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俊,王秀玉,平海啸,邓威威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高职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承载着复兴民族的伟大历史使命,其政治素养高低,不但与个人成长发展有关,而且还会影响国家命运。基于新时期背景下,强化高职思政教育,既是培育现代社会所需优质人才的必然要求,又是“立德树人”教学目标实现的主要环节。而将茶文化引入其中,不仅有利于为高职学校思政教育创新提供帮助,还有助于发展传承茶文化,以保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长足发展。
茶文化是饮茶活动中形成的特殊文化,囊括茶道、茶艺、茶画、茶具与茶德等,蕴藏着磅礴浓厚的精神内涵,既是古代人类才智的结晶,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象征。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神农时期我国人们就开始饮茶,历经4000多年的积累发展,逐渐将儒家正气、佛家和气与道家清气融入其中,呈现出与哲学及伦理学不同的社会化功能。将禅茶文化作为案例,感恩、分享与包容是其精神实质。在饮茶过程中怀揣感恩之心,并非简单地将茶作为饮品,更主要的是茶水蕴含着“人文精神”,能进一步感悟天地万物的和谐、共融共济。以包容心态饮茶,世间万物、恩怨情仇均化于茶水中,苦涩中存在甘甜,这也是人生活于世的意义。由此可见,茶文化凝气静心功能,不仅能使饮茶者和谐他人关系,完善自身素养,而且还能根据自身社会价值,加强人们对人生的领悟和体会,而这也是茶文化深受中国人追捧的主要原因所在。另外,茶文化具有包含万物的特点,汲取优秀思想,如天人和一及顺其自然等。在不同饮茶环境中,用心体会茶的味道,能迸发出多元思维感想,感悟茶蕴含的真谛。可见,将茶文化融入到高职学校思政教学中,对推动思政教育创新进一步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蕴藏丰富的道德规范和哲学思想,进一步发掘茶文化蕴藏的思想文化元素及价值理念,并将其应用在高职思政教育中,有助于学生认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丰富思政课程教育资源。国家领导人曾经在相关会议中明确提出“以文化人”和“以文育人”,为新时期高职秉承文化育人思想观念提供正确指导。另外,茶文化蕴含“中庸和谐”与“天人合一”等多种思想观念,在发展中将儒、道与佛家思想融入其中,形成完整健全的思想体系,并以茶艺形式呈现出来。由此,将茶文化合理渗透到高职学校思政教学活动中,正确引导高职生思想观念,丰富课程教育载体,使思政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真正做到文化育人,文化造人。
茶文化作为一种内涵丰富、底蕴深厚的文化载体,将其运用在我国高职学校思政教育活动中,同思政教育目标契合,并以茶文化作为切入点,协助高职生了解更多中华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多元思想的育人作用,强化高职生思想感知。因茶文化在长期发展进程中吸纳诸多文化精髓,集合多种思想信念,不但囊括传统儒家文化,还包含道家文化。由此,将茶文化融入到高职学校思政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元文化讲解,推动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思想观念与道德品质,并逐渐意识到思政知识学习的价值和重要性,利用茶文化内涵规范自身言行举止,实现健康发展。除此之外,在思政课堂教学中,高职生通过接触、学习茶艺与茶道,可进一步掌握中华茶文化思想,结合自身发展现状与需求,渐渐养成品茶、饮茶的习惯,这样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道德修养与思想品质,而且还能培养高职生沉着稳重的性格,为其日后更好学习奠定扎实根基。
茶文化蕴藏于茶艺与茶道中,同制茶及产茶活动联系密切。在茶文化发展初期,就有专门人士种植茶叶、贩卖茶叶,这在民间被人们称之“茶人”。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变迁,“茶人”逐渐得到扩充与延伸,从最初制茶和贩茶,转变成品茶与研究茶文化。但是,不管是传统的茶人,还是现代茶文化继承者,其身上均隐藏着茶的精神与品质,依托茶比喻“饮茶人”,借助茶文化的优秀思想和精神弘扬“饮茶人”的优秀品质,利用茶来表述自我理想及志向,以此全面呈现出现代人们对中华茶文化的追崇与认可。基于教育改革视域下,将中华茶文化与思政教学有机融合,不但能让高职生掌握茶文化整个发展历程,还能使其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构成,体会传统文化的特殊魅力,协助高职生形成正确健康的价值观,强化其爱国情怀,使学生积极自主参与到弘扬发展传统文化的活动中,进而为中华传统文化创新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我国传统课堂一般采用满堂灌与填鸭式教学法,因受到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学生只能掌握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薄弱,高职思政课堂教学亦是如此。基于此种教学模式下,思政教师以思政教学任务为目标,学生只能被迫接收知识,使得师生间缺少有效的交流与互动,更何况为学生答疑解惑,长此以往,极易使学生出现厌学心理,教师教学积极性和热情也逐渐会被熄灭,导致课堂教学成效不尽人意。
长时间以来,中国十分重视教育问题,在当前教育体系中,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基础专业知识,还需要培育学生文化素养及综合能力,为此,各大院校纷纷提高对思政课程教育的重视程度。然而在高职思政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进程中,教师在问题设计上过于重视形式化,无法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更何况启发、教育学生。当前,国内高职思政课程教材编写质量较高,但依旧无法避免以下几点问题:其一,教材内容和高职生现实生活相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使得高职生认为思政教材内容与自身所学专业联系较少,与学习和生活不相关。其二,教材缺少实践案例,思政教材内容单调乏味,缺少可读性与感染力,无法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知识的热情与自主性,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高职学校思政教学创新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基于新媒体时代下,高职学校思政教学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尝试不断创新,然而依旧有部分教师运用传统教学思想和理念,教育内容陈旧,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在新媒体视域下,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教师已不是掌握信息和知识的唯一主体。新媒体的产生、价值观的传输,获取信息能力方式的改变,均在极大程度上弱化了教师在课堂知识教学领域的主导性和权威性。高职生作为现代社会网络的“原住民”,渴望学习新观念、新知识和新技术。面对海量信息,囊括高职学生在内的所有个体发展需求均变得更加细化,兴趣点也更为碎片化。但是,在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下,因思政教育和新媒体融合不够深入,导致思政教育在现代新媒体背景下显得无语,其信仰的塑造和目标的完善更显无力,无效传播价值观,导致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中出现“费力不讨好”的情况,课程教学未能达到最佳效果。
众所周知,意识是行为的先导,是创新实践活动开展的基础。基于茶文化背景,高职学校思政教学创新改革,要将能动意识作为基底,整合各方力量,扩展智慧因素,在融合交互中碰撞出灿烂的“创意绘画”,并根据群策群力和高职思政教学现实情况,设定科学合理的改革方案,为日后工作顺利开展奠定扎实基础。在这一过程中,高职领导层要与一线教师合作,对思政教育工作展开深度研究,结合党中央战略决策,科学合理考核思政教育成效,寻找教育教学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问题作为导向,确定思政创新方向。并从茶文化中适当提取灵感,设定周密详细的计划,在实践中进行调整与改善,以真正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从茶文化角度解读思政教育功能,明确茶文化在思政教育活动中发挥的价值,把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目标及定位,依托多媒体提高宣传力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真正体会到茶文化在思政教学中的魅力,传承发展中华茶文化,使茶文化在新时代依旧迸发出灿烂光芒。在宏观素养教育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是茶文化背景下高职思政教育创新的主要发起者和见证者,其职业能力与综合素养会对思政教育创新开展成效产生直接影响。故此,高职要树立正确的人才战略意识,明确师资力量在教育工程中的角色定位,积极组织各种培训活动,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和学者参与活动,深度释读茶文化内涵和价值,提高思政教师道德品质,强化其创新意识,依托强大智力和人才资源输出构建思政教育发展新格局。
国家领导人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中明确提出,必须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专业课程要与思政理论课程共同迈进,同向同行,构成协同效应。并且,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历史悠久,茶文化更独树一帜,其内涵丰富,底蕴浓厚,并在长期的发展传承中形成不同特色形态,为高职思政教育活动开展提供了素材支撑。但从事实角度而言,因长时间受到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一些教师思维传统固化,过于重视理论知识讲解,缺少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影响了学生的能动体验,而且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个性成长。抽象晦涩的概念形态,不利于高职生理解,兴趣泛泛,致使思政课堂教学出现“一言堂”情况。基于此,高职学校应从全方位角度解读茶文化,分析茶文化隐藏的精神实质,并同思政理论相结合,提高茶文化的吸引力与感染性。与此同时,结合不同专业学生发展特点与成长背景,将茶文化合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使其在思政教育中发挥“润物细无声”的良好作用。譬如,针对历史专业高职生,教师可将茶文化发展历程,囊括茶马古道和万里茶道等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协助学生揭开中华民俗文化的“面纱”,并逐渐牵引出在意识形态领域中人类的改变,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强化高职生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其文化自信。此外,依托茶文化艺术魅力开展德育教育,有助于提高高职生思政觉悟和道德素养,是推动高职思政教育发展、加快思政教育改革步伐、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最佳手段。在这一过程中,思政教师要全面发挥自身主导职能,关注高职生思想动态,有效协助并指导学生学习思政知识,确保思政教学活动有序开展。
首先,适当渗透隐性德育元素,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活动。在高职学校教育活动开展进程中,课程思政教育要结合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有序开展,并根据社会热点展开调研和补充。譬如,在讲解“茶艺茶道”知识时,可与十九大会议相结合,从我国共产党辉煌历程以及中国特色主义思想入手,将十九大会议理念和精神融入到“茶席设计”教育内容中,让学生在领会十九大会议精神的前提上进行分组学习,并呈现出以十九大精神为主题的茶席:初心;茶席元素:小红船和素色桌布等。上述教学设计不但能协助学生形成关注社会热点的良好意识,又能实现提升大学生文化审美能力和鉴赏素养的思政教育目标。其次,利用新媒体技术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在高职思政教学活动开展中应用新媒体技术,依托碎片化时间、资源和媒体开展思政课程教育,创新课程教学媒介,促使思政教学向智能化时代迈进。利用互联网技术将课内外、线上线下教学有机融合,合理运用新媒体教学法,在不知不觉中培育高职学生群体的社会核心主义价值观。在思政课程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还要利用新媒体技术调动课堂教学氛围,结合高职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设置智慧型课堂,依托新媒体平台的特点和优势,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将教学课件、视频与案例传输到网络平台中,并结合时政热点更新教学素材,协助学生自主学习,以此开阔学生知识眼界。最后,推行体验式实践教学。在高职思政教学活动中应用新媒体技术,汇集多方力量,创建全方位思政育人平台。将茶文化课程作为案例,可创建茶文化工作室,向学生传播宣传茶文化思想及艺术;组建茶艺网评团队,关注高职生思想动态。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提高思政课程教育价值,如组织学生参加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活动,体会茶道提倡的美好精神和君子品质。最后一方面,利用学生社团将中华传统文化内涵辐射更深、更广。在社团中,还要注重成立策划部,组建以中华茶文化、中国精神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活动,并利用多媒体向全校师生传递活动内容,弘扬正能量,推动学生树立正确三观。
综上所述,基于多元文化并存的环境,多极化价值观影响着现代高职学生的思想认知,对学校思政教育提出严峻挑战。因茶文化内涵底蕴深厚,蕴藏诸多优秀思想基因,是高职思政教育开展的有效素材,并因表现形态丰富,在高职思政教学创新活动开展中发挥着重要意义,是保证高职学生健康成长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