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李 马桂芳 李启松 孙金霞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 江苏盐城 224005)
医学检验技术是利用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多学科知识和现代医疗仪器对血液、体液等标本进行实验室检验,为疾病诊断、治疗监测、预后评价和健康管理提供依据[1]。目前,医学检验技术向微量化、信息化、自动化、多项目组合飞速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2]。为满足国家大健康战略部署的需要,顺应精准医疗和新发传染病防控对检验检测技术及人才的需求,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要掌握现代仪器设备、具备现代医学检验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基础扎实、技能熟练、适应性强、综合素质高。但目前该专业实训室仪器设备滞后于临床,学生接触不到临床工作状态的仪器设备,对大型自动化仪器缺少直观印象,且形态学教学切片多来源于学校自身储存,种类比较局限,导致学生实训教学质量不高[3]。这对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培养非常不利。因此,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医教协同指的是人才培养方案由高等院校与医院检验科双方共同协商制订,在教学技术、资源、仪器设备、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等方面相互融合,共同承担培养检验学生的岗位胜任力和职业核心能力的任务[4]。该校积极改革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实践报告如下。
选取该校2019级医学检验技术1~4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1~2 班(共102 名学生)为校内教学班,3~4班(共105 名学生)为临床教改班。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学习态度、成绩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学生均完成第一学年人文社科模块课程学习。第二学年专业核心模块和专业拓展模块的学习临床教改班在教学医院进行,校内教学班在校内完成。两组使用教材、授课计划、教学标准等均相同。校内教学班在校内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临床教改班在临床教学医院采用医教协同教学模式。
1.2.1 教学场所选取
校内教学班在校内教学。分别在智慧教室、校内实训室开展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根据该校制定的《临床学院评审指标(试行)》标准遴选教学医院,设立医院规模(医院等级)、师资队伍(本科以上学历的检验技术人员、教科研能力、继续教育能力)、教学设施(教室、专用实训室、医学检验设备、图书馆、住宿条件、文体活动场所)、教学管理(组织领导、规章制度)4 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通过现场查验教学设施,审核医院条件、师资队伍、教学管理等相关材料。并通过教师试讲等,确定江苏省人民医院句容分院、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启东市人民医院4家为临床教改班教学医院。分别在多媒体教室和临床实验室开展理论和实训教学。
1.2.2 授课教师的选择
校内教学班教师选择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的骨干教师授课,实训教师具有3 年以上教学经验。临床教学医院教师要有5年以上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较高的知识水平、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一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具备良好的团结合作精神,热爱教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1.2.3 班级管理者的选取
校内教学班由学校兼职辅导员进行班级日常管理。临床教改班由医院遴选的学生管理人员高质量开展每周思政教育活动;结合医院文化、属地资源,组织开展有特色的思政教育活动。加强学风、班风、考风建设,做好专业思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诚信教育,做好学生上课、实训、见习、社会实践等安排工作。
1.2.4 教学模式
校内教学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课上讲解教学内容,实训课统一示教后,由2 名教师指导操作练习。
临床教改班按照临床的检测组合及岗位要求,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检验基础》等6门核心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理论授课时将临床案例贯穿教学中。实训教学中以检测项目为任务,在临床实验室,学生在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接收医生检验申请单→标本检验→检验报告审核”过程。实训课上小组成员分析检测项目、探究检测原理的、真实岗位操作、反思操作中存在问题、分析检测结果。每个模块理论、实训课程结束后进行模块化见习,具体见表1。
表1 模块化课程体系
1.3.1 总评成绩
评价采用百分制,由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期末考试)组成,过程评价占30%~60%,包括平时成绩(考勤、学习态度、课堂参与、课堂考试等)、实验成绩、技能考核、期中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占40%~70%。期末考试总分为100 分,第三方应按照教学标准及医学检验技术(士)考试大纲的要求出题,实施教考分离。试卷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填空题和案例分析题。期末考试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安排,校内外学生同时完成期末考试。技能考核革兰染色、静脉采血、血涂片的制备和分类计数,统一考核标准,邀请不参加该项目的评委对所有学生进行评估。
1.3.2 问卷调查
问卷的设计包括沟通能力、职业素养、团队合作、临床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每个项目优秀得5分,好得4分,一般得3分,差得2 分,极差得1 分。分数越高,评价越好。由实习带教老师填写此调查问卷。共发放207 份问卷,有效收回20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9%。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来进行表示,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显著,具有其统计学意义。
临床教改班学生专业核心课程成绩均高于校内教学班,《寄生虫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免疫学检验》《血液学检验》这5 门课程成绩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专业核心课程成绩比较(±s,分)
表2 两组学生专业核心课程成绩比较(±s,分)
两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临床教改班学生在沟通能力、职业素养、团队合作、临床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理论知识、专业实践能力这7个项目中的评分均高于校内教学班(P<0.05),具体见表3。
表3 两组问卷调查结果比较(±s,分)
表3 两组问卷调查结果比较(±s,分)
实践证明,具有良好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检验人才的根本保证[5]。教学改革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第二学年教学以医院教师为主,学校教师为辅。因此,有必要加强临床教学医院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课程组成立QQ、微信群交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组织智慧职教云使用培训、示范课、中期教学检查、技能考核标准讨论等各种教学研究活动。同时,指派校内教师定期到医院进行专业实践和驻点。促进校内“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在医院专业实践中,校内教师在操作能力、临床检验结果分析能力、前沿知识和最新检验技术方面得到提升。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高素质的师资保障。
进入实验室了解检验工作流程和实验室操作项目是必要的。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以完成真实的临床检验项目为任务、在操作真实的临床仪器设备、发出真实的检验报告的同时,掌握临床实验室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学生接触行业前沿技术和先进设备,实现教学内容与真实岗位内容的无缝对接,解决实训内容滞后于生产实践的问题。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下,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热爱工作、甘于奉献、以人为本的职业精神。在解读检测结果过程中,学生了解结果背后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临床批判性思维。在教师的指导下,与临床医生实时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合作等综合素质。
在教学医院,学生主动加入了医院志愿者服务的行列。门诊患者的家属经常因不了解就诊程序、挂错号等而惊慌失措。学生志愿者们分工合作,不仅帮助患者顺利就医,而且耐心安慰患者家属,缓解患者家属的焦虑。学生在志愿工作中感受到了自己的专业价值。实践证明,早期接触临床可以使学生更清楚学习目的,强化职业道德培养[6]。有利于提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培养良好的医学人文素养,学生更喜欢未来的工作。
教学医院录制检验项目的实操过程,将视频上传到职教云平台,让校内学生也能了解检验报告的诞生过程。教学医院具有标本数量多、种类齐全的自然优势,可获得大量的形态学资料,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学校虚拟仿真系统用于规范学生培训。通过有效整合学校和教学医院的资源,不仅缩短了学生与临床的距离,而且降低了学校实训设备的投资压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医教协同可以培养心怀大爱、腹中有才、有技在身、眼里有光、脚下有路、肩上有责的高素质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医院获得了宝贵的教学经验,提高了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通过与学校共同申请科研项目等,从而调动医院在校院合作中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双赢的良好局面。该校医教协同教育的效果优势已初显。今后将继续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教学管理等方面全面深入融合。共建共享课程教学资源,建设高水平校院混编教学团队,共同开展专业诊改,共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