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省第三卫生学校 林 菁 郭材坚 张 华
海南省拥有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区、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等平台优势,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上充满机遇,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为养老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无法适应医疗旅游发展的新形势。海南医疗旅游机构对医学专业人才需求进行调查后发现,在知识和素质方面,学界普遍认为专业知识、身心素质、职业心理、职业道德这四个方面比较重要;在能力方面,学界普遍认为创新意识与能力、自我提高能力这两个方面比较重要。但是无论是在知识、素质方面还是能力方面,海南当前的医疗水平远不能满足医疗旅游服务行业的要求。
目前,海南中等职业学校在老年护理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着以下缺陷。
1.课程体系受限于传统课程体系的结构模式。海南省中等职业学校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大多数是从普通高校照搬过来的,基本上是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结构进行授课,是以知识传授为中心,面向系统专业理论和系统知识学习的体系,其特点是以知识理论的逻辑为导向,面向理论体系和系统知识的传承,其目的是培养管理型护理人才和研究型护理人才。但是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老年服务机构,大多以培养基层岗位一线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因此该课程体系不可以从高校简单继承,沦为由四年学制变三年学制的本科“压缩饼干”。
2.课程体系受限于目前学校的教学条件。目前海南各中职学校在老年护理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这跟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教学场地和师资力量有关,而且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随意增删课程内容的现象。比如课程的设置以市场上的课本供应情况为准,按照课本的名称和内容排列各门课程,缺乏专业的总体目标指导;任课教师的目光只局限在所教课程之内的能力训练过程和知识学习过程,教学内容、顺序都以书本为准,甚至因为学校没有实训场地和教学设备,就对书本内容任意删减;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没有考虑课程与课程、项目与项目之间在三年范围内的衔接整合及整体优化,只是在原有课程顺序和现有教材内容上做文章。
3.课程体系使学生缺乏自主选择学习的机会。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所涉及的学科系统过于庞大、学科内容过于广泛,而且没有分出具体的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方面无所偏重,这就要求学生在毕业后无论是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急救护理,还是母婴护理、老年护理,都要对所学专业课程有所掌握。课程涉及广泛,学制又短,学校安排的课程基本上填满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但是学生不可能仅仅只在第一课堂规定的学时内就获得就业岗位所需的各项能力,技能的实践训练还需要第二课堂进行补充。所谓第二课堂,就是在第一课堂实践教学的实验、实训、实习之外,以专业实践活动为导向所开始的课堂。如果没有时间开设第二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会受到极大限制,在知识学习、动手能力上没有自己的特点,在就业上也易失去职业院校的优势。
如此,老年护理课程体系的建设既要符合医疗旅游新时代的要求,又要符合养老行业岗位需要,还要建立以训练“专业综合能力”为主的课程体系,才能让学生在强化专业知识、锻炼身心素质、树立职业心理、培养职业道德的同时获得创新意识与能力,提高专业素养。
1.打破原有课程体系,建立适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具有全新结构和功能的课程体系。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的改造并不是简单地在原有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这种单科分段式课程模式上进行课程和任务的增减和修补,而是要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和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建立全新结构、全新功能的课程体系,将教学目标从过去单纯注重智力训练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学习转变为以学做人和会做事为中心的全面素质教育,从突出知识目标转变为突出能力目标。对于医疗旅游行业的养老护理员来讲,除了要从医疗角度对老人提供日常的照护外,还要从旅游服务业的角度为老人提供舒适贴心的服务。因此该专业学生除了要为老人提供基本日常生活料理和疾病的护理照顾之外,还需要掌握合格的心理护理技能。教师可以考虑用“始业教育—专业教育—就业教育”的新三段式结构替代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模式,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第一阶段“始业和择业教育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体验行业、企业工作过程,如将“养老服务机构的一天”作为学习课程之前第一个认知体验的专业项目,让学生对养老服务行业的工作内容进行初步了解,形成初步的职业意识;通过对主要就业岗位的“遍历”,初步树立专业思想,训练职业核心能力,养成职业意识。第二阶段“专业和乐业教育阶段”,根据学生选择的就业方向进行有区别的职业教育。比如选择养老护理方向的学生就可进一步对该行业及职业工作过程进行深入体验,在系统学习护理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深化训练学生的老年护理专业能力。同时学生通过学习养老行业职业道德与伦理基础、老年人卫生法律法规、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对该职业形成深刻认识,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第三阶段“就业和创业教育阶段”,主要强化学生在岗位工作过程中的实战体验,通过安排学生到养老服务行业相关工作岗位进行顶岗实习,了解市场的真实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在培养就业能力的同时鼓励学生增强自己的创业意识。
2.进行专业细化,从市场、企业对毕业生能力、知识、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出发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中等职业教育层次上的老年护理学教育,可以考虑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改造,其中最为简单的方式就是在完成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之后分出专业方向,如临床护理方向、社区护理方向、急救护理方向、母婴护理方向、老年护理方向等。这样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不同的安排和偏重,从而有目的地培养专业方向的职业技能。
以海南中等职业学校的护理学专业为例,目前护理学专业涉及老年护理教育的仅有“老年护理学”一门课程,并且只有54个学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要使学生完全掌握老年护理知识、熟练老年护理技能,从而成为养老服务行业的护理人才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果进行专业方向的划分,就可以在护理学(老年护理方向)基础上根据需要加入老年精神心理护理学、老年保健学、老年健康教育、老年临床护理学、老年社区康复、老年居家护理学等课程。并且可以培养养老护理人才为基础,为学生提供具有“护理学+老年医学”“护理+康复保健护理”多重专业能力的“执业护士+康复技师+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双(三)证制教育,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增加学生择业的自由度,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此基础上,针对医疗旅游服务行业的发展趋势,还可以构建以老年护理为核心专业,集老年康复、老年保健为一体的健康养老服务领域专业群,其构建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养老服务专业群构建模式
只有在满足这些职业岗位对学生能力和知识所提出的要求的基础上确定专业核心课、安排必修课和选修课、划分课程模块、确定精品课程等,才能建立起合适的课程体系。根据养老机构一线护理人员的岗位工作内容及素质能力要求,考虑医疗旅游发展形势下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空间和发展规划,专业课程的设置及安排可如下面图2所示。要注意到的是新设置课程往往没有现成的配套教材可用,任课教师可先选用基本可用的教材作为学生的主要参考资料,然后自己编写讲义、积累素材、观察课堂效果、积累教学经验,经过几个周期的教学实施,对讲义进行增减修订,最后形成校本教材。
图2 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专业课程设置
比如老年疾病护理这个新课程就没有现成的课本,教师就可以《老年护理学》和《疾病概要》这两本教材为基础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编写《老年病护理学》《老年病护理实训手册》等。
3.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弥补分段式课程模式的不足之处,从而完善课程体系的建设。目前海南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护理专业都是采用单科分段式课程模式,即根据护理职业需要,以学科为中心进行课程编制。这种课程模式过于关注学科知识体系的传授,课程涉及广泛。但是任何职业院校都不可能仅在第一课堂规定的学时内就训练出就业岗位所需的能力,技能的实践训练需要第二课堂进行补充。如果没有时间开设第二课堂,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割裂开来,只重视第一课堂教学,认为第二课堂是可有可无的“课外活动”,会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受到极大的限制,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知识储备及动手能力上没有自己的特点,在就业上也失去职业院校的优势。因此,从先进的职教理念出发,教师可以考虑开设以强化职业岗位为导向的第二课堂,其形式包括兴趣活动组、技能俱乐部(专业社团)、教师工作室、学生创业园等,具体教学形式如下表1所示。
从学校教育的整体看,第一课堂之外的时间(包括所有自习、周末和假期)不应仅仅用来完成书本作业,而应与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密切结合,让课余时间逐步成为第二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当第二课堂真正开展起来之后,学生可以利用更多的时间进行专业能力训练。譬如老年护理专业可以成立养老服务义工队,利用第一课堂以外的时间组织学生到养老服务机构开展爱心志愿活动,也可以组建老年护理技能竞赛队,参加校内、校外的老年护理技能比赛等,引导学生从校园走向市场,从考场跨入赛场,从而构建以学生自主实践学习为主的课程体系。“以第一课堂教学为主导,以第二课堂为重点,以学生自主实践学习为重要内容”的教学模式,将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新模式。第二课堂的优势在于:可以练就职业技能,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让兴趣和自信形成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职业理念和职业成就感;解决教学中分层次、学分制、模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课程开发的同时培养锻炼了教师和学生;具有第一课堂不具备的教学时间长、教学方式灵活的优势等。这些都能弥补分段式课程模式的不足之处,从而完善课程体系的建设(表1)。
表1 第二课堂的教学形式
综上所述,只有建立符合医疗旅游新形势的海南中职老年护理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顺应时代背景、符合市场需求、具有专业素质的老年护理人才,为养老机构提供一线护理人员,向基层输送更多实用型护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