗袍,讲话清脆利落、字字珠玑,令人印象深刻。在平邑一中教书已30年的她,眼神中闪烁的始终是对专业教学的热爱和激情。如今的她,已是山东省特级教师。

学术共读即大家一起共读书籍,书籍大致分为政策导向类如《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说明》等研究高考的书籍,教育理论类如《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理论、实践与案例》等研究课堂教学的书籍,还有学科专业书籍。课题研究即大家在一起共同做课题。磨课研课就是将研究的理论成果显性化,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概括成一句话:我们在一起就是要解决一个问题——为什么教?怎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更专业地教学,让教师都像专家那样去思考,都有专家思维’就是我们追求的方向。也就是说,我们每位成员既要有学理的深度,又要有学术的高度。”

马自玲始终坚信问题即课题。马自玲名师工作室就是要立足课堂教学的实际现状,积极引导成员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转化为课题,在课题研究中探寻解决之道。

“成己达人”

马自玲一直以来都有一个工作理念,那就是“成己达人”。成立这个工作室,对于她来说最大的意义并不是突显自己,而是大家一起提高专业教学水平。“不仅是我们工作室的成员一起成长,对于整个学校的教师,我都希望我们一起成长。”

在2020 年平邑一中教育年会上,马自玲名师工作室出了两个课题。马自玲做了题为《新课标、新高考视域下教学建构的理性思考》的报告;团队成员生物教师秦宪勋则给大家开了一节微课《细胞中的水》。“第一次教育年会,大家都还在初步摸索,但是我们在全校教师面前展示了我们的品牌,也让他们明白了我们工作室的具体工作,这就是巨大的收获。”马自玲道。

第二年的教育年会上,马自玲名师工作室一下子出了6 个课题。马自玲自己做了一场《教师如何做研究——志于道 游于艺》的分享,向学校教师们分享该如何进行更专业的学术研究。团队成员中的5 位(秦宪勋、魏平、甄子强、邵长军、高克兵)也都做了分享,内容包括高考命题的规律、高考评价体系的学科化解读、专业的教学设计等。对于那次教育年会上工作室成员的表现,马自玲用了“跨越式”来形容,“因为我们已经开始向大家展示我们的研究成果”。

今年的教育年会上,马自玲则把分享的机会让给了团队成员,自己做了点评。6 位团队成员(邵青、秦宪勋、李涛、李长胜、高克兵、李世林)侃侃而谈,从如何进行专业的教学设计到如何进行专业的听评课,他们都进行了精彩的分享。

“虽然这些研究听起来很枯燥,但是研究起来非常有意思。而且研究最重要的目标是为了让课程‘瘦身’,让学生受益。”马自玲始终坚信,“课堂的主角应该是学生。只有明白如何进行专业教学,才会达到深度教学的目标,而不是让学习流于表面”。

目前,马自玲工作室成员的研究成果即将结集出版。在马自玲名师工作室的带动下,平邑一中越来越多教师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浓浓的学术研究氛围已然形成。

小积分 大作用

图杨超 文崔秀娜

要营造一个群体干事创业的氛围,是要有很多智慧的。软性的文化、硬性的规则要求,缺一不可。

在平邑一中,激发教师蓬勃昂扬的精神状态,除了一场场阅读活动等软文化的影响,还有积分的硬性要求。自2019 年起,平邑一中出台综合量化评估方案,让教师摆脱了“吃大锅饭”的思想,一批优秀的教师脱颖而出。

这是一个励志的故事

46 岁的李京德已经是平邑一中东校区的副校长。“如果没有量化评估方案的出台,我或许还不能在这个位置上任职。”李京德的脸上写满了谦逊。

2003年任班主任,2012年任级部主任,2017 年任年级负责人,2020 年任新校区副校长,2021 年任东校区副校长——李京德在平邑一中的职业生涯在2020 年实现了一个大跨越。“因为那一年我所带领的年级参加高考,考试成绩非常好。我得了一个很高的积分,从而在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新校区副校长。”

山东省自2017 年开始进行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夏季高考科目为“3+3”,考生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和考生选取的3 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组成。也即意味着不同考生选取的3 门考试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学校制定学生“选科走班”方案。

2017 年,李京德正好是高一年级负责人,制定“选科走班”方案成为摆在他案头的“头等大事”。为了把方案做好,他不仅经常在网上查询相关专家的专业解读,还去上海、浙江等地学习。“当时的压力是巨大的,但想到有这么多孩子们在等待着我的成果,付出也是值得的。”

务实,一直都是李京德所奉行的工作准则。经过他与同事们的多轮研讨摸索,平邑一中的“选科走班”方案终于在2018 年4月落地,效果良好。李京德当时还被平邑县其他高中邀请讲解这个方案,普及经验。

“积分的内核是你对工作的热爱”

李京德一直认为,学校出台综合量化评估方案表面看都是积分的事,但是内核就是考验教师工作中是否始终抱有热忱,是否在尽自己的最大努力。

2022 年9 月2 日,新学期开学第二天。我们旁听了李京德的两堂课。一堂是他给高三班级的“收心课”。“同学们,明年的高考将会在2023 年6 月6 日举行。还有277天,你们就会直面这次考验。是否有点紧张?但是只要咱们跟随老师进行比较系统、规范的复习,就没有什么可怕的。”日常生活中的李京德不善言辞,但是当他站在讲台上,仿佛立马换了一个人。讲台上的他被赋予无限的热情。他热爱与学生交流,喜欢将自己的所学所得都传授给学生。

在平邑一中的党史馆内,他给学生们又上了另一堂生动的课。作为政治老师的他,对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侃侃而谈,学生们纷纷投来崇拜的目光。

在李京德身上,能看到许多优秀教师所具有的品质——踏实、努力、任劳任怨、对教学充满热忱,而量化积分方案的出台,就是让像他一样的教师在平邑一中得到更多出彩的机会。

一名高三班主任的24 小时

图/杨超 文/崔秀娜

在学校,班主任可以说是学生最贴心的人。他需要了解班里每个学生的状况——学习成绩升降、情绪的高涨与失落,都是他要关心的事情。

班主任不好当。如何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如何引导学生们爱上学习、主动走向知识的殿堂,是考量一名班主任能力的关键。这篇稿件是一组图片故事,用镜头的力量去展现一名班主任与他所带的高60 级20 班的故事。

“领取你的高考加油棒”

2022 年9 月1 日,是平邑一中学生开学的日子。高60 级20 班的学生在17 点准时开班会。

黑板上别致的“二十加油”引人注目。仔细一看,原来那是一个个棒棒糖粘在一起组成的。

“同学们,今天是你们高三开学的第一天,高考这个词,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为了给大家加油,我和副班主任王玲一起给大家送了个礼物,大家来领取一下吧!”班主任张遥的一番话,引起了大家不小的“轰动”。学生们纷纷上去领取属于自己的那个“能量棒”。

随后,张遥给大家讲了高三复习要注意的事项。与普通的学科教师只讲自己学科的复习要点不同,张遥则是重点给大家从心理上予以支持。“高三就要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高三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复习,怎么复习呢?”从复习分几轮,到每轮复习大家应该注意什么,他娓娓道来。

这次班会上,还有一张地图令人印象深刻。那就是张遥在暑假期间去班里每位学生家家访,最后所形成的路线图。地图上,那一圈圈看似缠绕的线,背后都是这位班主任所付出的时间和关心。

班会的最后,是一份别致的作业——每人给自己写一封跨越时空的信,写给高考后的自己。几个小时后,我们看到好几位同学交上的作业。清秀的字迹间,写满了他们对于未来的向往,写满了自己绝不会气馁的决心和信心。

“记得我们之间的诺言”

张遥与高60级20班的同学们一起从高一走到高三,感情深厚。

平邑一中每年都会给学生举办成人礼,在今年的成人礼上,张遥给学生们每人送了一枚印章。“学生们成人了,该有一个礼物。我特意找了曲阜的店家刻制。之所以选择曲阜,是因为曲阜是圣人孔子曾经生活的地方嘛。”

下课后,我们请几位同学拿出了他们的印章。原来每个印章还配有一个古色古香的盒子。他们骄傲地向我们展示班主任送给他们的礼物,脸上青春光芒闪耀。我们想,无论他们将来的高考成绩如何,当他们回忆起自己的高中岁月时,必定会想到这枚印章,因为这是一份来自于教师的无私的爱。

在赠送印章时,张遥希望每位学生都不虚度自己所剩不多的高中岁月,这是他们之间的诺言。

张遥1999 年参加工作,至今已23 年。“23 年的工作时间,我就有22 年在当班主任。”张遥笑道,“当班主任很辛苦,但是收获也是巨大的。我收获了学生们对我的爱,这份爱也是我不懈努力的动力。”

“既是高三班主任,也是高三学生的家长”

张遥的女儿张鸣纯今年也上高三,不过不在张遥所带的班。因为平时忙于工作,张遥每天很少有机会与女儿交流,这也是他觉得最亏欠女儿的地方。

“我能做的只是身体力行,让她明白高三唯一要做的就是拼搏与奋斗。”每天晚上,女儿晚自习结束后,张遥都开车把她送回家。这仅有的一点儿时间,往往就是他与女儿一天里唯一的交流时间。因为他经常要晚上返回学校值班。9 月1 日,恰逢值班的他开车将女儿送回家,给女儿接了一杯水,叮嘱她赶紧休息后就匆忙返回学校。

回到值班宿舍,已是深夜。

月明星稀,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

孔子像前的一张合影

9 月2 日上午10 点,上午第二节课结束。我们邀请高60 级20班所有同学去学校的孔子像前,为他们拍了一张合影。初秋的阳光怡人,蓝色的天空下,每位同学的脸上都闪现着青春的光芒。“明年一毕业,他们所有人再相聚在一起的机会就很少了。”看着阳光下的孩子,张遥的眼里少了平日的严肃,多的是满满的爱意。

开学后,学生们就立即进入到了紧张的学习中。张遥也是如此,除了上课,就是备课、给学生批改作业。

从9 月1 日下午5 点至9 月2 日下午5 点,我们拍摄了张遥的一天。一天的时间里,他所做的工作就是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做的:细心、耐心地教导学生,让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让他们珍惜自己的青春,不虚度时光。似乎很普通,但又不普通。

整个平邑一中有200 多名班主任,我们不能展现所有班主任的风采,他们个个不同,又个个相同,如张遥一般每天重复着相同的事,而他们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共通点:心里永远装着学生。

下篇·学生 看见他的凌云之梦

教是为了学。平邑一中的育人活动既指向高考,更指向成长。

不待扬鞭自奋蹄,驰骋千里何足奇。第34 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获得者唐绍轩、第37 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省级赛区)复赛山东省一等奖获得者杨朔骅、第19 届世界中学生夏季运动会霹雳舞混双铜牌获得者李娇、第十九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山东省二等奖获得者赵祥宇,都是平邑一中秉承因材施教原则所培养出的优秀学子。

在平邑一中,他们有着怎样的成长故事?

17 岁的“唐爷爷”

图/杨超 文/吴洁

17 岁的少年,唐爷爷?

两个称号指向同一个人,他是平邑一中高60 级的学生,第34 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获得者唐绍轩。自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开赛以来,唐绍轩不仅是山东省第一个进入国家队的选手,更实现了山东省在此项目上国际金牌零的突破。

问鼎世界 实力在线

从2020 年9 月报名开始,唐绍轩参加了山东省NOIP2021 和全国统一省选比赛。2021 年4 月,在山东省省队选拔中,最终以总成绩第一成为山东省队队长。2021 年7 月,唐绍轩代表山东参加全国选拔,并以548 分的成绩成为中国国家集训队队员(共50 人)之一。而后历经层层选拔,从50 人,到30 人,再到4 人!2022 年2 月,唐绍轩最终获得代表中国队出征2022 年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的机会。

2022 年8 月,第34 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在印度尼西亚举行,唐绍轩最终以满分夺冠。当振奋人心的喜讯漂洋过海传回学校时,唐绍轩的同学们竖起大拇指脱口而出:“唐爷爷,真牛!”这是同学们对他的昵称,其中还饱含着对他信息学水平的敬佩。

全球第一,令人敬佩,我们慕名而至。走近唐绍轩,是一个雨天的午后。

窗外狂风骤雨,沉浸在学习中的唐绍轩不为所动。与其说这种定力是与生俱来的,不如说是在学习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出的思考问题和逻辑的习惯,又或者是在每次五个小时解三道题目的比赛中练就出来的。

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仍虚心。说起收获的金牌,唐绍轩很淡定:“金牌还没收到,从印度尼西亚日惹市发出,估计已经在路上了吧。”当唐绍轩与刘闽波老师探讨题目时,眉头微锁,眼神专注,确如一位久经沧桑的智者;而当唐绍轩与同学讨论信息学题目时,眉飞色舞的表情、开心爽朗的笑声,又把我们拉回现实,他,也还只是17 岁的少年。

走近唐绍轩的生活,拥有优秀理科思维的他,不止在信息学奥赛上有着出色的表现,魔方、钢琴、围棋等也信手拈来,家里都是他玩过的小物件。这些当年涉猎过的“行当”,17 岁的他如今也是说来就来。炫彩魔方在他手上飞速旋转,彩色小块在我们的监督和检验下迅速各归各位。还没等我们收回惊叹的视线,耳边飘来《菊次郎的夏天》的钢琴声,走近一看还是“不靠谱”的演奏,唐绍轩钢琴架上压根就不摆放乐谱。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下围棋,教数学的爸爸经常败下阵来,同为数学老师的妈妈只想转战厨房大展身手。

志之所趋 无远弗届

当被问及什么时候发觉唐绍轩的逻辑思维能力很强时,唐绍轩妈妈记得她在给学生上数学自学课时,会带着年幼的唐绍轩一起。天不冷的时候就给唐绍轩一些数学课本,让他在教室外面边看边等,天冷的时候就让唐绍轩坐在教室最后面等,还会拿数学试卷让他做。虽然是为了让他打发时间,但唐绍轩看书的速度和做题的正确率着实让妈妈颇为吃惊。那时,唐绍轩妈妈只是觉得孩子喜欢数学而已。

把唐绍轩从平邑一中一直送到国际信息学竞赛的赛道,这个偶然中的必然,缘起于平邑一中信息学奥赛集训队班主任刘闽波对唐绍轩的一次“勾引”。刘闽波送给唐绍轩一本关于C 语言方面的书,没想到唐绍轩用中午回家吃饭和睡觉前的两个时间段就把书读完了,他还觉得很“好玩”。最关键的是,他不仅读完了、读懂了,而且还没读“饱”,又主动让妈妈再给他买这方面的书。自此之后,唐绍轩和刘闽波便一起扎进了信息技术学的世界。

与其说是兴趣使然,不如说是信息学的种子在幼小的心灵已经生根发芽。学习信息学是寂寞的,沉浸在信息学的世界里,唐绍轩每一次自我超越,都离不开对信息技术的执着和日复一日的坚持。在外人看来,入了信息学的门,不在比赛,就是在刷题、备赛的路上。但唐绍轩更多沉浸在研究解决掉一个个BUG 后的成就感中。

笃行致远 筑梦起航

信息技术是平邑一中的优势学科,新课改形势下,信息技术作为必修课程正式纳入了国家课程计划。为拓宽学生们成长的路,2015 年3 月,勇于、敢于“先行先试”的平邑一中一边提升信息学教学水平,一边“摸着石头过河”探索特长生的培养。

言由心生,心由行表。平邑一中依托自身信息学教学团队,指导、引导学生,为学生找资源、找资料。作为信息学老师,刘闽波不仅关注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关注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在刘闽波的带领下,最初只有5 位老师的信息学教学团队,现已发展成拥有28 位专职教师的“地标式”团队,五大学科竞赛全面开花,领跑全市。其中市级物理、化学,省级信息学三大学科奥赛基地落地平邑一中,学校还获得三科“金牌学校”荣誉称号。2015 年3 月,平邑一中“卓越人才奠基工程——信息学特长生培养”计划正式启动,全国优秀学子慕名而至。他们是奔着“唐爷爷”来的,是奔着刘闽波教练来的,更是奔着平邑一中“山东省信息学奥赛创新实验研究基地”“山东省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科普创新基地”的培养实力来的。

教育是传道授业,也是陪伴成长。教育中的陪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爱才惜才的刘闽波不仅全程参与唐绍轩的训练和比赛,他还一手“包办”了唐绍轩的日常生活。比赛时,唐绍轩在场上解决问题,刘闽波在场下给唐绍轩“解决问题”。在国家队根据选手答辩及面试成绩确定IOI2022 最终四名选手的最后时刻,答辩需穿正装参赛,一直陪在唐绍轩身边的刘闽波赶快去当地商场给唐绍轩买了一身西装。朝夕相处,唐绍轩所穿服装的尺码,刘闽波了然于心。西装很合身,论文答辩很顺利,唐绍轩成功入选IOI2022 国家队。于唐绍轩而言,刘闽波是他的刘老师,也是刘教练,还是“波哥”。

所谓才华,不过是长久的努力。只有努力才是真实的,而优秀的人从不止步于一个领域。信息学竞赛暂告一段落,唐绍轩又进入数学奥赛备战状态。启航新征程,自然少不了刘闽波“扶上马再送一程”的身影。

大赛大奖与成长

初识杨朔骅,是通过平邑一中勤志楼实验部楼道里的一张照片。照片下边几行文字:平邑一中高58 级实验1 班,山东省实验大赛物理二等奖,2021 年考入北京大学。

再识杨朔骅,此时的他正在北京大学网上选课,接通电话时,他的声音里充满了兴奋和激动。礼为先,他不停地表示歉意说不好意思十分钟后回电话。

文吴洁

拾光见其影

在等待回电话的间隙,脑海中回放起杨朔骅曾经的班主任段瑞君与我们说的关于杨朔骅的故事。

2018 年6 月17 日,段瑞君到平邑县赛博中学选物理苗子,邀请年级前十名同学的家长参加。段瑞君将目光锁定在杨朔骅身上,他是在座的唯一一名学生。第一次见面,独立的杨朔骅给段瑞君留下了很深的印象。2019 年9 月,杨朔骅与5 名同学正式进入学校的奥赛团队,开启物理奥赛学习。基于师资现状,为给学生们开拓视野,段瑞君和魏群带着他们在全国范围内参加各类讲座,学习知识,积累经验。跟随国内名师的脚步,一路追,一路听,一路学,这一路下来,学生们就有了一个系统性的知识结构。

在段瑞君的带领下,学生们集体刷题,各抒己见,反刍消化,查漏补缺,学习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在此基础上,段瑞君又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培养模式进行微调,很快,杨朔骅的潜力被完全激发出来。2020 年9 月,第37 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省级赛区)复赛中,杨朔骅获得山东省一等奖。

行事知之始

十分钟后,杨朔骅回电。说起平邑一中,杨朔骅要感谢班主任段瑞君因材施教的策略。

奥赛结束后,已进入高三的杨朔骅列好各学科学习计划,找到段瑞君老师申请自主学习。段瑞君尊重了他的选择,建议杨朔骅跟每科老师进行交流,把老师的建议和他自己的学习方法结合起来。自主学习两个月后,段瑞君发现杨朔骅没能达到既定目标。而杨朔骅对老师的计划能否达到预期也存有质疑。在这种“对抗”中,杨朔骅举棋不定,不确定自己该选择哪条路走。原本高三课业压力大,加上时间紧张,让杨朔骅一度陷入两难选择。

了解到情况后,2020 年的农历腊月二十,段瑞君找到杨朔骅建议他跟着老师们的培训计划走,主动把杨朔骅选择的压力扛到自己肩上。而后针对杨朔骅每科的试卷,老师们重点批改,分析出错原因,找解决方法,出题巩固。按照老师的计划走,杨朔骅感觉好像不那么难了。

启智润其心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面对高三学生,段瑞君不仅仅是老师,还同时扮演家长、同伴的角色。

教育需要爱。调整学习方向后,杨朔骅按着老师们的计划往前走。新的一年很快到来,正月初九的早上,段瑞君便到杨朔骅家里家访。在老师的帮助下,虽然杨朔骅已经找到了前行方向,但还是犹豫不决。年少的杨朔骅,心里的拧巴都写在脸上。

段瑞君先从思想上帮杨朔骅卸下包袱,拿出杨朔骅的成绩来分析,预测其高考成绩即便考不上清华北大,进入重点大学也不成问题;开解杨朔骅要客观看待物理竞赛山东省一等奖,把它看作是对学习能力的提升和认定。排除前忧,解决后患,让杨朔骅先按老师们的计划走,“真要是考不上,你找我”。段瑞君培养学生的优秀经验,杨朔骅自然知道,段瑞君自己的孩子也曾获得物理竞赛山东省一等奖,并顺利考入清华大学……杨朔骅慢慢露出笑容,眼睛里有了神儿。

临近高考的两个月,段瑞君发现杨朔骅斗志不高。学校组织一次学生与专家面对面的交流会,段瑞君与校长王继峰还用上了反激将法。用“计”把杨朔骅的高考斗志全部激发出来,为此,杨朔骅写下保证书才换来交流机会。回想给杨朔骅查分数的瞬间,现场尖叫声还在耳边萦绕,杨朔骅爸爸感谢的声音里带着激动的颤抖,杨朔骅对在场的老师一一鞠躬,感谢师恩。故事回忆到这里,段瑞君眼角泛起了泪光。

人生路漫漫,成长路上,在杨朔骅心里,威而不言、喜而不发的段瑞君老师与他一起“仗剑天涯”。

霹雳『娇』娃

文吴洁

2021 年4 月10 日,首届临沂市街舞锦标赛在平邑县莲花山广场举行。自由、热烈、奔放的情感表达,快速移动脚步,倒立定格高难度旋转……舞台上的李娇辗转腾挪间,把观众集体带回20 世纪80 年代。

2022 年,在第19 届世界中学生夏季运动会的舞台上,聚光灯下的李娇与同伴频频用上背转、“风车”等“大招”,最终收获霹雳舞世界大赛的混双铜牌。

李娇,是平邑一中高61 级学生。

跳进集体回忆

20 世纪80 年代,霹雳舞曾跟随改革开放的步伐潮卷中国。2020 年,当霹雳舞被确定为2024 年巴黎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时,它又再次高调重归中国大众视野。同年,北京体育大学开始设立霹雳舞实验班,面向全国招生。紧跟高校将霹雳舞纳入教育体系的步伐,平邑一中开始通过体校、竞赛活动等各种渠道挑选体育特长生。

2021 年,在临沂市首届街舞锦标赛上,李娇兼具竞技性与艺术性的精彩表演,让台下的观众沸腾,年轻的身体在动感和节奏感十足的音乐中辗转腾挪,跳得尽情尽兴。最终获得女子组亚军的李娇也成功吸引了平邑一中招生办老师的目光。同年,李娇作为体育舞蹈特长生被特招到平邑一中。

舞出文化之美

跳起霹雳舞来,李娇的活力不可阻挡,可聊起霹雳舞,拿过大奖的李娇反倒羞涩了。2017 年,12岁的李娇开始陪弟弟练习霹雳舞。作为“陪练”的李娇很快就被那炫酷的动作和动感的音乐吸引住了,她心底的喜爱按捺不住。“就这么被弟弟带进了霹雳舞圈。”李娇笑称。

入校后,李娇不仅要练好霹雳舞,还要学好文化课。双重提升让她在感知舞蹈和音乐之外,捕捉动作灵感也越来越有一套。遵从内心,李娇一路走一路跳,这一跳便跳上了国际舞台。2022 年5 月,在第19 届世界中学生夏季运动会上,李娇最终获得混双铜牌,个人第六名,实现了平邑县在街舞项目世界比赛奖牌零的突破。

曾经是弟弟的“陪练”,如今是世界级运动员。在李娇练习霹雳舞的五年间,老师们一直陪在她身边,也成了她的“陪练”。自高一下学期分班后,李娇便来到郭友刚的班级。作为体育舞蹈特长生,为平衡文化课和专业课,李娇上午文化课学习,下午集中专业练习。为了保障李娇的均衡发展,作为班主任的郭友刚紧盯李娇文化课学习的同时,也时刻关注她的训练。在郭友刚的记忆里,只要是李娇的事情,学校都是全力支持、全力配合,为了方便李娇练习,学校每周日的操场都对李娇开放。

台前的李娇精彩亮相,幕后的老师们默默支持。一棒接一棒,为了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平邑一中的老师们从未停止过奔波的脚步。正如《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书中所说,无论你成为谁,无论你把自己变成了什么,那就是你本来的样子。舞台上的李娇就是她本来的样子,而老师的任务,就是帮助这些年轻的孩子们找到自己最出彩的样子。

小文章里的大情怀

图杨超 文吴洁

未见其人,先闻其笔下“糁”的味道。平邑一中高59 级的赵祥宇,将家乡平邑“糁”的味道由舌尖滑落到笔尖。在一篇篇小小的文章里,少年的家乡情变成了大家了解沂蒙、了解山东的美丽桥梁。

少年对家乡土地的情感在阳光里拔节而长,而平邑这座小城,也随着赵祥宇的笔墨频现于各种报刊及网络文学平台。小城的烟火气、老区的奋斗故事,被诗意化地展现在他的《邑城诗海》里,走进2021 年第十九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并捧回大奖。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020 年第十八届 “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报名时,指导老师赵卿和另外一位老师因疏忽漏掉了赵祥宇的名字,对此,赵卿一直念念不忘。但赵祥宇觉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年少的他有着超乎同龄人的沉稳,这份沉稳里蕴藏着文学的积淀。

关于赵祥宇,赵卿曾先后两次收到了来自不同领域的推荐。2019 年,先是平邑县作协副主席陈凯告诉他,赵祥宇是个可造的文学种子。不久之后,赵祥宇的班主任张德标老师与赵卿老师在打球间隙,也提及赵祥宇。这让赵卿对赵祥宇产生了兴趣,他找到赵祥宇的语文老师摸底,然后便读到了那篇《住在我心里的糁》。高二学生对故乡的情感引起了赵卿的共鸣,顺理成章,赵祥宇成了平邑一中狂澜文学社成员。

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如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在文学路上,赵卿与赵祥宇亦师亦友。在文学创作的路上,赵卿给予赵祥宇方向指引,让赵祥宇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写作特点。赵卿帮助他确定了文学创作的主题方向,专注于家乡类乡土类主题的积累和学习,把他对家乡浓郁的爱一步步挥洒出来。赵祥宇的创作水准得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2022 年,他创作的《有高度的文字》在首届“语文报杯·时代新人说”全国中学生征文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书香致远墨卷至恒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为增强年轻人的思想活跃度,提升同学们的文学素养,赵卿老师与他的学生张艺轩在2018 年7 月发起成立了狂澜文学社。狂澜文学社开启了学生们的文学之门,同学们在阅读写作中相遇,共同领略文字的魅力。当社团的《狂澜文摘》在同学们之间手手相传时,静雅书香晕染了秋日的校园。狂澜文学社不断发展壮大。

功不唐捐,没有任何一种付出会平白流逝。在赵卿和文学社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平邑一中在近三年的“叶圣陶杯”比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学校也连续两次被大赛组委会授予优秀团体奖。2020 年12 月,《中学生》杂志社在学校设立了记者站,进一步激发了师生们的文学热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创刊于2009 年5 月的《荷畔》文学期刊在2022 年7 月复刊,文学正为这所中学赋予新的气质,帮助年轻的学子们绽放新的光彩。

猜你喜欢
书院教师
致知书院间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关于书院认识的误区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本来未来:千年书院的精神和灵魂
书院复兴的关键是继承与弘扬书院精神
清代河北书院的地域分布特征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