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乾威
中风抑郁症在神经内科临床上述属于常见的一种脑卒中后遗症,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安全会造成严重影响[1],且中风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2]。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过往无精神异常的中风患者会发生抑郁症,中风后抑郁症的发病率高峰阶段在中风后的3~6个月,发病后2年内抑郁症发生率高达50%[3,4]。中风抑郁患者中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5]。当前临床针对中风抑郁患者,主要根据其实际病情实施有靶向性的综合干预方案进行治疗,但是因为患者存在个体差异,导致临床疗效并不理想,祖国医学在治疗精神疾病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其中中医药物、针灸等方法应用极为广泛。鉴于此,本研究重点分析针灸结合疏肝理气方剂对中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等影响。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中风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8.10±2.40)岁;病程12~36个月,平均(25.50±2.50)个月。研究组中,男8例,女22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8.00±2.50)岁;病程12~38个月,平均(25.60±2.40)个月;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监督下开展本研究。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符合《脑血管疾病临床诊疗指南》中关于中风抑郁症的相关标准;②年龄>18岁;③专人讲解研究内容后自愿性质加入。
1.2.2 排除标准:①治疗过程中,不能主动配合,有抵触情绪或行为,严重影响治疗工作;②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
1.3 方法 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均给予中风抑郁健康教育,对患者疾病复发因素展开评估,对症进行干预,如协助其进行康复运动锻炼、给予饮食指导等,同时进行平衡水电解质、降压、调脂及抗栓等常规治疗。1.3.1 对照组:口服使用盐酸舍曲林片(浙江京新制药,规格:50 mg)治疗,1次/d,1片/d,连续用药3个月。
1.3.2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针灸结合疏肝理气方剂治疗。
1.3.2.1 针灸:指导并协助患者选择仰卧体位,取其梁丘穴、神门穴、足三里穴、膻中穴、太冲穴等,皮肤常规进行消毒,平泻平补法操作,患者有局部酸胀感觉,得气后留针30 min,1次/d,周一至周六治疗,周日休息,连续针灸治疗3个月。
1.3.2.2 疏肝理气方剂:北芪50 g、当归30 g、白芍及郁金各20 g、桃仁、川穹、水蛭、柴胡、地龙、红花、炙甘草、菖蒲及香附各15 g,温水煎服,1剂/d,1个疗程为28 d,共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4.1 患者抑郁症状评分:干预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抑郁症状进行评价。HAMD量表评分≤7分表示心理状态正常,无抑郁情绪;评分8~17分表示可能存在抑郁情绪或抑郁情绪不严重;评分18~24分,存在抑郁情绪;评分≥25分抑郁症状程度严重。
1.4.2 焦虑症状评分:干预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价。HAMA量表评分≤7分表示心理状态正常,无焦虑情绪;评分8~13分表示可能存在焦虑情绪;评分14~21分表示存在焦虑情绪;评分≥22分表示焦虑情绪严重。
1.4.3 神经功状况:干预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状况进行评价。NIHSS量表总分42分,包括11个项目,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越严重则评分越高。
1.4.4 血浆皮质醇(Cor)、神经肽Y水平变化:干预前后清晨抽取患者3 ml的外周静脉血,按照每分钟3 000 r/min标准离心处理10 min,血浆分离后,取样本在24 h完成含量检测。
2.1 2组患者抑郁症状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抑郁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抑郁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抑郁症状评分比较 n=30,分,
2.2 2组患者焦虑症状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焦虑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焦虑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焦虑症状评分比较 n=30,分,
2.3 2组患者神经功能症状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n=30,分,
2.4 2组患者血浆Cor、神经肽Y水平比较 干预前,2组血浆Cor、神经肽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血浆Co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神经肽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祖国医学认为中风抑郁症是“郁证”和“中风”的合病,认为该疾病的发生是在中风基础上,受风、痰、瘀所致气血不畅,肝功能失衡而出现抑郁情况[6]。中风抑郁症患者病情有中风疾病的特点还有抑郁症的情志不畅特点,两病互为因果,从而导致病情加重[7,8]。中风后情志不畅,容易导致肝失条达,从而又使其抑郁状态加重。因此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以缓解其抑郁情况,提高临床疗效[9]。以往西药治疗虽效果理想,但需长期用药,很浓郁容易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影响用药依从性及预后质量[10]。
中医药治疗具有经济安全的优势,逐步适用于临床各领域,另外中医药治疗方式多样化,可对症治疗,目前针对慢性疾病的治疗中已取得可喜成绩。疏肝理气方剂中北芪具有补气养血的功效,柴胡可梳理肝脏内郁结,香附可行气解郁,红花具有活血通淤功效,水蛭可清淤活血,菖蒲性温,入心经、肝经,具有化湿醒神的功效。众药联合使用不仅能够标本兼顾,补血益气活血化瘀的同时还能疏肝理气,宁精安神[11,12]。疏肝理气方剂中活血化瘀,补气养血,疏肝理气,解郁安神,达到双管齐下,既兼顾中风治疗又可缓解抑郁症状,在古方支持下结合临床研究经验,药物使用科学合理,药方温和,不燥不腻,可长时间用药。中药治疗同时给予针灸治疗,针灸选择穴位以调理脾胃,益气补元为主,治疗所选主穴均能补元益气,调养心神。梁丘穴能够抑制胃经经水下泄,可起到益气调血功效,足三里则是神志病的关键只来穴位,肝经的水湿风气由太冲穴上行,针灸可起到疏肝养血的效果,针刺诸虚伪能够起到安神开智,疏肝益气的效果[13]。本研究显示,干预前2组患者抑郁、焦虑症状评分、神经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抑郁、焦虑症状、神经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研究资料指出,中风抑郁症患者的发病机制与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主要与中神经系统中各激素分泌水平之间有关[14]。疏肝理气方剂可疏肝理气,解郁安神,缓解抑郁症状,同时活血化瘀,补气养血改善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效果。脑部分泌大量的神经肽Y,是由36个氨基酸组成,如果该物质水平降低,机体则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针灸时所选穴位均为对症治疗,减少持续性应激刺激,可有效静止脑部神经组织的刺激反应[15]。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2组患者血浆Cor、神经肽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血浆Co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神经肽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采取中医疏肝理气方剂治疗不仅可以减少西药治疗对患者的不良作用,还可以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中风抑郁症患者接受针灸结合疏肝理气方剂治疗可改善自身临床症状,对患者神经功能缓解具有积极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