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婷
(贵州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作为贵州财经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的专业基础课程,包含丰富的思想政治元素,并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本文希望借助我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的基本架构,探讨在乡村振兴以及思政融入教学的背景下,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行思考和研究,探讨课程思政要素融入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新方法,提出我校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目前重要的工作部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培养促进乡村发展的人才。高校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优秀人才。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内容包含大量的乡村振兴的知识点,在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重学生规划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还应顺应时代变化要求,发现城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新问题和新方法,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培养目标也应根据当前对人才的新要求进行调整,将专业中与乡村振兴战略交叉的内容增补进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加大乡村振兴教学内容的比重,以此构建乡村振兴的相关知识体系。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结合我校的基本情况,构建适合我校学科专业发展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体系是非常必需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分为四个部分。分别针对知识教学、基础能力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和课程思政目标四个方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认知能力、基础研究能力、了解并初步掌握城市规划原理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
通过基础能力培养,使学生在掌握城市规划原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加强培养学生沟通协调、团队协作的能力,良好职业素养,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要培养学生成为理论知识基础扎实、综合实践能力强、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的新工科人才。引导学生对国家发展、社会变革、行业相关变化的关注,启发学生的复合和创新型思维。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有机融入教学各环节,如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教学和课程实践等环节,以此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教学中对每个章节教学内容、学生任务、评价方式和教学目标进行分配,前三章课程各教学模块分配内容如表1。
表1 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分配表
目前我校使用的教材是吴志强主编的《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该教材一共有七百多页,涵盖内容非常广,其中包括城市与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的影响要素及其分析方法、城乡空间规划、城市专项规划等内容。然而,本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只有48 个学时。存在讲授内容多、教学任务重与教学时间紧等问题。教学课时少,就意味着老师无法针对每一个教学内容展开深入讲解和探讨。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思政要素丰富,素材选取广泛,涉及的内容也非常多,包含正确认识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等思政目标,具备开展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因此在思政要素的选择上,经常会出现挖掘不充分的情况。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点。由于授课教师参与实际规划设计项目的经验不足,同时教学过程中实践课时安排较少,导致学生对规划设计的理解不深。对于我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来说,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的锻炼,不论是从做方案还是从理论分析来说,对他们来说都是有困难的。
乡村振兴背景下将思政要素融入教学,我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和市场需求,深入挖掘城市规划原理中所包含的丰富课程思政要素,建立实用性人才培养教学的综合体系,提出适合我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发展的方向。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各方面的培养,将思政要素贯穿于教学计划、知识内容、教学要求等环节,构建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优化的新方法。此外,还应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持续性改革,强化学生的乡村本土意识、实践能力,培育和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匠人精神和文化传承精神,为乡村振兴培养优秀人才。
通过认真学习最新的与乡村振兴相关的国家政策和文件,采用理论学习、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充分调研并挖掘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涉及的思政要素,同时了解乡村振兴对本专业的需求,调整课程培养体系。通过融合乡村振兴战略和课程思政教学,在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强化对学生政治思想价值引领,培养新时代乡村技能型人才,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充分挖掘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中包含的思政元素,将其融入专业知识的教学中,建立课程内容与思政目标相结合的模式,如表2。
表2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内容与思政目标节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应该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运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式,加强学生对城市规划中相关内容的理解。教师通过介绍国际和国内城市规划前沿等内容,以此拓宽学生国内和国际视野,使学生具备前瞻性和创新性的城市规划素养。
学校还应拓展专业化的实践教学平台,除了目前合作的实习基地外,还应响应国家号召,进一步开展校企合作、开展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建设、创新实践基地等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全面的实践学习的条件,以此了解社会对人才技能的需求,进而有效指导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课程思政考核方式不是简单地记忆知识内容,而是以润物细无声的考核方式,将课程思政的育人成效考核融入专业课程的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例如,在课堂中加入课程思政问题考核内容,如提问、讨论等方式。在课堂外,布置相关思政内容的作业。综合城市规划原理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我们将课程教学考核标准分为四个部分:平时成绩占15%、实践占15%、思政知识考核占2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50%。在注重过程性考核的基础上,以此强化思政要素在课程中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教育培养目标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强化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注重学生规划项目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在地化建设,立足于贵州省的具体情况,加强学生学习贵州省乡村规划的相关知识,选取贵州省乡村振兴的优秀实践案例进行讲授,如贵州省目前推行的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等经典案例的介绍,提升学生对城市规划专业的认知,树立城乡规划师的职业道德。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努力培养满足地方需求的新时代乡村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