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担当与预期自我意识情绪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影响及其教育对策

2022-10-13 08:59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3期
关键词:道德行为预期效能

肖 啸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湖南 长沙 411205)

0 引言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他人,因此人们要对自己做出的决策和行为负责,这种“敢做敢当”的积极品质在心理学研究中被称为“自我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范和崇高境界。”“青年有担当,国家有前途。”同时,大量实证研究也发现自我担当能有效诱发个体的自我调节行为,提高个体的道德水平,并促进人类亲社会行为的产生。大学生是党和国家的接班人,从小培养其自我担当的意识将有助身心的健康发展。然而,有一系列问题需要弄清楚:大学生的自我担当如何激发?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如何干预以有效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担当意识?解答这些疑问将不仅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还能为国家青少年德育培养提供一个研究范例。

网络道德是指调节人们有关互联网活动的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众多研究者认为网络道德和现实中的道德具有相似,即也会随着个体年龄增长而呈现出相应的发展规律和特征。尤其青少年网络道德的发展基于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匿名性和复杂性等特点,更容易偏离现实而出现畸形发展。而且,网络道德与现实道德是相互影响的,网络中习得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同样会影响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心理和行为。因此,深入探讨青少年网络道德的发展规律和机制是极为重要的,将有助于培育青少年良好的道德素质。截至目前,过往研究中还未发现有直接考察自我担当与网络道德关系的研究,大多考察其对现实道德行为和心理的影响。例如,有研究发现自我担当能有效抑制高权力个体在道德决策中做出利己的选择和判断。此外,大量消费决策和环保决策也发现,当个体被激发想要达到自我标准的愿望时(即自我担当),会诱发一种预期的内疚情绪或自我效能感,进而在决策中更偏好具有高亲社会性或道德属性的产品。事实上自我担当确实能通过诱发一种或多种预期自我意识情绪来有效促进个体的道德行为。

综上分析,这些研究主要将自我担当的作用机制解释为一种预期自我意识情绪(如预期内疚),忽视了自我担当的认知功能,并缺乏对认知和情绪的协同作用机制的深入探讨。自我效能理论主张个体会事先对自己完成某方面工作的能力进行主观评估,而其评估结果会直接影响到其行为的动机,这反映个体能通过认知评价来调节行为。这表明自我担当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可能会通过两个路径来实现:一个是预期自我意识情绪,一个是自我效能感。如果自我担当能有效促进个体做出道德行为,显然也应该通过激发个体情绪和认知的改变来实现其功能。这一观点非常重要,激活自我担当应该会诱发个体在假设做出不道德行为时预期体验到的内疚情绪,以及假设做出道德行为时体验到的预期自豪情绪,进而通过增强自我效能感,来及时调节其道德行为。基于此,本项目拟从实证视角探讨自我担当影响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心理机制,通过一系列的问卷调查从预期自我意识情绪和自我效能感两个视角来解释其作用机制,并有针对性地探讨激发青少年自我担当的教育对策,提升其网络道德水平。

1 研究方法

1.1 被试

研究对象包括836名学生(Mage=19.43,SD=1.30),年龄在18~26岁之间,大一400人,大二226人,大三159人,大四51人,男生占样本的45.69%(n=382)。

1.2 研究工具

1.2.1 自我担当

自我担当的启动与测量:通过让被试回忆一次不道德行为的经历,并用笔写下详细经过和感受来启动其自我担当意识。测量方法采用前人研究中自我担当问卷来实现(=0.94),包含你对自己的不道德行为有多大程度的自我担当等3个项目,采用7点计分,所有项目的总分越高表明自我担当水平越高。

1.2.2 预期自我意识情绪

采用预期内疚情绪主观评定问卷(=0.92)和预期自豪情绪主观评定问卷(=0.93),前者包含6个题目,后者共计5个项目,四点计分,得分越高代表预期内疚与自豪感越强。

1.2.3 自我效能感

采用王才康2001年编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包含10个项目,四点计分,得分越高代表自我效能感越强。

1.2.4 网络道德

该量表由雷雳编制,共30个条目。有三个维度,包括网络道德认知(例如,“我认为互联网可以提供道德规范的行为”),道德情感(例如,“在线帮助和安慰他人等行为不会让我难受”)和道德行为倾向(例如,“我愿意网上表现不佳”,反向计分)。该量表分为6个等级,从“不能描述我”到“很好地描述了我”。得分越高,说明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水平越高。

1.3 统计分析

我们使用 SPSS22.0软件计算主要研究变量的均值、标准差以及各变量之间的双变量相关性。同时,我们使用PROCESS考察了预期自我意识情绪和自我效能感在自我担当和大学生网络道德之间的中介或调节作用。

2 研究结果

2.1 各变量的描述统计及相关矩阵(见表1)

表1 各变量的描述统计及相关矩阵

2.2 自我担当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见图1)

图1 自我担当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

3 讨论与对策

本研究发现,大学生自我担当通过预期自豪和内疚情绪对大学生网络道德产生了积极正向的影响。这表明,提升大学生自我担当意识水平,不仅可以直接增加其网络道德行为,还能通过激发自豪和内疚情绪来使之认知情绪失调,继而通过实施网络道德行为或减少网络不道德行为来获得平衡。这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一些思考和启发。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爱国教育、红色教育等途径激发大学生的自我担当意识,积极响应国家网信部的“清朗行动”,净化网络秩序。

同时,研究结果还表明自我效能感可以调节自我担当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影响。具体而言,只有当自我效能水平足够高,自我担当才能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产生正向积极的影响,否则自我担当的积极影响十分有限。通过团体辅导、干预训练等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进而提升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

猜你喜欢
道德行为预期效能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远和近
论《三字经》与儿童道德行为的培养
论黑格尔的道德行为归责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