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丽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雅安 625000)
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其中思政教育主要是对学生思想进行引导,促使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主要对学生心理层面进行引导,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因此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不仅可以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也能够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在当前多元环境中,大学生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不正确的三观或是产生心理问题。因此在当前形势下,高校需要在思政教育基础上展开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两者之间既存在相同点也存在一定区别,因此在思政教育视角下展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充分理解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
从本质方面来看,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教育的一种,教育目标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两者的相同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两者教育目标一致。在思政教育方面,教育目标主要为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产生爱国意识、责任心等。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教育目标主要为促使学生拥有健康心理。从这里能够看出两者的教育目标,都是为了引导学生实现个人价值。第二,在思政教育方面,在教育过程中会对学生道德、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塑造。这一点对学生形成健康心理会产生一定作用。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引导学生充分适应社会变化,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帮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整个社会和自身发展。所以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职能方面存在一定共通性。另外,如果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问题,那么该大学生在心理层面一定也会存在一定问题。所以需要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两者协同进行才能够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从整体上来看,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较多不同,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两者的基础理论存在不同。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主要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具有阶级性。而思政教育则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具有一定阶级性。第二,两者在内容方面存在一定不同。在思政教育方面,主要是促使学生产生爱国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以及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三观,整体具有一定政治倾向。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对学生心理层面进行指导,促使学生能够处于健康心理状态中,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整体不具有政治倾向。第三,两者在任用方面存在一定区别。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主要针对的教育对象为学生个体及希望通过引导促使学生能够实现健康和积极的发展。而思政教育相较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社会属性,对象为学生群体,最终目标是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更多优秀接班人。第四,两者所使用的教育方法存在一定区别。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主要使用的教育方法有交流互动法、心理咨询法等。而在思政教育方面主要使用的教育方法有课堂教学法、参观法以及评比法等。正是由于教育方法的不同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是通过一对一的形式展开,而思政教育则是通过一对多的形式展开。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能够对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一定辅助作用,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基础支撑。这是因为在思政教育中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责任意识等,从而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所以思政教育能够通过对学生全方位的培养来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同时要想促使学生拥有健康心态,就必须要促使学生本身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如果学生本身价值观念出现偏差,那么必然会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思政教育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重要支撑,而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对思政教育产生辅助作用,只有学生保持健康心理才能够产生形成坚毅品质的基础,从而促使学生本身的价值观念向健康方向发展。所以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两者相辅相成,在实际进行过程中能够相互促进,实现共同发展。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各大高校纷纷设立了心理咨询部门,以此来为大学生提供心理问题咨询服务。但是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高校心理咨询部门渐渐难以满足如此多学生的心理咨询需求。再加上高校没有对心理健康以及心理防治的重要性进行宣传,导致很多大学生认为进行心理咨询的大学生都存在有心理问题。这样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了一定误解,即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了那些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而专门设置的,从而导致部分大学生在自身出现心理问题之后往往会因为怕其他学生的歧视而不敢去进行心理咨询。
受到应试教育影响,无论是家长、教师还是社会,都更加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这样就导致学生在中学阶段在面对巨大压力的情况下,逐渐丧失了自我调节能力。在进入大学之后,由于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管制放松,再加上陌生的同学,导致大学生十分容易产生孤独感,长此以往就会产生心理问题。尽管目前大部分高校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由于是以讲解式教学方法为主,整体较为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佳,难以对学生形成积极引导。另外,很多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并不重视,教师往往是由其他教师兼任,而兼任教师不会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这样也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单一。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对象为所有学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覆盖范围大,教学压力更大。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而言,他们不仅需要掌握专业心理教育知识,还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等。但是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高校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并不是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而是由其他教师兼任,比如专业课教师、艺术课教师以及辅导员等。这些兼职教师由于专业能力的不足,在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往往不能够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部分高校都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但是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在大部分高校中心理健康教育相较于专业教育等仍处于附庸地位,尽管高校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课程所占比例极小,同时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较少,导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状态方面没有发挥出其应有作用。所以在思政教育视角下,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更新教育理念及模式。首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运用思政教育的理念及教育方法等,从而对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模式进行更新,通过思政教育的积极引导作用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其次,在心理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思政元素有合理运用。比如教师可以以学生心理为基础,充分结合学生的不同状态展开针对性教育,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心理。
学生本身的心理成长及发展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并不像学习知识和技能一样可以直接达成目标,而是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从量变实现质变。因此要想促进学生在心理方面的健康发展,就需要在心理健康教育各个环节融入思政教育。首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方面,需要合理融入部分思政教育内容,从而促使心理健康教育发挥更大作用,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其次,需要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范围。比如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在心理咨询室或是课堂上进行,还要通过其他渠道来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可以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从思政和心理角度对社会热点事件进行分析,从而将健康的心理状态传递给学生。最后,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在教育目标、过程等方面存在有一定共通性,因此,高校可以充分以这种共通性为基础来构建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以及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心智,从而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更多保障。
在思政教育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是必不可少的,失去教师队伍的支撑,心理健康教育将无法展开。因此,高校需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对于教师个体而言,要想更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拥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知识储备,同时还需要在教育过程中与时俱进,充分结合时代发展来展开心理健康教育。首先,高校需要严格把关心理教师聘用制度,以此来保障心理教师队伍整体质量。其次,高校需要加强对心理教师的培训,比如可以要求心理教师定期参与相关培训,或是组织心理教师到其他高校进行学习等,以此来促使心理教师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最后,对于教师而言,需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一是教师需要加强对心理学知识以及思政知识的了解程度,从而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找到适当的融合点,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中,保障教育质量。二是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将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在一起,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总而言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程,不能够一蹴而就。目前,大学生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问题产生概率增加,需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帮助大学生缓解压力,消除心理问题。在思政教育视角下,高校需要充分结合思政教育,明晰两者之间的关系,找出当前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及模式将思政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各个环节以及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等措施提升教育效果,保障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