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点带面似乎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思维定式,先示范后推广,似乎在制造业的改革和发展中起到了应有的推动作用,我们可以举出很多案例来说明这种做法的有效性。但是,当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这种思维定式和操作模式是否也需要修正,是否还继续合适呢,我们应予以慎重研究。
很容易理解,点的问题一定具有特殊性,因此如何将特殊性问题中的共性找出来,推广和使用,也就是如何让具有普遍性的面与点的特殊性结合,是处理制造业问题的关键。这个普遍性的寻找和碰到的点的特殊性问题结合,让普遍性的面接受特殊性的点,就需要一个解放思想的过程,必须防止由点推广到面时出现的教条化问题。
在制造业中行事,很多时候都没有把这个问题处理好,让特殊性受阻或遭到破坏。一些人总是用这样的思想来自我安慰:因为你们太特殊了,不能参与和应用;或者说总会有一些牺牲的,为了多数,你们得牺牲。在一些情况下,为了适应面的普遍性,一些特殊的点不得不失去特色。
在纯电动车维修中,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拆开高压电池组。当确定故障部位在动力电池组内部时,应按维修手册及相关资料进行拆装,检修过程较复杂且危险,涉及到安全问题。
如果将这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扩大化,后果是不可想象的,因为特殊性是世界多样性的实质,企业千差万别,损失特色,限制创新,会造成同质化严重。
依照实验方法绘制校准曲线,结果表明,校准曲线a的线性方程为y=8430.9x+385.6,相关系数为0.9996;校准曲线b的线性方程为y=8377.1x+219.3,相关系数为0.9998。按实验方法连续测定12次样品空白,以空白标准偏差的3倍计算得到方法检出限为0.031ng/g,以10倍空白标准偏差计算得到方法测定下限为0.10ng/g。
因此,处理好特殊性与普遍性问题,找到普遍性问题,留出特殊性出口是需要智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