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慧
( 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 , 辽宁 大连 116033 )
现阶段我国髋关节疾病患者人数逐渐呈上升趋势,普通的治疗方式无法取得显著疗效,临床需要开展髋关节置换术才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疾病所带来的疼痛,并提升其日常生活质量[1]。而为了确保髋关节置换术疗效及患者在术中的安全性,则需要开展麻醉干预。然而髋关节疾病好发于老年群体,由于该群体患者的手术耐受性较差,因此对麻醉要求较高,临床中不仅需要对此类患者选用合理的麻醉方案,同时也要配合麻醉护理干预,才可以保障患者安全性[2]。现就此研究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72例患者均为在本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研究以开展手术治疗的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18例男患,18例女患;年龄65-81岁,均值为(75.21±4.77)岁。观察组19例男患,17例女患;年龄65-83岁,均值为(76.54±4.60)岁。2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2 方法:对照组患者展开常规护理干预,需对患者展开入院宣教,同时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要对老年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与关注,术后帮助患者选择合适体位进行休养。基于此观察组则展开麻醉护理配合干预,主要内容包括:(1)术前配合。对老年患者进行相应心理干预,关心老年患者使其精神放松,并将要进行的手术相关内容对老年患者进行宣教,使其正确的认知手术,以此来消除患者术前的紧张感、焦躁感,以提升临床麻醉的安全性。在麻醉前饮食管理员要帮助患者改善其自身的营养状况,提升患者身体机能,并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加强呼吸功能[3]。(2)术中配合。严格地按照麻醉操作顺序对老年患者进行麻醉,精确麻醉用药的时间与剂量,保证老年患者在进行临床麻醉手术的过程中"麻的适度、醒的及时"。同时密切关注手术中老年患者的身体情况,及时地发现各种诱导期与维持期间发生的心律失常、低氧血症等症状的发生,并采取必要的预防与治疗措施,以此来确保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3)术后配合。护理人员要在手术结束后及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将其推至观察室进行观察。患者拔管要对其进行面罩吸氧支持,以减少患者术后舌后坠或胃内容物反流等不良症状。
3 指标观察:(1)记录2组患者手术用时及术后苏醒时间;(2)使用躁动评分及OAA/S(警觉镇静评分)评分评估麻醉效果。其中躁动评分标准为:患者挣扎剧烈需进行安全制动记3分;有反抗现象导尿管拔除时需制动记2分;吸痰时出现躁动但安抚后可改善记1分;未出现躁动为0分。OAA/S评分标准为:晃动无反应记1分、轻微刺激有反应记2分、呼唤能应答记3分、呼唤且反应倦怠记4分、患者可完全应答记5分;(3)使用护理满意度评分表(满分制)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满意≥80分,基本满意60-80分,不满意<60分。
5 结果
5.1 2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对照组患者躁动与OAA/S评分、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观察组,且组间差异较大,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5.2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且组间差异较大,并呈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比(n,%)
随着髋关节患者的增多,髋关节置换术逐渐被使用广泛,此种治疗方式效果较好,可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但是因为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且部分高龄老年患者会存在较多的疾病综合征,导致其机体耐受能力较低,这也就加大了老年患者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过程中临床麻醉的风险[4]。因此,对老年患者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时,临床麻醉安全管理也就显得至关重要,就现阶段对老年患者麻醉护理配合来说,可以从术前、术中、术后3个方面进行,以此来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并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躁动与OAA/S评分、手术与术后苏醒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组间差异较大并呈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进一步说明了,麻醉护理配合应用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可显著提升患者术中安全性,并缩短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同时在术前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下,也可以显著提升患者手术配合度。
总而言之,将麻醉护理配合应用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其临床价值与意义均较高,值得广泛应用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治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