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维权人,他们有房地产相关行业的从业背景,相比业主,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进入施工现场的便利。看似正当的维权背后,不少“职业房闹”混迹其中,借机牟利。
这两年,不少房企为获取利润缩减成本,房子的品质也受到影响。业主不信任房企,甚至出现了“购房即维权”的现象。这也催生了一批职业维权人,他们有房地产相关行业的从业背景,相比业主,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进入施工现场的便利。
获取信任后推销业务
去年,黄小姐所购小区的部分业主发现楼盘质量存在问题,但有些很难找到确凿证据。“有人发现房子的外墙保温材料防火等级不达标,业主代表跟开发商谈判,开发商答应整改。当时,老Z出了力。”大家以为老Z也是业主,加上他在维权中表现出较强的专业性,于是,在小区业主群里,老Z有了一批追随者。
黄小姐所在小区,有一面非承重墙设计很不合理。因为楼盘是精装修交付的,业主们觉得最好由开发商统一敲墙。开发商同意以每户3000元的價格帮业主敲墙。“这时老Z在业主群里说太贵了,他认识的人只要1400元就能搞定。”黄小姐说,因为价格便宜,部分业主选择了老Z推荐的人。没有想到的是,1400元只是敲墙费,整理及重新装修需要另外收钱,加起来超过了3000元。开发商的3000元是打包价。之后,老Z多次借机推销装修业务,引起业主们的怀疑。
后来,大家仔细研究后发现,常在业主群里跟老Z一唱一和的另一个“业主”,其实是老Z的小号。后来又有业主打听得知,老Z之前还出现在隔壁楼盘的业主群里。
背后“产业链”变了
如今的“房闹”,他们背后的“产业链”变了——大多是有工程、装修背景的人,潜伏进各大新楼盘业主群,找楼盘工程质量问题,伺机推销自己的业务。
这些职业“房闹”事先潜伏到业主群里,伪装成业主,寻找房子的漏洞并无限放大,同时发布危言耸听的信息;然后,积极查找购房合同的漏洞,请法律专业人士分析,以此鼓动业主维权。维权时他们表现得都很积极,为的就是让广大业主充分信任他们。建立维权队伍、争取到业主们的信任后,维权也进入到白热化的阶段。此时他们就开始鼓动业主集资,或给业主推荐装修业务。实际上,钱都进了自己腰包。
避免“房闹”,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如何减少或者避免维权“房闹”事件的发生,需要开发商与业主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开发商在前期销售时,应该避免虚假承诺和暗示,做好质量把控,让业主满意,不给职业“房闹”可乘之机;另一方面,业主应通过法律手段理性维权。
一旦维权成为公共事件,几乎没有赢家。开发商输了信誉和口碑,进而影响未来的销售和服务;业主的房子贬值,不仅财产缩水,而且住得也不舒服。因此,对于这类看似热情的职业“房闹”还得敬而远之,业主应该用比较理性的方式为自己讨回公道,而不是一味靠“闹”来解决。
(《钱江晚报》202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