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辉,陶 剑,夏榕彬,阳志国,周中正,付光栋
(贵州智源种猪繁育有限公司,贵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550700)
仔猪初生重与断奶猪以及肥育猪的生长呈负相关,过低的初生重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猪场的经济效益[1-2]。随着种猪繁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对母猪繁殖性能的不断选育,使得母猪的繁殖性能得到不断地提升,尤其是以繁殖性能优异而著称的丹系猪;但产仔数的不断提升也使得仔猪的初生重在降低,而仔猪初生重的降低会对猪只的生长性能(日增重、达100 kg日龄以及料重比等)[3-5]、胴体品质[4]、繁殖性能(产房成活率等)[6]造成影响。前人研究表明,较高的仔猪初生重对猪的生产性能具有积极意义,如较高的仔猪初生重可缩短达100 kg日龄以及30~100 kg料重比[5];显著提高达180日龄体重以及眼肌面积(P<0.05)[7];显著提高断奶重(P<0.05)[8]、降低哺乳期死亡率[6]以及断奶成活率[3];还有研究证实,低初生重的梅山仔猪其免疫器官重量(如脾脏)、淋巴细胞数目(如CD4+ T淋巴细胞)、以及免疫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2等因子基因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正常初生重仔猪组(P<0.05或P<0.01)[9];据数据调查,仔猪初生重为1.5~1.6 kg的猪场的经济效益要优于1.2~1.3 kg的猪场[1]。这些研究表明,仔猪的初生重对于猪的生长以及繁殖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尽管有许多提高仔猪初生重的措施[10-11],但对于初生重的最佳区间仍然不明确[1]。因此,本研究以丹系猪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丹系仔猪初生重对其繁殖性能以及生长性能与育种指数的影响。通过对2021年全年初生重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比较不同品种初生重差异,进而分析不同品种仔猪初生重范围对总产仔数、健仔数、达100 kg日龄、日增重、父系指数等繁殖性能指标、生长性能指标以及育种指数指标的影响,旨在挖掘丹系仔猪的最佳初生重范围,进而为丹系猪的早期选留以及丹系猪初生重性状的改良提供数据支撑,更好地改善生猪养殖效益。
本研究数据以来源于贵州某原种丹系猪场进口的2 186头种猪后代为研究对象,2021年1—12月份的共62 435条仔猪初生重数据,其中大白仔猪36 061条、长白仔猪24 186条、杜洛克仔猪2 188条;以初生重数据关联到繁殖数据2 155条,其中大白仔猪1 317条、长白仔猪594条、杜洛克仔猪244条;同时关联到生长性状以及育种指数测定数据7 618条,其中大白仔猪4 037条、长白仔猪2 479条、杜洛克仔猪1 102条。
根据仔猪初生重大小进行分组,本研究中仔猪初生重分布范围为0.6~2.1 kg,利用R软件的cut函数分别将大白仔猪、长白仔猪以及杜洛克仔猪的初生重数据按0.1 kg的区间划分为15组,分别统计对应初生重组别的繁殖性状、生长性状以及育种指数,分析这些性状在不同初生重组别中的表现。
本试验中对丹系猪的总产仔数、活仔数、健仔数、弱仔数、死胎、木乃伊以及初生窝重等繁殖性状进行测定,测定标准参照国标进行,并及时准确地记录以及录入微猪系统。
本试验中对丹系猪的眼肌面积、校正达100 kg日龄、校正30~100 kg活体背膘厚以及校正30~100 kg日增重等生长性状进行测定,测定运算标准参照国标进行,并及时准确地记录以及录入微猪系统;导出系统自动运算的父系指数、母系指数以及繁殖指数等育种指数。育种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1)父系指数=100-2.5×校正100 kg体重日龄EBV-6×校正100 kg体重背膘厚EBV。
(2)母系指数=100+15×活仔数EBV+1.1×校正21日龄窝重EBV-2.5×断配间隔天数EBV-1.25×校正100 kg体重日龄EBV-3×校正100 kg体重背膘厚EBV。
(3)繁殖指数=100+15×活仔数EBV+1.1×校正21日龄窝重EBV-2.5×断配间隔天数EBV。
采用R中的mean等函数对62 435条初生重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利用R中的aov函数对62 435条初生重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duncan法进行多重比较;采用R中的dplyr等软件包对繁殖性状以及生长性状数据进行分类汇总统计。所有分析结果均用平均值±标准误表示。
本研究对本场62 435条仔猪初生重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2021年度本场丹系仔猪平均初生重(1.32±0.31) kg,初生重中位数为1.32 kg,仔猪初生重范围分布于0.6~2.1 kg,仔猪初生重变异系数高达23.48%;分析结果表明,本场丹系仔猪初生重性状存在较大的选育空间,通过遗传选育是可行的。
表1 丹系仔猪初生重的描述性分析(n=62 435)
表2对丹系不同品种仔猪初生重分布进行了分析,由表2可知,3品种仔猪初生重分布均呈“正态分布”,符合初生重作为数量性状的特征;从集中度来看,3品种仔猪的初生重集中分布于1.1~1.7 kg之间,这与表1的描述性分析结果相对应。
表2 不同品种仔猪初生重分布
研究表明,不同品种仔猪初生重存在差异,因此,本研究基于仔猪初生重数据进行了品种间初生重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3。结果显示,3品种仔猪初生重存在极显著差异,杜洛克仔猪初生重极显著高于大白仔猪以及长白仔猪(P<0.01),大白仔猪初生重极显著高于长白仔猪(P<0.01)。结果表明,品种对仔猪的初生重存在极显著的影响,故后续将按品种进行对应的分析。
表3 不同品种仔猪初生重比较
为进一步探究丹系仔猪初生重对其自身繁殖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对2 155头入群后备母猪(其中大白母猪1 317头、长白猪594头、杜洛克猪244头)的一胎繁殖性能进行了与其初生重的关联分析,结果如表4—表6。分析结果显示,仔猪初生重对总仔数、活仔数以及健仔数等繁殖性能的影响并非线性,即仔猪初生重并非越高越好,表明存在一个最佳初生重范围;对于大白仔猪而言,当其初生重为1.4~1.5 kg时,其健仔数最高(16.17头),总仔数(18.18头)、活仔数(16.58头)以及初生窝重(21.01 kg)等繁殖性状表现较好;对于长白仔猪而言,当其初生重为1.2~1.3 kg时,其总仔数高(16.68头,去除样本数小于10头的组别外其总仔数最高),活仔数(15.93头)、健仔数(15.11头)以及初生窝重(20.39 kg)较高;对于杜洛克仔猪而言,其初生重为1.5~1.6 kg时,其后期总仔数(11头)以及活仔数(9头)最高(去除样本数小于10头的组别外最高),健仔数(8.44头)以及初生窝重(10.82 kg)较高。由此表明,大白仔猪、长白仔猪以及杜洛克仔猪最佳初生重范围分别为1.4~1.5 kg、1.2~1.3 kg以及1.5~1.6 kg,当其初生重在上述最佳范围内时,可使其后续的繁殖性能保持优异。
表4 丹系大白仔猪初生重对其自身繁殖性能的影响
表5 丹系长白仔猪初生重对其自身繁殖性能的影响
表6 丹系杜洛克仔猪初生重对其自身繁殖性能的影响
为进一步探究丹系仔猪初生重对其生长性能以及育种指数的影响,本研究将7 618条测定数据(其中大白猪4 037条、长白猪2 479条、杜洛克猪1 102条)与对应初生重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如表7—表9。分析结果显示,仔猪初生重与校正达100 kg日龄具有明显的负相关,而对于校正30~100 kg日增重等生长性能以及父系指数等育种指数的影响并非线性;由表7—表9可知,对于大白猪而言,当其初生重区间为(1.32,1.42]时父系指数、母系指数、繁殖指数以及日增重表型值最优,达100 kg日龄也能在一定幅度缩短;对于长白猪而言,当其初生重区间为(1.22,1.32]时父系指数、母系指数、繁殖指数以及日增重表型值最优,达100 kg日龄也能在一定幅度缩短,此区间与其繁殖性能优异的区间接近;同理,当杜洛克猪的初生重区间为(1.61,1.71]时,生长性状以及育种指数表型均较优,但结合其繁殖性状考虑,初生重区间为(1.32,1.42]时,其日增重表型值最高,其余性状表型值也较为优秀。初生重对于达100 kg日龄这一性状而言,呈明显负相关,大白仔猪初生重每增加100 g,平均达100 kg日龄缩短1.46 d;长白仔猪初生重每增加100 g,平均达100 kg日龄缩短0.58 d;杜洛克仔猪初生重每增加100 g,平均达100 kg日龄缩短1.19 d。
表7 丹系大白仔猪初生重对其自身生长性能以及育种指数的影响
表8 丹系长白仔猪初生重对其自身生长性能以及育种指数的影响
表9 丹系杜洛克仔猪初生重对其自身繁殖性能的影响
综上表明,对于大白猪而言,其最佳初生重区间为(1.32,1.42],此区间生长性状以及育种指数表型值优异;长白猪最佳初生重区间为(1.22,1.32],此区间生长性状以及育种指数表型值优异;而杜洛克猪其最佳初生重区间为(1.61,1.71]时,生长性状以及育种指数表型值优异。
丹系猪以繁殖性能优异而著称,本研究发现较高的初生重可使丹系猪具有更高的总产仔数以及健仔数等繁殖性状。低初生重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主要在提高死胎率、降低仔猪成活率以及断奶数等方面,其机理可能与低初生体重母猪中更少的中等卵泡数(3~5 mm)、腔前卵泡数和闭锁卵泡数有关,此外,低初生体重会给母猪生殖器官的发育(如阴道长度等)以及性腺指数带来负面影响[12]。Pardo等[13]发现低初生重母猪分娩死胎率显著降低(P<0.05),而断奶仔猪断奶重显著降低(P<0.05);相反,高初生体重与仔猪死亡率呈负相关[6],且高初生体重仔猪的21日龄体重、日增重以及断奶体重显著增加(P<0.05)[14-15]。这些研究结果与本文研究结论类似,即丹系仔猪初生重较高时可使其具有更高的产仔数、健仔数以及初生窝重等,进而使其发挥更佳的繁殖性能;但本研究发现丹系仔猪初生重并非越高越好,而是存在一个最佳的中等初生重范围使得丹系猪的繁殖性能更佳,这表明高初生体重可能也会给繁殖性能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原因可能与仔猪在母体内的营养竞争有关。
猪的生长性状主要包括达100 kg日龄以及日增重等指标,而父系指数、母系指数以及繁殖指数是衡量猪种用潜力的关键指标之一。本研究发现较高初生重的仔猪其后期达100 kg日龄、日增重以及育种指数具有积极作用。达100 kg日龄以及平均日增重是衡量生猪生长速度的关键指标,周身娉等[5]研究表明,高初生体重[(2.27±0.15) kg]杜洛克仔猪的达100 kg日龄(150.91 d)显著短于低初生重[(1.33±0.07) kg]杜洛克仔猪的达100 kg日龄(156.54 d),即杜洛克仔猪初生重每增加0.1 kg,其平均达100 kg日龄可缩短0.6 d左右;美系大白仔猪其初生重每增加0.1 kg可使达100 kg日龄缩短1.2 d[3];不仅如此,仔猪初生重与180日龄体重以及200日龄体重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7-8];研究也证实,高初生重仔猪肥育全程日增重显著高于低初生重仔猪(P<0.05)[15-16];这些研究与本研究结论类似,本研究中发现丹系3品种仔猪的初生重均与达100 kg日龄呈明显的负相关,而日增重则存在一个最佳初生重范围,且大白仔猪、长白仔猪以及杜洛克仔猪初生重每增加0.1 kg可使达100 kg日龄分别缩短1.46 d、0.58 d以及1.19 d。初生重对生长性能的影响可能与其对采食量的影响有关,研究表明高初生重仔猪采食量显著低于低初生体重仔猪,而高初生重仔猪肥育料重比显著低于低初生重仔猪,表明高初生重仔猪饲料利用效率显著高于低初生体重仔猪饲料利用效率[5,16],进而使其后期具有更好的生长性能(如日增重高等)。因而通过选留初生重大的个体可提前达到目标(屠宰)体重,进而提前出栏,缩短饲养时间,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本研究发现仔猪初生重较高时其父系指数等育种指数也随着增加,但并非线性增加,而呈现近似的倒U型曲线,即存在一个最佳初生重范围使得丹系仔猪的父系指数、母系指数以及繁殖指数最优。而张和军等研究表明,美系大白仔猪其初生重与父系指数以及母系指数呈正相关,而初生重与繁殖指数呈负相关[3];与本研究的差异可能与猪的品系有关。因此,通过选择最佳初生重仔猪可实现仔猪的早期选留。
尽管低初生重仔猪对生长性能有负面影响,但也不意味着可直接淘汰,研究证实,通过营养调控措施可降低其对生长性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低初生重仔猪从初生至保育末期的日增重以及料重比与正常初生体重仔猪相当[17-18],这表明通过一定的营养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低初生重仔猪对生长性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其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以及更大的数据支撑。
综上所述,仔猪初生重对丹系猪的繁殖性能以及生长性能与育种指数存在明显影响,且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当大白仔猪、长白仔猪以及杜洛克仔猪初生重范围分别在1.4~1.5 kg、1.2~1.3 kg以及1.5~1.6 kg之间时其后期总仔数、健仔数等繁殖性能优良;而对于生长性能而言,大白仔猪、长白仔猪以及杜洛克仔猪最佳初生重分别为1.32~1.42 kg、1.22~1.32 kg以及1.61~1.71 kg时,其后期校正达100 kg日龄、校正日增重、父系指数等生长性能与育种指数表现优良。本研究结果提示有望根据仔猪初生重对仔猪进行提前选留,为兼顾丹系猪的繁殖性能与生长性能,丹系大白仔猪、长白仔猪以及杜洛克仔猪的最适初生重分别为1.3~1.5 kg、1.2~1.3 kg以及1.5~1.7 kg,可对此区间的仔猪进行重点选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