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审计局
为抓实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损益专项审计调查,做深做实审计项目,宜春市审计局紧盯审前准备、审中指引、整改成果三个关键环节,研究构建“全闭环”审计新模式,不仅规范了审计流程,也取得较好的审计成果:审计共发现问题92 个,其中金额类问题31个,问题金额×××万元;非金额类问题61 个。审计共移送问题线索××个,移送责任人××人次。
一是项目列入审计计划。这是“全闭环”管理的开始。该审计项目是市政府交办项目,年初制订审计项目计划时,法审科就按照市政府“三年轮一遍”要求,把五户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损益情况审计作为重点项目,经市委审计委员会批准,列入了年初审计计划,并优先安排在上半年实施。
二是创新开展审计组长竞聘。我局专门出台审计项目“争、查、评、奖”工作方案,建立对年度部分重大项目公开择优竞聘审计组长的制度,其中新城公司资产负债损益情况审计项目纳入了审计组长竞选范围。通过将方案讲解、预计成果纳入评分体系,充分发掘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整合审计资源,开展审计组长、组员双向选择,形成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工作态势,全面提升审计干部队伍的战斗力。
三是组织开展审前调研。深入摸清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此次审计采取同时5 个国有企业进点的方式组织,为提高审前调查工作的效果,由牵头业务科室组织开展全方位的审计调查,赴国资委对2017 年至2021 年我市国有企业的发展概况、总体规模及主要业务进行了详细摸底。牵头科室通过财政局,调阅了近年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数据、财务数据和国库集中支付数据,初步掌握国有企业的利润情况,并利用大数据分析初步筛查疑点;通过国资委,调阅了近年来中央、省、市出台的关于国有企业管理方面的制度文件,并组织审计组人员学习。开展实地调研。为充分了解5 家市属国有企业实际情况,我局组织调研组,赴相关市属国有企业开展审计工作调研,充分了解目前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内控方式、经营状况,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一是大数据“探路”。各审计组坚持向新技术要力量,向信息化要资源,充分运用大数据开展研究。以财务收支为基础,强化数据分析,以单个企业数据分析为突破点,拓宽思路、主动创新,形成通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为同类型审计提供借鉴和参考。以成本核算为抓手,利用财政、税务等方面数据深挖关系特征,通过挖掘数据关联属性,以数据方式客观评价企业各环节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二是五张表“压茬”。创新运用“实时进度表”“现场调度表”“沟通反馈表”“质量审理表”“问题整改表”五张表,全程式、动态式掌握、督促各审计组进度。各审计组工作进展情况在局信息公开电子屏每周更新、滚动公示,推进项目高效落实。专门出台《宜春市审计局审计现场督查指导工作规范》,明确建立分层级督查机制,在此次5 家市属国有企业审计过程中,局主要领导、纪检组、分管领导组成督查组集中开展现场督查,帮助审计组进一步明确审计目标任务,把牢审计工作方向,协调解决审计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巡审联动。2022 年初,我局与市委巡察办研究确定了巡审联动事宜,形成了先审后巡、巡审同步、联合编组3 种联动模式。如××公司审计组撤点后,向市委市政府提交题为《聚焦主责主业,强化内部管理,将市××公司打造成锂矿资源供应龙头》的审计专报,引起市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要求成立巡察组立即进驻该公司进行全方位巡察,进一步推动了“巡察+审计”模式拓展。
落实整改既是审计的“下半篇文章”,也是“全闭环”的最后关键环节,我们不但紧抓整改,而且将整改与长效机制建立、推动工作高度结合,取得较好成效。
一是完善制度,紧盯整改进度。今年,我局修订完善了《宜春市审计局审计整改督查工作办法》,进一步压实审计整改各方责任,强化审计整改督导管理机制。此次审计项目结束后,审计组在每一份审计报告出具时均列出问题清单,建立审计整改工作台账,按照立行立改、分阶段整改、持续整改进行分类管理;被审计单位对照编制整改任务清单,明确整改措施、完成期限和责任人员,审计人员实行“对账销号”。审计整改期间,采用“逐项对照、倒排期限、持续跟进”的工作模式,审计人员通过电话提醒、下发工作提示等方式定期跟踪督促进展情况,并积极对被审计单位问题整改进行业务指导。通过以上措施,审计发现的问题得到有效整改,推动主管部门和被审计单位建章立制20 余项。
二是凝练成果,提升审计威信。为提升审计成果运用效率,审计结束后,针对审计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和典型性问题,我局专门进行分类、分析,撰写了一篇综合报告和《国有企业委托监管职责亟待加强》《管好用好国有资产,助推企业转型升级》《沉重债务包袱制约公交事业健康发展》《“保育式”发展不可取》《聚焦主责主业,强化内部管理,将市××公司打造成锂矿资源供应龙头》等一系列专报,均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实现了审计“查病”、“治已 病”与“治未病”、解 决问题与推动工作的高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