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娜 杨韫嘉 杨琪嘉
(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 102206)
农业是农村的主要产业,在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如不能得到有效处理,会导致农业面源污染,形成生产垃圾,影响农村人居环境。除此之外,农业生产中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为保障农产品数量和质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带来的包装废弃物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在田间地头造成“视觉污染”的同时,包装废弃物中的残留农药还会释放到环境中,对农村土壤及水体环境造成直接危害。因此,农业生产废弃物的垃圾处理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
通过调研京津冀地区农业生产废弃物处理现状,结合数据分析得到适宜当地废弃物的处理措施,实现绿色循环农业最切合的模式以及农业生产废弃物的生态效益最大化,促进现代生态农业发展。
由于农村经济的飞跃发展,农作物产量迅速提升,家禽数目增长,农村建设工作相继开展,农业废弃物总产量持续上升,尤其是最近几年,农村发展迅速加快,害虫抗药性增大,使用农药化肥增多,这也造成了农村环境的恶化,更可能会污染土地河流,造成农作物减产,所以调查农业生产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符合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除此以外,通过对农业生产废弃物的现状研究,还有助于农科学子深入了解农村农业现状,提高学生专业实践和调查研究的综合能力,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参与到所学的专业当中去,并帮助他们找到专业自信及助力生态文明的责任感,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性。
本次调查研究通过问卷的形式,以农村居民和种植户为主要受调对象,从农业生产废弃物的来源和种类、回收利用情况、处理时存在的问题影响危害,以及对废弃物回收利用的看法和建议四个方面对农村农业生产废弃物处理现状进行调查,发放问卷涉及京津冀18个区县,40个乡镇,收回有效问卷578份。
农业生产废弃物按其成分可分为以下三类:(1)农田和果园残留物,如秸秆、残株、杂草、落叶、果实外壳、藤蔓、树枝和其他废物;(2)牲畜和家禽粪便以及栏圈铺垫物等;(3)农产品加工废弃物。
3.1 调查发现,对于农业生产废弃物概念和类别,仅有4.24%的农村居民非常了解,并能熟练分类;超过一半的居民不太了解农业生产废弃物,充分说明合理处置农业生产废弃物在农村的宣传力度还远远不够,居民对废弃物的处理能力较差,分类意识不够,从而导致所在地区个别地方环境脏乱。
3.2 农村农业生产废弃物主要以农田和果园残留的植物纤维性废弃物为主,占比74.36%,其次是肥料袋、农药瓶等,占比55.56%,再次是养殖业废弃物,占比50.85%,而农业加工废弃物相对于其他种类较少,仅占比37.61%。养殖业废弃物中的畜禽粪便是天然的有机肥料,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有着很大帮助。通过发酵处理产生多种有益微生物,促使肥料发酵,生成有机肥。肥料袋、农药瓶会因为农民缺乏环保意识及不了解农药废弃物的有毒危害,而随意丢弃的农药残余物,甚至有部分农民直接将没有用完的农药和农药瓶倾洒至土壤或者河流中,造成环境污染。
3.3 居民在对农作物秸秆的利用方式上,主要以秸秆还田和做柴火为主,分别占比64.96%和61.54%,也有个别居民会用来作为牲畜饲料;对于废弃塑料棚膜的处理,有56.41%的居民将其扔在了垃圾集中回收点,而有12.71%的居民选择直接扔在地里,5.13%的居民选择就地焚烧,这两种方式严重破坏了土壤肥力[5]和空气质量。除此之外,68.38%的居民将农药和化肥包装袋、包装瓶拿去回收,但同时也有少部分居民将其直接扔田地里,造成土地面源污染和地下水污染。
3.4 通过居民对所在地区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状况的满意程度的调查,我们发现,接近一半的居民对其利用状况并不是很满意。高达72.88%的居民认为,废弃物处理的最大问题是人们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意识还不够,其次是技术水平落后,除此之外,有38.98%的居民认为是由于政府的政策和宣传力度不够。居民普遍认为,由于废弃物的处理不当,则会导致污染地表水质、破坏土壤肥力,从而影响农作物生长,还会影响空气质量。
3.5 调查发现,47.46%的居民所在地区有垃圾集中处理的基础设施,但是38.14%的居民反映自己所在地区的农业生产废弃物通常都是由村民自己处理,而52.54%的居民会把农业生产废弃物制成农用有机肥或牲畜粗饲料,21.19%的人会就地焚烧,还有极少部分居民会将农业生产废弃物直接随地堆放。
3.6 在对农业生产废弃物处理的看法与建议的调查中,高达91.53%的居民表示会积极倡导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92.37%的农户认为农业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可以保护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76.27%农户认为可以提高农民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除此之外,76.27%的农户认为还能优化农业、推动农业科技发展。居民希望今后可以加大宣传力度,给居民多普及有关农业生产废弃物的知识,让大家有正确处理农业生产废弃物的意识。
通过调查结果发现,农业生产废弃物处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种:
4.1 大部分农村居民处理废弃物缺乏专业知识。自主对秸秆废弃物进行焚烧或堆放,这种处理方式既不科学也不环保,不仅会影响土质,而且会造成大气污染。这一方面体现了农村居民环保意识薄弱,处理废弃物专业性不足,另一方面体现在农民对于农业废弃物处理方面的知识宣传和针对性处理方案的认知不足。应加强对农民开展农业产后废弃物处理的专业培训。
4.2 农业生产废弃物处理基础设施滞后。由于一些地区不具备建立农业生产废弃物集中处理的基础设施,而导致农业生产废弃物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等;这方面的改善主要还是相关地区政府的扶持,在一定程度上,政府的扶持和领头作用,可积极拉动农民的积极性,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更是为农业生产创造更好的条件。
4.3 对于有条件进行处理废弃物的地区来说,废弃物利用效率太低。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废弃物无法得到系统规模化处理,前期技术投资成本较大,且成本回收较慢,农民主动使用设施农业生产废弃物处理技术的积极性不高。在处理环节中需要的成本和劳动力,处理成本过多,而废弃物处理产品附加值较低,无法有效抵消处理和利用的成本,因此当地乡镇及其农民的废物处理积极性随之逐渐降低。
根据此次调查问卷中所展现的问题,调研组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4.3.1 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政府有责任也有必要进行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可以尝试通过部门分级进行监督管理,在村内开设知识讲授课堂,鼓励农民走出自我封闭的想法,接受国家规定的专业处理办法。除此基本意识方面需要落实外,农业生产废弃物的处理设施同样需要政府进行扶持和科学建设,目的为实现废弃物的再利用,保证在成本和劳动力可接受的范围内,进行具体操作的进行。因此各个部门之间要做好相互的协调与沟通,建设农业生产废弃物收储点,从地点、距离、收储点处理量等反面进行考虑,要充分考虑农忙期间农业生产废弃物储存点的处理变量。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要统一的安排专业人员或机构对农业生产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理农业生产废弃物,解决农业生产废弃物收集、运输等问题。
4.3.2 做好畜禽类粪便污染处理。农业生产废弃物污染中养殖类粪便污染是其中主要的污染之一,基于此,要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好养殖业结构优化方案,结合养殖的数量、种类、养殖场的面积、污染排放处理等方面进行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我国应将禽畜类养殖场与果、菜、林相结合,实现资源化利用及生态化养殖模式,做好禽畜类粪便资源化利用,如粪便生产有机肥等。还应在全国层面内开展养殖业污染整治行动,严格禁止禽畜类粪便污水排入河水中,对于重点养殖类企业要极大整改力度,推广现代化粪便处理技术,从粪便的处理、储存、再利用等方面入手,建设科学化、规范化的养殖场。
4.3.3 做好化肥、农药包装和地膜等农业生产废弃物的处理。此类农业生产废弃物多为塑料制品,随意丢弃在土壤中会严重污染环境和地下水,因此要做好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各个村镇要设置农业生产废弃物塑料制品的垃圾回收箱,结合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管理,安排专门的人员对其进行定期的处理和回收。完善统一的垃圾清理措施,对于一些生活和农业生产垃圾比较难处理的偏远地区,要持续投入资金,安排专业人员划片区负责,定期进行收集和处理。针对生产者和经营者,按照“谁生产、经营,谁回收”的原则,履行相应的农药和化肥包装废弃物回收义务,严格按照地方政府出台的农药废弃物处理办法进行处理,政府可适当进行奖罚政策,在作物需要药剂密集期,政府专业部门到乡间地头进行巡查和监督,旨在督促农民进行农药废弃物的正确处理;从农业生产废弃物来说,要针对农业生产废弃物生产者和处理者,政府要组织专业人员与农业生产废弃物生产者和处理者共同做好有机肥的宣传以及培训工作,为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使用者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支持,让农户了解有机肥施用的相关知识,明白有机肥所带来的环境效益和长远利益。
在此次文献查阅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有效运转的循环经济体系。“顺义模式”是北京市农机推广部门对于北京市顺义区产生的蔬菜残叶烂果、大田作物秸秆、林果残枝、畜禽类污等农业废弃物进行循环再利用,探索出的一套无害化处理机械化技术模式。“顺义模式”是通过好氧发酵、有机肥撒施机械化技术将产出的农业废弃物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堆肥处理,在好氧条件下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废弃物,成为有机肥料回用于农田生产,种植经济作物。这种模式在减轻环境污染,提升废弃物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的基础上,从而达到绿色农业发展的良性循环,这一方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顺义模式”农业废弃物经济循环图
农业生产废弃物是农业清洁生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考虑因素,是“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推进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目标。农业生产废弃物是很好的再利用资源,通过科学处理,可以制成优质的有机肥,归还到田间,为土壤增加有机质和养分,提高大田作物的经济价值,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绿色发展。
2022年1 月4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分区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优先治理人口集中村庄,不适宜集中处理的推进小型化生态化治理和污水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加强村庄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设施建设,推进就地利用处理。深入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和绿化美化行动。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政府对城乡关系进行历史性的重新定位,实际上是一个战略转型,其中治理有效是基础,实现乡村文明一方面要依靠正确的引导,积极的宣传,从思想观念上转变原先落后的、不文明的行为,另一方面就是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治理途径,从客观上监督管理不文明等行为,从基础上提供保障。
人们应该关注农业生产废弃物的产生所带来的危害。相比城市生活废弃物,农村废弃物污染更为严重。其产生量大,处理方式简单,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污染环境,进而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因此,迫切需要从农民、企业和政府等主体出发,构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农业生产废弃物处理模式,采取相关的对策方法。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来提高农村废弃物的处理效率,提高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结合乡村资源禀赋和现实需求,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适应传统自然村落、新型农村社区和农业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林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建设可循环利用模式后,农业污染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农业生产废弃物再次利用,减少了其它资源的投入,得到开源节流的效果,农村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