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进玲 刘 艳
(贵州师范大学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
“批判性思维”是新时代学校教育的诉求,[1]是创新的动力和源泉,也是近几十年来一个世界性的热点话题。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了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在本次大会的宣言中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理念。[2]然而,不止高等教育阶段需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中小学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阶段,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也十分重要。2018年7月,第八届全国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教育研讨会强调了批判性思维在助推我国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发展方面的重要地位,并指出批判性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是实现科技创新的必由之路。[3]中学生的地理批判性思维是学生思维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地理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常设课程,同其他学科一样,在培养和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上有着重要作用。目前针对学生地理思维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多集中于对地理思维内涵的界定、构成以及培养策略上,对地理思维品质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且缺少实证研究。本文就影响中学生地理思维批判性品质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众多因素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助力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个体之间思维能力的差异(即智力差异),可以通过思维品质来表现,思维品质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4]思维品质是智力水平的外在体现,分为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与敏捷性5个方面,[5]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智力的突破口,任何学科的能力结构都离不开思维品质。[6]批判性思维具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是善于对经常被接受的结论提出疑问和挑战,而不是无条件地接受专家和权威的结论;二是用分析性和建设性的论理方式对疑问和挑战提出解释并做出判断。[7]地理思维是基于一定的地理学思想与理论,运用知识和技术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较为稳定的心智过程与行为,它既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表征,[8]又是地理学科关键能力的应然指向。[9]批判性思维品质是人的思维方式的一项重要品质,[10]地理思维的批判性品质就是地理批判性思维水平的外在体现,是地理思维的一个重要品质,地理思维的批判性品质的高低就是对批判性思维的外显水平高低的度量。
对于“思维品质的影响因素”,朱智贤先生认为,辩证逻辑思维在人的思维品质上起着决定性作用,而除此之外,气质类型、思维训练、知识经验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11]学生和教师是教育的主要因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每一个孩子的第一个生活环境,是一个人成长的开端,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学生的发展有着细微而深刻的影响。[12]本研究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假设学生个体、教师以及家庭等方面的因素会对学生的地理思维批判性品质产生影响,将学生个体方面的非智力因素、教师因素和家庭因素纳入影响因素范围进行研究。
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促进人的思维发展。无论是心理学、生理学还是教育领域的学者都对学生思维品质进行了大量研究,成果显著,但目前并没有发现用于测量学生地理思维批判性品质的测量工具。当前国际上被广泛用于测量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测量工具是《加利福利亚批判思维倾向问卷(中文版)》。[13]本研究提取了该问卷中各维度的测试题并编制成思维批判性品质测量问卷,相关研究表明,该问卷的信效度良好。[14]学生和教师是教育的主体,而家庭对个体各方面的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结合已有学者的研究成果,将学生个体的非智力因素、教师因素和家庭因素纳入影响因素范围,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编制出《中学生地理思维批判性品质影响因素变量量表》,数据表明,本量表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信度,同时样本数据也很适合作因子分析。
本研究以毕节市织金县某中学初、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共计发放问卷215份,收回问卷200份,回收率为93%。剔除无效问卷20份后,最终有效问卷为180份,其中女生79人,男生101人,问卷有效率为90%。利用IBM SPSS Statistic 26.0对回收的数据进行分析。
区分度用来测量问卷题目的鉴别能力,指测量问卷所设计的题目能在多大程度上把不同水平的人区分开来。一般以测量问卷测题得分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为区分度值,相关显著性程度作区分度检验,区分度越高,则说明测量问卷的适应性越强。本研究中,每个测题与总分之间在0.01水平上相关性显著,说明测量问卷具有较高的区分度。
信度分析结果显示,问卷总体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39,本次调研数据各维度的可信度系数值分别为0.773、0.758、0.805、0.726,均超过分量表信度要达到0.6的基本要求,说明问卷量表质量合格,调研数据真实可靠。此外,数据分析结果还显示,问卷的总体KMO系数为0.806,四个维度分测验量表的KMO系数分别为0.773、0.822、0.814、0.783,巴特利球形检验系数均小于0.001,证明变量之间相关性很强,很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对学生地理思维批判性品质与学生个体、教师及家庭因素的均值进行相关性分析。首先,样本中学生自评的地理思维批判性品质平均值为3.042分,处于3.0分之上,说明当前中学生地理思维批判性品质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还有待提高。其次,如表1所示,学生地理思维批判性品质与学生因素、家庭因素在0.0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学生地理思维批判性品质与教师因素在0.05的水平上显著相关。
表1 地理思维批判性品质与各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1)
从各方面影响因子与地理思维批判性品质的相关性分析来看,各影响因子与学生地理思维批判性品质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各因素与地理思维批判性品质各方面的相关性如表2所示,从数据中可以分析出,自我效能感、教师支持、父母的尊重以及父母的纠错方式与学生的地理思维批判性品质不存在相关性;学习兴趣、自信、获奖动机、学习习惯、师生关系、教学方式、家庭氛围、父母提供的学业帮助和父母要求等因素均与学生的地理思维批判性品质在0.01水平上相关性显著;学生对教师的认同与学生的地理思维批判性品质在0.05水平上具有相关性。其中,学生的获奖动机与学生的地理思维批判性品质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学生学习地理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以及获得赞扬的动机越高,学生的地理思维批判性品质则越低。
表2 地理思维批判性品质与各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2)
(1)本文以自变量性别为分组,对男生和女生的地理思维批判性品质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性别是否会对学生的地理思维批判性品质产生影响。方差齐性检验表明两组数据方差不齐(F=6.220,P=0.014<0.05),应使用校正t检验。校正后的t检验结果为t(df)=1.349(177.9144),p=0.179>0.05,表明男生和女生的地理思维批判性品质在统计学意义上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关于性别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的影响上,学者杨振东、宋长青等人的研究也表明,在总体以上,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性别差异上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但性别会对批判性思维的某一具体方面产生影响。[15][16]
(2)对中学生地理思维批判性品质得分高低分组的各假设影响因素均值进行比较,选取学生地理思维批判性品质总分前后的27%组成高分组和低分组,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方法分析各影响因素水平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如表3所示:学生的地理思维批判性品质高低分组与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获奖动机在0.001水平上表现出差异性;学习习惯、师生关系、教学方式、家庭氛围、父母要求等方面在0.01水平上表现出差异;父母提供的学业帮助在0.05水平上表现出差异;自我效能感、对教师的认同、教师支持、父母尊重和父母的纠错方式这几个方面并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这几个因素对学生地理思维批判性品质产生影响的假设没有得到验证。
表3 地理思维批判性品质高低分组各假设影响因素差异
通过前文的相关分析与独立样本t检验可得出结论:学习兴趣、对教师的认同、获奖动机、学习习惯、师生关系、教学方式、家庭氛围、父母提供的学业帮助、父母要求等因素均被证实为学生地理思维批判性品质的影响因素,只是各因素的影响强度不同,而自我效能感、教师支持、父母的尊重以及父母的纠错方式等因素,对学生地理思维批判性品质不存在显著的影响。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将对学生地理思维批判性品质存在影响的因素纳入分层回归分析,检验这些因素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的影响。数据结果如表4所示:第一步将性别纳入;第二步纳入学生自身因素中的学习兴趣、对教师的认同、自信、获奖动机、学习习惯等;第三步将师生关系、教学方式纳入;第四步将家庭因素中的家庭氛围、父母提供的学业帮助、父母要求等因素纳入方程。通过R2的变化量来考察各因素对方程变异是否有显著贡献。性别对批判性品质的解释率并不显著,学生个体方面的因素对学生地理思维批判性品质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解释的变化量ΔR2达到了38%,其中自信、获奖动机、学习习惯最为显著,而教师方面的因素对地理思维批判性品质新增了3.2%的解释率,家庭方面的因素对它新增了4.1%的解释率。
表4 分层回归分析
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学生个体因素对地理思维批判性品质的影响作用最强,教师和家庭方面的因素对学生地理思维批判性品质会产生影响,但影响的强度不如学生个体自身因素高。对于性别方面的影响,分层回归分析再次验证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即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性别上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性别不会对学生的地理思维批判性品质产生显著影响。在所有纳入研究的影响因素中,自信、获奖动机、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地理思维批判性品质的影响最为显著。获奖动机属于动机理论的外部动机,所谓外部动机是指由外部诱因引发出来的动机,如为了得到父母、教师的表扬,避免批评等,而不是对学习过程本身感兴趣。[17]研究结果显示,学生的获奖动机与其地理思维批判性品质呈现出负相关关系,获奖动机对地理思维批判性品质会产生较强的负向影响,学生的获奖动机越高则地理思维批判性品质就可能会越低。而自信和学习习惯对地理思维批判性品质会产生较强的正向影响,学生较高的自信水平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促进地理思维批判性品质的发展。
本研究对中学生地理思维批判性品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学生方面的学习兴趣、对教师的认同、自信、获奖动机、学习习惯等因素会对其地理思维批判性品质产生影响,在这些因素中自信、获奖动机以及学习习惯的作用更为显著。师生关系、教学方式、家庭氛围、父母提供的学业帮助、父母要求等因素也会影响学生的地理思维批判性品质,但影响的强度不是很高。从分层回归分析的结果来看,总体上,学生、教师和家庭方面对学生地理思维批判性品质的解释率并不是很高,由此说明还有其他重要因素未被纳入影响因素范围进行分析。本研究在学生因素方面只纳入了非智力因素,而学生的智力因素对思维的发展至关重要。除此之外,气质类型、思维训练、知识经验、学校环境、课程设置等众多因素都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地理思维批判性品质的发展。总之,地理思维批判性品质的影响因素众多,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是非常复杂的,要想理清中学生地理思维批判性品质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还需要不断深入学习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