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开瑛
(湖南女子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4)
2016 年12 月7 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一系列的方向性、根本性问题,是指导高校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2020 年5 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我国高等教育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在于坚持不懈的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为学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课程思政是一种综合的教育理念,是价值引领的教育活动,是课程教学的自然延伸,是通过所有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一个体系,包含目标、内容、手段及方法。高校办学要结合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和学校自身发展定位,将自身特色和优良传统有机融入思政教育体系的建设中,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在服装工艺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从服装的功能与审美入手,有意识地根据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注重艺术与技术、科技与材料的融合创新。
服装工艺设计课程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突出工艺设计实践教学的特色,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长期以来,高校更注重人才实践能力培养,而弱化了学生对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基于此,将思政深度融入服装工艺设计课程非常必要。湖南女子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全部为女生,她们感性思维、形象思维等能力相对较强,追逐个性,在服装工艺设计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发掘中,可以围绕课程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审美艺术、工匠精神、职业道德等方面,科学巧妙地融合在教学实践全过程中,增强学习的直观性与体验性,引导学生主动对接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和设计学发展前沿,实现专业育人与思政育人同向同行。
在教学改革理念的凝练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服装行业创新型应用人才需求和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本课程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各方面植入“思政”元素,强调以人为本设计理念培养以及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养成。通过团队教师多年的教学改革与探索,依托课程考试考核改革项目、双师型课程建设项目、线上线下一流课程建设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进行教学落实。
服装工艺设计课程教学力求符合创新型实用人才培养。除了保留认知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目标外,还对具有专业课程特点的课程思政目标进行梳理,如培养学生养成遵守规则,诚实守信的品格;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合作包容的友善品格;增强学生团队合作、和谐共生的意识;培养爱岗敬业品格,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人文精神、文化传承、艺术审美、科学观的养成等。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内在德性和素养,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设计鉴赏能力和审美品位,促进女性创业就业。
表1 服装工艺设计课程思政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
围绕教学大纲并结合学科专业课程建设实际,由项目组联合企业人员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开发课程思政资源及案例,努力提高同向发力,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塑造相统一。在课程思政资源建设中,注意理论联系实践,找准专业知识与思政目标结合点。比如一个素材富含多种德育元素,放在哪里更合适,一种德育元素多个素材体现,选哪个更合适,这都是我们需要反复思考的问题。按照“明晰教学内容目标→专业知识素材选取→挖掘思政元素升华”的设计意识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思维方式、设计理念和方法上获得启迪,促进学生应用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要注意结合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思维方式的启发与建立至关重要。在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素质养成的教学目标引领下,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案,贯彻研讨式、参与式、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评价课堂教学效果、收集学生反馈,对教学方案和课程内容进行优化。使学生紧跟服装行业发展,逐渐养成以人为本的设计思维、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促进女性创业就业,为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提供范式。
服装工艺设计课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导、企业参与的课堂教学理念搭建线上课堂、校内课堂、校外课堂。通过德育教育基地、校内智慧教室、创新训练工作室、创业孵化基地等实践基地进行开放式教学,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以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学科专业竞赛或企业真实项目为训练内容,实施情境化教学,启发和引导学生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内在规律,强化应用能力与创新思维的训练。同时在实战演练中使得学生既掌握了服装工艺设计相关技能,又树立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
树立全新的课程考核与评价理念,实施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涵盖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由于服装工艺设计课程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实用性,在教学中将价值观、职业道德与素质、文化素养等融入服装成衣作品全过程,推动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研究性学习,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服装制作全流程的设计意识,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以应对市场对应用型服装设计人才的要求。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 年4 月考察清华大学时再次指出,“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这不仅是对教师社会地位、学术地位、政治地位的充分肯定,也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根本指引。教师要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既要注重学生的学业技能的训练提高,更要注重学生的道德操守行为习惯的培养。把师德规范转化为内在理念和自觉行动,坚持思想铸魂。
我们教师要不断拓宽知识面,紧跟教育新理念、行业新动态以及岗位能力新需求,在教学中尽力创新专业教育模式,促进自身教育观念转变,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乐于实践。在教学中善于捕捉思政元素,结合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努力使每一名学生通过多样式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兴趣,实现知识能力的融会贯通和进阶提升。比如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将先进实用的技术带进课堂,使学生接触并掌握现代先进的科学和技术,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效果。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精准对接专业的发展需求,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紧缺行业人才,与企业、市场深度融合,彰显女性教育特色。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育离不开高校教师的引导,聚焦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实施的教研教改,为高等教育个性化、多元化、智慧化和终身化建设提供了可能。通过实践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创新专业教育模式,打造了与岗位需求和服装行业发展动态匹配的教学内容体系,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比如以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审美能力和科学精神;以省级科研项目、学科专业竞赛或企业真实项目、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设计需求分析能力;以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实践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人文关怀以及科学观和团队精神;以创新就业活动、各种竞赛活动、实习实践、顶岗实习等培养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和专注力;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社会沟通能力,彰显文化自信。
教育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站在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高度,应该始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创新教学设计,解决突出问题。首先,紧跟服装行业发展变化,教育新理念以及岗位能力新需求,把握服装设计潮流与审美导向,引导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其次,立足人们对个性化的着装需求,引导学生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再次,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立足于价值引领视野,提炼服装工艺课程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艺术审美和行业、职业道德,使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通过设置教学和育德双重教育目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组织形式,充分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内涵,不断推进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