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_方向真
科学研究表明,音乐具有疗愈的功能。音乐犹如一位天使,带给我们温柔的陪伴,为我们消沉的心注入热情,愤怒彷徨的情绪因此得以释放,烦乱的心也归于宁静。
中医有七情相克之说,认为人的几种情绪能相互消减制约。《黄帝内经》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提及:“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素问·举痛论》篇也论及了情绪与身体里气的关系,为治疗因情志异常而导致的疾病提供了依据。中医强调治未病,即用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情志调理来防止疾病的发生。无论是“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敛,病安从来”,还是“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都说明保持良好的心态会对人的身体产生积极的影响。
事实上,90%以上的疾病都与情绪有关,生气、愤怒、焦虑、悲观、抑郁、恐惧、多疑、敌视等负面情绪会持续影响人的身心健康,降低身体的免疫力。如果我们能够经常主动地调节自身的情绪,让身心处于愉悦、平和的状态,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或避免许多疾病的产生。
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整个社会抑郁症的发病率较之前呈现出了上升的趋势,心理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了低龄化的趋势。其中,“空心病”心理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学者提出,在物质上大踏步前进,在精神上无力和焦虑,或许是近年来抑郁症多发的根源之一。
古埃及有记载称“音乐是人类灵魂的妙药”。随着心理健康逐渐被人们重视,音乐治疗也逐渐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二十世纪中叶以来,音乐治疗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许多国家相继成立了专门的音乐治疗协会。德国“音乐治疗之父”赫尔曼·劳厄教授指出“长期的音乐治疗实践证明,一些借助药物或现代医疗手段都难以治疗的顽疾,引入音乐治疗后却效果显著。”研究表明,音乐对失眠、焦虑、抑郁等精神创伤有明显的疗愈作用。除此之外,音乐还有助于治疗心肌梗死、中风、震颤性麻痹以及高血压之类的病症。
摄影:张鲜明
时至今日,音乐早已走入千家万户,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普罗大众的精神陪伴。音乐中有爱与温情,使人觉醒,给人自律的力量。音乐的艺术特质,决定了它即便是跌进了忧伤的深谷,也从不失重。
聆听音乐时,人体内的节律会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而变化,最后达到同频共振。人们可以捕捉到音乐中的情绪,这种与音乐之间产生的“共鸣”可以使人产生“被理解”的感受,令心中痛苦、绝望、失意等压抑的情绪在音乐中被消解、被释放,帮助人们进行自我情绪调节,以更积极的心态迎接美好的未来。只要我们知晓痛苦是与欢乐和梦想相依共存的,便不会再愿意做那一头冬日寄居在树洞里的灰熊,把灵魂关在身体的洞穴里,用阴郁的爪子喂养自己。
音乐总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美好的记忆。在写作这些文字的日子里,我每天聆听音乐大师的作品,重温幼年时与音乐为伴的幸福时光。特别是聆听谭盾的《武侠》三部曲、《慈悲颂》等,我找回了初心,那些曾经难忘、美好的回忆与画面一幕幕重现,仿佛置身于茫茫宇宙之中,感受人类与万物生命根脉的广袤厚重。