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李 毅 郭晓明
山地新闻中心项目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张山营镇,北京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延庆赛区B部分土地一级开发项目B-J-02地块,即延庆赛区核心区南区海坨山脚下中部山谷中的一块相对平缓、狭长的台地。场地由北向南延伸,南北高差约30m,北至雪车雪橇中心连接隧道,东至观众安检广场和赛区5号路,西至赛区3号路,南至雪车雪橇中心媒体转播区。场地内山林遍布,地势相对平缓,视野开阔,西邻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东望延庆冬奥村(见图1,2)。
1 山地媒体中心区位分析
2 建成后鸟瞰
项目赛时为新闻中心,赛后为山地水疗运动中心。施工图按满足赛时功能进行设计,并为赛后改造预留土建条件及设备条件。项目赛时可为新闻媒体的赛事新闻发布及办公提供场地,包括新闻媒体工作区、多功能活动区、休息区、后勤服务区等功能空间,并与赛区交通设施联系密切,为新闻媒体及记者提供国际化及专业化的服务。新建场馆均达到国际LEED绿色建筑认证标准。
山地新闻中心作为“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近零能耗建筑技术体系及关键技术开发”的示范工程,设计兼顾超低能耗建筑、绿色建筑和近零碳建筑的技术要求。2019年,项目通过北京市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评审;2021年,项目取得北京市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评价标识。山地新闻中心是延庆赛区“近零碳”排放示范建筑,为“低碳冬奥”助力。建筑设计采用覆土形式,充分利用土壤的蓄热性能达到节能效果。
建筑采用半掩埋处理方式,依据原有山地北高南低的走势,将建筑北部半掩埋于原有山体地貌之下,南部展露出层层退台(见图3)。屋顶景观步道、建筑景观平台、山地景观步道由北向南依次展开,形成紧密联系的景观系统,与周围的山形、水势产生对话。
3 建筑采用半掩埋处理方式
山林环境赋予冬奥场馆独一无二的场地特征,山地新闻中心采用覆地建筑形式,体现出对山林、场地及自然的敬畏。山地新闻中心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地貌,维持山体原有的标高特征不变,以减少对山形的扰动,建筑设计结合景观,建设融于自然的山林场馆。
山林之下是别有洞天的丰富世界。山地新闻中心沿台地走势依次展开,以入口广场、门厅及休息厅为核心向南北两翼延伸,总用地面积约1.2hm2,建筑面积共计19355m2,其中地下9355m2,地上10000m2,超低能耗示范建筑面积16475.5m2,包括门厅、咨询服务中心、快餐零售区、后勤服务区、新闻媒体大厅、媒体办公区、多功能厅、休息区等(见图4)。
4 建筑平面
非竞赛场馆包括新闻发布大厅、新闻媒体工作区、多功能活动区、休息区等功能区,与赛区交通设施联系密切,可在赛时为新闻媒体及记者提供国际化及专业化的服务。赛后将转换为其他功能,提供大跨度厅堂空间,并与周围山地的绿化、景观及水系结合,成为大众休憩、疗养的理想之所。
太阳能资源丰富,年平均太阳能辐射为5049MJ/m2。根据我国太阳能资源区划标准,该地区接近“很丰富带”,太阳能资源稳定,较适合开展光伏电站的建设(见表1)。项目结合室外环境,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外窗设置和材料选用等措施挖掘自然采光潜力,覆土及大空间部分区域设置采光天窗以加强自然采光。山地新闻中心方形天窗安装光伏系统,要求安装容量不低于128kWp,同时将安装位置限制于方形天窗,保证组件透光性的同时增加机械强度,在建筑方形天窗上侧单独设置光伏专用龙骨,龙骨采用80mm×80mm×5mm热镀锌方钢,每处天窗与光伏龙骨均有4个支撑点。为消解“井”字梁结构本身的体量感,将梁底截面面积设计至最小,截面宽度仅为200mm,一次性现浇完成,呈现精致的结构美学(见图5)。
表1 我国太阳能区域分布示意
5 “井”字梁结构
室内专业提前介入建筑设计,更准确、更有效地营造出适宜的空间场所,并对细部做法、机电综合、末端形式组织、预留预埋等方面进行有效控制。
山地新闻中心为覆地建筑,其吊顶采用GRG材料(玻璃纤维增强石膏),呈现与建筑融合的体量感,同时在大体量空间内营造轻盈感,吊顶结构与周围墙体脱开,宛如轻浮于空中(见图6)。
6 吊顶采用GRG材料
吊顶表面喷涂柔和的暖白灰色仿混凝土涂料,表面材质光洁细腻,使光线在三维曲线空间内呈现柔和的漫反射。室内空间进深4m,让阳光有更好的晕染界面,给人以细腻的感受,进一步柔化了1600m2整体吊顶的体量感。吊顶整体建造运用球形公式,故呈现近乎完美的数学美学,自然与理性的交织让空间形成“简约却不简单”的调性。
室内设计秉持“少即是多”的理念,为营造纯粹的“少”,顶面设备仅留存必要的照明、消防应急照明及消防广播设备,剩余设备均被收纳整理至其他界面。照明设计与吊顶底部的“井”字形分格结合,筒状造型天窗的底部为方形,采用不连续的线性灯勾勒,形成方与圆的几何关系。筒灯照明弥补了高大空间线性灯的照度缺憾,并与应急照明筒灯选型一致。吊顶开200mm×5000mm的槽,照明灯具均嵌入其中且表面与吊顶平齐,细节做法较为精致(见图7)。
7 吊顶细部处理
由于吊顶造型复杂,故其材料选用也经过多方比对与多专业讨论。GRG材料虽价格较高,但其具有环保性和防火性,且产品性能稳定,不龟裂、不变形,使用寿命相对较长。
在山林中感受建筑,在建筑中呈现山林,将自然与人工结合,“覆地山丘”呈现出别有意境的人工生态环境(见图8)。山地新闻中心将国人的文化理念、生态价值观传递给世界,这是冬奥场馆群建设“一以贯之”的核心设计思想。室内设计团队通过与全专业协调,将先进技术融入设计,在与业主、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将山地新闻中心建设成为具有示范效果的场馆。
8 覆地山丘
项目名称:山地新闻中心
项目位置:北京市延庆区
主要设计团队和主要编制人员: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主持人:李兴钢
建筑专业:李兴钢、张音玄、闫 昱、杨 曦、田 甜、胡家源、王思莹、张 钊
结构专业:任庆英、刘文挺、张雄迪、李路彬、王 磊、刘 帅
设备专业:张 青、王 昊、高学文、祝秀娟、周 蕾、张祎琦、申 静、李茂林、霍新霖
总图专业:郝雯雯
室内专业:曹 阳、李 毅、刘 奕
景观专业:关午军、朱燕辉、常 琳、张宛岚、曹 雷
照明专业:丁志强、黄星月
建成时间: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