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文会(天津市西青医院,天津 300380)
过敏性鼻炎主要是指机体因为接触到变应原之后,由于免疫球蛋白参与介导,通过炎性递质的释放,同时有多重促炎细胞、细胞因子和免疫活性等细胞的参与,从而出现鼻黏膜I型变态反应类型疾病[1-2]。该病虽然对患者生命安全不构成威胁,但是病情会反复发作,且迁延难遇,严重则会导致患者出现鼻窦炎、中耳炎、鼻息肉及支气管哮喘等慢性疾病,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构成不良的影响[3-4]。目前,西医临床上治疗过敏性鼻炎主要采用抗组胺药、鼻用糖皮质激素和抗胆碱类药物[5]。色甘萘甲那敏鼻喷雾剂是一种复方制剂,有抗过敏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本文通过研究色甘萘甲那敏鼻喷雾剂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作用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过敏性鼻炎提供相关依据,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2月-2022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过敏性鼻炎患者150例,纳入标准:①有明确的变应原接触史或有典型症状;②经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为阳性;③病情已经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且病程超过2年;④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了解研究的过程;⑤患者及家属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鼻息肉或鼻中隔偏曲;②近期服用过糖皮质激素或氨茶碱等药物;③对本研究中使用的药物过敏;④伴有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类疾病;⑤伴有其他恶性肿瘤;⑥病历资料数据缺失者。使用电脑随机法将15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43例,女32例,年龄为19-58岁,平均(31.93±9.83)岁,病程为2-6年,平均(3.47±1.17)年。观察患者中男44例,女31例,年龄为21-59岁,平均(32.18±9.66)岁,病程为2-5年,平均(3.31±1.1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得到医院的伦理委员会审核与批准。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复方色甘酸钠鼻喷雾剂进行治疗,第一次使用时,由护理人员指导,每侧鼻孔喷一下,5次/d,连续使用10d。观察组患者应用色甘萘甲那敏鼻喷雾剂进行治疗,第一次使用时,由护理人员指导,每侧鼻孔喷一下,3-5次/d,每次间隔时间需超过3个小时,连续使用10d。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症状得分和临床治疗疗效的评定标准 对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进行评分,临床症状有:鼻痒、鼻塞、喷嚏等。0分代表正常,1分代表轻度,2分代表中度,3分代表重度,减分率=(治疗之前总分-治疗之后总分)/治疗之前总分×100%,≥66.00%为显效,26.00%-65.00%之间为有效,≤25.00%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人数×100%。
1.3.2 免疫功能的评定标准 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5ml空腹静脉血,离心10min,3000r/min,离心半径为10cm,进行血清分离,放入-80℃的冰箱中保存,使用免疫比浊法对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E进行测定。试剂盒均从长春汇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购买,严格依据说明书进行操作。
1.3.3 治疗满意度的评定标准 使用我院自制的量表对治疗满意度进行评定,该量表总分为100分,即≥85分为满意,60-85分为一般,≤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一般)/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使用χ2检验进行数据比较,计量资料使用()表示,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次之后,使用t检验进行数据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对比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38例(50.67%),有效33例(44.00%),无效4例(5.33%),对照组显效33例(44.00%),有效29例(38.67%),无效13例(17.33%)。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67%(71/75),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2.67%(6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4;P=0.020)。
2.2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E水平相比,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E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A水平高于对照组,免疫球蛋白E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对比()
表1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对比()
2.3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后得分比较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鼻塞、鼻痒、流涕和喷嚏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后得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后得分比较(,分)
2.4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对比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对于治疗的满意度评价结果中,观察组患者满意38例(50.67%),一般32例(42.67%),不满意5例(6.67%)。对照组患者满意32例(42.67%),一般28例(37.33%),不满意15例(20.00%)。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为93.33%(70/75),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满意度80.00%(6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对比[n(%)]
过敏性鼻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由过敏原所引起的鼻黏膜炎症,且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6]。该病会使患者的黏膜毛细血管出现扩张,血管的通透性增高,腺体的分泌物变多,导致组胺的形成和加速释放,从而引发鼻腔黏膜发生炎性改变,功能失调,出现流涕、鼻痒等一系列过敏症状[7-8]。患者发病时临床症状主要为连续性的或者阵发性的喷嚏、鼻塞、鼻痒及大量水样的清涕,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嗅觉衰退[9]。该病的发作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因此,探寻新型药物治疗此类疾病,对患者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科学的比较研究后所得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38例(50.67%),有效33例(44.00%),无效4例(5.33%),对照组显效33例(44.00%),有效29例(38.67%),无效13例(17.33%)。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67%(71/75),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2.67%(6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相关报道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0],本结果提示,对过敏性鼻炎患者应用色甘萘甲那敏鼻喷雾剂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分析原因为:色甘萘甲那敏鼻喷雾剂是一种复方制剂,主要由色甘酸钠、盐酸苯甲唑啉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组成,且色甘萘甲那敏鼻喷雾剂是一种抗过敏药,可以有效对肥大细胞的细胞膜起稳定作用,对肥大细胞脱粒起抑制作用,有效减少5-羟色胺和组胺等过敏性反应介质的释放,因此可以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11-12]。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E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E水平均有一定改善,且观察组患者免疫球蛋白A水平(2.32±0.46)g/L高于对照组(1.54±0.69)g/L,免疫球蛋白E水平(563.17±44.82)IU/ML低于对照组(636.01±55.93)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结果证实对过敏性鼻炎患者应用色甘萘甲那敏鼻喷雾剂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免疫功能。分析原因为:过敏性鼻炎的发生同免疫学致敏过程中的介质释放密切相关,其中免疫球蛋白E可引发I性变态反应,使介导EQS释放组胺、前列腺素、白三烯等介质,从而导致患者出现鼻塞和流涕等临床症状。免疫球蛋白A是由黏膜层淋巴组织分泌的,可以有效抑制呼吸道上皮的微生物附着,从而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因此色甘萘甲那敏鼻喷雾剂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13-14]。
同时,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鼻塞(0.47±0.04)分,鼻痒(0.59±0.08)分,流涕(0.52±0.09)分和喷嚏(0.50±0.08)分,评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14±0.16)分,(1.28±0.32)分,(0.98±0.19)分和(1.39±0.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了对过敏性鼻炎患者应用色甘萘甲那敏鼻喷雾剂进行治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分析原因为:色甘萘甲那敏鼻喷雾剂有收缩黏膜血管等作用,从而刺激黏膜,使内脏血管的平滑肌兴奋,因而可以迅速缓解鼻塞等症状。最后,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对于治疗的满意度评价结果中,观察组患者满意38例(50.67%),一般32例(42.67%),不满意5例(6.67%)。对照组患者满意32例(42.67%),一般28例(37.33%),不满意15例(20.00%)。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为93.33%(70/75),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满意度80.00%(6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对过敏性鼻炎患者应用色甘萘甲那敏鼻喷雾剂进行治疗,可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分析原因为:使用色甘萘甲那敏鼻喷雾剂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可以有效缓解其鼻塞,流涕等主要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使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可以正常进行,从而缓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对治疗更有信心,缓解医患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满意度。
综上所述,过敏性鼻炎患者使用色甘萘甲那敏鼻喷雾剂治疗后,可有效提高治疗疗效,改善免疫功能和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