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战创伤医学科 解 雨 张连阳
老年人跌倒并不都是意外,服用多种药物可能就是“帮凶”。研究显示,相比未服用药物人群5.42%的跌倒发生率,药物使用者的跌倒发生率高达10.29%。药物是引起人跌倒的重要可调节因素,药物的种类、剂量、多种药物联用均可使跌倒风险增加。那么,哪些药物可致老年人跌倒呢?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镇静催眠药物,大多有嗜睡、眩晕、精神错乱、认知功能受损、运动失调及延缓反应时间等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均会导致跌倒风险增加。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包括氯丙嗪、奋乃静等。这些药物可产生动作迟缓、肌肉震颤、不自主运动、认知障碍、直立性低血压和镇静等不良反应,因而增加跌倒风险。
抗抑郁药主要包括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等。一项研究表明,服用抗抑郁药的患者出现反复跌倒的概率较未服用者增加48%。抗抑郁药物产生不自主运动、肌肉震颤、运动不能、直立性低血压、镇静等,增加跌倒风险。
癫痫本身可导致跌倒风险增加,但约2/3 的癫痫患者跌倒事件是在癫痫未发作时发生的。苯妥英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等抗癫痫药物本身亦会增加跌倒风险,引起跌倒的原因主要是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所致,包括思维混乱、视物模糊、笨拙或步态不稳、眩晕、嗜睡、协调障碍和震颤等。
艾司唑仑、地西泮、阿普唑仑等镇静催眠药可产生抗惊厥(抗癫痫)及肌肉松弛等作用,是与药物相关的跌倒事件中影响最显著的一类药物。服用此类药物易造成跌倒的原因主要为嗜睡、眩晕、精神错乱等,开始服用的2周内跌倒风险最高。
易造成跌倒的心血管药物主要是降压药。导致跌倒的主要原因为低血压、肌肉无力、眩晕等,尤其是在开始给药或者调整剂量时。研究显示,使用降压药物可导致患者在未来15 天内发生严重跌倒的概率增加36%。在1~14 天加用其他类药物或增加药物剂量亦会增加跌倒风险。
老年人在服用利尿剂后易出现血压下降等现象,长期服用后,易导致患者乏力、倦怠、步态不稳等。
丙吡胺、奎尼丁和普鲁卡因胺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诱发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从而增加跌倒风险。地高辛可引起突发心律失常、头晕、精神障碍等,增加跌倒风险。老年人对该药物的耐受性较低,应注意减少使用剂量。
降糖药物使用过量或进食不佳,可导致患者发生低血糖,从而出现头晕、昏迷、震颤等致跌倒因素的发生。此外,长期使用降糖药物可引起低血糖脑病,如脑水肿、脑萎缩等,会增加跌倒的发生率。
服用氯苯那敏、苯海拉明、异丙嗪后,可出现困倦、头晕或视物模糊等。研究显示,服用这些药物与跌倒风险增加有一定相关性。
庆大霉素、链霉素、妥布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可造成恶心、眩晕及耳蜗神经损害,表现为听力减退或耳聋,从而增加跌倒风险。
曲美布汀、阿托品、东莨菪碱等解痉药可导致眩晕、视物模糊等,也与跌倒有关。
多重用药通常指使用4 种以上的药物,是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危险因素。一项研究纳入了6928名老年人,其中72%至少使用1 种药物,20.3%服用4 种以上的药物。研究表明,跌倒风险随着使用药物种类的增加而增加,服用1 种精神类药物的老年人跌倒风险是未服用组的1.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