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也可以很美味。每天与我们面对面的餐桌,就是一个知识冒险的宝库。”跟随宫崎正胜的这句话,翻开《餐桌上的世界史》一书,顿觉天地广阔。
餐桌上的食材日益丰富,但关于它的常识和基础知识却愈发模糊和不清晰。生鲜冷链物流系统的日益发展,让人们忘记季节,忘记地域,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端上日常餐桌都不再是难事。玉米、辣椒来自南美,西红柿来自地中海,菠菜来自伊朗,胡椒来自印度。蔬菜、香料轮番上演着不同的世界史。
《餐桌上的世界史》一书告诉人们:餐桌就是小型的“大剧场”。我们的餐桌贯穿着世界史,这句话听来或许有些夸张,因为料理中既有家庭风味,也有地方风味,不免令人怀疑能否归纳进所谓的“世界”的庞大框架。不过,人类在长达500 万年的漫长岁月中,经过反复不断的饮食交流,才造就了如今的“饮食世界”,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本书共有八章,分别是孕育人类的大自然粮仓、农耕及畜牧所发展出的饮食模式、世界四大料理圈的诞生、亚欧大陆的饮食文化交流、因“大航海时代”而变迁的地球生态、砂糖与资本主义经济、支撑起“城市时代”的食品工业、冷链物流系统与全球化。毫无疑问,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各地饮食文化快速交流、混合交汇于餐桌的时代。通过盘踞在地球表面的“冷链物流系统”,世界各地的食材纷纷流进了家庭的冰箱。于是,冷冻、冷藏库变成了“哆啦A 梦的口袋”,餐桌则化身为世界各地食材竞相演出的“大剧场”。
日本知名学者和畅销书作家宫崎正胜从世界史的大框架出发,通过平常可见的各种食材和料理,以全球性的宏大视角为我们讲述人类文明、文化的交流与变化的过程。他从约1 万年前的农业革命、15—16 世纪的大航海时代、18 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20 世纪后期开始的科技革命等四个时期阐述了不同时代食物的演变迁移,曾经历史书上枯燥无味的陈述与日常耳熟的食物交织,也变得生动有趣。
作者在前言中阐述了“饮食世界史”的四幕剧,即第一幕谷物与容器的出现,第二幕大西洋——食物的回廊,第三幕遏制腐败,第四幕冷冻食品巡回地球。同时认为,“餐桌上的世界史”逐渐加快了变化的步调。从19 世纪开始的饮食变革,到了20 世纪后期则迅速朝着快餐化迈进。所谓快餐化,是指点餐后能在极短时间内就可享用到饮食。与此同时,这一变化也造成了摆上餐桌的食品进一步趋向简便化。
小编非常认同作者“缓慢就是美丽”一说,“……餐桌上每日的料理与食材,犹如人类历史的重演……在享受餐桌上重现的饮食轨迹的同时,我们必能与慢食建立连接,也必能找回曾经的饮食文化。”
作者简介:
宫崎正胜,1942 年出生。原任北海道教育大学教育系教授,并长期在日本NHK 电视台从事世界史讲座。专攻前现代的国际交流史、世界教育史。著有《中东与伊斯兰世界史图解》《世界史图解》《从地名与地图看世界史》《航海图中的世界史》等多部作品。
书讯:
《餐桌上的世界史》
作者:宫崎正胜(日)
译者:陈柏瑶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18年5月
定价:4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