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兆春
(祥云县农业机械技术培训推广站,云南 祥云 672100)
减少机收环节损耗是增加粮食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必须将机收减损作为粮食生产机械化主要工作常抓不懈,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的意识。以农业科技为支撑,培植和支持了一批水稻种植企业。县、乡(镇)农机技术推广人员与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等专业化力量形成合力,借助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相关试验示范课题等,深入田间地头对收割机操作手进行机收技术培训和职业素养意识强化,采取综合措施提高粮食机收作业质量,努力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祥云县年均种植水稻面积5 667 hm2,适宜机收水稻种植面积4 733 hm2。按照全县平均机收损失率下降1个百分点计算,每年可增加粮食约53.25万kg(按亩产量750 kg计),相当于在不增加投入的基础上扩种47.3 hm2。
2013年以来,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先后在祥城镇、沙龙镇、禾甸镇、下庄镇、刘厂镇、云南驿镇、米甸镇进行试验示范推广,效果显著,社会认可度高,全县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7%,农业企业超过95%。对农业生产环节中收获机械使用方面作深入调查研究并通过电话问询、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了调研,大部分收割机操作手机收损失率为2.94%~4.92%,严重高于国家标准(见表1)。
表1 祥云县水稻机收损失情况调查表
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总损失率比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总损失率低。影响机收减损的主要因素是宣传发动和引导、水稻品种、收割机操作手技术熟练程度、天气原因、水稻成熟度、机收时间或时限、田间机耕道路运输、机收装备质量和组织调度、晾晒烘干场地和设备、应急收获能力等。
在全行业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意识,根据云南省农业机械推广站《关于做好秋粮机收减损技术指导服务工作的通知》结合祥云县实际研究制定了《祥云县2021年秋粮机收减损技术工作方案》,并以书面形式印发到水稻种植相对集中连片的祥城、沙龙、禾甸、下庄、刘厂、云南驿、米甸等乡(镇)和水稻种植企业、水稻种植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同时派遣农业技术人员与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等专业化力量形成合力,深入田间地头对收割机操作手进行水稻收割技术培训,提供减损技术咨询和疑难问题解答,督导各乡(镇)有力推动机收减损工作。
品种的选择对机收减损起到关键性作用,部分水稻品种如云粳37成熟以后,稻穗稍微触碰籽粒就会脱落(俗称掉谷),无论是人工收获还是机械收获损失都很大。因此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水稻品种,如凤稻29、凤稻30、凤稻31、云粳46等品种,这些品种稻穗籽粒轻微触碰不易脱落(见图1)。
图1 机收水稻品种及操作手培训
1. 加强收割机操作手的培训力度。全行业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意识,以舆论宣传、理论讲解、实际操作为依托,将理论和实作教学送到田间地头,让机手从思想上树立“减损就是增产”意识,行动上服务于“减损”,技术上能实现“减损”,推动按标准、按规范作业。
2. 联合收割机驾驶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精神直接决定了收获作业质量。加强机收作业质量标准宣传贯彻,分区域修订完善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指导意见,引导水稻种植企业、农户和机手因地制宜选择收获时机、合适机具和机收方式,千方百计避免增加损失。
3. 组织开展专业农机手培训。强化骨干机手的节粮减损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统筹利用骨干农机企业以及农机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等专业化力量,形成培训合力,提高培训质量。强化新机手田间操作实训,规范田间(模拟)作业驾驶技能演练,组织县、乡(镇)农机技术推广骨干和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开展机械保养维修、减损技能、安全生产等技术巡回指导,降低收获损失。
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中下旬是水稻收获的季节,南方雨季尚未结束,本地时有零星降雨过程,阴雨天气给水稻收获带来一定难度,下雨天无法进行机收作业。
一是及时关注掌握本地气象部门发布的中长期、短期气象预报情况,及时以电话、短信等方式告知机收操作手,作动态调整,以保障机收工作进度。二是阴晴天9:00—19:00是最佳机收时间,机收操作手实行轮换就餐,“人闲机不停”,因为早晚及夜间,水稻植株沾满露珠,机收去杂困难且容易阻塞,损失率成倍增加,不利于机收作业正常开展。
谚语“九熟十收,十熟九收”,水稻成熟度的掌握对机收减损也十分重要,机收应在水稻的蜡熟期或完熟期进行,过早收获影响亩产量,过熟收获,稻谷穗籽粒容易脱落造成损失且千粒重下降。
1. 适时收割。水稻进入成熟期后,把握水稻成熟度是工作重心,农技人员工作的地点是田间地头,划定区域定责任,对管辖区域心中有数,将掌握的情况及时反馈机收协调领导组,做到成熟一片,收获一片。
2. 合理调度。水稻收获季节,祥云县阴雨天气多,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中下旬,理论上有1个多月时间,但实际适合机收时间一般不会超过25 d,如果再剔除不适宜机收时段,留给机手作业时间仅10 d左右,加强组织协调和收获机械的合理调度,才能确保收割时限内机收任务的顺利完成和下季作物种植的有序开展。
提前维护、硬化好田间机耕路,保障小型运粮车辆的通行。
1. 良好的收获机械装备质量和性能是减少机收损失的基础。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鼓励农民购置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收获机械。在农机购置补贴实施过程中,新购置农机具补贴和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同时进行,加快淘汰老旧收割机械,促进智能绿色高效收获机械应用。推广久保田系列、洋马系列如久保田4LBZ-172B(PRO888GM)型、久保田PR0588型半喂入自走式联合收割机、洋马4LBZJ-198A(YH6118)半喂入自走式联合收割机等性能优越、脱净率高、机收损失率低的收割机机型。2021年全县13个专业合作社及农户报废更新34台(套)。
2. 充分利用祥云县《万亩烤烟田深耕细耙技术推广项目》取得的统一调度、大规模“兵团作战”,集中突破重点、难点的基本经验。一要统一组织机收作业服务,杜绝“散兵游击”扰乱市场,实施大规模“兵团作战”。二要统一调配收割机,由专人统一安排收割机的作业地点和调配机组,这样就确保了收割机安排的合理化,确保机收面积能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三要备足易损零配件,协调好修理技术全面的技术工人提供维修服务和技术指导。四要统一机收作业质量标准,即损失率全喂入式≤3.5%,半喂入式≤2.5%;破碎率全喂入式≤2.5%,半喂入式≤1.0%;含杂率全喂入式≤2.5%,半喂入式≤2.0%;收获后地表状况及割茬高度≤18 cm,无漏割,地头、地边处理合理(其中全喂入式水稻联合收割机的割茬高度可根据当地农艺要求确定);籽粒无污染,地块和茎秆中无明显污染。
现以祥云县思稼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祥云县米甸镇米甸社区种植的水稻机收为例。
2021年10月19日在祥云县思稼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承租的米甸镇米甸社区水稻种植田块里,由祥云县农机技术培训推广站组织机收技术现场培训会,参会人员有县、乡(镇)领导、农业技术人员,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收割机操作手等90多人,使用久保田PR0588型半喂入自走式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作业效率为2 660~4 660 m2/h)作业,秸秆回收利用,收割时做到收割干净、不漏割,割茬5~8 cm,收割总损失率小于2.2%,由祥云县农业技术推广所水稻技术人员实打实收测产,经过水稻技术人员实收测产,水稻亩产量达813.74 kg(见图2)。
图2 米甸镇米甸社区凤稻13-37机收现场
通过3个收获点人工收获和机械收获对比测定,机收采用不同品牌(洋马、久保田)半喂入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和不同机手操作,假设人工收获为零损失,收割机收获测定拨禾稻穗抖落损失率、脱净率、脱粒茎秆携带损失率、谷粒去杂损失率等。经测定机收总损失率1.72%~2.13%,达到对收割机操作手技术培训和职业素养意识强化,提高水稻机收作业质量的目的。
稻谷的晾晒烘干,大多采用场地晾晒的方法。占用公地晾晒谷物容易引发纠纷,连绵阴雨等灾害天气容易造成稻谷霉变,采用低温干燥设备这些问题迎刃而解,用低温干燥技术可提高出米率,且含水率可控制在14%以内,目前应用的水稻干燥机械,主要是以中小低温循环干燥机械设备为主,人工控制温湿度。祥云县近几年推广了2 000多台(套)果蔬烘干机械,比如果蔬烘干设备经过改造,也能干燥稻谷,效果也很不错。
一是提前调查摸清烘干机械保有量和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分布情况,协调就近匹配烘干用机需求,保障已收粮食安全入库,减少霉变等产后损失。二是密切关注和及时研判突发灾害天气对机收进展的影响。三是建立适用机具抢收互援机制。
一是加大半喂入自走式联合收割机补贴力度,以加速淘汰机收损失率过高的老旧联合收割机,做到丰产丰收、颗粒归仓。二是提升收获机械制造品质,机收时限短,良好的工作性能、低故障率(稳定工作150 h以上)是机收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三是加大稻谷专用低温干燥设备补贴力度。四是加快土地合理合法流转,解决“小偏散”机械化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