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炳麟
(江苏省灌南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连云港 222500)
茶文化元素包括了品茶的器具、烹茶的工具、煎茶或者点茶的具体流程等,同时还隐含着茶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中国古代的茶画是一种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绘画类型,这些画作将古人喝茶品茗的生活场景作为主要的元素,同时将茶文化中恬淡自然的心境呈现出来,这种创作手法对现代美术作品创作和美术教学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茶文化是人们在种茶、采茶、制茶、品茶等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文化体系,其中包括物质层面的要素,也涵盖了精神层面的要素。在物质层面主要是茶叶、茶具、茶画等,在精神层面主要为茶艺、茶道茶精神等。
茶在本质上是一种饮品,通常在休闲娱乐的情况下人们才会品茶,古人在品茶时还会伴奏音乐,以优雅的古琴为主要的乐器,配合以竹笛。茶艺中具有较为严格的操作流程,净手、温壶、烫杯、洗茶、冲泡、闻香、品茗等都是茶艺中的步骤。古代的茶具也是类型丰富,竹木、陶器、瓷器、金属、漆器等均有运用。品茶的场所通常是山水之间、庭院之间,风光旖旎、美不胜收。这些都可作为美术作品的画面元素。例如,明代绘画大家文徵明的《惠山茶会图》就是以文人墨客在惠山中游玩品茶的场景为主要元素。
茶文化中除了物质层面的要素,精神文化层面的意境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中国古代在文化层面以儒、释、道的影响力最为突出,茶文化也受到其影响,成为承载儒、释、道精神的重要媒介。无论是茶乐,还是茶艺都呈现出一种恬淡自然、豁达开朗的态度,这一点与儒释道仁爱、谦让、悲悯的价值体系密切相关。美术作品中也要传达一定的意境和价值观念,茶文化的精神气质自然成为重要的表现内容。
第一,文化价值层面契合。中国的美术作品大多采用写实的手法,以生活中的场景为元素,绘画作品中总是要反映出作者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或者精神意趣。茶叶经过温水的煮泡后变成一种色泽均匀、味道平和的饮品,饮茶能够缓解人的疲劳,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并且人们在饮茶时经常伴随着寄情山水、休闲娱乐,不去思考功名利禄,这种品茶时的心境和绘画创作如出一辙。茶道中蕴含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儒释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是社会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后来经过利历朝历代的传承,逐渐成为享誉千年的正统思想。道家学说提倡无为而治,提倡不争和顺其自然。佛教思想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原大地,后来唐朝时期达到鼎盛。这些主流的价值观在当时的社会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力。以茶道为例,无论是茶乐,还是茶道中非常讲究的形式,全部都流露出一种“慢”节奏,给人以与世无争之感,美术作品中要体现出作者的心境,古人志趣高远,受到主流思想的影响,在绘画创作中自然也将主流思想作为绘画作品的精神内核,这就为茶文化元素进入美术创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二者在文化价值层面形成了高度的契合性。
第二,内容上的契合。美术作品要言之有物,要以具体的元素填充画面,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中经常将人物、动物、山水、花鸟、具体的活动场景等作为描绘的对象,人们品茶的场景也是绘画作品中经常出现的素材,这类画作还被称为茶画。其中包含的茶元素为茶具、煮茶的炉具、茶艺活动的参与人员和活动的具体场景、品茶时的自然环境等。美术作品离不开形象化的要素,而茶元素为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因此,二者在内容上也形成了高度的契合性。不仅古代绘画作品如此,即使到了现代,人们依然可以采用各种绘画技巧和风格来表达各种茶元素。西方的优化也是以具体的事物为描绘的对象,其对色彩的运用更深,茶元素也可进入此类作品中。
《萧翼赚兰亭图》是唐代的阎立本创作的绘画作品,这幅作品并不是根据现实生活场景而创作的,其灵感来源于唐代的一个故事(《兰亭记》)。这幅画作中一共描绘了5个人物,核心人物是唐大的御史大夫萧翼、辩才和尚以及三个煮茶的仆人。画面中有人用扇子向炉火中扇风,有人在搅动正在烹煮的茶水,还有一个童子手持托盘,准备着分茶。这幅作品将唐代煮茶所用的器具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并且表现出唐朝人以茶待客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生活意趣的美术作品。
《调琴啜茗图卷》是唐代周昉创作的一幅画作,其中描绘的场景是唐代的侍女围坐在一起品茶的场景,在最中央又一个矩形的长桌,侍女们围桌而坐,其中有人在弹奏古琴,有人在吹奏萧,其他人要么喝茶,要么听曲。这幅画作以侍女们休闲品茗为主要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早在唐朝时期,茶已经成为重要的饮品,在人们的日常休闲中发挥出非常重要的作用。
《宫乐图》也是唐朝的绘画作品,根据考证,该作品成画于晚唐时期,作者不详。晚唐时期的茶文化非常盛行,无论是在宫廷之中,还是民间的文人雅士,都喜欢将饮茶作为休闲。这幅画作描绘的是唐朝宫廷之中的娱乐场景,其中有人在奏乐,有人在喝酒,还有人在品茶,甚至根据这幅作品中的绘画场景还能判断出具体的烹茶方式,从程序来看,这幅画作中的烹茶方式为“煎茶法”。
《韩熙载夜宴图》是南唐时期顾闳中所创作的绘画作品,原作已经失传,在宋朝时期出现了临摹作品,目前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中,这幅画作的创作书法是古代的工笔重彩,其绘画技艺非常高超,在现存的同类作品中,这幅画作的艺术水平达到了顶尖程度。这幅画的主要内容是当时的官员韩在熙在家中设宴、奏乐、娱乐。画作中人物众多,条几上放着茶壶、茶碗等物品,参与宴会的人员或坐着,或站立,或在一起攀谈。韩熙载是博才多学之士,但是在官场上不受重视,于是在家中以品茶的方式保持清明的心境。从这些绘画作品中可观察到茶文化在唐朝是如何盛行。
进入宋代之后,无论是在宫廷之中,还是在市井小民之中,品茶都是一项非常盛行的活动,根据史料记载,皇帝之中喜欢品茶的也不在少数,典型的是宋徽宗。以下介绍几幅宋代的茶画作品,分析其中的茶元素及审美情趣。
《茗园赌市图》由宋朝名家刘松所做,并且刘松年还不是普通的民间画师,他是南宋三朝的宫廷画师,绘画技艺炉火纯青。这幅作品中描绘的场景是民间的茶园,画面中有人手里提着茶壶,有人在向其中注水点茶,还有小贩在市井中卖茶,这幅作品取材自生活场景,形象生动地反映出南宋的茶市,需要说明的是赌市并不是以赌博为活动内容的场景,此处的赌并赌博的意思,而是卖茶的小贩对自己茶饮品的一种营销手段,和赌博没有任何关系。
《撵茶图》也是刘松年的作品,绘画的创作手法是工笔白描,作品中描绘的场景包括了磨茶、烹茶、点茶等一系列场景。从中可观察到烹茶的器具以及喝茶之人的动作,画面舒缓自然,给人以恬静、豁达之感受。
宋徽宗在宋朝的皇帝之中属于才华横溢的一位,其书画和诗文更是闻名天下。《文会图》就是宋徽宗创作的一幅茶画,他一生痴迷书画和品茶,在宫廷之中经常邀请文臣官员品茶,这幅画作正是描绘了这方面的场景,从图中可观察到在一张很大的方桌上罗列着各色美味佳肴,侍奉的仆人在周围忙碌的烹煮茶水,整个画面非常宏大,并且人物的形态也非常自然。
茶文化在明清时期已经经历上千年的传承,社会的各个阶层都非常喜爱品茶,与之相关的绘画作品也是层出不穷,在历史上产生了极高的艺术造诣。
《事茗图》是明朝才子画家唐寅的名作,实际上这幅作品是唐寅为其朋友陈事茗所作,以庭院中的书斋生活为背景素材,在一个村落周围环抱着青山绿水,其中坐落着几间茅草屋,唐寅的朋友就生活在其中,陈事茗当时正端坐在茅屋里等待唐寅,他在茅屋的侧间煮茶,桌子上摆放着茶具。几个简单的场景就可看出当时的文人墨客对品茶具有很高的热情,将其作为招待友人的主要方式。
《玉川烹茶图》是明代画家丁云鹏的作品,其中烹茶的地点是在花园的一角,画面中有一个石桌,在平整的台面上放置着茶壶,在石墩上放置着煮茶的小火炉,一位侍女站立在一旁,手里举着一个盒子,另一侧的男性仆人手里提着一个水壶,主人公端坐在芭蕉树之后,画面中悠闲自得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仿佛置身于其中,享受着惬意的氛围。
《茶景全图》是清朝时期记录种茶、制茶、采茶工艺的绢本彩绘。其中描绘的场景非常丰富,如茶农在高山上移栽茶树、农家人背着茶篓采茶、茶农担茶在山路间行走、农夫们围坐在一起捡茶、男人们晒茶和晒茶、熏茶、茶叶分类、装茶等一系列生产过程,这是一本全景式记录茶叶制作、包装、运输过程的彩绘作品,人物形象逼真,生活场景生动有趣。
茶文化历经千年的沉淀,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最本质的内容可用四个关键字来概括,那就是“和、静、怡、真”。“和”是对儒家思想的传承,其用意是“中庸之道”,这个字可理解为适宜、适中、合适的意思,是一种恰到好处的程度,没有过度的问题。人们在采茶的过程中和山水、植物交相辉映,形成一种天人合一的场景。在制茶的过程中要使用到烘焙等技术,在泡茶的过程中要使用热水,这些过程中始终强调适可而止、恰到好处,这就是“和”的用意。茶道是一种修习的方式,其外在形式和内在精神态度都讲求一个“静”字,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心境,人们生活在俗世之间,怎能做到心无旁骛,以平静的姿态去生活,看待生命的起伏,只有不断地修习,提高自己内心的境界,才能做到心如止水,做到“静”。在中国的茶道文化中,“真”是最终极的追求,茶叶是真、茶具是真,待客时的心态也是真,毫无半点虚情假意。古人常常以茶会友,友人之间自然要真心相待,茶是重要的媒介,也是“真”的一种象征。所谓的“怡”指的是不同层次、不同背景的人都能在茶文化中追求自己认可的价值和文化。例如,文人骚客借助品茶结交友人,托物寄情。市井百姓借助饮茶来享受惬意的生活,每一类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茶文化。在绘画创作中应该将这些表情达意、传递价值观的精神文化元素融入进去,实际上中国古代的宫廷宴会,或者市井小民的休闲娱乐都会出现烹茶、饮茶的场景,充分表达了茶文化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价值。中国现代美术教学中,中国画始终是核心的教学内容之一,在开展此类人才的培养工作时,应该积极融入茶文化的精神意趣,提高作品的欣赏价值。
茶文化具有独特的承载形式,要将茶文化融入美术作品中,那就应该将具体的视觉性元素作为美术作品描绘的对象。泡茶时用的水壶、烧水用的火炉、茶杯、茶碗等器具是最直接的视觉性元素,古代的很多茶画中都描绘了这些品茶时必须使用的器具。除此之外,古代的茶道非常讲究操作的方式,主要包括两种方式,其一是煎茶法,其程序囊括了9个基本步骤,如准备器具、选水、灸茶、碾茶、煎茶等,这种方式主要流行于唐代。其二是点茶法,这种方式在宋朝时期非常流行,其中的主要步骤是团饼的灸、碾、罗以及候汤、点茶等。煎茶法要经过三次沸水,“一沸”时加盐调味,“二沸”时舀出一瓢开水,搅拌后使其形成旋涡状,然后在将适量的茶沫投入其中,“三沸”是撇去表面的黑沫。宋朝的点差法在制作原理上和煎茶法存在一定的区别,点茶法先将茶沫放在茶碗中,然后在其中加入沸水并搅拌,由点茶还引发出了斗茶的趣味性活动,在宫廷和民间都甚为流传。
在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可将这些煮茶、点茶、烹茶的具体操作方法作为描绘的对象,实际上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中也经常将煎茶或者点茶的具体场景作为绘画作品的元素,显而易见,这些直观性、视觉性的茶文化元素更能准确地表达出茶文化特点,让每一个欣赏画作的人都能直观地理解其中的含义。
茶叶的种植、茶叶的采摘以及茶叶的制作过程是劳动人民创造茶文化的重要基础,在中国古代的美术作品中更多地将品茶的场景作为绘画描写的对象,而种茶、采茶、制茶等过程则较少涉及,因此,在美术作品中应该更加重视这些源头过程。劳动是光荣的,古代劳动人民在茶叶生产过程中还发展出茶歌、茶戏等文化艺术形式,并且直到今天还在流传,因而这部分内容应该引起重视。加大美术创作的运用力度,在当代的美术教育中应该积极加以引导,促进新局面的形成。茶文化元素和人们的休闲娱乐密不可分,无论是宫廷宴会,还是民间聚会,茶文化元素都和其他的生活场景交融在一起,茶乐演奏、聚餐饮酒、山野间的探索等都可作为美术作品的元素。茶文化经过古代的传承和现代化的发展,其在器具、表现形式上也在不断地演化,例如,古代的茶具中以陶器、瓷器、竹木器具为主,而当前茶具中也出现了玻璃制品和金属制品,人们品茶的场景也发生了变化,现代化的茶馆成为新的趋势。这些和古代的茶文化元素及场景存在很大的差异,基于茶文化的美术作品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创作者应该尝试将现代化的生活场景融入美术作品中,并且将这些场景和茶文化建立关联。
茶文化元素类型丰富,喝茶、泡茶用的器具,泡茶、煮茶的具体手法,与品茶相关的具体生活场景等都是典型的茶文化元素,这些内容在中国古代的茶画作品中频繁出现,彰显了中国古人对茶以及茶道的热爱。茶文化元素在现代美术作品中依然具有很高的应用和研究价值,现代的美术创作中应该积极研究如何将茶文化元素融入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