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宗花,邵彦坤,于 欢
(河北医科大学图书馆,河北 石家庄 050017)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方式在逐渐发生改变,基于移动网络的互动服务逐渐成为图书馆读者服务的一个亮点[1]。在这种服务方式的转变下,互动形式是否能成为亮点直接影响互动软件的使用率,也直接反映馆员与读者的互动质量和馆员的服务质量。在“互联网+”环境下,平台是连接一切的支撑基础。面对大数据带来的压力,图书馆必须以智能化服务为主导,善于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和手段,搭建统一的智能交互平台,支持自身的知识服务创新[2]。交互平台能够给读者提供独立的互动专区,以便于读者能够精准捕捉到图书馆的亮点动态,同时有助于图书馆活动的线上交流和开展,满足交互需求,增强交互体验,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
读者需求永远是图书馆存在与发展的意义所在,读者的行为与图书馆行业的生存与发展直接相关[3]。在众多互动平台中,官网和官微是馆员和读者进行互动的主要软件,但是官网的内容繁乱,官微的推送内容零碎,都不利于读者对内容的筛选和追溯,影响读者体验。为了优化读者体验,许多图书馆网站在建设时不满足于传统、单一的信息查询等服务,已将视线转移至互动式交流栏目的建设。
基于以上情况,本研究分两个方面对图书馆的交流互动现状进行调研,一是选取馆员和读者素质都偏高的“双一流”高校,从官网和官微两个互动软件着手,对阅读推广专题、互动模块设置、意见采集、智能客服、年度报告推送5个方面进行详细调研;二是从图书馆与读者在交互方面的文献研究现状进行调研分析。
将42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作为抽样对象,对官网和官微两种平台在互动交流栏目、咨询方式、推荐内容等方面进行调研,时间截止到2021年6月18日,其调研结果分析见表1。
表1 调研数据统计分析
通过调研发现,总体来说,42所高校图书馆都有向读者推送动态这种服务业务,但是推送方式、时间和内容杂乱无分类,且多数推送信息被淹没在各种微信公众号中,点击量不断下降。在内容处理方面,设置跟阅读推广有关专题的占比不到一半,有互动模块的高校图书馆更少;设置意见采集的图书馆进一步减少。与读者相关的内容,涉及个人年度阅读报告的只有6所,其中存在固定访问路径的有4所,数据占比小。与馆员相关的内容,值得一提的是有两所高校专门设置了馆员空间,即馆员专区,与读者区分开来。总体来说,设置交互专区的图书馆较少,占比为23.8%,而且互动内容不够全面,图书馆没把交互服务作为特色服务。
通过搜索得到与交互、互动和图书馆直接关联的文献大约80篇,将检索结果的主要主题进行共现矩阵分析。微信公众平台与高校图书馆共现13次,微信平台与图书馆共现7次,用户交互与图书馆共现8次,用户体验与图书馆共现8次,可见目前图书馆主要通过微信平台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
赵雪芹等[4]对90所高校图书馆网站的10项互动交流栏目建设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与分析,并提到规范栏目设置,提升用户的互动体验。周同[5]提出图书馆馆员也是交互式信息服务的另一主体,充分体现了图书馆创建交互平台的重要性。
通过对馆内工作人员的工作需求进行调研,主要发现以下问题:①馆员之间的线上交流主要采用QQ和微信等聊天软件,互动形式不统一,没有专用的互动工具;②馆员的日常工作通常比较琐碎繁杂,工作记录没有统一的格式和存储空间,如勤工助学登记、阅读活动登记、保修问题流转等。上述问题会影响馆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累,以及重要工作的追溯。
根据调研结果,结合图书馆实际工作情况出现馆员工作记录分散,没有汇总分析,馆内通知和问题流转,不易追溯,工作平台缺失等问题,本研究进行了以下设计。
平台从功能上分为馆员之家、互动空间和个人中心三大模块。其中,互动空间是系统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平台实施效果和读者体验满意度。平台从角色上主要分为:馆员、游客和读者。馆员权限最大,其次是读者。其访问权限如图1所示。
图1 访问权限设计
从设计图上可以看出,游客访问只能访问互动空间的内容;读者登录后,可以访问互动空间和个人中心;馆员访问权限最大,能访问所有功能。除此之外,个人中心存在个人隐私,只能访问当前用户个人中心的内容。
在大量繁杂网络信息的冲击下,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基础,以提高馆员工作效率和与读者互动质量为导向,以“为人找书,为书找人”为服务宗旨,对平台的具体功能进行梳理和设计。具体分为馆员之家、互动空间和个人中心3个模块,且模块在功能上是分开的,但后台数据相互关联,如图2所示。
图2 平台功能设计图
3.2.1 数据关系设计
平台的数据包括馆员导入的数据、读者操作生成的数据和从其他系统同步的部分重要数据。数据关系设计过程即数据分析过程,是前台页面实现的数据基础,主要目的是梳理数据之间的逻辑依赖关系,便于数据库表的设计和数据在数据库的存储。在数据关系设计的基础上,完成数据库表关系设计。
3.2.2 馆员之家的设计
馆员之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馆员的工作效率,为图书馆的高效运转提供基本保障,便于工作的积累和总结,弥补传统记录方法在数据积累和数据展示方面的不足,特点在于便捷实用、简单明了。馆员之家主要分成4部分:一是馆员工作数据的采集,包括勤工助学数据的登记,学生现场咨询问题的登记,举办活动时参与的人数及遇到的问题等数据的登记,图书馆设备的报修及流转;二是馆内动态展示,主要是为了方便图书馆内部通知文件的处理和图书馆内部动态信息展示,如课题项目的申请通知,馆内活动的照片发布,馆员之间的互动等;三是收集汇总读者的意见,对意见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进行可视化展示;四是后台消息发布以及数据统计等。
3.2.3 互动空间的设计
互动空间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馆员与读者之间的互动质量,同时清晰有序地展示图书馆举办的各种活动内容,满足读者高效获取信息的需求,而且可以随时获取读者的意见,有助于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改善,特点在于读者能够有效获取信息和实现读者的自主互动。互动空间分为4个部分:一是图书馆数据报告。通过对图书馆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形成能够反映图书馆总体的运转状态,如图书馆年度报告、月度报告等;二是阅读推广专题。该部分主要是阅读推广活动的动态发布,包括读书节、开学季、毕业季和其他时段举办的特色活动等,馆员可以根据读者的活动参与情况建立活动小组,以便及时沟通、交流和评价;三是图书馆实时数据展示。通过采用柱状图、折线图、饼图、表格等多种形式对在馆人数、空间预约人数、到馆人数等进行可视化展示;四是咨询台和意见采集。主要包括智能咨询及留言、问卷调查、参与活动的评价三种方式,其中智能咨询及留言、活动评价属于动态采集,给读者提供固定问题的调查问卷属于静态采集。
3.2.4 个人中心的设计
个人中心的特点在于人性化,其主要目的是给予馆员读者自由操作的空间,有助于使用者养成积累和总结的好习惯。对于读者来说,主要包括个人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可以很方便地查看个人年度报告,指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及计划的完成情况,也可以随意了解个人借阅排行,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还可以进行活动申请及查看自己参与的活动情况等,同时在参加活动之后给出本次活动评价;而对于馆员来说,除了具有读者的功能外,还能查看自己的工作内容和积累情况,收集统计读者的意见并进行展示。
3.3.1 内容模块化和平台化
根据角色把交流互动的内容抽象成模块,将模块融入平台,访问路径更清晰,馆员与读者之间的互动途径更简捷,内容更有针对性。
3.3.2 交互形式多样化
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馆员和读者之间的智能问答,问卷调查静态采集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整体意见,满意度评价精确采集读者对服务细节的认可度,实现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多形式沟通。
3.3.3 读者阅读自主化
向读者提供阅读计划的制定等功能,读者可任意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随意查看个人数据及报告,提高读者阅读的主动性。
3.3.4 馆员工作规范化
馆员通过使用平台,把重要工作数据录入平台汇总分析,馆内问题实现可追溯性地流转,提高工作效率,形成规范化的工作流程。
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一直是以读者为中心,读者的需求和体验是促进图书馆与之俱进的重要动力。在“互联网+”时代,读者的交互方式和阅读方式呈现多元化特点,图书馆要充分利用先进的媒体环境,打造符合自身的交互平台,提高馆员服务效率,满足读者互动需求,优化读者阅读体验,进而挖掘出图书馆的亮点服务,提升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