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蓉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学前与艺术教育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采茶舞蹈已经存在了三百多年,已经成为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采茶舞蹈的曲目和动作都是由老一辈艺术家整理的,必须要加强保护与传承,采用现代化的方式宣传采茶舞蹈,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喜欢、学习采茶舞蹈,培养新一代的采茶舞蹈表演人才,对采茶舞蹈进行创新,将民族性和时代性融合到一起,为采茶舞蹈注入新的元素。
艺术的产生离不开当地的地域环境和人文环境,长时间的民族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社会文化和艺术形式,赣南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为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在茶文化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极具地域民族特色的采茶舞蹈,所以采茶舞蹈的起源与茶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着紧密的关联。采茶舞蹈产生于赣南地区,该地区被山脉环绕,交通不便,隔绝了其他地区文化与赣南地区文化的交流,这是赣南文化具有较强地域性特点和民族性特点的根本原因。受到地势起伏较大的影响,该地区并不适合大面积种植水稻等作物,赣南地区的祖先逐渐发现了茶树的经济价值,于是,在赣南人民的努力下,逐渐形成的茶文化,为采茶舞蹈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采茶舞蹈的形成受到三个因素影响。首先,赣南地区的社会生活推动了采茶舞蹈的形成,该地区被山林环绕,环境比较恶劣,医疗水平较低,客家先祖逐渐发现茶叶的药用价值,于是,经常用茶叶解毒,利用茶叶明目益智,并且在当地大规模种植茶树,到了固定的季节就会集体采摘茶叶,客家人会一边唱歌一边跳舞,由此形成了独特的采茶舞蹈。其次,赣南地区的祭祀活动推动了采茶舞蹈的形成,祭祀活动非常重要,客家祖先认为祭祀活动能够让第二年风调雨顺,在祭祀活动中,需要跳采茶舞,以此来表达当地人对上天的感恩,通过舞蹈和祭祀的方式进行祈福。最后,赣南地区的娱乐活动推动了采茶舞蹈的形成,赣南地区的娱乐活动非常少,农忙结束的时候,人们会唱山歌,还会跳采茶舞,这就是客家先祖的娱乐活动,使采茶舞蹈成为一种娱乐的方式,与赣南地区的民族文化和社会生活融合到一起。
采茶舞蹈最初产生于明朝,客家人在唱采茶歌曲的过程中,会加入一些舞蹈动作,逐渐形成了采茶舞蹈。赣南地区有固定的茶叶开市时间,每到三月,就会有很多外地人来到赣南地区,当地人接待客人时,在唱山歌的同时,还会跳采茶舞。清朝的采茶舞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个时期产生了专门的采茶舞蹈表演团队,采茶舞成为一种独立的舞蹈形式,采茶舞蹈更加专业,在采茶舞蹈表演团队的发展中,人们会将孩子送到表演团,从小接受采茶舞蹈的培训,学习专业的采茶舞蹈,采茶舞蹈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到达了鼎盛时期。
建国后的采茶舞蹈受到了重创,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采茶舞蹈受到了批判,过去的表演团队逐渐解散,表演服装也被毁弃,很多著名的采茶舞蹈表演者受到了影响,不得不放弃采茶舞蹈。同一时期,样板戏受到重视,限制了其他戏曲的发展,专业化的采茶舞蹈表演越来越少,只有赣南地区的茶农始终保留着这种艺术形式,没有让采茶舞蹈彻底消失。改革开放后,采茶舞蹈逐渐恢复,采茶舞蹈表演者重新组成了专门的表演团队,而且得到充足的经费。采茶舞蹈中有很多著名的作品,体现了地域民族特色,在创新中,采茶舞蹈更具有时代性,出现了很多与时代相融合的采茶舞蹈。如今,在现代化文明的发展中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中,农耕文明也受到了影响,年轻人很少会继续种茶、采茶,年轻人也很少关注中国的传统艺术,完全不了解采茶舞蹈,老一辈的采茶舞蹈表演艺术家逐渐退出表演的舞台,学习采茶舞蹈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新时期的采茶舞蹈面临较大的危机与挑战。
第一,矮子步。这个动作主要由男性表演者完成,这个动作与男女采茶的动作和茶树的特点有关,茶树一般会种植在地势起伏的山地上,每年的采茶期,男子需要背着茶篓上山采茶,女子需要拿着茶篮进行采茶,采下来的茶叶会被放到茶篮中,茶篮中放满茶叶后,全部倒进茶篓里,还要把茶篮里的茶叶压实。茶树相对较低,男子只能蹲下或弯腰采摘,而女子并不需要做这些动作,由此产生了女高男矮的画面。采茶舞蹈表演者对这个男子采茶的动作进行模仿,将其融入到采茶舞蹈表演动作中,形成了矮子步。男子做矮子步的动作时,应处于半蹲的状态,或者做出半屈的动作,表演者的双手也要做一些动作,表演矮子步时,下半身的动作要和手臂手腕的动作相互配合,表演者还要控制自己的表情和眼神,对男性表演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采茶舞蹈的发展中,女性表演者也学习矮子步的动作,表演时做出相同的动作,表演中的动作更加整齐。
第二,单水袖。舞蹈表演中经常会使用水袖,水袖有较多形式,常用的水袖为双水袖,可以将两个水袖设计成长度相同的形式,也可以让两者参差不齐。采茶舞蹈的水袖没有采用双水袖,单水袖是采茶舞蹈表演的另一个特点,表演者只会在左侧戴上袖筒,做出动作的时候也只能用左侧手臂挥动水袖,与双水袖表演相比,单臂发力和做出动作更加困难,采茶舞蹈表演者需要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还要有较强的舞蹈功底。单水袖有非常多的表演动作,单人挥动水袖时,表演者可以按照缠、绕、卷等方式挥动水袖,让水袖呈现出不同的效果,还可以双人配合或多人配合,让不同表演者的单水袖相互配合,做出一些复杂的动作,让整体的效果更加丰富。单水袖的表演形式与一个民间故事有关,有一个采茶的先祖被人砍掉一只胳膊,恰巧遇到采茶女,采茶女救了他,后来,二人成为夫妻,采茶女准备舞蹈服饰时,特意做了单水袖,遮盖住丈夫的手臂。用单水袖进行表演,不仅让采茶舞蹈更具特色,还体现出地域文化,为采茶舞蹈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和纪念价值。
第三,扇子花。扇子花是采茶舞蹈“三绝”的另一个动作,所有的采茶舞蹈表演者都会在跳舞的时候拿着扇子,扇子是采茶舞蹈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道具,能够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动作下,扇子会形成不同形式的扇子花。扇子花的加入让采茶舞蹈更加丰富,扇子花还能够准确体现出表演者的情感状态,让采茶舞蹈呈现出良好的艺术氛围,让舞蹈动作呈现出更好的艺术表演效果。需要注意,男性表演者和女性表演者都可以做出单扇花的动作,但是只有女性表演者能够做出双扇花的动作。在扇子花的发展和创新中,出现了几十种扇子花表演方式,成为一种独特的采茶舞蹈艺术表演形式。
第一,采茶舞蹈的动作存在生活化的风格特点。赣南采茶舞蹈产生于赣南地区采茶活动,先祖在采茶的时候,会随机进行表演,做出一些随意的动作,通过跳舞的方式进行娱乐,所以采茶舞蹈中的很多动作都呈现出生活化的特点。采茶舞蹈的编舞者基本都是喜欢茶文化和采茶舞蹈的民间艺人,这些民间艺人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而且有很多民间艺人本身就会种茶和摘茶,所以采茶舞蹈的动作体现出较强的地域特点。例如,编舞者会观察生活中的动作和神态,对摘茶和炒茶的动作、捡菌子的动作及其他生活化的动作进行加工和融合,使其体现在采茶舞蹈动作中。将日常生活中的神态应用在舞蹈表演中,使采茶舞蹈表演更加真实和生动,呈现出更强的客家特色。采茶舞的歌曲名称同样能够体现客家人的特点。比如,用蝴蝶命名的采茶舞蹈,舞蹈中的步伐和部综合也会体现出蝴蝶轻盈的特点,还有一些舞蹈名称比较诙谐,具有很强的画面感,例如,懒猫抓痒和舞蹈展翅都是客家舞蹈的曲目名称。
第二,采茶舞蹈的配乐存在乡土化的风格特征。采茶舞蹈的配乐有较强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配乐的生活化特点让采茶舞蹈更加独特。采茶舞的配乐一般为徵调,歌曲的唱腔能够体现出客家风格,尤其是采茶舞配乐中的路调和茶腔等,配乐可以参考传统的客家曲调,呈现出较强的地域性特点。对采茶舞蹈的配乐进行编曲时,往往会考虑传统乐器,在配乐中加入古筝和二胡等,这些传统乐器有着不同的声音特点,可以在采茶舞蹈配乐中使用部分传统乐器,让采茶舞蹈配乐更加丰富。采茶舞的唱词也能体现出客家人的精神气质,采茶舞的唱词具有极强的幽默性,客家人习惯了苦中作乐,有时还会正话反说,这些特点都体现在采茶舞中,在表达愁苦时,采茶舞蹈的唱词反而会用相反的话语进行描述。
第三,采茶舞蹈存在多样化的艺术形式。采茶舞蹈来源于赣南地区茶农的茶事活动,采茶舞蹈的艺术形式刚刚出现时,舞蹈动作比较简单,在发展的过程中,与民间舞蹈艺术相互融合,形成了多样化的舞蹈动作和表演形式,采茶舞蹈表演者学习其他舞蹈表演形式,将其融入采茶舞蹈中,使采茶舞蹈表演更加特别。采茶舞蹈不只有舞蹈,其中融合了唱词、旁白和舞蹈,是一种唱念带舞的形式。采茶舞蹈表演者不仅要掌握舞蹈动作,还要掌握一定的表演技巧,控制自己的表情和眼神,掌握舞台表演的方法和技巧。例如,曲目《钓拐》就将不同的表演形式融合都一起,歌曲中的唱词描述了客家人放牛钓拐的故事,做这个舞蹈动作时,会使用特殊的工具,表演者左手拿着钓拐,而右手依旧拿着扇子,走着台步和料脚步,以这种方式体现出客家人的精神气质。感受采茶舞的魅力。
采茶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不小的挑战,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的改变不仅对采茶舞蹈带来了影响,还对民族文化带来了影响,很多民族传统的语言、习俗、手艺、艺术逐渐消失,快节奏的生活、丰富的物质条件、多样化的娱乐方式改变了人们的习惯和观念,赣南地区的年轻人很少会专门学习采茶舞蹈,了解采茶舞蹈历史、文化、表演的人越来越少,只有专门从事舞蹈表演和艺术研究的艺术家和学者会专门到赣南地区进行调研和学习。如今,采茶舞蹈仅仅作为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受到人们关注,采茶舞蹈的其他功能逐渐消失。2010年,赣南采茶舞申遗成功,成为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采茶舞蹈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传承与保护,采茶舞蹈文化依然面临较大的危机。
第一,采茶舞蹈文化具有继承性的特点,赣南采茶舞蹈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在长时间的发展中,与赣南地区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相互交融,凝聚了每一代客家人的艺术审美,汲取了历代客家文化的精华,在文化继承和艺术传承中得以发展。第二,采茶舞蹈文化具有群众性的特点,采茶舞蹈表演没有太多的限制,作为一种民族舞蹈,很多赣南地区的人民都会跳采茶舞蹈,无论是学生、工人、农民,都会学习茶文化和采茶舞蹈文化,在特定的节日共同表演。第三,采茶舞蹈文化具有自娱性特点,茶农可以在采茶、日常生活和活动中可以随时跳舞,通过跳采茶舞消除疲惫。第四,采茶舞蹈文化具有即兴性的特点,舞蹈的动作和人物是可以随时变换的,表演者可以即兴发挥。第五,采茶舞蹈文化具有地域性特征,赣南采茶舞是在赣南地区产生的,所有的舞蹈动作、唱词都与赣南地区的生活和环境密切相关,采茶舞蹈文化与赣南地区的历史文化有很深的联系,不仅体现出了赣南地区的茶文化,还保留了客家文化的特点,采茶舞蹈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一定要注意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
第一,在学校教育中传承采茶舞文化。中小学音乐课程中,可以将赣南采茶舞蹈加入到音乐教材中,以采茶舞音乐为媒介,为学生介绍采茶舞蹈文化,教师还可以教学生一些简单的动作,在学校的艺术节中,也可以安排个别班级表演采茶舞蹈。在学校教育中加入采茶舞蹈,能够从小培养学生,让全国的中小学生都了解采茶舞蹈这种艺术形式。第二,在剧团中进行传承,赣南采茶舞蹈表演剧团有非常优秀的艺术家,也有专业和系统化的培养方式,剧团中的艺术家了解各种采茶舞蹈剧目,掌握标准的表演技巧,拜师学艺的方法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采茶舞蹈。采茶舞蹈表演剧团还可以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进行演出,让各地区人民了解采茶舞蹈这种艺术形式。
第三,在赣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中进行传承。赣南地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应当充分挖掘当地的人文资源,采茶舞蹈具有较长的历史,是非常重要的人文资源,可以将采茶舞蹈打造成当地的文化标签,通过采茶舞蹈宣传客家文化和茶文化,将茶文化、采茶舞蹈、客家风俗结合起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旅游业的发展进行保护和传承。第四,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宣传采茶舞蹈。电视、网络和多媒体的出现改变了艺术和文化传播的方式,采茶舞蹈剧团可以将表演剪辑成几分钟的节目,或者选取最精彩的片段,将录制的视频发布到视频平台中,各个电视台还可以在晚会节目中加入采茶舞蹈,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宣传采茶舞蹈。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得以延续和发展,采茶舞蹈的发展应当与时代的发展同步进行,在采茶舞蹈中加入时代特色,如采茶舞蹈的传播方式、表演形式、服饰道具、配乐内容等,在创新中保留最根本的舞蹈动作和艺术特征。例如,采茶舞蹈中的扇子和水袖是最基础的道具,可以对这些道具进行重新设计,改变道具的形状、色彩、图案等,使舞蹈中的道具体现出时代特征,成为采茶舞蹈表演的点缀。采茶舞蹈的编曲者和编舞者还可以结合新时代的故事进行编创,结合时代背景和时代特色进行创新。在舞台表演中还可以采用现代化的舞台艺术形式,带给人们沉浸式的体验,探索多样化的采茶舞蹈表演形式。采茶舞蹈的表演剧团和研究单位应当加强交流,共同探讨采茶舞蹈的创新方向,在创新与发展中传承采茶舞蹈文化,让采茶舞蹈以全新的形式呈现给大众。
采茶舞蹈体现了茶农劳作的场景。茶农种植茶树和采摘茶叶时,经常会用唱山歌和跳采茶舞的方式进行娱乐,采茶舞蹈体现了赣南地区人们的精神和民族的文化习俗,采茶舞蹈中的动作来源于茶叶采摘的动作和人民劳作的动作,在舞蹈表演中,美化了人们劳作的场景,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采茶舞蹈具有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应加强保护和创新,让采茶舞蹈不断发展,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