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聪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01)
文旅商业是在近年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共同导引下逐渐被人们所熟知的一类商业形态,相较一般类型商业项目,文旅商业更强调人文风俗或时尚潮流的文化主题,以形成区别于日常生活场景的独特消费体验为目标,打造主题性的特色商业空间。
襄阳华侨城文旅度假示范区奇妙小镇项目是笔者在凯达环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担任主任设计师期间,在全球设计董事王烨冰先生带领下主要负责的一个全过程设计项目。项目紧邻华侨城奇幻度假区主题乐园,包含商业、酒店、办公、会所、展览等多样化功能,将作为乐园配套和度假区主要商业设施(见图1)。设计团队于2018年10月国际招标中获得第一名,而后从概念设计、方案深化到外立面控制再到施工配合,完整经历整个项目周期。奇妙小镇于2020年10月顺利建成开业,并获得2020年亚太房地产大奖未来建筑奖。
图1 项目效果及局部建成实景
不做假古董是设计团队在设计之初就设立的底线,因此,投标阶段就排除了仿古建筑和传统古镇一条街的设计思路。
为更好地表达设计理念,投标阶段实际是对设计条件做出适当的突破,从场地分析入手,地块被1条内部道路割裂为南北两区,北区紧临人工湖,景观资源好但进深较小,地块狭长但适合做商业的部分并不多,存在实际有效商业动线过短的问题,南区占地面积大、进深大,用地方正但景观资源较弱。设计通过将南北地块中间道路截短,把北侧湖水引入南侧地块,从而把南北两部分商业串联成一个整体,既解决了北侧商业动线过短的问题,又解决了南侧地块面积过大和景观资源缺乏的问题。
概念方案阶段很多设计条件会明确和稳定,业主方很多意图和要求也会逐步提出。本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前期中标方案进行复盘与修正,理清哪些核心价值是需要坚持的,哪些是由于新条件的影响不得不放弃的,从而使设计方案与项目实际情况更加契合。
经与规划局确认,基地南北区之间的道路将作为市政路使用,不可取消,这意味着投标方案意图打破南北区地块界限,将水系连成一片的概念将无法实现。同时业主经过市场调研,决定在南区引入一项新的业态——高端会馆,承载餐饮及婚庆功能。这两条新的设计条件几乎对原方案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设计团队迅速调整思路,在概念50%阶段提供3个方向的总图布局草案,经过各方讨论,最终敲定的方案是在小镇北区通过连廊和1条2层内街形成商业环形动线,并在动线最北端设置一个小型购物中心,2层动线在北侧与购物中心的屋顶花园紧密结合形成立体逛游空间。小镇南区在靠近北区商业街的一端仍配置商业业态,以形成南北区商业氛围上的连续性,但在业态类型和调性上与北区形成差异;新加入的高端会馆功能与南区商业以一条景观水系隔开,通过连桥实现“弱连接”,既保证南区步行动线的完整性又兼顾会馆区的私密性。最后,度假酒店置于南区最南端,呈环抱之势,客房可俯瞰会馆、商业街和中央水景。
随着设计方案逐步推进,一些新的矛盾逐渐出现,同时伴随着一些新的挑战也会被提出,或者说随着设计逐步清晰,之前开发思路上一些并未考虑清楚的症结被正视,随之而来一些新的设计要求又会被提出。
由于项目功能复杂,涉及的业主方职能部门也较多,设计过程中一直伴随着与各方的讨论甚至争论。比如前期业主对酒店的定位一直有些模糊,随着方案深化,业主开始认识到原有高端度假酒店客群覆盖不够全面,需要增加一个特色民宿功能作为补充,但原方案框架内各业态功能已相对稳定,没有空间再增加一项新的业态功能。如何通过设计的方法既满足业主方的需求又能保证设计方案的延续性,成为摆在设计团队面前的难题。
原方案度假酒店位于南区地块,所以新增的民宿希望放在北区,设计团队创造性地将民宿功能置于北区购物中心的屋顶,客房区设计成三面环绕的体量,顺势把购物中心的屋顶花园转化为民宿的户外花园,团队还同时提供了屋顶花园的景观概念设计,从襄阳传统三国文化典故“三顾茅庐”中提取主题元素,将屋顶花园和特色民宿整合为一体,最终,成功把一项原本可能带来颠覆性调整的挑战转化成给设计方案带来提升的契机。
方案各方面细节都敲定后,作为方案咨询单位,下一步的主要任务就是进入建构层面,通过详细的立面节点设计控制项目完成度,确保建成效果。
凯达设计团队在立面深化阶段的工作方法是借助Revit软件对整个项目进行三维建模,Revit软件的特点是建模过程中会“强迫”设计师推敲清楚构造做法,所以建模过程已充分考虑了建构逻辑,这个信息模型可以支持任意位置的剖切,为项目深化提供有力支持。
该阶段还需面对的一项任务是帮助业主落实最终建造成本。设计阶段如果各方对造价都有基本控制,一般不会出现太大偏差,但实际情况往往会有一些难以预期的“意外”。比如,设计团队提交立面控制手册之后突然得知,由于项目所在文旅度假区内另一项目成本超预算,区域其他未建成项目需降低造价以整体平衡。而本项目削减成本的任务自然就落在尚在设计阶段的外立面上。业主的要求是把原石材外立面方案调整为涂料,但设计团队对立面效果比较坚持,最终的实施方案是维持主要立面的效果,次要立面和原立面划分尺寸较小的部分用真石漆代替。
文旅商业与一般商业很大的区别在于文旅商业更需要策划定位与规划设计紧密结合,特别是在方案设计前期,商业策划、定位研究和空间规划会对整个项目定下基调,需要策划、规划、经营三方合力,才能打造一个成功的文旅项目。
策划单位的工作重点在于对业态定位和项目盈利模式的研究,作为建筑规划设计方,建筑师应在业态初步确定阶段充分听取和吸收策划单位的意见,使设计方案与实际经营需求尽量做到契合。
实际操作中,策划单位的工作周期相对于规划设计是比较短的,商业策划工作基本处于项目概念设计阶段,而且策划单位思考的出发点一般都是从文旅商业经营需求角度,有时候避免不了会提出一些与建筑师视角不同的建议,对设计方案推进产生较大影响。建筑师应该在理解对方出发点的基础上吸取有益意见但不可一味妥协,因为在方案阶段只有建筑师对项目未来整体概貌最为清晰,建筑师需要说服和引领业主及其他各方,通过建筑学的方法解决“异议”,使项目朝着高空间品质的最终形态积极推进。
比如在方案过程中策划单位曾提出增加一部分卡通形象的建筑元素,设计团队首先肯定了文旅项目需要有趣的元素这一诉求,通过各方协调,最终采取的解决办法是通过预留预埋件,在需要的时候增加临时性的构筑物,既满足策划要求又有更大灵活性。
文旅商业项目中景观设计的作用不言而喻,好的景观设计将为文旅商业外部空间带来很大提升。但景观设计师往往不会太关注商业逻辑层面的问题,比如奇妙小镇项目中南北两个地块中间虽然被市政道路分隔,但是建筑师希望能够通过空间指引,在两个地块相邻的商业之间形成动线联系,建筑师需要充分阐释建筑规划设计的方案意图,以便景观设计与建筑空间和动线逻辑完美融合。
文旅项目有时为了运营需要会植入一些非建筑的元素。建筑设计可以不用设计得“太满”,给后期多样化使用预留充足的灵活性,当然,这需要业主方运营部门能够在项目方案设计阶段就提供准确的诉求,并传达给建筑师作为设计依据。比如,项目建成后实际使用中增加了很多装饰性的构筑物,但由于前期没有提供准确的点位,造成装饰构筑物与建筑立面的冲突(见图2),如果这些建筑立面提前做“留白”处理,则实际完成效果会显得更加有机,也可节约部分成本。
图2 项目建成实景
奇妙小镇建成后,主打当地文化与艺术创作主题,现已成功举办了一系列文艺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变成本地一处文艺潮流标杆。2021年,奇妙小镇成功举办“奇妙生长-国际涂鸦艺术节”,在活动中,建筑实际上作为活动的容器“退化”为背景,在某些层面保持低调,也不失为一个提供更好可能性的策略。
建筑方案设计单位作为项目设计工作的“龙头”,建筑师首先要做好本专业的设计工作,给其他专业提供一个扎实的工作基础,同时,建筑师还要有跨专业统筹协调的能力,甚至是在必要的时候向其他专业“突破”的能力,比如前文提到,方案深化阶段需要增加民宿功能,设计团队在确定了民宿落位于购物中心屋顶之后,感觉还需要一个完整的故事性概念提升整个方案的说服力。于是,设计团队主动承担了商业策划的角色,挖掘襄阳当地深厚的三国文化渊源,以“三顾茅庐”为概念,将新增加的民宿和三顾茅庐的故事结合起来,一次性成功打动业主各部门,确定为最终实施方案。
文旅商业作为一种特殊的商业类型,既有文旅属性,又有商业内涵,文旅商业项目的设计工作要求建筑师既要有文旅思维又要懂商业逻辑,同时还要有统领全局的大局观和抓主要矛盾并坚守底线的韧性。建筑师的角色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至关重要,概念设计阶段,建筑师要运用专业技能把各种不确定性以建筑学的方式予以固化和呈现,帮助业主方迅速锁定方向;方案深化阶段,建筑师要运用本专业的知识把设计概念与经营、收益、规范等现实条件结合起来,将美好的设想最终变成可落地实施的成果;项目施工设计及配合阶段,建筑师要做好技术支持和质量把控工作,配合各专业解决技术问题,对立面选材进行把控,协助业主对项目造价进行平衡控制,以经济合理的方式实现最优的设计效果。在襄阳华侨城文旅度假示范区奇妙小镇项目中,建筑师团队通过全过程设计的参与,向业主方提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同时也为当地城市空间打造了一处文化地标,最终实现了多方共赢,是一次有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