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占奎,罗晓琴,黄 骁,尹灿阳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昆明勘察设计院,云南 昆明 650031)
近年来,兰坪县积极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文章分析了园区建设现状及当前面临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低,公共服务水平不高,产业吸纳就业能力有限,农民持续增收困难等制约问题。提出科学整合该地区各种要素,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政府参与,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推进三产融合,创新管理模式等建设性的参考意见,为发挥新型联农带农的利益联结机制提供可靠模式,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在此基础上,2018年5月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共同下发了《关于开展 2018 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的通知》[1]。2021年12月,《怒江州“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以通甸镇为核心,依托海升集团、一心堂等现代大型企业发展,构建辐射金顶、啦井、河西区域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坚持休闲农业导向,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巩固提升现有车厘子、蓝莓、有机蔬菜等特色农业,发展半小时休闲农业经济圈,促进园区经济提质发展[2]。
兰坪县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大县,农民增收困难,是国家级贫困县和“十三五”期间国家扶贫攻坚县,农业产业园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符合云南省及怒江州的产业总体规划,基本具备产业规模发展的各项要素(市场、技术、品种、资源、资金、劳动力、土地、产业化组织架构等)。利于实现兰坪县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效益共同建设、协调发展、同步增长的目标,达到土地增绿、资源增值、农民增收的目的。将对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全区域示范推广效应[3](见图1)。
图1 兰坪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地理位置及分区图
园区属通甸镇,地处横断山脉腹部,位于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东部,南接“兰州坝”,是滇西北纵谷区中相对平坦地带,东部与丽江市九河乡、石头乡和大理剑川老君山相接,西部与石登乡隔山相望,南部与啦井镇、金顶镇接壤,北部紧邻河西乡,是大理、丽江、迪庆、怒江的交界地带和重要通道,同时已建兰坪丰华机场。通甸街地势相对平坦,距离县城37 km,交通便利。
近几年来,兰坪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以小杂粮、中药材、肉牛、生猪、乌骨羊、绒毛鸡、食用植物油、精制茶等种养、流通、加工为主的农业产业布局,农业产值逐年增长[4]。兰坪县成功申报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通甸镇被评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农业现代化水平也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已初步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截至2020年底,全县共有21家龙头企业,其中省级1家、州(市)级20家;有农产品加工业20家、休闲农业企业12家;龙头企业带动农户2 191户,农户增收总额1 505万元。
两侧高山林立中间平坦的峡谷地带是较好的基本农田,项目区北边有剑兰公路穿过,毗邻兰坪机场,区内沟渠系统完善,排水条件较好,田间道路配套完善,项目种植用地现为基本农田,主要种植大麦、玉米、芸豆等作物,现已全部流转。
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水利化程度低于全省20个百分点,渠系水利用率不足30%;农田防护林网体系防护效能不高,存在防护不足、林网残缺、结构简单等问题,低质低效防护林带占1/3以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农业经营主体“小、散、弱”现象突出,尚无国家级龙头企业,农产品品牌建设滞后,缺乏知名度高、影响力强、市场占有率大的农业产业品牌。物流体系建设不足,运输距离远、损耗大、物流成本高,普通农产品缺乏竞争优势。
村庄规划缺失、管控不力,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低,离宜居宜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基本公共服务资源总量不足、保障水平不高、城乡差距较大,优质教育和医疗卫生资源不能满足群众需求。
受自然条件、经济水平等因素影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60.81%、全国平均水平的45.37%。农业发展空间小,不具备大规模发展农业的条件,产业吸纳就业能力有限,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转移就业不足,农民持续增收困难。
实施“农头工尾”工程,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发展[5]。稳定海升、鸿翔、云药等龙头企业,扶持壮大建浩、滇源、科创、恒通等企业,发展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两类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和组织化程度,着力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开展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
兰坪优创公司(国投二级子公司)与海升集团共同签订《兰坪县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新合作协议》,双方达成共有农业产业园协议,兰坪优创公司为产业园区建设单位,负责产业园区的蓝莓棚体和车厘子棚体建设内容,建成后出租给兰坪海升农业有限公司。兰坪海升农业有限公司作为项目生产经营管理的企业主以“保底收益+分红”的形式租赁经营,优创公司每年按投资基数1 500万元的6.25%收取租赁费用,按投资额占兰坪海升农业有限公司兰坪县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对应的产权比例净利润的5%参与分红,项目资产租赁期限为30年。租金收益用于带动县城安置点易地搬迁群众增收。政府投入资金共计2亿元,其中移民产业扶持资金 7 000万元,按年5%固定收益或按项目投资公司金额占股分红;申请建档立卡户扶贫资金 5 000万元,分6年返还,保证资本保值增值,收益率不低于5%或按项目投资公司金额占股分红;补贴性资金 8 000万元。
打造“水果+N”的模式,重点发展蓝莓、草莓、车厘子,建设水果加工基地,争创省级“一县一业”试点县,建设“一村一品”专业村。实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工程,以“生产+加工+旅游”的田园综合体为载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土地规模化利用。乡村经济新业态蓬勃有序发展,强化带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有利于实现绿色产业、美丽乡村、旅游景点、百千万工程、传统村落等建设有机结合,有序发展“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健康养老、农业+文化传承”等新业态,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推广标准化温室设施和土地耕整、灌溉施肥等机械装备,积极发展“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等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加大农业智能装备、数字装备利用力度,开展农业设施宜机化建设和改造,推广适宜山区的小型化、智能化农业机械设备,建设一批高原杂粮精准耕作、智慧养殖、园艺作物智能化生产等数字农业示范基地,打造现代智慧农业示范园区。经营的蓝莓、草莓、车厘子大棚从除草、灌溉、培土等方面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为促进山区农民有效实现增收门路,海升集团积极培育和发展先进生产技术,开拓海内外市场,坚持融合发展,实施“互联网+”同乡村振兴、农业数字化转型创新驱动,直播电商、跨境电商等线上、线下多种渠道齐头并进,农产品销往沿海大城市及海外。
实施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制度,严格执行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利用环保、质量、安全、技术等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传统制造业,淘汰落后产能,着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低碳化产业体系,大力推行清洁、循环生产,持续推进园区循环发展。建立健全绿色发展政策机制,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绿色金融。在农业、物流、交通和日常生活等重点领域推进“以电(气)代煤”“以电(气)代油”和太阳能综合利用、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控制工业、交通等重点领域碳排放。发展绿色建筑,推广节能环保汽车、新能源汽车,推广农用节能机械设备,发展节能型农业大棚。
现代农业产业园大棚建设项目设计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昆明勘察设计院)为全国综合甲级设计资质,为应对的自然灾害包括防雹、防雨雪、防虫、防鸟4项功能,反复试验并申请2项专利(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园大棚拉锚系和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园避雨棚),并应用于此项目。新型棚体的应用,融合科技与绿色循环发展,效果良好(见图2)。
图2 新型棚体模型
采用“公司+党支部+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农业产业园建成了以草莓、蓝莓、车厘子、蔬菜等为主的特色果蔬基地,同时成立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建成了以青刺果、秦艽等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园区。产业组织化的发展让当地农民可以从地租、务工、分红等收益中获得收入,有效夯实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
1. 管理模式。农业产业园管理模式如图3所示,运营过程中充分发挥生产、管理责任制度,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制,实现“三位一体负责制”(建立总经理负责制、技术专家负责制、职工生产岗位责任制)。责任明确,外部人员协调、沟通以及内部公司财务、生产管理、员工福利必须由副总经理分管,并汇报总经理,为公司正常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条件。技术科研部门负责人负责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传统技术延续、技术难题攻关、专题论证、技术创新,为园区技术提供可靠保障,为使整个体系安全稳定,技术专家可采用入股方式进行参与,同时与公司整体利益协同。
图3 运营方管理模式图
2. 经营管理措施。经营管理措施制度如图4所示,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形成各方利益平衡、管理清晰、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体制,各项管理制度相互制约、互相补充。
图4 经营管理措施图
3. 人员培训方案。为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和产品的上乘品质,除选择优质的品种和采取高标准的种植技术外,还应培训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海升集团是行业领先的浓缩苹果汁生产企业及出口商。公司致力于打造中国果蔬领域高端品牌战略,实施全产业链融合的发展模式,业务涉及果蔬育苗、现代化种植、果品仓储物流、生鲜销售、果蔬多元化产品精深加工等板块。近几年来,海升集团在全国建立多个蔬菜、水果种植和加工基地,引进大量的技术人才,研发成功并注册了大量的专利技术和产品。同时,利用西方水果种植面积缩小、产量下降的机遇,积极在全球扩大销售市场,建立了全球化的销售网络,实现了产能和销售的双提高。
兰坪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生态文明建设同乡村绿色发展的具体实践,是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促进通甸镇观光农业以及区域特色水果、银杏、花谷等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是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具体体现。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完善“外来投资企业+脱贫户”的经营模式,使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建立农民与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通过产业扶持和转移就业实现稳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