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_柳依童
音乐史上有一位“少年”,他永远意气风发,无忧无虑地畅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中,他便是门德尔松。
1809年,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出生在汉堡一个富裕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富有的银行家,母亲是一位钢琴家。门德尔松早期的音乐教育由母亲启蒙,他自幼便对音乐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与兴趣,九岁便开始在家庭音乐会上公开演奏自己的作品。十三岁时,门德尔松创作了《G小调钢琴奏鸣曲》等一些钢琴音乐作品。在此后的几年中,他创作了钢琴和弦乐协奏曲、两部双钢琴协奏曲、三部钢琴四重奏以及钢琴独奏曲集《无词歌(第一卷)》。二十岁时,他已成为一名颇有名望的青年作曲家。次年,柏林大学邀请他到学校任教。1843年,门德尔松在莱比锡创办了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莱比锡音乐学院。
十九世纪上半叶在音乐史上通常被认为是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交汇时期,一大批德国作曲家如贝多芬、勃拉姆斯等都在这一时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门德尔松无疑是其中较为独特的一位,优渥的家庭条件赋予了他“纯粹”的音乐创作理念。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音乐的旋律往往充斥着复杂的“浪漫情结”,而门德尔松的音乐则清澈典雅,宛如一股清流。他从古典乐派中汲取了协和均衡的创作理念,在作品中展现出了自身清晰的逻辑思维。他不仅创造了浪漫潮流中的“纯粹之音”,更延续了古典主义精神。
门德尔松短暂一生中的大半时光都活跃在演奏舞台上,其精彩的演出赢得了众人喝彩。正因对音乐抱有理想主义的期望与热爱,他创作出了大量温馨且具有内涵的作品。本期唱片我们聆赏的便是门德尔松在少年时期创作的两部协奏曲——《D小调协奏曲(为小提琴和弦乐队而作)》和《D小调协奏曲(为小提琴、钢琴和弦乐队而作)》。
北方小交响乐团(Northern Sinfonia)成立于1958年,是英国唯一的全职室内乐团。乐团常在BBC逍遥音乐节和爱丁堡国际艺术节上演出,深受世界乐迷的欢迎与喜爱。
安德鲁·彭尼(Andrew Penny)出生于赫尔,1971年进入曼彻斯特皇家音乐学院学习。他是首位获得皇家北方音乐学院罗斯柴尔德指挥奖学金的指挥家。1992年以来,他已为拿索斯唱片公司录制了五十多张唱片,包括马尔科姆·阿诺德(Malcolm Arnold)和哈维格·布莱恩(Havergal Brian)的交响乐作品、沃恩·威廉姆斯(Vaughan Williams)和威廉·沃尔顿(William Walton)的电影音乐、亚瑟·沙利文(Arthur Sullivan)和约瑟夫·霍尔布鲁克(Joseph Holbrooke)的戏剧音乐,以及艾瑞克·科茨(Eric Coates)和阿诺德的轻音乐等。
马若特·毕森格利夫(Marat Bisengaliev)1962年出生于哈萨克斯坦。后进入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师从鲍瑞斯·伯林基(Boris Belinki)和瓦莱里·克里莫夫(Valery Klimov)。1991年,他在西班牙尼卡诺尔·扎巴莱塔国际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本杰明·弗里斯(Benjamin Frith),英国钢琴家。1986年获布索尼国际钢琴比赛头奖,1989年获鲁宾斯坦钢琴大赛第一名。作为拿索斯唱片公司签约音乐家,他录制了大量的门德尔松钢琴作品。
《D小调协奏曲(为小提琴和弦乐队而作)》(MWV O 3)创作于1822年,是门德尔松为自己敬爱的老师兼朋友爱德华·里茨(Eduard Rietz)所创作的一部作品。1822年正处于浪漫主义初期,那时的人们渴望冲破思想的束缚,渴望自由。艺术家们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作品往往更注重自我内心的表达,他们将自己的情感充分体现在作品之中。作品由三个乐章组成。其中,头尾的两个快板乐章均围绕着一个优美的康塔塔展开,音乐时而欢快有序,时而行云流水,被世人奉为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的经典作品。全曲洋溢着欢快、浪漫的气息,作曲家内心的感受仿佛与大自然的和谐水乳交融。这部作品不仅沿袭了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传统古典曲式,还预示了门德尔松后期的个人风格。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门德尔松创作这部作品时年仅十三岁,无论是作曲技巧,还是乐曲结构,都足以看出门德尔松卓越的音乐天赋与创作才能。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作品在创作完成后,历经一百三十年才得以在纽约与世人见面。
1823年,在《D小调协奏曲(为小提琴和弦乐队而作)》创作完成一年后,门德尔松创作了他少年时期的另外一部杰出作品《D小调协奏曲(为小提琴、钢琴和弦乐队而作)》(MWV O 4)。
这部作品同样由三个乐章组成。音乐一开始宏伟壮阔,直接陈述第一主题,由钢琴与一把小提琴奏出主旋律。在活泼的弦乐过渡后,作品进入了最为精彩的乐段,此时的钢琴与小提琴相辅相成、交替呼应,第一乐章在主题的再现和华丽的华彩乐段中圆满结束。第二乐章的引子以慢板带出,钢琴独奏再现主题,小提琴加入后旋律色彩渐趋明亮。之后,钢琴与小提琴展开了深入的对话。终曲以钢琴大胆奔放的三个下行音为动机,诗意般的副部主题在钢琴与小提琴的交织中进行,音乐高潮迭起。随后,全曲进入尾声。
在这部作品中,门德尔松成功地将小提琴与钢琴这两种乐器配合在一起,同时又将两者各自的特色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出来。就创作手法而言,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成熟音乐大师”的作品。此外,乐队在这部作品中并不是单纯扮演伴奏的角色,它们为这部作品提供了一些相当辉煌和华美的精彩段落。这位年轻的作曲家还在作品中大胆地加入了木管和定音鼓,这是他在此前的协奏曲中从未尝试过的。在门德尔松生前,这部作品的原版和增编版均未得到出版,直到1999年弦乐版最先发行面世。
1847年,门德尔松在莱比锡逝世,终年三十八岁。他的人生短暂而充实。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他有幸开启了自己纯净的人生,为我们带来了纯粹的音乐之声,他留给后世且影响至今的音乐是美好和纯净的化身。正如我们今天所欣赏的这两部门德尔松少年时期的作品一样,曲调抒情简洁,音乐结构小巧精致且一气呵成,自始至终都传递着温馨与浪漫,犹如他的少年时代那般年轻而闪亮。门德尔松的作品对后世的创作影响至深,也为如今生活于浮躁现实社会的我们带来了一丝宁静与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