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华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10)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简称疾控中心(CDC或CDCP),是政府组织设立的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技术管理与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1]。其使命是通过对疾病、残疾和伤害的预防控制,创造健康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促进人民健康;其宗旨是以科研为依托、以人才为根本、以疾控为中心。在卫生部领导下,发挥技术管理及技术服务职能,围绕国家疾病预防控制重点任务,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的研究,做好各类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划的组织实施;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安全、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放射卫生、环境卫生、妇女儿童保健等各项公共卫生业务管理工作,大力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加强对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技术指导、培训和质量控制,在防病、应急、公共卫生信息能力的建设等方面发挥国家队的作用。
江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江门市卫生防疫站,1997年通过评审,被卫生部命名为“地市级一等卫生防疫站”。2002年以原市卫生防疫站为主体,并入两区防疫站后,以公益、技术为显著特征的江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建成立,成为江门五邑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测检验、预防性诊疗服务、科研培训的技术指导中心。2019年底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国的公共卫生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考,短短数周,冲击着自2003年SARS之后建立起的疾病预防和控制体系。伴随着近年来江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卫生事业的发展,原有建筑功能配套布局已不适应当前防控工作的需要,原疾控中心已被居民楼包围,周边没有空余位置扩建,疾控中心设在居民集聚区也不合适,因此,疾控中心的搬迁重建被提上了议程。
江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搬迁重建项目总建设用地面积约3.4万m2,其中用地红线范围内用地面积约2.6万m2,总建筑面积约3.87万m2。2021年5月,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通过公开投标取得本项目方案及初步设计阶段的设计权。
为将江门市疾控中心打造成一个集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检测、监测评价、卫生宣传教育、科研培训指导等为一体的疾控中心,江门市委市政府及疾控中心主要领导对于该项目都保持了极大的关注。通过组织对人口规模,建设规模等多方面因素接近地区疾控中心的考察,于江门市疾控中心的建设方向,建设内容有了更为明确的目标。通过考察,我们了解到宁波市疾控中心(图1)用地面积9396m2,总建筑面积约5万m2,其中地上3.4万m2,地下1.6万m2,于2020年12月开工,计划于2023年3月竣工。共设置了2栋楼,一栋为14层的综合楼,一栋18层实验楼。通过对该疾控中心的调研我们对于实验室的功能及布置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宁波市疾控中心在智能化设计方面也是走在前列,设置了数据中心机房,智能化管理系统,温控系统等多项智能化控制系统,为今后江门市疾控中心的建设和使用提供先进的案例。
图1 宁波市疾控中心日景
扬州市疾控中心(图2)用地约2万m2,建筑面积约2.75万m2,设置了一栋8层综合办公楼及一栋8层的实验楼。该项目于2018年底立项,于2020年12月完成进驻。从对该疾控中心的调研中我们了解了许多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要点,从中发现了许多设计时考虑不周给今后使用带来的众多不利影响。例如层高的设计不合理,同层布置设备用房造成走道处设置大量的设备管线错叠造成实验室装修完仅剩2.5m,导致空间感压抑,也无法满足实验室2.7m的使用要求,同时对于省内外化学废弃物的处置也做的相应的对比,江苏省内有相关资质的企业专门进行回收,在设计时对于废弃物的存放要求相对简单,但广东省内缺乏类似企业,同时江门市疾控中心化学废弃物数量不大,需要长时间储存到一定数量后才交给相关企业处置。因此要充分考虑化学废弃物储存室的设计及相应的安全要求。
图2 扬州市疾控中心实景
经过前期与疾控中心各科室的领导沟通与调研,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最终确定了江门市疾控中心的规划总平面图(图3)。该总图方案主要包含科技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理化检验楼,病原微生物检测中心,应急物资储备仓库以及部分配套用房。
图3 江门市疾控中心规划总平面图
整体功能布局遵循医疗建筑所需要协调的各个方面,如功能分区、交通流线、出入口安排、洁污流线等[2]。功能组团分为三大块,第一块为行政办公楼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与科技楼共同组成,第二块为科研实验区由理化检验楼与病原微生物检测中心组成,第三块应急物资储备仓库(该仓库由市卫健委委托疾控中心共同组建)。
在空间布局方面,采用围合式,设置中心绿地,通过架空连廊,连接各单体建筑,整个空间布局结合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注入现代元素[3]。科技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设置在北侧紧邻主干道,充分展现其行政职能,同时充分考虑科研实验区域存储有毒气体排放,由于江门市常年主导东北风向,再结合场地整体南高北低的地形,将实验区设置在地块西南向,应急物资储备仓库设置在西南角,背靠南侧山体,减少外界对影响,保证其存储安全性。
在交通流线方面,充分考虑人行与车行、对外与对内、洁净与污染等因素,结合场地周边实际情况,北侧紧邻主干道入口设置入口广场主要为外来人员及平时办公人行主入口,东侧为办公人员平时车行出入口,南侧为后勤及实验室污物运输出入口,西侧为应急入口平时不对外开放,车行通道绕院区外围布置,沿南北主轴设置各栋建筑人行出入口;既实现了人车分流,又紧密串联了各个功能区。
在竖向设计方面,秉承尊重原场地的原则,以“破土而出”为设计理念,力图打造与原场地高度融合的建筑形体。由于原有地形南北高差达到4.5m,本项目在场地设计方面,充分尊重原有地形,将整个院区场地设计处理成两个台地,根据建筑功能不同的开放程度,将建筑群体布置于不同标高的台地,采取平坡和台地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楼间空置地块道路放坡解决高差,其余部位均实行道路坡度3%以下,充分有效的利用地形,为项目实行了土方平衡。
在造型风格方面,由于江门市新三甲医院就位于项目地块的东侧,与项目地块紧邻,因此我们在造型上与新三甲医院相互呼应,采用外包铝板+高透光玻璃幕墙相结合的形式,同时由于实验室顶部由大量的设备摆放,我们通过加强第五立面的处理手法[4],打破传统模式,整体造型显得现代时尚,科技感十足(图4)。
图4 江门市疾控中心规划鸟瞰图
在实验室布置方面,实验室的布置有几种常用的形式,包括回廊式,单廊式,双廊式等[5],通过对比分析我们现有的用地条件,实验室的布置要求,以及今后业主的使用要求,我们最终选用了中廊式布置,设置一条走道,在走道两侧布置实验室,该形式的最大好处在于实验室功能明确,两侧均有较好的采光效果;结构柱网与各科室领导充分沟通后确定为8000×7800mm的标准柱跨,该尺寸柱跨能够与各实验室的使用需求想匹配,有较强的组合性;在实验楼的东西两侧设置分别办公区域和污物通道,各自区域对应设有洁梯和污梯,中间部分为标准实验室单元并配有专用样品梯,该布置形式既保证了科研人员办公的相对独立性,又能有效防止实验有害危险品的交叉感染。由于实验室工艺较为专业,在方案及初设阶段,我们就积极寻求专业厂家配合,与厂家、使用单位、代建单位等各方多方讨论,力求在实验室投入使用时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科研人员的实验要求。具体设计时我们在理化检验楼在六层设置一个4.5m层高的设备夹层,用于布置实验室所需的设备;病原微生物检测中心在此方案将使实验室楼在3~4层之间、5~6层之间各设置一个2.15m层高的设备夹层,该做法更优于传统同层设置设备机房,管线均走到天花吊顶的做法。同层设置设备机房造成吊顶上方管线错综复杂,检修极为不便的缺点,同时也导致管线走向过长,造成浪费;设备夹层,配合集中三处实验室通风井的设置,可以极大减少管线不必要的走向及交叉,极大释放建筑层高,设备夹层的设置使平面使用率大大提高,空间感受更佳,为实验科研人员提供更加优质的工作环境。实验室楼层设置时与各实验室充分沟通,明确普通实验室、P2实验室、动物实验室等不同实验室对照明、空调、洁净等各方面的要求后再确认各个实验室的具体楼层;通过与各实验室使用人员的交流沟通,与专业厂家的匹配实验设备等,最终确定实验室内部各实验台、通风柜、实验动线的设置;在废弃物储存方面,我们从转移流线,回收方便等方面综合考虑,最终将废弃物储存间设置在两栋实验楼之间的连接裙楼里,同时对该房间做了通风及净化的特别处理,以降低有毒废弃物泄露造成的危害。
在对科技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的设计上,我们将核酸检测,VCT检测等对外检测功能与入口大厅分开设置,在方便服务市民大众的同时减小对日常办公造成影响。在2~4层设置了应急指挥中心财务,信息管理及各管理所等10余个部门,各使用部门的集中设置大大的方便了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多功能报告厅,图书室,食堂等功能房的布置为疾控中心更好的开展学术交流及培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西侧3~4层设置的应急值班用房为防疫人员的休息提供了安全的环境。
在应急物资储备仓库设计时,由于该楼有一部分是为市卫健委代建,其储藏物资火灾危险性始终无法明确,受场地限制,如储藏甲类火灾危险品,按仓库与重要公共建筑50m防火间距的规范要求,整体方案布局将发生颠覆性的调整,最终与公安,消防,卫健委等多方共同协调努力下才最终明确不储藏甲乙类火灾危险品,方才保证项目的顺利推进。
如何设计出作用日益突出的疾控中心,如何使得平面及功能布置满足不断发展的实验工艺要求,值得我们去不断的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