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晓璇
(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 广州 510515)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转变以及医学技术不断创新,医学信息素养教育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讲座培训正是对学生医学信息素养能力培养的补充[1-5]。医学院校图书馆开展相关实践,进一步丰富信息素养讲座的服务模式和实践经验[6-9]。互联网时代,医学信息素养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必须做出相应调整以适应社会信息环境的变化,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同时为能够及时地满足学校师生研需求,可采取在线学习方式开展相关服务。本文调研国内医学院校图书馆信息素养讲座情况,以期为推动医学信息素养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信息素养是人们对信息的认识,并借助信息源解决目标问题的内在特质和能力。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素养不仅是指利用信息工具及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还延伸出诸如数据素养、媒介素养、元素养等概念[1]。
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面向全球发布《本科医学教育国际标准》,该标准指出医学院校师生应能够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自觉获取信息、治疗患者及开展卫生保健工作。医学信息素养是指处理在医学研究、临床实践和医学管理等过程中所产生的以及从多种载体中获取的各种形式信息(文字、数据、表单、图形、影像和声音)的能力,包括医学信息意识、医学信息知识、医学信息检索能力、医学信息评价和利用、医学信息道德等。
医学生作为从事医疗行业的主要后备力量,其医学信息素养水平至关重要。本文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医学院校图书馆为调研对象,采用网络调研的方式访问其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重点分析以上4所医学院校图书馆在2021学年度的医学信息素养教育开展情况。
表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图书馆2021年秋季学期信息素养讲座
特点如下:一是注重医学信息整合与利用、综述写作与科研思维培养。开设投稿写作模块,帮助医学生将临床知识和经验转换为科研成果,兼顾提升临床与科研能力,为职业生涯打好基础。二是利用空闲时间开展培训。“午间一小时”培训安排在每周四中午,能够有效提高医学生参与度。三是采用线上直播形式,使用腾讯会议作为培训平台,提前在微信公众号告知会议号及密码等信息,部分数据库讲座提供培训录像,直播时长为1小时。
表2 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2021年秋季学期信息素养讲座
特点如下:一是讲座内容与时俱进,讨论医学信息素养在数字时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除资源导航、数据库使用、工具软件3类内容外,兼顾内容创新,新增B站(Bilibili弹幕网)等新媒体资源和可视化工具。二是注重医学生的知识产权教育普及。讲座中新增知识产权保护内容,提升医学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激发医学创新主体的活力和潜能。三是采用线上培训,培训平台为腾讯会议,提前在微信公众号告知会议号及密码等信息,直播时长为1小时。
表3 南京医科大学图书馆2021年春季学期信息素养讲座
特点如下:一是图书馆医学信息检索教研室馆员为主讲人,不定期邀请数据库商开展讲座。内容以数据库资源为主,介绍信息检索原理、数据库检索与利用、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各类文献相关软件的使用等。二是多种培训途径相结合开展医学信息素养教育。主要通过学生入馆教育、书香南医讲堂和医学信息检索及利用课程3个途径,涉及医学生入学、在校等阶段。三是采用线下讲座的模式,时长为1小时。
表4 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2021年秋季学期信息素养讲座
特点如下:一是医学信息素养培训内容多样化,涉及软件工具类专题、图书馆资源与服务使用、医学信息获取与管理、中外专利信息获取技巧等。二是开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培训模式。以线下讲座为主并在微信公众平台推出线上微视频,频率为每周1讲。三是线上讲座以微视频的方式展开,每期由馆员精炼讲座内容的1~2个重要知识点,每期时长在10分钟以内。
当前我国医学信息素养讲座以传统的课堂教育教学形式为主,大致可以划分为图书馆资源、数据库检索技巧、文献管理软件、论文写作与投稿等主题。学科课程具有逻辑性、系统性、简约性、完整性等特点,医学信息素养教育通过培训讲座形式开展,在内容组织上各有侧重,多集中在对专业数据库的使用技巧上。案例调研表明培训频率最高的英文医学专业文献数据库是 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等,大多以对陈述性知识的记忆和对程序性知识低水平的应用为培训目标。
线上直播形式在时长和内容上与线下讲座最为接近,对空间和距离没有限制,是目前线上讲座的主流形式。在直播类讲座中使用最多的平台是腾讯会议,开展流程为图书馆在其官网、微信公众号上面向全校师生发布线上讲座的直播预告,并提供会议号、会议密码、参会链接等信息。在开展线上直播的图书馆中,大部分讲座时长为1小时,仅有少部分图书馆提供直播回看功能。
在线上讲座日益普及的趋势下,有图书馆开始采用微视频方式进行创新探索。医学是实操性较强的学科,目前国内医学生课业繁重、空闲时间较少,微视频讲座“短小精悍”的特性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利用移动终端打破空间限制,符合现阶段医学信息素养教育的需求。此外微视频讲座的建设成本较低,可操作性更强。医学信息素养教育微视频化不仅是服务内容上的创新,也是服务方式上的变革,同时也会给图书馆带来更新的服务理念。
医学信息素养教育本质上是一门课程,其微视频设计和开发应遵守课程设计和开发的基本原则。因此实施方案既要思考如何将知识点融入微视频中,也要通过可视化的手段、多样化的互动形式等使讲座变得生动、深刻。本文将从教学设计、脚本设计、教学内容、团队建设等方面阐述医学信息素养教育微视频化的实施方案。
从教学设计角度,微视频讲座应从分析学习需要和确定教学目的开始直到教学评价,作为“课程”进行整体考虑。微视频特征为“短小精悍”,时长一般控制在3~5分钟之内。讲座标题应能引起学习者注意,提示学习者可以得到哪些收获,可采用问题式(why/what/how)或者概要式(3分钟了解***)的句式。例如提出一个培训内容可以回答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是医学知识类问答也可以是情境设置。
教学设计确定方向和目标,脚本设计搭建结构和框架。微视频讲座脚本设计方案的主线可以是人物、时间、空间结构、流程、知识逻辑。在引入部分,首先要交代学习的主要内容,迅速点题且简短有力,可采用提问、概括学习内容或者倒叙手法讲故事(案例),先告诉结果再告知产生结果的原因。层层递进直至结尾再次总结点题,呈现的知识有内在逻辑顺序。在内容讲解方面,一般有形象的知识讲解、透过问题讲解背后原理、案例解析3种组织形式。此外总结是课程设计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可通过文字总结或树状结构图梳理微视频知识点,回顾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医学信息素养教育微视频化的重要环节[10]。在提高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同时还应注重对其医学信息意识和医学伦理观念的培养,可以在医学信息检索工具知识、医学数据库知识、软件操作的基础上增加医学信息意识培养、知识产权保护等微视频专题。
医学信息素养教育以微视频形式开展,以“微”著称,但其设计、开发、应用等环节都需要一支具备专业医学知识、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能力、课程设计和开发能力的团队通力协作,以便最大程度统一微视频风格、确保视频质量。结合案例调研的启示,精品级别的微视频需要馆员跨部门、跨单位合作,可以由馆领导负责协调策划,组建1支3~5人团队,分别负责教学设计、脚本设计、课件制作、现场录制、后期剪辑配音、宣传推广、效能评估等方面。团队建设是视频开发的保障,为微视频讲座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互联网时代为医学信息素养教育发展带来机遇。医学信息素养教育微视频化能在解决馆员与读者时间与空间不同步问题的同时,推动图书馆提供优质的读者培训服务。今后医学院校图书馆的微视频服务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