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记者 勒川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互联网+教育”创新周凝心聚力,汇聚行业力量,共同研讨新时代下教育前沿创新模式,领航教育科技升级新趋势!
8月13日,第八届“互联网+教育”创新周开幕。作为“2022中关村创新创业季”系列精彩活动之一,本届创新周以“创新教育服务供给 推动教育数字转型”为主题,旨在进一步提升教育科技创新能级,引领教育服务创新方向,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新路径。活动以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举办,包含开幕大会,11场平行论坛,5个教育工作坊,8天创新成果情景体验等。
开幕大会由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总经理赵伟鹏主持。他介绍道,今年以来,教育改革发展可谓“大招”频出、“多点”突破,多项重磅政策出台实施、多个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奏响了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进行曲。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作为专注于服务教育创新创业的生态平台,始终站在教育创新的最前沿,聚合教育创新力量、发出教育创新声音、赋能教育创业企业、助力教育行业发展。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程培衡强调,现阶段,教育服务供给与教育数字转型之间的“最后一公里”还需要进一步打通,“互联网+教育”的融合育人成效还需要进一步呈现,以“互联网+教育”促进“双减”工作持续推进的机制和方式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完善。面对“互联网+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困难,我们要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齐心协力、聚智聚力,引领教育服务创新方向,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路径。
北京市委教工委副书记、一级巡视员李奕认为,当前阶段,在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具体过程中,要高度关注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注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其可获取的资源。面向新的发展阶段,面向未来人才培养的期待,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着重要作用。他指出,应该更加关注教育的需求侧,关注学生对于教育供给端提供的各式服务和产品消费的状态,特别是消费的偏好、消费的节奏和适合学生的消费内容。
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赵应生在致辞中强调,对待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实现教育的数字转型,应秉持理性的态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带来更高的学习效率,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和改进教育治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不同地区和群体在数字化条件下,有可能会因为客观条件的局限性而形成新的数字鸿沟,从而产生新的不均衡。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马涛表示,当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思维和学习习惯,并对教育产生深刻影响。传统的教育组织模式、教师角色、教学评价甚至教学伦理等都在不断解构和重构。教育工作者应切实把数字化当作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切实把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作为重要基础,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认知能力、应用能力和数字化终身学习能力;切实把边研究、边应用作为实践模式。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在视频寄语中指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是人才,基础是教育,所以基础教育任重道远。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祖国情怀,有真实本领,敢于担当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一定要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内驱力。
英雄航天员、中国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王亚平为本次创新周活动作寄语。她表示,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插上了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的翅膀,更加便捷高效的教学方式,更为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更具个性化的评价手段,为大力培养投身科技强国战略的人才提供了强劲动力。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跻身航天强国之列不仅是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砥砺前行的奋斗成果,背后更是科教兴国战略贯彻实施的必然结果。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丽就《“互联网+教育”与教育供给侧改革》主题发表了演讲。她指出,“互联网+教育”迎来了新的时代机遇,为丰富教育供给服务模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教育由单一化转向多样化;二是内容由标准化转向个性化;三是教育供给单元由整体化转向碎片化;四是教育供给方式由集中面授转向时空灵活;五是教育供给关系由供给驱动转向消费驱动。
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副主任韩骏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发表了演讲。韩骏基于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从“需求牵引,深化融合,创新赋能,应用驱动”等四个方面深刻解析了国家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介绍了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情况。他指出,未来教育一定是线上线下贯通、校内校外融通的教育模式。今后的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会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逐步增加优质资源所占比重,推动教学管理转向依托教育数据的管理,不断满足不同学习群体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员、东北师范大学教授钟绍春就《数字化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建设》这一主题发表演讲。他认为推动数字化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三点:一是要建立区域教育智慧大脑。智慧大脑的核心是解决数据汇聚问题;二是建设新一代智慧校园。新一代的智慧校园包括基本的数据感知环境、应用系统、大数据中心和调度指挥中心;三是建设优质课程学习资源与工具。他指出,基础教育一定要把最优秀的师资力量汇聚起来,惠及更多老师和学生才能真正打破现有的教育格局。而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是漫长过程,需要创新团队在实证研究基础上,不断进行迭代优化工作。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熙以《新时代中小学创新思维培养的四个问题》为主题发表演讲。张熙强调教育工作者需要从定位、内涵、观念、行动等四方面剖析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的关键问题。一是创新人才培养具有贯通性特点,中小学全面发展对未来成长至关重要;二是中小学的创新思维评价应注意个人的领域特异性能力;三是应重视创新思维年龄段差异,正确认识重复练习与促进创新思维构建的关系;四是在教学行动上引导学科之间有效衔接,为学生的创造力奠定基础。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薛二勇以《信息化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政策导向和实现路径》为主题发表演讲。他从乡村教育信息化现状入手,对乡村教育信息化的问题和挑战、实现路径与工具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他认为乡村教育数字化的实现路径有四条:一是加强乡村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运用能力建设;二是加强乡村教师的数字化能力建设;三是推进乡村教育数字化示范基地与示范学校建设;四是引导、规范、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教育数字化建设。
在创新周首场平行论坛上,“2022第二届元宇宙教育前沿峰会”以“创新教育新篇章”为主旨,汇聚十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府领导、教育界专家学者及教育企业家,共话元宇宙教育的发展现况,畅想元宇宙教育的美好未来。元宇宙教育实验室主任、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主任杨丹,代表元宇宙教育实验室发布了“元宇宙教育共识”。
坚持元宇宙教育服务核心价值观:坚持元宇宙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原则,遵守法律法规,遵循技术伦理,正确宣传推广元宇宙与教育结合的理论观点、学术成果、实践案例,为国家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贡献智慧。
树立未来学习理念,构建新型学习场景:推动元宇宙、人工智能改变人类的学习方式,让元宇宙教育更好地服务于人,促进学习和教育公平,构建全民终身学习的场景;元宇宙教育将创设更包容、更开放、更理性、更多元的合作交流空间,成为承载科技、教育、学习的“大课堂”。
推动元宇宙相关技术发展,赋能未来学习与教育新范式:积极推动元宇宙教育中技术的革新与应用,包括全时空学习、终身学习、跨学科学习、人机互动学习、结合新技术工具学习的创新教育场景。推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影响下的学习革命、教育革命相关的理论研究,助推可行性方案的形成。
挖掘元宇宙工具潜力,提高教育生产力:利用元宇宙相关技术提升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和效果,推动教育工作者从知识传播者向教学促进者转变;通过传播元宇宙教育新理念、搭建元宇宙教育产学研用交流平台,积极推动高层级科技创新人才和实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以元宇宙教育促创新,为实体经济增加新动能:未来的高科技社会知识总量快速膨胀,技能高速更新,创新能力亟需提升。实验室将以数字世界的方式,推动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高科技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高效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创新成果的价值实现,服务社会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实体经济的高速发展。
完善产业生态,打造元宇宙教育新高地:充分发挥中关村科技创新高地与教育高地的叠加优势,汇集各方力量建设元宇宙教育创新成果展示平台,构建在中关村科学城全区域覆盖、全国领先的元宇宙教育生态圈。
利用元宇宙教育技术属性,构建对外交流新桥梁:推动元宇宙相关技术和元宇宙教育的国际交往与合作,促进全球元宇宙应用场域建设的互鉴融通,培养有科技能力的国际元宇宙教育人才,致力于中国元宇宙教育“走出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科技创新成为支撑教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引擎。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互联网+教育”创新周凝心聚力,汇聚行业力量,共同研讨新时代下教育前沿创新模式,领航教育科技升级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