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种植园地活动提升幼儿劳动素养

2022-11-22 19:58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云台里幼儿园徐佃伟
新教育 2022年25期
关键词:种植园品德劳动

◎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云台里幼儿园 徐佃伟

【关键字】种植园地;品德启蒙;劳动教育;幼儿心育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2022)中提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行品德启蒙。而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幼儿园的种植劳动多注重科学探究和劳动技能的提升,对品德启蒙的内在价值认识不深,对劳动素养的认识不全面,与之相对应的实施策略也相对较少。本文基于本园开展种植园地劳动实践的经验,从儿童主体的视角重新审视劳动教育的内在价值,从“知”“情”“意”“行”提出幼儿劳动素养提升的策略。

一、立“主体视角”,明“内在价值”

1.儿童主体视角下的品德启蒙。品德启蒙注重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集体活动氛围,创设积极和谐的同伴关系,帮助幼儿学会生活,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我们要基于幼儿立场的视角去开展劳动实践,注重幼儿的过程体验,注重师幼互动、同伴互动,注重家长的参与,制定科学合理的种植劳动计划,安排相对稳定的时间安排,因地制宜地开发种植实践环境,形成适宜的劳动常规,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同时要注重探究范围的多元化、开放性。在种植劳动中,幼儿有多种表达自我、呈现自我的语言,他们通过交流、记录、绘画来呈现一个完整的自我。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学会聆听并支持幼儿的表达,通过观察、记录、整理,帮助幼儿一起来认识一个全新的自我,即一个有着良好劳动品质的自我,这是培养幼儿劳动素养我们幼儿教师应该持有的最适宜的态度。幼儿用绘画记录植物形态的变化、果实颜色的变化,用木棍测量植物高度、范围的变化,用儿童相机记录自己心中的观察点。《评估指南》指出:品德启蒙就是要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保育教育全过程。在实践中,我们看到种植劳动中幼儿的活力和精气神,他们亲自翻土、动手种植、细致照料、观察记录、享受丰收,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共生、人与集体、人与他人的共生,在劳动教育情境的浸润中形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逐步从对照料植物的情感过渡到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情感。可见,只有让幼儿变成劳动实践的主人,在体验和反思中感受、感动、感悟,才能内生外形,达到品德启蒙的目的。

2.整体系统看“劳动素养”。《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20)指出:大中小学生劳动素养主要包括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习惯与品质、劳动能力等内容,而这四者又分别包含三个方面,各个维度和部分相辅相成共同形成劳动素养的结构体系。以下为劳动素养的四个纬度和十二个方面:1.劳动观念:劳动思想、劳动态度和劳动意识。2.劳动能力:劳动创新、劳动技能和劳动知识。3.劳动精神:劳动奋斗、劳动奉献和劳动勤俭。4.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自主、劳动诚信和劳动责任。从劳动素养的结构体系我们可以看出劳动素养的培养方向,对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的系统性给出了明确的指向。劳动素养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目标,我们把种植园地活动作为开展劳动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和抓手,以全面培养幼儿的劳动素养为总目标,以劳动素养结构体系为目标导向,把幼儿放在活动的中心位置,以构建园本化的种植劳动课程。《评估指南》指出,品德启蒙注重的是立德树人,注重的是幼儿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育。所以品德启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沉淀、不断内生外化,所以我们必须在全面把握劳动素养的基础上,做到融体、融智、融德、融美,促进幼儿全面、均衡、可持续的发展,同时也要注重种植活动劳动价值的多元性和特殊性,真正发挥种植课程资源的内在价值。

二、重“内化外生”,增“劳动素养”

下面笔者尝试从“知”“情”“意”“行”的实践途径入手,探索“心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实施策略,以提升幼儿劳动素养。

1.因果明“知”,触动心灵。联接幼儿与植物生长的因果关系,以此触动幼儿的心灵。明“知”实际就是通过认识植物的生长变化与劳动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劳动观念,通过感知觉、意识、注意、记忆,增强幼儿的劳动意识,让其通过学习相关的劳动知识经验,注意劳动安全,增加幼儿的劳动情感,使其萌发热爱劳动的情感,增强幼儿的劳动态度,促其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植物生长随季节更迭,这种精彩的变化为幼儿的劳动需要提供了可能,折射出生命与生命的紧密关系,体现出幼儿劳动的价值,简单而直接,幼儿在感受、感知和牵挂中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幼儿园的种植园地为幼儿提供了这种可能,提供了幼儿观察、体验生命周期的机会,在劳动中体验植物从种子到开花、结果的神奇变化。每一颗植物用幼儿的名字都赋予新的定语,与幼儿建立新的归属关系,幼儿的劳动水平、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都直接影响着植物的成长,科学的、适宜的照料将带给幼儿新奇的惊喜,相反则会导致植物的枯萎或凋零,这种与幼儿种植劳动密切相关的因果关系是最有冲击力的。

2.反思生“情”,唤醒心灵。实践反思一体化,以此唤醒幼儿的心灵。在活动中,我们幼儿园采取“实践+反思”的“1+1”模式,即一次实践肯定会对应一次即时的分享和反思,这种模式成为幼儿园践行劳动课程的重要手段,在无数个“1+1”之后,我相信能促使幼儿劳动素养有质的提升和飞跃。在种植劳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注重过程性的反思和自我评价,在每次活动结束都会进行反思和评价,同时落实每周、每月、每学期、每年以及三年的反思和评价,形成课程评价的常规化的流程,确保课程实施的落地。

3.实践坚“意”,感化心灵。提供多元的实践体验机会,以此感化幼儿的心灵。通过对浇水的量和次数的控制,对施肥多少的把握,对翻土拔草“脏”的心理克服和重新认知,对定时照料的坚持和对植物的牵挂,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劳动诚信和劳动责任。比如浇水不要浇到叶子上,要用水壶对准土壤。浇水也要注意季节和天气变化,浇水的次数和量也要适当控制。种植园地活动虽注重幼儿的探究,但在种植作物方面还是建议种植“有种有收”的植物,因为幼儿收获的成就感更有利于促进其劳动意识的确立。

4.内生笃“行”,引导心灵。笃行就是在活动中“内生外化”、形成良好的劳动行为。在种植劳动中掌握适当的方法,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与他人合作劳动,能够大胆创造,这些都是“知”“情”“意”后的结果。品德启蒙的核心在于“动之以情,外化于行”,幼儿良好行为的确立并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内化为幼儿自身良好的劳动品质,也是我们“走心”策略的核心靶向。比如劳动创新是劳动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一提到劳动创新,第一印象就是幼儿园怎么会有劳动创新,毕竟孩子还那么小,实际上幼儿恰恰是最单纯的,天生就具有创新的本领。自从开展种植园地活动,幼儿脑子里无时无刻都想着这件事,吃完火龙果就在三三两两地讨论:火龙果的种子能不能发芽?在我们成人看来觉得都不可能,但我们却带着孩子尝试了,火龙果的种子在浸湿的纸巾上果真发了芽,而且我们还成功移植到了种植园地。自此,我园摒弃了以往单一的播种方式,创新出了先育苗再移植的方法,幼儿因好奇而引发的劳动创新,不仅影响着自己、同伴乃至教师,还影响着每一个家庭对种植劳动的认知。

《评估指南》体现了评价的儿童观、教育观和自我革新的务实精神,体现了评价的中国化、科学化和园本化。基于幼儿园种植园地的劳动实践,只有切实站在幼儿的角度,注重幼儿的体验,做更加人文、更加有温度、更“走心”的劳动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品德启蒙的真正目的和真正价值,才能真正回归劳动教育的本源。

猜你喜欢
种植园品德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某花卉种植园区天然气管道在建工程造价争议的司法鉴定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好学者贤
热爱劳动
浅析16—18世纪巴西的经济和社会状况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